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一批

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这个词是在20世纪初由美国人事管理协会率先提出的,也被称为人际关系论,1933年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约创立。这个概念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1、人际关系表明人与人相互交往过程中心理关系的亲密性、融洽性和协调性的程度,2、人际关系有三种心理成分组成。认知、情感和行为成分,3、人际关系是在彼此交往的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经验文章 概述

  人与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心理关系,人与人交往关系包括亲属关系、朋友关系、学友(同学)关系、师生关系、雇佣关系、战友关系、同事及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等。

  过程奥尔特曼(1973年)认为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需要经历四个阶段

  定向阶段对交往对象的注意,选择和初步沟通等心理活动

  情感探索阶段随着双方共同情感领域的发现,双方沟通也越来越广泛,自我暴露的深度与广度也逐渐增加。人们的话题仍避免触及别人私密性的领域,自我暴露也不涉及自己基本的方面。

  感情交流阶段人际关系发展到这个阶段,双方关系的性质开始出现实质性变化,此时的人际关系安全的安全感已经确立,谈话也开始广泛涉及的自我许多方面,就有较深的情感卷入。

  稳定交往阶段人们心理上的相容性会进一步增加,自我暴露也更加广泛深刻,可以允许对方进入自己高度私密性的个人领域,分享自己的生活空间和财产。

  相互原则人际关系的基础是彼此间的相互重视与支持。任何个体都不会无缘无故地接纳他人。喜欢是有前提的,相互性就是前提,我们喜欢那些也喜欢我们的人。人际交往中的接近与疏远、喜欢与不喜欢是相互的。

  交换原则人际交往是一个社会交换过程。交换的原则是:个体期待人际交往对自己是有价值的,即在交往过程中的得大于失,至少等于失。人际交往是双方根据自己的价值观进行选择的结果。

  自我保护原则自我价值是个体对自身价值的意识与评价;自我价值保护是一种自我支持倾向的心理活动,其目的是防止自我价值受到否定和贬低。由于自我价值是通过他人评价而确立的,个体对他人评价极其敏感。对肯定自我价值的他人,个体对其认同和接纳,并反投以肯定与支持;而对否定自我价值的他人则予以疏离;此时可能激活个体的自我价值保护动机。

  平等原则在人际交往中总要有一定的付出或投入,交往的两个方面的需要和这种需要的满足程度必须是平等的,平等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前提。人际交往作为人们之间的心理沟通,是主动的、相互的、有来有往的。人都有友爱和受人尊敬的需要,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平等对待、人的这种需要,就是平等的需要。

  相容原则相容是指人际交往中的心理相容,即指人与人之间的融洽关系,与人相处时的容纳、包涵、宽容及忍让。要做到心理相容,应注意增加交往频率;寻找共同点;谦虚和宽容。为人处世要心胸开阔,宽以待人。要体谅他人,遇事多为别人着想,即使别人犯了错误,或冒犯了自己,也不要斤斤计较,以免因小失大,伤害相互之间的感情。只要干事业、团结有力,做出一些让步是值得的。

  信用原则信用即指一个人诚实、不欺骗、遵守诺言,从而取得他人的信任。人离不开交往,交往离不开信用。要做到说话算数,不轻许诺言。与人交往时要热情友好,以诚相待,不卑不亢,端庄而不过于矜持,谦逊而不矫饰做作,要充分显示自己的自信心。一个有自信心的人,才可能取得别人的信赖.处事果断、富有主见、精神饱满、充满自信的人就容易激发别人的交往动机。博取别人的信任,产生使人乐于与你交往的魅力。

  理解原则理解主要是指体察了了解别人的需要,明了他人言行的动机和意义,并帮助和促成他人合理需要的满足,对他人生活和言行的有价值部分给予鼓励、支持和认可。上述这些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是处理人际关系不可分割的几个方面。运用和掌握这些原则,是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基本条件。

  豪斯顿(1988年)所言,研究人际关系的兴趣,练好人际关系有利于生活幸福、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和谐社会中的精神文明建设,需要提高全体人民的素质,而这都建立在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基础上,同样,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培养一代具有现代化素质的新人。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群体的凝聚力。在生产力诸要素中,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使社会和各种组织的生命力增加,最终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形成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现代社会要求人不仅要有健康的体魄,健康的心理,而且要求拥有健康的人际环境。良好人际关系,对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产生很大的好处。有利于促进个体素质的提高和个体全面发展。人际关系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时间久了,会把建立和维持人际关系的原则化为自己的价值体系,来调节自、支配自己的行为,获得正确的社会文化规范和社会角色,从来来提高个体的素质。

相关文章

手机页面
收藏网站 回到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