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叶千斤拔,又名天根不倒、千斤红、蔓性千金拔、一条根。蝶形花科植物Moghania macrophylla (Willd.) O Ktze.,常生长于旷野草地上或灌丛中,山谷路旁和疏林阳处亦有生长。分布于云南、四川、广东、广西、江西、福建等地。秋季采收,可入药,味甘,性温。
中文学名
大叶千斤拔
别称
假乌豆草、皱面树、大力黄、大叶佛来明豆、嘎三币聋、夹眼皮果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蔷薇亚纲
目
豆目
科
蝶形花科
族
菜豆族
属
千斤拔属
种
大叶千斤拔
分布区域
云南、贵州、四川、江西、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
来源:中国植物志第41卷||豆科LEGUMINOSAE||千斤拔属FlemingiaRoxb.exW.T.Ait.||大叶千斤拔Flemingiamacrophylla(Willd.)Prain
9.大叶千斤拔图版77:8-15
海南植物志2:310.1965;中国高等植物图鉴2:510.图2750.1972.
叶具指状3小叶:托叶大,披针形,长可达2厘米,先端长尖,被短柔毛,具腺纹,常早落;叶柄长3-6厘米,具狭翅,被毛与幼枝同;小叶纸质或薄革质,顶生小叶宽披针形至椭圆形??8-15厘米,宽4-7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基出脉3,两面除沿脉上被紧贴的柔毛外,通常无毛,下面被黑褐色小腺点,侧生小叶稍小,偏斜,基部一侧圆形,另一侧楔形;基出脉2-3;小叶柄长2-5毫米,密被毛。总状花序常数个聚生于叶腋,长3-8厘米,常无总梗;花多而密集;花梗极短;花萼钟状,长6-8毫米,被丝质短柔毛,裂齿线状披针形,较萼管长1倍,下部一枚最长,花序轴、苞片、花梗均密被灰色至灰褐色柔毛;花冠紫红色,稍长于萼,旗瓣长椭圆形,具短瓣柄及2耳,翼瓣狭椭圆形,一侧略具耳,瓣柄纤细,龙骨瓣长椭圆形,先端微弯,基部具长瓣柄和一侧具耳;雄蕊二体;子房椭圆形,被丝质毛,花柱纤细。荚果椭圆形,长1-1.6厘米,宽7-9毫米,褐色,略被短柔毛,先端具小尖喙;种子1-2颗,球形光亮黑色。
产云南、贵州、四川、江西、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常生长于旷野草地上或灌丛中,山谷路旁和疏林阳处亦有生长,海拔200-1 500米。印度、孟加拉、缅甸、老挝、越南、柬埔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亦有分布。
根供药用,能祛风活血,强腰壮骨,治风湿骨痛。
大叶千斤拔根入药,是目前国内市场上千斤拔的主要替代品,具有祛风湿,活血脉,强筋骨的功效,用于治疗风湿骨痛,腰肌劳损等。以千斤拔的根作为原料生产的中成药有妇科千金片、金鸡冲剂、壮腰健肾丸等。民间用大叶千斤拔的根与鸡肉、猪蹄等配伍做成药膳食用。大叶千斤拔可作为资源昆虫紫胶虫的优良寄主,因其具有适应性强、速生、耐旱、耐贫瘠、萌发力强、产胶性能好等综合优良特性,已在我国紫胶生产中推广应用。大叶千斤拔的叶及嫩枝富含粗蛋白,可作为牧草资源。其根系发达,能利用根瘤菌固氮,可作为热区水土保持、恢复退化耕地的重要树种。大叶千斤拔还可以作为绿化树种,用于道路、高速公路的绿化,作为绿肥或荫蔽树种可以与于橡胶、咖啡、龙血树、果巴戟等经济植物套种,可以说大叶千斤拔是一种具有多种用途的树种,具有广泛的开发利用价值。
大叶千斤拔因其药用部位为根,采收时对资源及生态环境的破坏极大,经厂家多年的收购采挖,野生资源逐年递减,面临着枯竭的威胁。开展人工栽培研究,对保护野生资源及其生态环境、保障企业的原料供给有着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版纳园经济植物实验推广站与株洲千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展了大叶千斤拔人工栽培试验示范研究,在云南勐仑和湖南炎陵等地建立了150亩示范基地,研究其适应性,繁殖栽培技术和主要药用成份含量等,申请专利一项(授权)。
大叶千斤拔与海巴戟套种大叶千斤拔与咖啡套种大叶千斤拔与龙血树套种云南勐仑试验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