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通常出现在公历的1月5日或6日。小寒标志着寒冷天气的正式开始,大部分地区进入严寒季节。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小寒节气养生贴士,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 tulaoshi.com - 小寒节气 】
小寒养肾为先
小寒虽冷,但阳气也在缓慢积攒、上升,是个进补的大好时节,尤其是对肾脏的补益。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肾补好了,五脏都可受益。
黑芝麻、黑木耳、黑豆等黑色食物大多能入肾脏,是冬季养肾的首选食物。此外,核桃、桂圆、栗子等坚果类食品也是冬季益肾佳品。
1、一个护肾动作:吞津
中医认为,津液主要有滋润、濡养的作用。吞食自己分泌的津液,有滋补脾胃“后天之本”,以固护肾之“先天之本”的功效。
具体做法:每日晨起,取坐位或盘膝坐位,双目微闭,宁神调息,微闭口唇,舌抵上腭,当嘴里的唾液增加到一定量时,随意念将其缓慢吞下,反复3—4次。长期坚持,养心安神,健脾益肾,必有益处。
2、一个调肾运动:踮脚尖
俗话说:“三九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季的运动不宜太剧烈。如果您觉得足心热、 小便不利、便秘、咽喉肿痛、头晕、头痛,可以通过踮脚尖刺激一下足底的涌泉穴,传统功法八段锦中也有一节名为“背后七踮百病消”。
脚心的涌泉穴是肾经的起始穴,肾经的经水由此外涌而出体表散热生气,抬抬脚跟不但能按摩到涌泉穴,还能拉伸脚底和腿部的肾经,起到刺激肾经的效果,这种锻炼方式,能够调节肾经经气、强身健体。
脏腑相关,睡眠是养护肾脏的重要一环,尤其要睡好“子午觉”。中医所说的“子午觉”,即每天子时(夜里11点到凌晨1点)及午时(中午11点到1点)是护心养肝调肾最好的睡眠时段。
喜温忌冷,减咸增苦
中医有“寒者温之”的原则,认为温性食物,如鹿肉、羊肉、牛肉、鸡肉、猪腰等,有助于体内阳气的升发,能够提高人体的耐寒能力,非常适合冬季食用。而冬令进补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贮存在体内,为来年的身体健康打基础。冬日家中不妨煮些山药羊肉汤、羊肉羹、当归山鸡汤等,都是此时温补的佳品。切不可大鱼大肉,生冷无忌。
小寒气候寒冷,烤火取暖,过食温补,又是一个相对上火的“旺季”。这时的饮食应减咸增苦,多吃如苦瓜、莲子心、苦荞麦等苦味食物可助心阳,减少过亢的肾水,达到心肾相交,君相安位,维持机体平衡的功效。
防燥:内服+外用
内服:除了多饮温水之外,还应适量补充蛋白质及脂肪,如滋补汤品、牛奶、酸奶、各类粥品,将水分“锁住”。
外部保湿:可以使用加湿器。此外,还可以在暖气片旁边放置清水,或将干净的湿布放在暖气片上。也可以使用喷壶,在你觉得干燥时或每隔2小时左右在屋内喷洒干净的清水。
小寒防寒:护好4处
① 头颈要暖——围脖帽子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xiaohanjieqi/)头颈受风寒侵袭,很容易诱发伤风感冒、头痛,甚至心脑血管疾病。
建议:高领衣服、围脖、帽子等都可以保护头颈,冬天在室外即使戴一顶很单薄的帽子,也有助于防寒。
② 腰背要暖——晒晒太阳
后背是人体督脉的循行之处,督脉被称为“阳脉之海”,具有调节阳经气血的作用。
建议:腰背保暖最好的方式就是晒太阳,背对太阳而晒,可壮养人体之阳气,使全身气机调和畅达。
③ 腹部要暖——试试按摩
腹部是连接身体上下的枢纽,人体身上很多重要的穴位都在此,如神阙、气海、关元等。
建议:腹部保暖除了平时要保证穿着外,也可两手搓热后按摩腹部,来提高自身的驱寒能力。喜欢艾灸的朋友,还可以灸一灸关元穴,每天10分钟。
④ 脚部要暖——热水泡脚
双脚踝部有20多个穴位,是人体“小心脏”。而脚离心脏最远,供血少,寒气很容易从脚底侵入。
建议:除了穿保暖的鞋子外,最好睡觉前用热水泡脚,然后用力揉搓脚心,重点擦涌泉穴,促进血液循环。
小寒强身:要 4 搓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xiaohanjieqi/)① 搓足心——暖脚补肾
不但可以补肾安神,对预防失眠也有很好的效果。
② 搓腹部——保健脾胃
长期坚持这么做,可以调理脾胃、预防便秘。
③ 搓腰部——补肾壮腰
能疏通带脉、强壮腰脊和固精益肾,对缓解腰部酸痛、预防腰肌劳损以及女性的痛经有很好的效果。
④ 搓颈部——暖身驱寒
大椎穴位于颈后最突出的骨头下方,在人体督脉线上,是阴阳经交会之处。若外出归来全身发冷,可是试试搓揉大椎穴暖身。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231222/2793889.html
看过《小寒节气养生贴士 养生小窍门有哪些》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