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一批

秋季饮食

秋季的气温是比较凉爽的,人的食欲逐渐增强,消化力也提高,正是弥补由于夏天气温炎热造成营养不足的好季节。同时这个时候又是收获的季节,各种动物肉肥味美,蔬菜瓜果种类齐全,数量又多,是安排秋补的最好季节。不过,如果安排不当,也容易造成营养过剩或是食性不当而伤身,那么秋季安排饮食就要注意吃些合时宜的食物了。

经验文章 概述

秋季养生贵在养阴防燥,秋季阳气渐收,阴气生长,故保养体内阴气成为首要任务,而养阴的关键在于防燥,这一原则应具体贯彻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秋季养生

外文名称

Autumn health

介绍

以滋阴润肺为基本原则

简介

寒凉食物或生食大量瓜果

基本介绍

1、健康饮食

秋季膳食要以滋阴润肺为基本原则。年老胃弱者,可采用晨起食粥法以益胃生津,如百合莲子粥、

银耳冰糖糯米粥、杏仁川贝糯米粥、黑芝麻粥等。此外,还应多吃一些酸味果蔬,少吃辛辣刺激食品,这对护肝益肺是大有好处的。

2、调理脾胃

立秋之后应尽量少吃寒凉食物或生食大量瓜果,尤其是脾胃虚寒者更应谨慎。夏秋之交,调理脾胃应侧重于清热、健脾,少食多餐,多吃熟、温软开胃,易消化食物。少吃辛辣刺激油腻类食物,秋季调理一定要注意清泄胃中之火,以使体内的湿热之邪从小便排出,待胃火退后再进补。

3、预防秋乏

俗语说的好“春困秋乏”。秋乏,是补偿夏季人体超常消耗的保护性反应,常表现为倦怠、乏力、精神不振等。防秋乏的最好办法就是适当地进行体育锻炼,但要注意循序渐进;保持充足的睡眠,亦可防秋乏。

4、预防秋燥

秋天雨水较少,天气干爽,人体容易虚火上延出现“秋燥”,中医认为,燥易伤肺,秋气与人体的肺脏相通,肺气太强,容易导致身体的津液不足,出现诸如津亏液少的“干燥症”,比如皮肤干燥,多有咳嗽。防秋燥,重在饮食调理,适当的选食一些能够润肺清燥、养阴生津的食物,比如梨、甘蔗、荸荠、百合、银耳等。

5、预防感冒

秋季感冒增多,预防感冒,首先要根据气温变化适当增减衣服,尤其是老年人更要注意;其次室内的空调温度不要过低,一般在25℃~27℃最好。秋季是疾病的高发期,遇到疾病一定要及时就医以免耽误病情。

6、早起早睡

早睡以顺应阴精的收藏,早起以舒达阳气。近代研究表明,秋天适当早起,可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起床前适当多躺几分钟,舒展活动一下全身,对预防血栓形成也有重要意义。

7、加强锻炼

秋天气候渐冷,衣服不可一下增加过多,有意让机体冻一冻,经受一些寒凉之气的锻炼,这也是增强机体对冬季寒冷气候的适应能力的重要方法。金秋时节天高气爽,是运动锻炼的好时期,尤其应重视耐寒锻炼,如早操、慢跑、冷水浴等,以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

8、慎食瓜果

夏令大量食瓜果虽然不至于造成脾胃疫患,却已使肠胃抗病力有所下降,入秋后再大量食瓜果,势必更助湿邪损伤脾阳,脾阳不振不能运化水湿,腹泻、下痢、便溏等急慢性胃肠道疾病就随之发生。因此,入秋之后应少食瓜果,脾胃虚寒者尤应禁忌。

9、适时进补

常言道:“秋季进补,冬令打虎”,但进补时要注意不要无病进补和虚实不分滥补。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病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还要注意进补适量,忌以药代食,提倡食补。秋季食补以滋阴润燥为主,如乌骨鸡、猪肺、龟肉、燕窝、银耳、蜂蜜、芝麻、核桃、藕、秋梨等。这些食物与中药配伍,则功效更佳。

10、注意养阴

秋季天气干燥,秋季养生要注意养阴。秋天养阴,第一,要多喝水,以补充夏季丢失的水分。第二,多接地气,秋季我们要多走进大自然的怀抱,漫步田野、公园,这都有助于养阴。第三,避免大汗淋漓。汗出过多会损人体之“阴”,因此,秋季锻炼要适度。

基本信息

立秋节气有什么养生、减肥规则?立秋是进入秋季的初始,立秋养生减肥不能离开“收、养”这一原则。也就是说,立秋养生减肥一定要把保养体内的阴气作为首要任务。夏秋之交,昼夜温差大,气温忽高忽低,往往是疾病多发的“多事之秋”。针对这一时期的气候特点,饮食起居既要防暑,又要注意锻炼,还要合理调节立秋减肥饮食。

秋季养生减肥规则一、防暑还是重头戏

秋天南方,副热带“高压锅”彻底沸腾了!位于“锅中心”的江浙沪全体遭遇今夏最强劲热浪“疯狂进攻”,手拉手“跳入”40℃“火炉”。其中:浙江新昌 43℃、安徽广德 42.6℃、浙江余姚 42.2℃、浙江安吉 42.1℃、浙江嵊州 41.9℃、浙江奉化 41.9℃、江苏嘉元路 41.6℃、安徽宣城 41.5℃、浙江缙云 41.5℃、浙江富阳 41.5℃、上海40.6℃,这种气温高、湿度大的“桑拿天”最容易令人心情烦躁,应积极防范“情绪中暑”。中午天热的时候应减少外出,可以喝点清凉解暑凉茶防中暑。

推荐防暑凉茶

1、萝卜茶

白萝卜100克、茶叶5克,加少量食盐,先将白萝卜洗净切片煮烂,略加食盐调味(勿放味精),再将茶叶用水冲泡5分钟后倒入萝卜汁内服用,每天2次不拘时限,有清热化痰、理气开胃之功,适用于咳嗽痰多、纳食不香等。

2、桔红花草茶茶

桔红3-6克、花草茶1包。用开水冲泡再放锅内隔水蒸20分钟后服用。每日随时饮用,有润肺消痰,理气止咳之功;另外天然花草具有排毒排油功效,多饮更利于减肥。

秋季养生减肥规则二:运动锻炼有节制

合理运动能加快人体新陈代谢,帮助皮肤和肺脏排毒,促进脂肪燃烧。立秋后的早晨是锻炼身体的最佳时间,此时不冷不热,气温宜人;天高气爽,使人精神爽快。

推荐减肥运动:

一、快步走:我们每天都要走路,只需在走路时加快速度,尽可能大地摆动和舒展手臂,就是最简单方便的排毒运动,它可以刺激淋巴、降低胆固醇和高血压。

二、练瑜伽:瑜伽是顶级的排毒运动,能够帮助血液循环,润滑关节,通过把压力施加到身体各个器官和肌肉上,来内外调节身体,展开排毒行动。

三、跳起来:弹跳可以刺激淋巴系统排毒,松弛紧张的情绪,降低胆固醇,改善循环和呼吸,甚至驱除人体致命的蜂窝组织炎。

秋季养生减肥规则三:饮食调养,少辛增酸最减肥

立秋时节,昼夜温差加大,在饮食上应坚持祛暑清热,多食用一些滋阴润肺的食物。医学专家认为,秋季燥气上升,易伤津液,因此,在饮食上应以滋阴润肺为宜,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另外,多吃豆类等食物,少吃油腻厚味之物。立秋减肥者除要及时补充体内维生素和矿物质外还要多吃一些利于体内新陈代谢的食物,如菠菜能有助通肠导便,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冬瓜中的膳食纤维含量很高,膳食纤维的吸收能让我们的饱腹感更为强烈,另外搭配一些具有消脂作用天然食材植提纤植物也是不错的选择呢。

推荐菜肴:凉拌双花减肥菜

材料:菜花半个、西兰花半个、大蒜4瓣、橄榄油、红酒醋、黑胡椒、盐、糖

做法:

1. 将菜花和西兰花掰成一口大小的块,用淡盐水浸泡10分钟,然后反复冲净

2. 锅中倒入清水,大火加热煮沸后,倒入菜花和西兰花,焯烫1分钟后捞出,放入清水中过凉后充分沥干水分。

3. 取一只小碗,倒入红酒醋,黑胡椒,盐,糖和橄榄油,搅拌均匀

4. 将菜花和西兰花放入一个稍大的容器中,大蒜去皮,用压蒜器压成蒜泥,再倒入调好的油醋汁,搅拌均匀即可。

点评:肥胖者常吃菜花,在短时间内能够起到减肥作用,因为菜花营养丰富,能有效促进肠道蠕动,有提高免疫力和消脂作用。而且这两样材料爽口,层次丰富,即使白灼也好好吃呢!

主要方法

秋季养生[1]贵在养阴防燥。秋季阳气渐收,阴气生长,故保养体内阴气成为首要任务,而养阴的关键在于防燥,这一原则应具体贯彻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秋季是人体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所以,顺应秋季的自然特性来养生,即保肺,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起居养生:秋季应做到早睡早起,注意添加衣物,防止因受凉而伤及肺部。

精神养生:保持内心宁静,情绪乐观,舒畅胸怀,抛开一切烦恼,避免悲伤情绪,是秋季养肺的一个好方法。

房事养生:在秋季应注意顺应自然界收藏的规律,节制房事,蓄养阴精。

饮食养生:宜多吃酸性食物,如苹果、橘子、山楂、猕猴桃等,以收敛肺气;少吃辛辣食物,如葱、姜等,可避免发散泻肺。银耳、豆腐、百合、蜂蜜、糯米、粳米、豆芽等有润肺作用,宜常吃。此外,秋季主养收,可适当喝些鸡汤、骨汤等。

运动养生:秋季是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机,可根据个人情况选择不同的运动项目进行锻炼,如登山、打太极拳、游泳等,长期坚持可增强心肺功能。

药物养生:秋季药补的基本原则应以滋润为主,忌耗散。常用的药物有西洋参、沙参、芡实、玉竹、天冬、麦冬、百合、女贞子、胡麻仁、干地黄等。

基本特点

秋季,气温开始降低,雨量减少,空气湿度相对降低,气候偏于干燥。秋气应肺,而秋季干燥的气候极

易伤损肺阴,从而产生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便秘等症状,重者还会咳中带血,所以秋季养生要防燥。

秋季,在燥气中还暗含秋凉。人们经夏季过多的发泄之后,机体各组织系统均处于水分相对贫乏的状态,如果这时再受风着凉,极易引发头痛,鼻塞、胃痛,关节痛等一系列症状,甚至使旧病复发或诱发新病。老年人和体质较弱者对这种变化适应性和耐受力较差,更应注意防凉。

起居调摄

秋天的气候变化较大,早秋热湿,中秋前后燥,晚秋又以凉、寒为主,所以人们在起居上应提高警惕,注意养生。

睡眠调节

秋天,天高风劲,使肺气收敛,因此睡眠应做到“早睡早起”,睡眠时头向西卧为好。深秋时节气候较寒冷,不宜终日闭户或夜间蒙头大睡,要养成勤开窗通风,夜间露头而睡的习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呼吸疾患[3]。

秋季服饰

秋季服饰特别提倡“秋冻”。所谓“秋冻”,通俗地说就是“秋不忙添衣”,有意识地让机体“冻一冻”。这样,避免因多穿衣服产生的身热汗出、汗液蒸发、阴津伤耗、阴气外泄等情况,顺应了秋天阴精内蓄、阴气内守的养生需要。此外,微寒的刺激,可提高大脑的兴奋,增加皮肤的血流量,使皮肤代谢加快,机体耐寒能力增强,有利于避免伤风等病症的发生。当然“秋冻”还要因人、因天变化而异。若是老人、小孩,由于其生理功能差,抵抗力弱,在进入深秋时就要注意保暖;若是气温骤然下降,出现雨雪,就不要再“秋冻”了,应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加减衣服,以稍做活动而不出汗为宜。秋季气候变化大,衣服的增减要及时、适时。

节制房事

中医认为,在秋季应注意顺应自然界收藏的规律,节制房事,蓄养阴精。这点对于中年人特别重要。因为当人年过40 岁以后,阴气由旺盛逐渐减弱,到了老年精力更加衰退,是自然的趋势。如果能善自珍摄,不过分透支体力,注意养肾保精,则能延缓衰老,达到长寿,所以中年人节欲十分必要。

饮食调养

秋季饮食调养应遵循“养阴防燥”的原则,饮食宜养阴,滋润多汁,具体方案如下:

养肺为要

秋气内应肺。肺是人体重要的呼吸器官,是人体真气之源,肺气的盛衰关系到寿命的长短。秋季气候干燥,很容易伤及肺阴,使人患鼻干喉痛、咳嗽胸痛等呼吸疾病,所以饮食应注意养肺。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如银耳、甘蔗、燕窝、梨、芝麻、藕、菠菜、鳖肉、乌骨鸡、猪肺、豆浆、饴糖、鸭蛋、蜂蜜、龟肉、橄榄。多食芝麻、核桃、糯米、蜂蜜、甘蔗等,可以起到滋阴润肺养血的作用。此外还可适当食用一些药膳,如:参麦团鱼、蜂蜜蒸百合、橄榄酸梅汤等。

少辛增酸

秋季,肺的功能偏旺,而辛味食品吃的过多,会使肺气更加旺盛,进而还会伤及肝气,所以秋天饮食要少食辛味食物,如:葱、姜、蒜、韭菜、辣椒等。在此基础上多吃些酸味食物,以补肝气,如:苹果、石榴、葡萄、芒果、樱桃、柚子、柠檬、山楂、番茄、荸荠等。

宜多吃粥

初秋时节,天气仍较热,空气潮湿,闷热蒸人,且秋季瓜果成熟,难保人们不贪食过度,这些均会伤损脾胃,所以秋天早晨多吃些粥,既可健脾养胃,又可带来一日清爽。秋天常食的粥有:山楂粳米粥、鸭梨粳米粥、兔肉粳米粥、白萝卜粳米粥、杏仁粳米粥、橘皮粳米粥、柿饼粳米粥等。

宜补充健身汤

秋季饮食以滋阴润燥为原则,在此基础上,每日中、晚餐喝些健身汤,一方面可以渗湿健脾、滋阴防燥,另一方面还可以进补营养、强身健体。秋季常食的汤有:百合冬瓜汤、猪皮番茄汤、山楂排骨汤、鲤鱼山楂汤、鲢鱼头汤,鳝鱼汤、赤豆鲫鱼汤、鸭架豆腐汤、枸杞叶豆腐汤、平菇豆腐汤、平菇鸡蛋汤、冬菇紫菜汤等。

宜多吃鱼

秋天是需要进补的季节,但很多人都害怕大量进补导致肥胖,不妨吃点鱼肉,鱼肉脂肪含量低,其中的脂肪酸被证实有降糖、护心和防癌的作用。

鲫鱼:又名鲋鱼,味甘性温。功效为利水消肿、益气健脾、通脉下乳,清热解毒等,主治浮肿腹水、产妇乳少、胃下垂、脱肛等症。

带鱼:可补五脏、祛风、杀虫,对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皮肤干燥者尤为适宜。可用作迁延性肝炎、慢性肝炎辅助疗法。常吃带鱼还可滋润肌肤,保持皮肤的润湿与弹性。

青鱼:有补气养胃、化湿利水、祛风解烦等功效。食用可治疗气虚乏力,胃寒冷痛、脚气、湿痹、疟疾、头痛等症。青鱼所含锌、硒、铁等微量元素,还有防癌抗癌作用。

鲤鱼:味甘性温。有利尿消肿、益气健脾、通脉下乳之功效。主治浮肿、乳汁不通、胎气不长等症。

草鱼:又称鲩鱼,有青鲩、白鲩两色,味甘性温,有平肝、祛风、活痹、截疟之功效。古人认为,鲩鱼肉厚而松,治虚劳及风虚头痛,以其头蒸食尤良。

泥鳅:味甘性平,有暖中益气、清利小便、解毒收痔之功效。泥鳅肉质细嫩,营养价值很高,其滑涎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可治湿热黄疸、小便不利、病后盗汗等症。

鱼肉中的维生素d、钙、磷,能有效地预防骨质疏松症。

秋季养胃

秋天患胃肠疾病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立秋以后,天气虽然清凉,但是苍蝇的活力并不比夏天弱,若吃了被苍蝇污染过的食物,就会因胃肠道感染而发生腹泻;秋天,人们的食欲增加,又有大量瓜果上市,一些人因暴食暴饮加重了胃肠负担,导致肠胃功能紊乱;另外,秋天昼夜温差大,一不小心,就会导致腹部着凉,发生腹泻。而且,如果胃没有养好,一些有胃病的人不罕导致胃病加重。

如何养胃:

1、保暖是首要

秋凉之后,患有慢性胃炎的人,要注意胃部保暖,及时添加衣服,夜晚睡觉应盖好被褥,以防腹部着凉而引发胃痛或加重旧病。另外,胃病患者“秋凉”一定要适度,不要勉强挨冻而冻出病来。

2、饮食要合理

胃病患者的秋季饮食应以温、软、淡素、鲜为宜,做到定时定量,少食多餐。

3、静养是关键

要避免紧张、焦虑、恼怒等不良情结的刺激,同时,注意劳逸结合,防止过度疲劳而影响了胃病的康复。

4、运动要适度

肠胃病人要结合自己的身体特征,进行适度的运动锻炼,以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减少疾病的复发,促进身心健康。

饮食搭配

五谷杂粮是人体补充能量必需的基础饮食,是维持生理活动最重要的营养来源。但现在很多人却觉得一碗米饭没什么营养,营养都在菜里,特别是那些正在减肥的美眉,干脆把米饭等主食给省了,完全用蔬菜和水果来代替。这样下去势必导致体内营养的失衡,危害到健康。

科学研究证明,一个人每天应该摄取300-500克的谷类食物,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在一年之中,任何一个季节的饮食都离不开五谷杂粮,尤其是秋季干燥渐冷的气候对人体造成的影响,更需要这些五谷杂粮来抵御干燥,达到抗秋燥和养生保健的目的。

五谷杂粮的种类繁多,以下几种在秋季信用更能发挥其最大的功效:

花生

花生是“十大长寿食品”之一,富含维生素、蛋白质、脂肪、核黄素、不饱和脂肪酸和钙、磷等,《本草纲目》中记载:“花生悦脾和胃、润肺化痰、滋养补气、清咽止痒。”《药性考》中也说:“食用花生养胃醒脾,清肠润燥。”可见其对脾胃失调、咳嗽气喘、贫血、便秘、肠燥等都有很好的治疗作用,是一种老少皆宜的食品。

花生在食用时要连着外皮一起吃,这样既能补虚又能止血,尤其适合妇女孕期和手术病人恢复期和病后体虚的人食用。

红薯

红薯被人们称为“土人参”,是一种味美价廉的长寿食品。其味甘性平微凉,能够生津止渴、润肺滑肠、补脾益胃、通利大便,还具有抗癌作用。

红薯是低热量、低脂肪的食品,还能阻止碳水化合物变成脂肪,在秋季食用能够起到减肥的作用。但是红薯不可一次食用过多,否则会出现烧心、肚胀排气等症状,糖尿病人、胃溃疡和胃酸过多的人也不宜食用。

芝麻

《神农本草经》中说,芝麻能够“补五内、益气力、长肌肉、填精益髓”。芝麻中的维生素E能防止过氧化脂质对皮肤的危害,治疗各种皮肤的癌症,使皮肤更加白皙光泽,其养血的功效对皮肤粗糙、干燥也有很大的改善作用。秋季气候比较干燥,此时多食用一些芝麻会使皮肤变得细腻光滑、红润光泽,并且吃多了也不用担心会发胖,减肥的美眉可以放心食用啦。

除了以上几种杂粮外,白米、小米、糯米、玉米、黑豆等也是非常适宜在秋季食用的。

主要食物

1、百合

有补肺、润肺、清心安神、消除疲劳和润燥止咳的作用。

2、山药

其特点是补而不滞,不热不燥,不论男女老幼、有病无病、体健体弱,都适合食用。

3、白扁豆

初秋,用白扁豆煮粥或煎汤服,可消暑热、化暑湿、健脾胃、增食欲。

4、藕

生藕能清热生津止渴;熟藕能健脾开胃益血。有“暑天宜生藕,秋凉宜熟藕,生食宜鲜嫩,熟食宜壮老”的说法。

5、黄鳝

入秋食鳝,不但补益力强,对人体血糖还有一定的调节作用,烧鳝段、清炖黄鳝、炒鳝丝、黄鳝粥等均可。

6、栗子

有健脾养胃、补肾壮骨的作用。

7、胡桃

能补肾固精、温肺定喘,又能益气养血、润燥润肠。

花生:深秋后花生成熟,用鲜花生仁研沫煮汤服或水煮食用,不宜炒吃。

8、红枣

秋食红枣,是滋阴润燥、益肺补气的清补食品,如能与银耳、百合、山药共同煨食,效果更好。

9、苦瓜

苦瓜有清热祛心火,解毒,明目,补气益精的作用。

10、莲藕

莲藕味甘,性平,有消炎化淤、清热解燥、止咳化痰之功效。[2]

11、6种色彩食物[4]

【绿色】

代表食物:菠菜、甘蓝、豆芽

这些绿色食物都含有丰富的抗氧化剂——叶黄素,可以降低因为年龄增长的问题而带来的变性黄斑。另外,菠菜、甘蓝有着丰富的钙、铁、维生素还有叶酸,很多育龄妇女在秋季养生都要吃这些食物,避免婴儿出生后出现脊柱缺陷。

【红色】

代表食物:番茄、西瓜、石榴

它们都有着相同的营养物质,就是番茄红素。红色食物有增进人们食欲的作用,同时还能给人以活力的感觉。这些红色食物具有强烈的抗氧化效果,无论是延缓细胞的衰老,还是控制肿瘤的进程,起到抗癌防癌的作用。

【橙黄色】

代表食物:木瓜、橘子、柠檬

橙黄色也能起到刺激食欲的作用,并且带有快乐、舒适的元素。像木瓜、橘子、柠檬等这些水果都含有非常丰富的维生素,起到了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能够帮助身体对抗外来入侵的毒素,是一种完美的解毒剂。

【紫色】

代表食物:紫葡萄、李子、黑莓、茄子、紫薯、紫洋葱

紫色的都富含抗氧化营养物质——花青素。花青素可以保护皮肤免受阳光的伤害,同时还能降低人们发生中风的风险,对于增强记忆力和改善心血管系统的功能都有着很好的疗效。另外,多吃紫色的食物还能降低胆固醇水平,帮助降血脂血糖。

【白色】

代表食物:蘑菇、生姜、香蕉

白色食物可以有效增强人体免疫力,对抗病毒,如蘑菇可以保持机体免疫系统顺利运行;生姜则恩能够够帮助肠胃促进效果;香蕉有丰富的钾,有利于心脏和肾脏,同时还富含纤维和维生素、叶酸等物质。

【黑色】

代表食物:紫菜、黑米、乌骨鸡、黑木耳

这些黑色的食物天然而且有害成分极少,同时它们含有的营养成分十分丰富和齐全。经常食用可以明显减少动脉硬化、冠心病、脑中风等严重疾病的发生。黑色食物各有各的看家本领,防病本事一流,如黑木耳可以防治尿路结石,乌骨鸡可以调理女性月经等。

运动锻炼

金秋时节,天高气爽,是运动锻炼的好时期。此时机体活动随气候变化而处“收”的状态,阴精阳气也处在收敛内养阶段,所以秋季运动项目不宜过猛。

登山

登山是一项集运动与休闲为一体的健身养生运动。登高可增强体质,提高肌肉的耐受力和神经系统的灵

敏性。在登山的过程中,人体的心跳和血液循环加快,肺通气量、肺活量明显增加,内脏器官和身体其他部位的功能会得到很好的锻炼。登高还有助于防病治病。患有神经衰弱、慢性胃炎、高血压、冠心病、气管炎、盆腔炎等慢性疾病的病人,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适当的登高锻炼,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此外,山林地带空气清新,负氧离子含量高;山河壮丽,陶冶性情,这样宜人的环境怎能不利于健康!虽然登山的好处很多,但我们还是要提出登山的诸多禁忌与不宜,如什么人不适合登山,登山应注意哪些事宜等。

冷水浴

秋高气爽,气温、水温、体温比较接近。冷水对人体的刺激较小,所以此时最适宜开始冷水浴。冷水浴健身可以提高身体对寒冷的快速适应力,不易患因着凉而起的疾病,如感冒、支气管炎、肺炎等;同时冷水浴会促进皮肤与内脏间的血液循环,预防血管硬化及因此而引起的疾病,如冠心病及高血压病等;冷水浴还能使内脏血管包括消化道血管内血流量增多,增强消化系统功能。

冷水浴锻炼前应先热身,如出汗时应待汗干或用毛巾擦干后才可入浴,然后用双手快速地摩擦全身,从身体到四肢,由上而下,均匀摩擦,用力适度。感觉发热时,可将冷水先抹在脸、手臂和大腿等处,或将毛巾放入冷水中拧干后擦身体,让身体由不适应逐步转为适应。当身体能够适应时,便可直接用冷水进行冲洗,边冲边摩擦。冲洗时间一般为10分钟(冬天为5 分钟)左右,以身体能够适应为宜,皮肤起鸡皮疙瘩是冷水浴的禁此外,也可以用药物来预防。目前常用来预防疟疾的药物有乙胺嘧啶等,一般每星期服药一次就可以达到预防的目的,但需要经常服用。中药预防在这方面也大有作用,如常山、鸦胆子、青蒿等,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忌信号。浴后迅速用干毛巾擦干,穿上宽松的衣服,并用双手摩擦身体关节部位,以预防关节炎的发生。

冷水浴不宜在寒天突然开始;临餐前、饥饿时、刚吃完饭都不宜洗冷水浴。当然,冷水浴也不是人人都可以洗的。高血压患者洗冷水浴,血管会急剧收缩,大量血液涌回内脏,使本来就高的血压更高,严重者会使脑血管破裂、出血、中风、昏迷甚至死亡。坐骨神经痛及其他神经痛的人也不要洗冷水浴。因为神经受寒受凉后,疼痛会更加剧烈。患有寒冷性荨麻疹、冬季瘙痒症的人,在疾病发作期间不要洗冷水浴。不发作时如想锻炼皮肤,可采取逐步降温法,即最初洗热水浴,渐改为温水浴,再渐渐降低水温,直到水温已相当低但又能够耐受为止。

运动禁忌

秋日清晨气温低,锻炼时不可穿单衣去户外活动,应根据户外的气温变化来增减衣服。锻炼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因为人体在气温下降的环境下,会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缩,肌肉伸展度降低,神经系统对运动器官调控能力下降,因而极易造成肌肉、肌腱、韧带及关节的运动损伤。锻炼时,衣服不宜一下子脱得太多,待身体发热后,再脱下多余的衣服。锻炼后不要穿着汗湿的衣服在冷风中逗留,以防身体着凉。

药物养生

秋季气候干燥,肺气旺盛,肝气虚弱,脾胃易受影响,所以季秋药补的基本原则应是以滋润为主,忌耗散,辅以补养气血。常用药物有:西洋参、沙参、茨实、玉竹、天冬、麦冬、百合、女贞子、胡麻仁、干地黄等。

除上述几味药外,秋季药补还可选用一些中成药,如:黄精糖浆、复方蜂乳、雪蛤参精、复方胎盘片、人参健脾丸、生脉饮、玉灵膏等。上述各种中成药,均有消除燥热对人体危害的功效,即使没有口干、舌燥等症,亦可少量服用,以达到养生目的。

进补药材

盘点秋季养生小常识,解决秋季燥热之后,随之而来的工作就是进补了,很多人都想知道秋季养生小常识有哪些中药可以用来补身体,通过中药无论是煎煮、泡水还是熬汤,都是进补少不了的。今天我们就来给大家介绍十种进补中药材,以及秋季养生小常识,秋季养生,中药材养生,养生相关知识。

【枸杞】补肾养肝,明目安神,适用于一年四季食用,而且还具有润肠通便的作用。

用法:准备保温瓶,放入一小抓枸杞,然后倒入冷水冲泡后就倒掉水,加入50度左右的水浸泡20分钟就可以饮用了,方便上班族。如果居家的话可以用枸杞来熬汤,如猪骨黑豆枸杞汤。除此以外,还可以生吃10粒左右。

【杜仲】杜仲是一种经典的补肾中药材,还具有强筋骨、安胎、养肝等作用,男女老少皆可服用,尤其是腰膝酸软,四肢无力的人。

用法:杜仲熬汤,加上巴戟、松茸、黑豆、枸杞、红枣还有猪骨,极具补肾的功效。此外,第二种比较受欢迎的吃法就是用杜仲来泡水,吃法方便而且见效快。要用比较热的水来冲泡30分钟为宜。

【党参】党参可以补气、补血、调理肠胃、滋阴养血。对于脾胃虚弱者,气虚弱的女性都有较好的疗效。

用法:用党参来熬鸡汤,很棒。将党参切成小段,加上北芪5克、红枣8颗、桂圆8颗、枸杞少许,充分地起到了补气养血的功效,而且味道也很鲜甜。或者使用党参来炖羊,冬天吃可以驱寒滋补身体。另外,可以用整条党参来泡酒。

【花旗参】花旗参又叫做西洋参,具有补气滋阴的效果,与其他参的功效有所不同,尽管经常服用花旗参也不会上火,而且对于熬夜,虚火上升的人服用特别能改善症状,恢复正常的身体机能。

用法:花旗参的首选吃法是用来泡水,直接泡水喝完后将花旗参也吃掉。第二就是用来熬汤,花旗参竹丝鸡,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如果觉得不方便的话,可以将花旗参切成片,随身带,取两片含于口中即可。

【天麻】天麻具有可以改善受风寒而引起的头痛、手脚麻木,具有镇静、散风、止痛的作用且效果神速,又被不少人称为“赤箭”。

用法:熬汤为首选,使用天麻煲猪肺。或者用天麻来泡酒、泡水都可以发挥强大的作用。

【当归】活血行经。

当归头:由于血虚而引起的头痛可以用当归头熬汤。

当归身:改善身体虚弱的现象,补气行血。

当归尾:适用于筋骨疼痛、手脚麻木的人服用。

用法:熬汤、泡水、泡酒。

【冬虫草】菌类食物,主要功能是润肺补肾、止咳化痰、止血,尤其适用于气管炎、肺气虚、肾气虚引起的脏腑功能失调。同时,冬虫草还能降血脂。

用法:用冬虫草来泡水,入汤。如果用来泡酒的话要泡长时间一些,直到冬虫草被泡到出味。

【黄芪】古老的中药,可以补中益气、利水消肿、排毒,对于治疗中气不足有独特疗效。健脾和胃,开胃消食。

用法:黄芪入汤,或者泡水喝,泡酒饮用。

【田七】田七又叫做“三七”,具有镇静、延缓衰老、化瘀止血、活血定痛的作用。

用法:服用田七要将田七充分捣碎,与鸡肉一起炖。

【山药】山药分为干山药和新鲜山药。均具有补脾益肾的作用,尤其适合女性食用。

用法:干山药仅用来熬汤。而新鲜山药可以用来煮甜汤、熬汤,甚至煮粥都可以。

精神调养

秋季,在精神调养上也应顺应季节特点,以“收”为要,做到“心境宁静”,这样才会减轻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才能适应秋天的特征。如何才能保持心境清静呢?简单地说,就是要“清心寡欲”。私心太重、嗜欲不止会破坏神气的清静。在现实生活中,则要求人们把精力多用在工作上,而不要“争名在朝,争利于市”,多做好事,多做奉献。

另外,秋天固然天高云淡,硕果累累,令人愉悦,但难免也有“凄风苦雨”。自然界的秋风、秋雨常令人心生秋愁。尤其是老年人,他们常有萧条、凄凉、垂暮之感,如果遇上不称心的事,极易导致心情抑郁。研究证明,在人的大脑中,有个称作松果体的腺体,分泌一种“褪黑激素”。这种激素能诱人入睡,可使人产生消沉抑郁之感,而阳光可使褪黑激素分泌减少。同时,褪黑激素还有抑制人体内其他激素(如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的作用,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素的相对减少,会使细胞懒散瘫痪,从而使人们情绪低沉,多愁善感。

为此,古人认为秋季的精神养生应做到“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也就是说,以一颗平常心看待自然界的变化,或外出秋游,登高赏,令心旷神怡;或静练气,收敛心神,保持内心宁静;或多接受阳光照射,转移低落情绪。

疾病预防

秋季气候干燥,气温多变,加之夏天人们的体力、精力消耗较大,体质相对较弱,所以要高度重视秋季疾病预防。

疟疾的防治

疟疾,俗称“打摆子”,是夏秋季节最常见的传染病,其病原体是寄生在人体肝细胞和红血球中的疟原虫,其传播者主要是蚊子。

疟疾发病的主要症状是发冷、发抖,持续几分钟左右就开始发高烧,热度可以高达40℃,大约经过3~4 小时大出汗,体温逐渐下降到正常。除了发冷、发烧以外,病人常感到无力、疲乏、头晕,不想吃东西。若是小孩,有时可出现抽风。重症疟疾病人,可能昏迷、说胡话、脖硬,甚至危及生命。

对于疟疾的预防,关键是要做好防蚊灭蚊。应清除垃圾、杂草,填平污水坑;居室要挂好门帘、窗纱,晚上睡觉时放下蚊帐;可喷洒灭蚊剂,也可点蚊香灭蚊片及艾蒿等;还可口服些维生素B1。同时,要注意个人防护,在傍晚时开始穿长袖衣裤,裸露部分涂敷驱蚊剂,睡觉时应注意避免身体紧贴蚊帐。

支气管哮喘的防治

哮喘属于过敏性疾病,它的发作多半是季节性的,每年夏末秋初开始发作,仲秋季节发展到高峰,寒冬腊月减缓。这种病各种年龄、不同性别都可患,且易反复发作,平均患病率为2%。哮喘发作前常有先兆症状,如反复咳嗽、胸闷、连续喷嚏等,如不及时治疗,可出现急喘。因为痰黏稠,不易咳出,患者往往被迫坐起。严重者可出现嘴唇及指甲青紫、四肢厥冷、出汗、心跳快等症状。发作时间从几分钟到数天不等。哮喘是一种容易发作的慢性病,因此哮喘者在缓解期要积极预防:首先要尽量避开过敏源:常见的过敏源有风媒花粉(枸树、蓖麻、蒿草等)、霉菌孢子、螨、某些生产性粉尘(如棉尘、蚕蛾、粉尘、山药粉)等;若哮喘病人知道自己对什么过敏,就应尽量避而远之。其次要暑天治疗:从小暑至立秋,即“三伏天”,是全年气温最高、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此时治疗,可以使患者的阳气充实,增强抗病能力。

慢性咽炎的防治

秋天之所以要特别重视对咽喉炎的防治是因为秋天气候多晴少雨、气候干燥。咽炎若在急性期得不到彻底治疗,就会成慢性咽炎。慢性咽炎为咽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弥漫性炎症,常为上呼吸道慢性炎症的一部分,为耳鼻喉科常见病。慢性咽炎的主症状为咽部干燥而痛、咽部暗红,多由阴虚、虚火上灼所致,防治上宜滋阴清热,清咽喉,可用药物防治,如用麦冬3 克、甘草1.5 克、金银花3 克、乌梅3 克、青果3 克,以开水泡,经常服用。在饮食上应常吃绿豆饮或雪梨浆。

心血管病的预防

秋天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多发季节,据有关资料报告,秋末冬初时节,脑血栓、脑溢血发病率远高于其他季节。由于天气变凉,皮肤和皮下组织血管收缩,周围血管阻力增大,导致血压升高。寒冷还会引起冠状动脉痉挛,直接影响心脏血液供应,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因此,心血管病人要坚持服药,坚持进行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积极防治感冒等,以避免诱发、加重心血管疾病。

抑郁症

秋风落叶,凄风凄雨,往往使人触景生情,特别是老年人易产生垂暮之感,诱发消极情绪,严重者,终日郁郁寡欢,少语懒言,很容易患上抑郁症。防止抑郁症要注意心理调适,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做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勤于锻炼,投入大自然,凉爽的秋季正是外出旅游的好时机。

中风

进入深秋时节,低气温可致体表血管弹性降低,周围阻力增加,使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从而引起小动脉收缩、血压升高,而致脑血管破裂。寒冷还能使血液纤维蛋白浓度增加,引起血液黏稠,导致血栓形成。因此,要重视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原发疾病的治疗,并注意先兆症状,如发现突然眩晕、剧烈头痛、视物不清、肢体麻木等,应及时送医院治疗,以防发生意外。

十大禁忌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立秋一到,气候虽然早晚凉爽,但仍有秋老虎肆虐,故人极易倦怠、乏力、纳呆等。在民间素有“秋补”习俗。万物正可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此时进补十分必要。但进补不可乱补,应注意十忌:

1. 无病进补

既增加开支,又害自身。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会引起发胖、血中胆固醇增多、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2.慕名进补

认为价格越高的药物越能补益身体,人参价格高,又是补药中的圣药,所以很多人服用,但要注意的是,滥服人参会导致过度兴奋、烦躁激动、血压升高及鼻孔流血等症状。

3.不分虚实

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症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会适得其反。

4.多多益善

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会有害,因此,进补要适量。

5.以药代食

重药物而轻食物是不科学的,药补不如食补效果佳。

6. 凡补必肉

动物性食物无疑是补品中的良剂,它不仅有较高的营养,而且味美可口。但肉类不易消化吸收,若久吃多吃,对胃肠功能已减退的老年人来说,常常不堪重负,而肉类消化过程中的某些“副产品”,如过多的脂类、糖类等物质,又往往是心脑血管病、癌症等老年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饮食清淡也不是不补,尤其是蔬菜类更不容忽视。现代营养学观点认为,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人体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

7. 以药代食

药补不如食补,重药物轻食物是不科学的。殊不知许多食物也是有治疗作用的药物。如多吃荠菜可治疗高血压;多吃萝卜可健胃消食,顺气宽胸,化痰止咳;多吃山药能补脾胃。日常食用的胡桃、花生、红枣、扁豆、藕等也都是进补的佳品。

8. 重进轻出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家庭天天有荤腥,餐餐大油腻,这些食物代谢后产生的酸性有毒物质,需及时排出,而生活节奏的加快,又使不少人排便无规律甚至便秘。故养生专家近年来提出一种关注“负营养”的保健新观念,即重视人体废物的排出,减少“肠毒”的滞留与吸收,提倡在进补的同时,亦应重视排便的及时和通畅。

9. 恒补不变

有些人喜欢按自己口味,专服某一种补品,继而又从多年不变发展成“偏食”、“嗜食”,这对健康是不利的。因为药物和食物既有保健治疗作用,亦有一定的副作用,久服多服会影响体内的营养平衡。尤其是老年人,不但各脏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减退,需要全面地系统地加以调理,而且不同的季节,对保健药物和食物也有不同的需求。因此,根据不同情况予以调整是十分必要的,不能恒补不变,一补到底。

10.贵贱之分

物以稀为贵,那些高贵的传统食品如燕窝、鱼翅之类,其实并无奇特的治疗作用,而十分平常的红薯和洋葱之类的食品,却有值得重视的食疗价值。另外,凡食疗均有一定的对象和适应症,故应根据需要来确定药膳,缺什么,补什么,切勿以贵贱来分高低,尤其是老年群体,更应以实用和价格低廉为滋补原则。

老人秋季养生应忌

一、忌饱餐多食

进入凉爽的秋季,人们食欲增加,但进食过饱会使能量摄取超标,体重增加,导致肥胖的发生。肥胖还会造成高血糖、高血压、高甘油三酯、高胆固醇等“四高”症。

二、忌过于疲劳

要把锻炼、家务等各方面活动安排妥当,劳逸结合,这样才能使肌体各组织器官得到适当的休息和调整。

三、忌性情懒惰

老年人在秋季应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如慢跑、散步、打拳、跳舞、做操等健身运动,也可多做些家务,不可久坐不动。

四、忌遇事发怒

老年人情绪大幅波动,会使各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受到干扰,容易诱发胃肠溃疡、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因此,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应克制自己冷静处之。[5]

养生常识

立秋之后,气清风寒万物变色,早晚凉风时至,秋风秋雨渐多,气候多变,此时,应顺应时令,重视养生,特别是老年人应该做到三个“坚持”,即 秋冻、秋防、秋练,以提高健康水平,增强抗病能力,即机体的自身免疫力。

1、坚持秋冻

俗话说 “春捂秋冻”,要遵循“耐寒锻炼从初秋开始”的规律,气温下降但不要急于添加过多的衣服,使身体有抗御风寒的能力,增强身体抵抗力。但秋冻也不能过头,有支气管炎、胃炎等病史的人,则要注意适当保暖,防止旧病复发。

2、坚持秋练

秋季,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闭藏,起居作息要相应调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 “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阴精的收藏,以养“收”气。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常言道 “动则不衰,用则不退。”老年人应经常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或运动,如扫地、浇花、登楼、做操、打太极拳户外散步、慢跑、跳交谊舞、短程旅游等,达到通血脉、利关节、丰肌肉、延缓各脏器组织的衰老的目的。

3、坚持秋养

秋养指饮食调养和适当休息。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五谷杂粮、蔬菜水果等大量成熟上市。祖国医药著作《素问》中指出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菜为充,气味合而已之,以补益精气”。秋季气候干燥,应适当多饮些开水、淡茶、豆浆以及牛奶等饮料,还应多吃些番薯、玉米、芝麻、青菜、柿子、香蕉、蜂蜜、红枣等柔润之品。适当休息同样也是老年人养生良方。白天工作劳动锻炼要适度,晚上娱乐更不能搞至深更半夜,每天至少睡眠8小时。  

如何养生

1.“白露不露”防秋寒

白露过后,气候逐渐变凉,一早一晚更添寒意,如果这时再赤膊露体,就容易受凉,轻则易患感冒,重则易染肺疾。因秋气主燥,燥易伤肺。如因着凉而使免疫力下降,无力抵御外邪,则会出现肺及呼吸道疾病,如发烧咳嗽、支气管炎、肺炎等,若风邪侵犯经络筋骨,使筋络阻痹,可出现四肢痹症。

2.慎食秋瓜防坏肚

民谚“秋瓜坏肚”是指立秋以后继续生食大量瓜类水果容易引发胃肠道疾患。夏令大量食瓜虽不至于造成脾胃疾患,却已使肠胃抗病力有所下降,立秋后再大量生食瓜果,势必更助湿邪,损伤脾阳,脾阳不振不能运化水湿,腹泻、下痢、便溏等急慢性胃肠道疾病就随之发生。因此,立秋之后应慎食瓜类水果,脾胃虚寒者尤应禁忌。

3.秋季养阴防滥补

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现在已进入秋季进补的季节。但进补不可乱补,应注意不要无病进补和虚实不分滥补。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病有阴虚、阳虚、气虚、气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还要注意进补适量,忌以药代食,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以滋阴润燥为主,具体包括如乌骨鸡、猪肺、龟肉、燕窝、银耳、蜂蜜、芝麻、豆浆、藕、核桃、薏苡仁、花生、鸭蛋、菠菜、梨等,这些事物与其他有益食物或中药配伍,则功效更佳。

4.秋季锻炼有“三防”

秋令时节坚持锻炼,不仅可以调养肺气,提高肺脏器官的功能,而且有利于增强各组织器官的免疫功能和身体对外部寒冷刺激的抵御能力。然而,由于秋季早晚温差大,要想收到良好的健身效果,必须注意三防:

一防受凉感冒,秋日清晨气温低,应根据户外的气温变化来增减衣服。锻炼时应待身体发热后,方可脱下过多的衣服;锻炼后切忌穿汗湿的衣服在冷风中逗留,以防身体着凉.

相关文章

手机页面
收藏网站 回到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