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皮,中药名。为石榴科植物石榴Punica granatum L.的干燥果皮。我国南北都有栽培,以江苏、河南等地较多。具有涩肠止泻,止血,驱虫之功效。常用于久泻,久痢,便血,脱肛,崩漏,带下,虫积腹痛。
中文名称
石榴皮
分布区域
我国南北都有栽培,以江苏、河南等地较多
贮 藏
置阴凉干燥处
别 称
石榴壳、酸石榴皮、酸榴皮、西榴皮、安石榴酸实壳
门
被子植物门
种
石榴
采收时间
秋季果实成熟后
界
植物界
科
石榴科
纲
双子叶植物纲
目
桃金娘目
石榴皮始载于《雷公炮炙论》,原产西域(指敦煌以西诸国),汉代传入中国,历代本草多有记述。《本草经集注》云:“石榴以花赤可爱,故人多植之。”《本草图经》云:“今处处有之……木不甚高大,枝柯附干,自地便生作丛。种极易息,折其条盘土中便生。花有黄、赤二色。实亦有甘、酸二种,甘者可食,酢者入药。”《本草衍义》云:“安石榴有酸、淡二种。旋开单叶花,旋结实,实中子红,孙枝甚多,秋后经雨,则自坼裂。”《纲目》云:“榴五月开花,有红、黄、白三色。”又:“榴者,瘤也,丹实垂垂如赘瘤也。”并引《事类合璧》云:“榴大如杯,赤色有黑斑点,皮中如蜂窠,有黄膜隔之,子形如人齿,淡红色,亦有洁白如雪者。”《本草图经》:“安石榴,旧不注所出州土,或云本生西域。陆玑与弟云书云,张骞为汉使外国十八年,得涂林安石榴是也。今处处有之。木不甚高大,枝柯附干,自地便生作丛,种极易息,折其条盘土中便生。花有黄、赤二色,实亦有甘、酢二种,甘者可食,酢者入药。又有一种山石榴,形颇相类而绝小,不作房,生青、齐间,甚多,不入药,但蜜渍以当果,或寄京下,甚美。”《本草衍义》:“安石榴,有酸、淡两种。旋开单叶花,旋结实,实中子红,孙枝甚多,秋后经雨,则自坼裂。河阴县最多。又有一种,子白莹澈如水晶者,味亦甘,谓之水晶石榴。惟酸石榴皮,合断下药,仍须老木所结,及收之陈久者佳。”
石榴落叶灌木或乔木,高通常3-5m,稀达10m。枝顶常成尖锐尖长刺,幼枝有棱角,无毛,老枝近圆柱形。叶对生或簇生;叶柄短;叶片长圆圆状披针形,纸质,长2-9cm,宽1-1.8cm,先端尖或微凹,基部渐狭,全缘,上面光亮;侧脉稍细密。花1-5朵生枝顶;花梗长2-3mm;花径约3cm;萼筒钟状,长2-3cm,通常红色或淡黄色,6裂,裂片略外展,卵状三角形,外面近顶端有一黄绿以腺体,边缘有小乳突;花瓣6,红色、黄色或白色,与萼片互生,倒卵形,长1.5-3cm,宽1-2cm,先端圆钝;雄蕊多数,着生于萼管中部,花药球形,花丝细短;雌蕊1,子房下位,柱头头状。浆果近球形,直径5-12cm,通常淡黄褐色、淡黄绿色或带红色,果皮肥厚,先端有宿存花萼裂片。种子多数,钝角形,红色至乳白色。花期5-6月。果期7-8月。
药名:石榴皮
汉语拼音:shiliupe。
英文名:PomegranateRind。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unicagranatumL.
功效分类:收涩药;止血药。
科属分类:石榴科。
别名:石榴壳、安石榴酸实壳、酸石榴皮、酸榴皮、西榴皮。
性味:味酸;涩;性温;小毒。
归经:归大肠经。
功能:涩肠止泻;止血;驱虫;痢疾;肠风下血;崩漏;带下;害虫。
主治:鼻衄;中耳炎;创伤出血;月经不调;红崩白带;牙痛;吐血;久泻;久痢;便血;脱肛;滑精;崩漏;带下;虫积腹痛;疥癣。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熏洗,研末撒或调敷。
生态环境:生于向阳山坡或栽培于庭园等处。
资源分布: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药材基源:为石榴科植物石榴的果皮。
采收储藏:秋季果实厚熟,顶端开裂时采摘,除去种子及隔瓤,切瓣晒干,或微火烘干。
石榴皮炮制方法:
1、拣去杂质,去净残留的内瓤及子,洗净,切块,晒。
2、《雷公炮炙论》:凡使石榴皮、叶、根,勿令犯铁。若使石榴壳,不计干湿,先用浆水浸一宿,至明漉出,其水如墨汁,方可用。
3、石榴皮:《雷公炮炙沦》:“若使石榴壳,不计干、湿,先用浆水浸一宿,至明漉出。”《圣惠方》:“去皮。”“锉。”“捣烂。”现行,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去净残留的内瓤及种子,洗净,切块,干燥。
4、炒石榴皮:《圣惠方》“炒焦。”“微炒。”现行,取净石榴皮块,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色略深,筛去灰渣。
3、石榴皮炭:《千金翼方》:“烧灰末。”《得配本草》:“烧炭存性。”现行,取石榴皮块,置热锅内,用武火加热,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棕褐色。喷水适量,火尽火星,取出凉透。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防潮。石榴皮炭防止复燃。
1、《本草从新》:能恋膈成痰,痢积未尽者,服之太早,反为害也。
2、不良反应:临床曾报道石榴皮中毒致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一例。
果皮含鞣质(tannin)10.4%,蜡(wax)0.8%,树脂肪(resin)4.5%,甘露醇(D-mannitol)1.8%,粘液质(mucilage)0.6%,没食子酸(galicacid)4.0%,苹果酸(amlicacid)、果胶(pectin)和草酸钙(calciumoxalate)4.0%,树胶(gum)3.2%,菊糖(inulin)1.0%,非结晶糖2.7%。从鞣质中分得:石榴皮苦素(granatin)A、B,石榴皮鞣质(punicalin),2,3-O-连二没食子酰石榴皮鞣质(punicalagin)。果皮还含反油酸(elaidicaicd),异槲皮甙(isoquercetrin),矢车菊素-3-葡萄糖甙cyanidin-3-glucoside),矢车菊素-3,5-二葡萄糖(cyanindin-3,-5-diglucosede),啼纹天竺素-3-葡萄糖甙(pelargonidin-3-glucoside),啼纹天竺素-3,5-二葡萄糖甙(pelargonidin-3,5-diglucoside)。又从果皮的甲醇提取物中分得四聚没食子酸(tetramericgallicacid),有抑制碳酸脱氢酶的活性。
果皮、茎皮、树皮均含生物碱,已分离出:石榴皮碱(pel-letierine,punicine),异石榴皮碱(isopelletierine),伪石榴皮碱(pseudopelletierine),N-甲基异石榴皮碱(N-methylisopelletie-rine)等。又从树皮所含鞣质中分离出:石榴皮鞣质,2,3-O-连二没食子酰石榴皮鞣质,2-O-没食子酰-4,6-(s,s)并没食子酸连二没食子酰-D-葡萄糖[2-O-galloyl-4,6)s,s)-gallgyl-D-glu-cose],2,3-(s)-六羟基联苯二甲酰基-D-葡萄糖[2,3-(s)-hexahy-droxydiphenoyl-D-葡萄糖[6-O-galloyl-2,3-(s)-hexahydroxydiphenoyl-D-glucose],长A、B、C、D,石榴皮葡萄糖酸(punigluconin),木麻黄鞣质(cacortein),木麻黄鞣宁(casuarinin)。
1、收敛作用:石榴皮含多含糅质,当它们与粘膜、创面等接触后,能沉淀或凝固局部的蛋白质,使在表面形成较为致密的保护层,有助于局部创面愈合或保护局部免受刺激。
2、抗菌作用:石榴皮煎剂在试管内对志贺、施氏、福氏和宋内等4钟痢疾杆菌均有抗菌作用,对志贺作用最强,施氏、福氏次之,对宋内痢疾杆菌作用较差。比较400种中药对于伤寒杆菌、霍乱弧菌、葡萄球菌等的试管内杀菌力,证明石榴皮抑制伤寒杆菌的作用最强。此外,体外实验证明对结核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等多种细茵均有抑制作用。石榴皮水煎液灌服或石榴皮醇提取物腹腔注射,对小鼠烫伤后接种绿脓杆菌模型的体内试验,无明显保护作用。石榴皮水浸剂(1:4)在试管内对堇氏毛癣菌,同心性毛癣茵等多种皮肤真菌均有不问程度的抑制作用。以上抗菌作用,可能与所含大量糅质有关。
3、抗病毒作用:鸡胚法实验证明,石榴皮煎剂稀释到1:1万—1:10万仍有抑制流感病毒(甲型PR8株)的作用。采用细胞培养技术,证实糅质是石榴皮抗生殖器疮疹病毒的有效成分。其特点不仅能够抑制病毒在细胞内的增殖,更为重要的是显示较强的直接杀灭病毒和阻止及吸附细胞的作用。
4、驱虫作用:石榴皮煎剂有驱肠虫作用。其机理系作用于寄生虫的肌肉,使其陷于持续收缩,而具驱虫之效。
5、其他作用:从石榴皮甲醇提取物物分得一种化合物,对牛红细胞的碳酸酐酶活性有强的抑制作用,1ug/kg时抑制率为80.2%,10ug/ml时为83,3%。石榴皮水煎去渣给兔灌胃,每日2次,可治疗兔子由消化机能紊乱失去生理平衡所致的泄泻。
6、毒性:石榴皮含糅质较多,对胃肠粘膜有刺激作用,石榴皮总碱毒性约为石榴皮毒性的25倍。对蛙、小鼠、豚鼠、兔及猫的毒性是致运动障碍及呼吸麻痹。石榴皮总碱对心脏有暂时性兴奋作用,使心搏减慢;对自主神经有烟碱样作用,1g/kg引起脉搏变慢及血压上升,大剂量使脉搏显著加快;对骨路肌有藜芦碱佯作用。
生物碱部分是石榴根皮的主要毒性成分,较原生药的毒性强25倍,动物中毒后多死于呼吸抑制;对骨骼肌有藜芦碱,或箭毒样作用。
1、治疗细菌性痢疾:取石榴皮制成50%或60%煎剂,每次10~20毫升,日服3~4次,7~10天为一疗程;对慢性菌痢可以连服2周、停药1周再服2周为一疗程。治疗急性菌痢50例,经一疗程后近期治愈49例,进步1例。服药后平均退热时间1.3天,腹痛,里急后重消失时间为4.8天左右,大便恢复正常时间在4.6天上下,粪便镜检恢复正常为5.3天。治疗慢性菌痢4例,停药后2周经乙状结肠镜检查,病变均消失,粪便培养3次以上均为阴性。
2、治疗阿米巴痢疾:60%石榴皮煎液每服20毫升,每日3次,饭后服,连服6日为一疗程。如无效可再服一个疗程。40例患者一疗程后随访半年,均无任何症状,其中36例连续粪检3次均为阴性。服药期间偶有恶心、耳鸣,能自行消失。
3、治疗多种感染性炎症:取石榴皮制成100%煎液,烘干研粉装胶囊口服,每日3次,每次1~2粒。治疗肠炎、胆道感染、急慢性气管炎、肺部感染、慢性阑尾炎、淋巴结炎、多发性疖肿、外伤感染等共415例,痊愈305例,基本痊愈57例,好转36例,无效17例。此外,用石榴皮炒焦研粉,撒布耳内,对化脓性中耳炎有一定疗效。
1、治暴泻不止及痢赤白:酸石榴皮,烧存住,不以多少,干为末。空心,米饮调下二钱。(《袖珍方》引《经验方》)
2、治产后泻:酸石榴皮(米醋炒)、香附子。上二味,为末,每服二钱,米饮下。(《朱氏集验方》榴附散)
3、治小儿冷热痢:酸石榴皮三分(炙令焦,锉),黄连三分(去须,锉),赤石脂三分。上药捣粗罗为末。以水二升,煎至五合,去滓,纳蜡一两,更煎三五沸。不计时候,温服半合,量儿大小,以意加减。(《圣惠方》石榴皮煎)
4、治虚寒客于下焦,肠滑洞泄,困极欲死:酸石榴皮(微炒)、干姜(炮)各一两,黄柏(去粗皮,炙)、阿胶(炙令燥)各三分。上四味,粗捣筛。每服四钱匕,用水二盏,煎至四分,去渣,空心温服。或无黄柏,用黄连亦得。(《圣济总录》石榴皮汤)
5、治久痢成疳,便下白色,食不为肌肤:石榴皮(焙,锉)二两,无食子四枚,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干姜(炮)各一两半,枳实、附子(炮裂,去皮、脐)各二两。上六味,捣罗为末,米饭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生姜汤下,日再。(《圣济总录》石榴丸)
6、治血痢日夜不止,腹中疞痛,心神烦闷:酸石榴皮一两,枳壳一两(麸炒微黄,去瓤),当归三分(锉,微炒)。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不计时侯,以粥饮调下二钱。(《圣惠方》)
石榴皮7、治积年肠风下血不止:酸石榴皮二两(慢火焙令黄),侧柏叶二两(慢火煨令黄)。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以木贼汤调下二钱。(《圣惠方》)
8、治痔疮肿痛出水:石榴皮一两,黄柏五钱。煎汤洗过,以冰片一二厘,纳入痔疮破烂处,立效。(《本草汇言》)
9、治脱肛:石榴皮、陈壁土,加白矾少许浓煎熏洗,再加五倍子炒研,敷托上之。(《医钞类编》)
10、治虚劳尿精:石榴皮、桑白皮(切)各五合。上二味,以酒五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千金要方》)
11、治蛔去心痛,腹中(疒亏)刺痛不可忍,往往吐酸水:酸石榴皮三分,槟榔(炮,锉)一分,桃符一两半(碎锉,分为五度用),胡粉一分(微炒,别研)。上四味,先粗捣筛前二味,后以胡粉拌匀,分为五服煎。每服,水一盏,入一分,酒半盏,向煎至七分,去渣,空心温服,至晚再服。(《圣惠方》石榴皮散)
石榴皮12、治寸白虫:紫槟榔十个,向阳石榴皮十七片。上水煎,露一宿(服),以下虫为度。(《直指方》)
13、治丁肿恶毒:以针刺四畔,用榴末着疮上,以面围四畔灸之,以痛为度,仍用榴末敷上,急裹。经宿,连根自出也。(《肘后方》)
14、治臁疮:石榴皮煎取浓汁,稍冷拂疮上,冷如冰雪即成迦。(《世医得效方》)
15、治冻疮久烂不愈:石榴皮、冬瓜皮、甘蔗皮三味,烧灰存性,研末敷。(《本草汇言》)
16、治霉疮:石榴皮、香附子各十钱,甘草二分。上三味,以水一升,煮取五合,去渣温服。(《霉疠新书》石榴皮汤)
17、治牛皮癣:石榴皮(炒炭),研细末1份,麻油2份,调成糊状。用时将药油摇匀,以毛笔蘸药匀涂患处,每日2次。(《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技术资料选编》)
18、治烫火伤:石榴皮研末,加冰片、麻油调匀外敷。(《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1、黄连汤《备急千金要方》:痢疾;
2、石榴皮散《太平圣惠方》:诸虫心痛。
1、《别录》:疗下痢,止漏精。
2、《药性论》:治筋骨风,腰脚不遂,步行挛急疼痛。主涩肠,止赤白下痢。取汁止目泪下,治漏精。
3、《本草拾遗》:主蛔虫。煎服。
4、《滇南本草》:治日久水泻,同炒砂糖煨服,又治痢脓血,大肠下血。同马兜铃煎治小儿疳虫。并洗膀胱。
5、《本草蒙筌》:理虫牙。
6、《纲目》:止泻痢,下血,脱肛,崩中带下。
7、《生草药性备要》:治瘤子疮,洗疝痛。
8、《本草求原》:洗斑疥癞。
9、《科学的民间药草》:驱除钩、绦虫。
性状鉴别
果皮半圆形或不规则块片,大小不一,厚1.5-3mm。外表面黄棕色、暗红色或棕红色,稍具光泽,粗糙,有棕色小点,有的有突起的筒状宿萼或粗短果柄。内表面黄色或红棕色,有种子脱落后的凹窝,呈网状隆起。质硬而脆,断面黄色,略显颗粒状。气微,味苦涩。以皮厚、棕红色者为佳。
显微鉴别
果皮横切面:外果皮为一列表皮细胞,排列较紧密,外被角质层。中果皮较厚,薄壁细胞内含淀粉粒及草酸钙簇晶或方晶;石细胞单个散在,类圆形,长方形或不规则形,少数分枝状,壁较厚,胞腔大具纹孔;维管束散在。内果皮薄壁细胞较小,亦含淀粉粒及草酸钙簇晶或方晶;石细胞较小。
粉末特征:黄绿色。
①石细胞无色、淡黄色或黄棕色。类圆形、长方形或不规则形,有的短分枝,枝端圆钝或膨大,有的边缘呈波状,直径25-121μm,长至μm,长至238μm,壁厚5-46μm,层纹明显,孔沟有分叉,有的含棕色物。
石榴皮②草酸钙簇晶直径3-27μm,棱角较宽;方晶直径3-15μm。
③果皮表皮细胞断面观呈类言形,外壁稍厚,角质层厚10-17μm;表面观呈圆多角形,角质层表面呈颗粒性。
④导管主要为螺纹导管,直径约4μm;另有网纹导管,直径至25μm。
⑤淀粉粒单粒类圆形,直径3-7μm;复粒由2-3分粒组成。
⑥棕色块形状不规则。
中药化学鉴定
取本品粉末1g,加水10ml,置60℃水浴中加热10分钟,趁热滤过。取滤液1ml,加1%三氯化铁试液1滴,立即显墨绿色。(鞣质反应)
药物应用鉴别
石榴根皮与石榴皮,作用相似,但前者杀虫力较强,以治虫积腹痛为主,且毒性稍大,对胃有刺激,故胃病者不宜。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向阳的环境,耐旱、耐寒,也耐瘠薄,不耐,不涝和荫蔽。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排水良好的夹沙土栽培为宜。
栽培技术
用扦插、压条或分株繁殖。扦插繁殖,育苗移栽:在冬季进行,选取直径1cm左右的粗的、健壮的枝条,剪成6-7节长的插条。然后在1.3m宽的苗床上,按行距33cm开横沟,深约16cm,每隔10-13cm扦插1根,露出地面约1/4,盖土压紧,培育1-2年,在冬季落叶后至早春发芽前移栽,行、株距各3m左右。压条繁殖:4月芽萌动前压条的,夏季才能生根,7-8月可分割,次春移植;7-8月压条的,当年可生根,次春同时分割和移植。分株繁殖:在冬季至早春发芽前,把树脚萌发的小苗连根挖起栽肿。
田间管理
扦插萌芽后,要注意培养主干,只留1-2芽生长,其余除去。
中耕除草、追肥3次,在4、6、8月进行,可施人畜粪水。
移栽后,每年中耕除草3次,在4、7、9月进行;追肥2次,
在3月及11月用人畜粪水、厩肥等,在树财开沟施用。
冬季要修剪1次,使树冠枝条稀疏均匀。分株繁殖的管理,与育苗移栽相同。
病虫害防治
虫害有介壳虫,用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喷雾,每隔10日1次,连喷3-4次。
石榴皮知识介绍:
石榴皮果皮呈不规则的片状或瓢状,厚1.5至3毫米,外表面红棕色,黄棕色或暗红色,略有光泽,有棕色小点及多数疣状突起。以皮厚,棕红色者为佳。中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秋季果实成熟后收集果皮,洗净,切小块晒干,生用或炒炭用。果皮含鞣质、树脂、甘露醇、树胶、没食子酸及苹果酸等。
石榴皮营养分析:
涩肠止遗止血止带,杀虫敛疮。主治久泻久痢,滑泄漏精,肠风下血,崩漏带下,虫积腹痛,疥癣,疮疡,烫伤。
石榴皮补充信息:
炮制:根据炼制方法的不同,分为石榴皮、石榴皮炭。
石榴皮即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去净残留的内瓤及种子,洗净,切块,干燥。
石榴皮炭:取净石榴皮块,置热锅内,用武火加热,炒至表面呈黑色,内部棕褐色,喷淋清水少许,灭尽火星,取出凉透。
炮制后的石榴皮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防潮。
石榴皮适合人群:
痢疾积滞未清者慎服。
石榴皮食疗作用:
味酸、涩,温。有小毒,归大肠、肾经。质涩收敛。
凡痢下赤白,日夜数行不减者,可与锻龙骨等配伍。
凡肠风下血而属热者,可与侧柏叶配伍。
凡肠道蛔虫,绦虫腹痛者,可与槟榔等配伍。
石榴皮做法指导:
该品作收涩宜炒用,作杀虫宜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