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一批

伞蜥蜴

伞蜥蜴全身都是深色为主,非常养眼漂亮,只有尾巴内侧是蓝色,非常逗人喜爱,而且对人类很友善,从不主动攻击人类,伞蜥蜴产于美洲热带地区,是爬行类动物。

经验文章 概述
形态特征编辑
伞蜥蜴

  伞蜥蜴(6张)

  伞蜥体长60-100厘米,0.5-1千克。拥有长长细细的尾巴,光尾巴就占了身长的2/3,颈部四周长有舌骨所支撑的伞状领圈皮膜,其色泽带有令人炫目的亮彩,遇到外敌时会瞬间张开独特的颈伞,并张大嘴巴,威慑力十足。幼体的领圈较小,随成长而变大。属中大型蜥蜴,体色由茶色到棕色到灰色甚至黑色都有,多半是区域性的变化。在雌雄的判别上不是很容易,特别是在幼体阶段,大致来说,成体的雄性体形比雌性大很多,头部和颈伞也比较大,尾巴较细长,泄殖腔下方又会有凸起,体色比较鲜明和性反而比较温和。[1] 身体微扁并覆盖着细小的鳞。不仅能用后腿站立,前肢和尾悬空,且身体能直立着跑,平常以四足行走,逃跑时用后足。而且能用颈部周围的鳞状膜进行防御。颈部周围的鳞状膜皱褶很宽,相当于其身体的宽度,并像披肩那样压在肩上。被激怒时皱褶竖起,口部张大,好像头部突然扩大了好几倍以吓退对方。通常皱褶呈黑色,而当受到威胁或求偶期间张开嘴和皱褶;而皱褶则出现黄、白、鲜红等色彩。[2]

  栖息环境编辑主要分布在澳洲北部,新几内亚南部的干燥草原,灌木丛及树林中。

  生活习性编辑伞蜥的性格较为胆小且神经质,大部分的时候都在闲晃,顺便猎捕昆虫和其他小型猎物。它看起来不过是一只颈部挂着披肩的大蜥蜴,但一有捕食者接近就须小心,它会突然用后脚站立,张大嘴巴发出嘶嘶声,并展开头部两侧的巨大的伞状皮褶,摆出要玩命的状态,如果威吓失败或者乘对手被吓呆时就会放逃跑,它狂奔到安全的树上,然后用鄙视和警惕的眼神注视着对方。[3] 伞蜥比较喜欢待在树上。只有发现昆虫时,才会从树上爬下来,用后脚迈开大步追捕虫子。旱季期间,伞蜥会在高耸的树洞里蜷起身子开始夏眠,直到潮湿的天气再度降临。交配季期间,雄蜥蜴在争夺地盘时,会对敌手展开皮褶。伞蜥体温偏低时,皮褶能吸收更多阳光,也可以在体温过高时帮忙散热。[3] 食物则以昆虫为主,蟋蟀、面包虫、蟑螂、甚至小老鼠都是不错的食物,多数个体也会吃青菜、豆类、水果、鱼肉、虾仁等。[1]

分布范围编辑分布于澳大利亚、巴布亚新几内亚。[4]
伞蜥分布图
伞蜥分布图

  繁殖方式编辑伞蜥在春末夏初进行交配繁殖。伞蜥产卵于温暖潮湿而隐蔽的地下的巢里。卵数由一二枚到十几枚不等。卵壳钙质较多,壳硬而脆,卵多为长椭圆形。伞蜥有的精子可在雌体内保持活力数年,交配一次后可连续数年产出受精卵。[3]

  亚种分化编辑单一物种,无亚种。[5]

  种群现状编辑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6]

  保护级别编辑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0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6]

  人工养殖编辑不但容易饲养,个性也十分温和而且活泼,是蜥蜴中少数最适合做为宠物的种类。不过同种间还是会有争斗,所以混养时要注意体形,不可相差太多。属于日行性的树栖型,因此饲养箱要以高度为主,底材可用树皮碎屑,多放置枯枝干以供攀爬。UVB灯和水盆都是必须的设施。其在地面活动时,大多只利用后肢站立行走,有别于一般的蜥蜴。伞蜥通常是在遭到威胁或是惊吓的情况下才会张开伞,因此一般驯养的伞蜥张伞的机会就会比较少见。卵生,伞蜥在一年左右就会繁殖,不过最好养到两年以上在繁殖比较安全,以免雌性体形过小造成卡蛋致死。在繁殖过程中让它们经历一段低温干燥的期间,可以促进交配行为,交配通常在地面进行,在自然环境中,雌性会将卵产在树灌或树洞中,而在人工繁殖时,需要事先准备供雌性产卵的土堆,每次产下10-13颗卵,孵化温度最好控制在27-29度之间,不要超过30度,否则有可能造成胚胎死亡,约一个半月幼蜥会孵化出来。在正常的饲养状态下,伞蜥的寿命是15年。伞蜥的尾部是体长的两倍,要注意不要被同伴咬断。伞蜥的食量很大,且主要以肉食为主,食性也很广泛,在肉食方面可以提供蟋蟀、面包虫、超级麦皮虫、蟑螂等等,体型大者可以提供乳鼠与小白鼠;伞蜥偶尔也会摄食植物性食物,例如一些身绿色的叶菜类、豆子类与某些水果,某些个体甚至可以接受鱼虾肉或人工饲料,可提供多样性食物。

相关文章

手机页面
收藏网站 回到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