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因素为小儿多为先天禀赋不足,气血未充,元阳不振,其次是生后调养不当,感受寒邪,故本病在北方寒冷季节发病率高。西医学则认为本病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了,可由受寒、早产、感染窒息等多种原因引起。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体温易随着环境温度波动:新生儿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下脂肪少,皮肤薄,血管分布较多,易于散热;新生儿皮下脂肪中饱和脂肪酸成分相对多,熔点高,体温低时易凝固,新生儿产热主要靠棕色脂肪,并需要氧的参与,当缺氧、寒冷,酸中毒等因素存在时,产热过程极易受抑制,早产儿此种脂肪储存不足。
1、初生儿出生时形体瘦小,肌肉瘠薄,面色无华,精神萎软,气弱声低,吮乳无力,筋弛肢软。一般体重低于2500g,身长少于45cm。
2、有早产、多胎、孕妇体弱、疾病、胎养不周等造成先天不足的各种病因,及胎盘、脐带异常等。
3、母产前及临产时有感染、胎膜早破、产程延长、羊水污染、脐部感染及皮肤黏膜破损或感染等病史。
4、一般表现为不吃、不哭、少动、精神萎靡,并可伴有呕吐,或见易惊惕,体温不升...[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