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发生于乳婴儿,皮损常局限于接触尿布的部位,如臀部凸隆部外阴部、下腹和股内侧等部。其范围与尿布遮盖部位相当。皮损初发为轻度潮红、肿胀,逐渐可出现丘疹、水疱、糜烂渗出等,病损境界清楚(图1)。在经过中有继发细菌或念珠菌感染者,可出现脓疱及浅溃疡等。
1.勤换尿布,可每2~4小时更换尿布一次。大便后用清水冲洗肛门及其周围。
2.如出现细菌或念珠菌感染,应对症应用抗生素或抗真菌剂。
3.轻度仅有红斑性损害者,可勤扑粉如硼酸滑石粉、氧化锌或中药松花粉,亦可外涂炉甘石洗剂;炎症明显且糜烂者可用10%碱式没食子酸铋氧化锌油膏或紫草生地榆油膏。
饮食宜清淡为主,注意卫生,合理搭配膳食。
1.每天用温水清洗臀部、外阴及其周围,勤扑粉以保持干燥。
2.换洗尿布时应当用清水漂洗干净,尿布以白色细软者为宜,勿用橡皮布或塑料布包扎于尿布外。
3.若臀部外阴沾有尿液应及时清洗。
1.主要是由于尿、粪产生刺激性物质引起,多由于尿布更换不及时,尤其是加用塑料、橡胶布、油布,使局部皮肤处于潮湿或浸渍状态。
2.尿布洗涤不净,残留尿渍及粪便易被腐物寄生菌分解而产生氨类物质刺激皮肤而引起。
3.尿布上的染料、残存的肥皂及橡胶或塑料有时可成为刺激因素,诱发本病。
1.擦烂性红斑 发病不限于尿布覆盖部,亦不限于婴儿,多见于夏季湿热季节。
2.念珠菌性红斑 口腔内往往有鹅口疮,损害不限于尿布覆盖区,损害处取材镜检可查见菌丝及孢子。
实验室检查: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其他辅助检查: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发病机制不很清楚,但有的学者则认为在尿中既不存在产氨的细菌(如变形杆菌),也未发现氨能引起皮炎,而认为可能与其他细菌有关,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实验发现尿液放置18h,可以引起尿布皮炎,而新鲜尿液则不发生。粪便的酶类如蛋白酶和脂酶可形成刺激,同时均能使pH升高,也有利于尿布皮炎的发生。
中医认为此病系因小儿皮肤娇嫩,尿液及粪便浸渍过久,致使肌肤淹浸而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