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所谓的拓印就是把一张坚韧的薄纸事先浸湿,再敷在石碑上面,用刷子轻轻敲打,使纸入字口,待纸张干燥后用刷子蘸墨,轻轻地、均匀地拍刷,使墨均匀地涂布纸上,然后把纸揭下来,一张黑地白字的拓片就复制完成了,这种复制文字的方法,称之为"拓印"。它是将石刻或木刻文字,用纸、墨拍印出来,以便保存和传播的工艺方法。
来源
拓印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远在公元前两千年重要大事记载便已被镌刻于骨板或青铜亦有刻于砖瓦陶瓷木料玉石以保存文字及图像者,唯用于长篇碑文最多之质材当推石料。在若干为保存权 威性著述而实行之大型计划中,以自公元605年起至1096年完成,将400余万 言佛经镌刻于7137
拓印
件石牌或石碑一事最具规模。在此之前,自公元175年至 183年,儒家七经二十余万言已被刻于46面石碑之正反两面,以此为东汉学子学人和学官建立并保存了斯等著述之标准模板。嗣后六朝亦各有镌刻儒家经典之举,而以18世纪末之清朝总其大成。 殿堂庙宇所在处之峭壁岩面,亦悉被用 来镌刻巨型宗教语句。
关于拓印术的起源,历史上没有记载,迄今为止说法不一,难以定论。大多数人认为,拓印术始于东汉熹平年间。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即拓印术的出现肯定是在纸张发明之后才出现的,并且拓印方法起源甚古,且比雕版印刷早出现。
在隋代文字的拓印技术已经很发达,这也说明了在这之前,拓印术就出现了。
到了唐代,拓印术就与更发达了,不仅有民间进行拓印的作坊,而且政府的也专门成立了拓印的机构。
变化
有关拓印方法的变化,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变化。一是文字正体与反体方面的变化;最早的石刻上的文字是正写的凹下的文字,后来发展的石刻是反写凹下去的文字;另一个变化是石刻上下的拓印转向木刻上的拓印。
作品
现存最早的拓印品,是在敦煌石室中保存下来的公元六世纪的遗物"温泉铭"。但这绝不是最早的拓印品。拓印术的出现当远在"温泉铭"拓本之前。据《隋书·经籍志》记载,隋朝皇家图书馆藏有拓石文字,以卷为单位,内有秦始皇东巡会稽时的石刻文一卷,熹平石经残文34卷,曹魏三体石经17卷,并述及梁室所藏石刻文字到隋时已散佚。梁时已有石刻文字拓本,为南北朝时期已有拓印术提供了文献证据。
拓印
通常人们所说的拓印,指的是在石碑上拓印碑文,实际上,拓印并非专指碑拓。人们在传拓碑文的启示下,又把需要拓印复制的文字刻在木板上,制成印版,然后再在印版上进行拓印,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杜甫诗中有"峄山之碑野火焚,枣木传刻肥失真。"的诗句,记述了在木板上雕刻文字,制成木刻印版,然后在木版上进行传拓或印刷的史实。
与雕版印刷
拓印这种方法,与雕版印刷相比,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即它们都需要原版、纸、墨等条件,其目的也是大批量复制文字和图像。
就印刷复制术而论,它的出现为印刷术的发明提供了在纸上刷印的复制方法,已经具备了印刷术定义中的基本要素,是有一套完整的、有刷有印的工艺技术,把它视作雕版印刷的雏形,是比较适宜的。
然而,碑刻文字是凹下的阴文,而雕版印刷的印版是凸起的阳文,复制下来的拓印品和雕版印刷品,前者为黑地白字,而后者则为白地黑字。而且拓印品的幅面往往比雕版印刷品的幅面大,在速度上也远不如雕版印刷,因此,它还不能看成一种印刷方法,它只能看成是雕版印刷的雏形。
现存最早的拓片“温泉铭”
制作拓本
制作拓本系先将湿纸覆于铭文表面,以兔毫毛笔将其压入每一凹陷之刻痕。(另一作法 为以干纸覆盖,于压入前涂以米制或面制浆糊。) 俟纸将干时,以蘸有墨汁之垫 子覆压其上。然后将纸由石碑揭下。由于黑色墨汁未曾接触到压入凹痕部分,因此 制成之拓本遂成黑底白字。(若碑文刻成凸版而非凹版 则黑白位置互换。) 此种 拓本制作技术即使不早于中国印刷术之发明,显亦与之同时。许多学者主张,木版 印刷应系演变自刻印取模技术;用于印刷,乃先于木板上刻出反方向之凸起形像, 继于凸起部涂墨,再以纸覆盖,实即拓本制法之逆向操作。
意义
从事木刻的人,起初显然没有理会到其中的重要意义。他们认为这只不过是沿袭石刻方法,以木代石而已。后来,在长期的实践中,他们逐渐认识到以木代石的实际意义,并将印章和拓印的方法结合起来,即将碑刻阴文正写的字,仿照印章的样子,刻成阳文反写的字,在版上刷墨,再将墨转印到纸上。或者说,扩大阳文印章的面积,于版上刷墨、覆纸,仿照类似于拓印的方法进行刷印。这样,一种完善了的印刷术──雕版印刷,也就自然的诞生了。拓印术的出现,为印刷术的发明提供了在纸上刷印的复制方法。仔细分析,拓印术已经具备了印刷术定义中的基本要素,是有一套完整的、有刷有印的工艺技术,可以说,拓印术本身就是朦胧之中的印刷术。把它视作雕版印刷的雏形,是比较适宜的。
拓片展览
“吉金乐石”中国传拓艺术展亮相西泠印社美术馆
时值西泠印社110年华诞之际,西泠印社美术馆新装典成。由西泠印社美术馆主办、刘新惠先生策划《藏·品》杂志协办的“吉金乐石”中国传拓艺术展借此契机将中国拓片艺术的最高制作水准呈现示人。在向同好揭示这门比印刷品更有魅力更具观赏性的传统文化之同时,更向世人展现了当代文人的别样情怀。
传拓艺术可称是国粹中的国粹,在诸多传统中国文化技艺的传承中有着无可比拟的特殊地位。早在8年前,上海博物馆以460万美金的价格收购宋拓本《淳化阁帖》。而全形拓技术远比平面拓片复杂许多。自明清以来,拓片高手云集,传拓作品比比皆是。所谓前无古人,而后无来者,如蜀
龙纹三足鼎 全形拓
人汪黎特等学子经过十余年潜心实践研究,终于在传统全形拓的基础上,开发并完成了立体全形拓技术的整理和完善。将这门中国古文化的奇葩更精致、更完善的展现在世人面前。知者叹其能,观者叹其技,赏者叹其神。
本次传拓艺术展览为期月余,至11月20日结束,期间将召开的“中国传拓艺术研讨会”必将使这门神手其技折射出更加璀璨的传统文化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