网络时代的来临,让我们的个人信息被大量采集,无论是方便的网上购物还是免费的无线,都让我们在不觉中承担着隐私被泄露所带来的危险。到底我们平时所热衷的网络消费会给我们带来哪些信息安全的隐患呢?而我们又应该怎样正确防范呢?下面是图老师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个人信息安全方面的相关知识,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 tulaoshi.com - 电话 】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但网络发展在改变我们生活的同时也给我们个人信息安成造成许多隐患问题,关于如何防止在网络环境中泄露个人信息也成为了时下探讨的热门话题。今天是315消费者权益日,而在昨晚的315晚会中,关于移动支付、电信诈骗等网络信息安全泄露的话题引起了我们的关注,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随着互联网和手机技术的提升,移动支付已成为社会的支付主要方式。
在往年的3·15晚会中,电信诈骗以及移动支付都有上榜。当网络越来越深地渗透人们日常生活的时候,与之而来的信息安全的问题也越来越凸显。
层出不穷的用户隐私遭曝光的消息,以及频频发生的网络勒索问题已让人们无法忽视网络时代的信息安全问题,尤其是含有大量个人信息的手机。
近日,江苏省消协发布的《关于手机应用程序侵犯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的新闻通报》指出,目前手机APP存在获取权限未尽到告知义务,这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相关人员在下了100个左右APP进行测试后发现,其中79个可获取定位权限。在“电话与联系人”一项,有14个应用可以监听、挂断电话。
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的手机APP数量已超1700万个。移动支付的高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用户信息泄漏的风险。手机安全软件问题中,支付陷阱占比高达九成。
此前,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通过互联网监测发现,十余款违法有害移动应用存在于移动应用发布平台中,其主要危害涉及恶意传播、隐私窃取两类。同时,工信部也在检测中发现了多款有问题的应用软件,并将多个APP其下架。
网购维权专家、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法律维权部分析师姚建芳认为,移动支付产业持续爆发,带来的消费市场蛋糕吸引了实体商家和电商平台发力争夺。不过消费者还需按需购买,谨慎下单,在移动支付环节谨防欺诈,保留凭证,注意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而相关部门应尽快牵头统一标准。
据悉,国家安全标准委已对安全手机标准立项,意在研究制定手机安全标准,其中将包括关键硬件、软件信息基础设施的网络安全防护能力,系统安全等级,APP权限限定等。
在信息安全的保障上,手机厂商如何把关成为重要一环。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在手机市场,不同手机厂商在识别上的认识力度以及所采取的方案不同,致使产品的防护等级存在差别,生物识别技术目前是智能手机产品对用户隐私的最佳保护方案。
目前,众多手机厂商也推出自家的“生物识别技术”,如“虹膜识别”“指纹识别”等。
据了解,指纹识别、人脸识别和虹膜识别是目前手机厂商主要采用的生物识别方案。其中,人脸识别难以被伪造但应用处于初期,指纹识别的应用最为广泛。虹膜识别因为需要手机厂商具备较高的技术实力,而很少被应用。不过,由于每个人的虹膜具有不可复制的唯一性,所以虹膜识别的安全等级是目前生物识别方案中最高的。
目前,一些手机品牌主要采用的生物识别技术为指纹识别,但随着信息安全意识的增强,对于手机的生物识别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星内部人士表示,出于对用户不同使用场景的考量,三星在最新机型Galaxy S9上对三种生物识别方案都采用,提升了安全防护等级。
业内人士认为,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信息安全关乎每一个人。手机厂商在研发产品时,不仅要考虑到用户使用习惯和产品功能的便捷性,也应该制定一整套体系保护用户隐私和信息安全。而随着手机厂商对信息安全的重视,生物识别技术将迎来新一风口。
个人信息安全是指公民身份、财产等个人信息的安全状况。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普及和人们对互联网的依赖,个人信息受到极大的威胁。恶意程序、各类钓鱼和欺诈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同时黑客攻击和大规模的个人信息泄露事件频发,与各种网络攻击大幅增长相伴的,是大量网民个人信息的泄露与财产损失的不断增加。根据公开信息,2011年至今,已有11.27亿用户隐私信息被泄露,个人财产受到损失。包括基本信息、设备信息、账户信息、隐私信息、社会关系信息和网络行为信息等。人为倒卖信息、手机泄露、PC电脑感染、网站漏洞是目前个人信息泄露的四大途径。个人信息泄露危害巨大,除了个人要提高信息保护的意识以外,国家也正在积极推进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立法进程。2017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以下简称《网络安全法》)正式施行。这是中国首部网络安全法,保护个人信息是其重要内容。
一、谨防钓鱼网站
通过网络购买商品时,要仔细查看登录的网站域名是否正确,谨慎点击商家从即时通讯工具上发送的支付链接;谨慎对待手机上收到的中奖、积分兑换等信息,切勿轻易点击短信中附带的不明网址,否则极易误入钓鱼网站,更不要在陌生网站随意填写个人资料,造成个人隐私泄露。
二、慎连免费WiFi
目前,因免费WiFi而引发的网银账号被盗、个人信息泄露等案件呈逐年上涨趋势。国内80%的WiFi能在15分钟内被轻易破解,平均每天有约3.06%的WiFi会遭遇DNS劫持攻击,4.97%的WiFi会遭遇ARP攻击。
黑客甚至只需凭借一些简单设备,就可盗取WiFi上任何用户名和密码。所以,大家 “蹭网”需谨慎,在公共场合使用免费WiFi时,不要登录没有密码的WiFi,尽量不要在公共WiFi下网购或登录网银、第三方支付平台,防止重要账号、密码泄露。
三、不在社交平台中随意透露个人信息
在社交平台中,很多人都喜欢晒自己的生活日常。例如,有的家长喜欢在朋友圈晒孩子的照片,甚至会不小心泄露了孩子的姓名、学校等,有的人喜欢在朋友圈晒火车票、登机牌,却忘了将姓名、身份证号等进行马赛克处理,这些都是比较常见的泄露个人信息的行为。
安全联盟提醒,在网络上分享自己的状态时一定要小心,不晒包含个人隐私信息的照片,可以通过设置分组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在微博、QQ空间、贴吧等公开的社交平台上要尽可能避免透露或标注真实身份信息。
四、慎重参加网络调查、抽奖活动
网络上经常会碰到各种问卷调查、购物抽奖或申请免费试用等活动,这些活动一般都会要求网民填写详细联系方式和家庭住址等个人信息。大家在参与此类活动前,要选择信誉可靠的网站,不要贸然填写个人资料从而导致信息泄露。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dianhua/)五、妥善处理快递单、车票等
现在,收发快递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的日常,但有不少人收到快递后,就将快递单据随手扔进了垃圾桶。而快递上一般都记录着姓名、住址和联系方式等,随手丢弃后在不经意间就可能泄露了自己的个人信息。
除了快递单外,机票、车票上也印有购票者的姓名、身份证号等。甚至常人容易忽略的购物小票上也包含了部分姓名、银行卡号、消费记录等信息,随手扔掉可能会落入不法分子手中,导致个人信息泄露。对于这些已经废弃的包含个人信息的资料,一定要妥善处理。
六、及时清除旧手机的数据信息
在处置不用的旧手机时,很多用户仅仅只是将手机恢复了出场设置,或者只是采取了简单的删除资料的方式。但这些被删除的信息完全可以通过数据恢复工具还原,使旧手机上个人信息存在泄露的隐患。甚至有不法分子专门从事此行业,将二手手机里的信息恢复出来,然后进行打包出售。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dianhua/)一、更换账号。
个人信息泄漏后,要第一时间换账号。由于现在网络十分发达,信息泄露之后如果不换账号,那么在这个账号下登陆的各种信息就会源源不断地流出。因此,一旦发现了泄露的源头,就要立刻终止使用这个账号,从源头切断泄漏源。
二、更改重要的密码。
现在的人离不开网络,一旦个人信息泄露,涉及面非常广。尤其对于喜欢网购的人来说,个人信息往往和银行账号、密码等重要的信息联系在一起。因此一旦个人信息泄露,应该马上更改重要的密码,避免造成经济损失。
三、报案。
个人信息一旦泄露,应该报警。报案的目的一来是保护自己的权益,二来也是可以备案。一旦有更多的人遇到和你类似的情况,就可以一起处理。这样不仅可以维护自己的隐私权,还可以避免更多的经济损失。
四、律师起诉。
如果个人重要的信息丢失,而且知道怎么丢失的或者是有很多线索,那么就可以向专业的律师咨询相关的法律法规。如果律师给予肯定的答复,就可以利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
(五)收集证据。
在信息泄露之后,很容易收到各种各种的邮件,接到天南海北的电话。这时候要留心,记下对方的电话或者是邮箱地址等有用的信息。可能这些信息很琐碎,但是一旦收集好这些信息不仅能帮助自己维权,而且还可能帮助更多的人。
(六)提醒身边的亲朋好友防止被骗。
个人信息泄漏后,不仅可以用这些信息盗用你的账号,甚至还可能骗你身边的亲朋好友。所以一旦你的信息泄露,或者联系工具账号丢失,一定要第一时间通知你的亲朋好友,要他们倍加防范,以免上当受骗。
(七)无关重要的信息可以不予理睬。
现在信息泄露十分严重,防不胜防,如果事事都要追究,可能不会有那么多的精力和时间。因此对于无关紧要的、不涉及自身利益的信息,可以选择不予理睬。
总结:以上就是图老师为大家分享的关于个人信息安全方面的相关知识,想要了解更多网络安全方面的内容,欢迎关注图老师网,更多好吃、好看、好玩的新鲜资讯尽在图老师网。欢迎大家关注。
相关链接: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80315/2781790.html
看过《14%APP可监听电话 如何安全防范个人信息泄漏》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