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一批

胡椒

胡椒一般生长于荫蔽的树林中,又名坡洼热、昧履支、披垒等。胡椒生长慢,耐热、耐寒、耐旱、耐风、耐剪、易移植,不耐水涝,栽培土质以肥沃的砂质壤土为佳,排水、光照需良好。

经验文章 概述
黑胡椒(学名:Piper nigrum),又名黑川,是胡椒科的一种开花藤本植物,它的果实在晒干后通常可作为香料和调味料使用。同样的果实还是白胡椒、红胡椒与绿胡椒的制作原料。黑胡椒原产于南印度,在当地和其他热带地区都有着广泛的种植。黑胡椒的果实在熟透时会呈现黑红色,并包含一粒种子;果实在晒干后会成为直径5毫米的胡椒子核果。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胡椒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离瓣花亚纲

胡椒目

胡椒科

胡椒属

胡椒

二名法

PipernigrumL.

分布区域

东南亚,我国广西、云南、海南、台湾等省有栽培。

扩展阅读

本草纲目-胡椒 更多>>

「校正」自木部移入此。

「释名」昧履支。
时珍曰∶胡椒,因其辛辣似椒,故得椒名,实非椒也。

「集解」恭曰∶胡椒生西戎。形如鼠李子,调食用之,味甚辛辣。
慎微曰∶按∶段成式《酉阳杂俎》云∶胡椒出摩伽陀国,呼为昧履支。其苗蔓生,茎极 柔弱,叶长寸半。有细条与叶齐,条条结子,两两相对。其叶晨开暮合,合则裹其子于叶中。
形似汉椒,至辛辣,六月采,今食料用之。
时珍曰∶胡椒,今南番诸国及交趾、滇南、海南诸地皆有之。蔓生附树及作棚引之。
叶如扁豆、山药辈。正月开黄白花,结椒累累,缠藤而生,状如梧桐子,亦无核,生青熟红, 青

「气味」 辛,大温,无毒。
时珍曰∶辛热纯阳,走气助火,昏目发疮。
曰∶多食损肺,令人吐血。

「主治」 下气温中去痰,除脏腑中风冷(《唐本》)。
去胃口虚冷气,宿食不消,霍乱气逆,心腹猝痛,冷气上冲(李 )。调五脏,壮肾气, 治冷痢,杀一切鱼、肉、鳖、蕈毒(大明)。去胃寒吐水,大肠寒滑(宗 )。暖肠胃,除寒 湿,反

「发明」 宗 曰∶胡椒去胃中寒痰,食已则吐水甚验。大肠寒滑亦可用,须以他药佐之, 过剂则走气也。
震亨曰∶胡椒,属火而性燥,食之快膈,喜之者众,积久则脾胃肺气大伤。凡病气疾人 ,益大其祸也。牙齿痛必用胡椒、荜茇者,散其中浮热也。
时珍曰∶胡椒大辛热,纯阳之物,肠胃寒湿者宜之。热病患食之,动火伤气,阴受其害 。时珍自少嗜之,岁岁病目,而不疑及也。后渐知其弊,遂痛绝之,目病亦止。才食一、二 粒,即便昏涩。此乃昔人所未试者。盖辛走气,热助火,此物气味俱浓故也。病咽喉口齿者, 亦宜忌之。
近医每以绿豆同用,治病有效。盖豆寒椒热,阴阳配合得宜,且以豆制椒毒也。按∶张 从正《儒门事亲》云∶噎膈之病,或因酒得,或因气得,或因胃火。医氏不察,火里烧姜, 汤中煮桂;丁香未已,豆蔻继之;荜茇未已,胡椒继之。虽曰和胃,胃本不寒;虽曰补胃, 胃本不虚。况三阳既结,食必上潮,只宜汤丸小小润之可也。时珍窃谓此说虽是,然亦有食 入反出、无火之证,又有痰气郁结、得辛热暂开之证,不可执一也。

「附方」 旧二,新二十二。
心腹冷痛∶胡椒三七枚,清酒吞之。或云一岁一粒。(孟诜《食疗》)
心下大痛∶《寿域方》∶用椒四十九粒,乳香一钱,研匀。男用生姜、女用当归酒下。又 方∶用椒五分,没药三钱,研细。分二服,温酒下。又方∶胡椒、绿豆各四十九粒研烂,酒 下神效。
霍乱吐泻∶孙真人∶用胡椒三十粒,以饮吞之。《直指方》∶用胡椒四十九粒,绿豆一 百四十九粒。研匀,木瓜汤服一钱。
反胃吐食∶戴原礼方∶用胡椒醋浸,晒干,如此七次,为末,酒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三、 四十丸,醋汤下。《圣惠方》∶用胡椒七钱半,煨姜一两,水煎,分二服。《是斋百一方》∶用 胡椒、半夏(汤泡)等分,为末, 夏月冷泻及霍乱∶用胡椒碾末,饭丸梧桐子大。每米饮下四十丸。(《卫生易简方》)
赤白下痢∶胡椒、绿豆各一岁一粒,为末,糊丸梧桐子大。红用生姜、白用米汤下。(《集 简方》)
大小便闭,关格不通,胀闷二、三日则杀人∶胡椒二十一粒,打碎,水一盏,煎六分, 去滓,入芒硝半两,煎化服。(《总录》)
小儿虚胀∶塌气丸∶用胡椒一两,蝎尾半两。为末,面糊丸粟米大。每服五七丸,陈米 饮下。一加莱菔子半两。(钱乙方)虚寒积癖在背膜之外,流于两胁,气逆喘急,久则营卫 凝 滞,溃为痈疽,多致不救∶用胡椒二百五十粒,蝎尾四个,生木香二钱半,为末,粟米饭丸 绿豆大。每服二十丸,橘皮汤下。名磨积丸。(《济生方》)
房劳阴毒∶胡椒七粒,葱心二寸半,麝香一分,捣烂,以黄蜡溶和,做成条子,插入阴 内,少顷汗出即愈。(孙氏《集效方》)
惊风内钓∶胡椒、木鳖子仁等分。为末,醋调黑豆末,和杵,丸绿豆大。每服三、四十 丸,荆芥汤下。(《圣惠》)
发散寒邪∶胡椒、丁香各七粒。碾碎,以葱白捣膏,和涂两手心,合掌握定,夹于大腿 内侧,温覆取汗则愈。(《伤寒蕴要》)
伤寒咳逆,日夜不止,寒气攻胃也∶胡椒三十粒(打碎),麝香半钱,酒一钟,煎半钟, 热服。(《圣惠方》)
风虫牙痛∶《卫生易简方》∶用胡椒、荜茇等分,为末,蜡丸麻子大。每用一丸,塞蛀孔 中。《韩氏医通》∶治风、虫、客寒,三般牙痛,呻吟不止。用胡椒九粒,绿豆十一粒,布裹 捶碎,以丝绵包作一粒,患处咬定,涎出吐去,立愈。《普济方》∶用胡椒一钱半,以羊脂拌 打四十丸,擦之追涎。
阿伽陀丸∶治妇人血崩。用胡椒、紫檀香、郁金、茜根、小柏皮等分。为末,水丸梧桐 子大。每服二十丸,阿胶汤下。时珍曰∶按《酉阳杂俎》∶胡椒出摩伽陀国。此方之名,因 此而讹者也。
沙石淋痛∶胡椒、朴硝等分。为末。每服用二钱,白汤下,日二。名二拗散。(《普济 方》)
蜈蚣咬伤∶胡椒,嚼封之,即不痛。(《多能鄙事》)

展开

基本简介

波斯语pilpil和阿拉伯语filfil的汉译,主要产于波斯、阿拉伯、非洲、印度及东南亚一带,唐时传入中国。

《酉阳杂俎》云:“胡椒,出摩伽陀国,呼为昧履支。其苗蔓生,茎极柔弱,叶长寸半,有细条与叶齐,条上结子,两两相对,其叶晨开暮合,合则裹其子于叶中,子形似汉椒,至辛辣,六月采,今人作胡盘肉食皆用之。” 

出处:《唐本草》

拼音:HúJiāo

别名:昧履支(《百阳杂俎》),浮椒(《东医宝鉴》),玉椒(《通雅》)。

来源:为胡椒科植物胡椒的果实。当果穗基部的果实开始变红时,剪下果穗,晒干或烘干后,即成黑褐色,取下果实,通称黑胡椒。如全部果实均已变红时采收,用水浸渍数天,擦去外果皮,晒干,则表面里灰白色,通称白胡椒。

生境分布:生长于荫蔽的树林中。分布热带、亚热带地区,中国华南及西南地区有引种。国内产于广东、广西及云南等地。国外产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印度南部、泰国、越南等地。

炮制:拣净杂质,筛去灰屑。用时打碎,或研成细粉。

性味:辛,热。

①《唐本草》:味辛,大温,无毒。

②《日用本草》:味辛,热。有毒。

归经:入胃、脾、大肠经。

①《本草经疏》:入手、足阳明经。

②《本草汇言》:入足太阴、少阴、厥阴经。

③《本草便读》:入肺、胃二经。

主治:能健胃进食,温中散寒,止痛,脾胃虚寒,呕吐,腹泻。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或置膏药内贴之。

注意:阴虚有火者忌服。

①《海药本草》:不宜多服,损肺。

②《本草备要》:多食发疮痔、脏毒、齿痛目昏。

③《随息居饮食谱》:多食动火燥液,耗气伤阴,破血堕胎,发疮损目,故孕妇及阴虚内热,血证痔患,或有咽喉口齿目疾者皆忌之。绿豆能制其毒。

基本品种

胡椒的果实与种子通过不同的加工方法,可以得到黑胡椒、白胡椒、绿胡椒以及红胡椒。全世界胡椒出口总量的80%-85%为黑胡椒,15%-20%为白胡椒,约1%为绿胡椒。

黑胡椒

黑胡椒是由胡椒藤上未成熟的浆果制成的。浆果首先会在热水中暂煮片刻,以清洗其表面并预备干燥。同时热度会破坏果实的细胞壁,加速干燥过程中褐化酶的作用。其后几天时间里,浆果会被曝晒于太阳下或在机器中烘干。在此过程中,由于真菌反应的作用,包裹着种子的果皮会逐渐地变黑并收缩,最后成为薄皱的一层。在干燥过程结束后,得到的产品便是黑胡椒子。

白胡椒

白胡椒则是由移除果皮的种子制成的。白胡椒的制作通常会采用完全成熟的浆果,并将浆果在水中浸泡约一个星期,在这段时间中果肉部分会松软并逐渐腐烂。通过摩擦去除果肉残留物后,再将裸露的种子干燥。还有其他的用于移除果肉的加工方法,包括移除由未成熟浆果制成黑胡椒的外表皮。

在美国,白胡椒常被用作浅色酱汁或土豆泥等食品的调味料,因为黑胡椒在浅色食物中容易被认出。黑胡椒与白胡椒谁更具有辛辣性这点是有争议的。由于外表皮的一些成分无法在种子中寻得,两种胡椒的气味不尽相同。

绿胡椒

绿胡椒同黑胡椒一样,是由未成熟的浆果制成的。干燥后的绿胡椒在某种程度上还保留着绿色,因为它经过了二氧化硫或冻干之类过程的处理。经过食盐水或醋腌制后的胡椒子也会呈现绿色。新鲜而未处理的胡椒浆果在西方非常罕见,它们主要出现在一些亚洲菜特别是泰国菜中。新鲜胡椒浆果的气味辛辣且清新,并带有浓郁的芳香。未干燥或腌制的胡椒会迅速地腐烂掉。

红胡椒

在食盐水和醋中腌制成熟的红胡椒浆果可以制成罕见的红胡椒;干燥绿胡椒的颜色保存技术亦可用于干燥更罕见的成熟红胡椒子。[9]胡椒中的红胡椒品种不同于另一种更常见的“红胡椒子”,后者是不同科的秘鲁胡椒木(Schinus molle)及其近亲巴西胡椒木(Schinus terebinthifolius)的果实。在过去曾有关于红胡椒子作为食品是否安全的争论,但现在该争论已经平息了。[10]黑胡椒在植物学上与被叫做“川椒”的花椒无任何联系。

食用禁忌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消化道溃疡、咳嗽咯血、痔疮、咽喉炎症、眼疾患者慎食。

制作指导

1.无论黑胡椒、白胡椒皆不能高温油炸,应在菜肴或汤羹即将出锅时填加少许,均匀拌入;

2.黑椒与肉食同煮,时间不宜太长以免香味挥发掉;

3.鲜胡椒可以冷藏短储,粉状胡椒应在密封容器中,避免受潮和光照,保存时间也不宜太长。

烹调用途:在烹调饮食中,用于去腥解膻及调制浓味的肉类菜肴。兼有开胃增食的功效,又能解鱼、蟹、荤等食物的毒,故为家厨中常用调料。

植物形态

多年生常绿攀援藤本植物,系浅根性作物,蔓近圆形,木栓后呈褐色,主蔓上有顶芽和腋芽。主蔓上抽生的分枝和由其抽生的各分枝和分枝上抽生的结果枝构成枝序;叶为椭圆形、卵形或心脏形,全缘、单叶互生,叶面深绿色;花穗着生于枝条节上叶片的对侧,栽培品种多为雌雄同花,少数雌雄异花;果为球形、无柄、单核浆果,成熟时为黄绿色、红色;我国的胡椒盛花期一般为3~5、5~7、8~11月,花期与雨水、温度及植株营养状况有关。

胡椒主要产于东南亚地区和巴西,多栽培在海拔500m以下的平地和缓坡地,以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排水良好、pH值5.5~7.0、富含有机质的土壤最适宜。胡椒“怕冷、怕旱、怕渍、怕风”。世界胡椒种植区年平均气温大致在25~27℃,月平均温差不超过3~7℃,在我国,年平均气温21℃的无霜地区能正常生长和开花结果,而以年平均气温25~27℃最适宜;胡椒最忌积水,但要求有充沛而分布均匀的雨量;胡椒对光照的要求因品种和年龄而异,多数栽培种不需要荫蔽。

按中晚唐时期山东人段成式的作品《酉阳杂俎》云:“胡椒,出摩伽陀国,呼为昧履支。其苗蔓生,茎极柔弱,叶长寸半,有细条与叶齐,条上结子,两两相对,其叶晨开暮合,合则裹其子于叶中,子形似汉椒,至辛辣,六月采,今人作胡盘肉食皆用之。”

培育历史

在印度,胡椒自史前时代便被用作香料。J. Innes Miller写到,虽然胡椒也生长于泰国南部与马来西亚,但它最主要的来源是在印度,特别是在马拉巴尔海岸地区,也就是现今的喀拉拉邦。被称做“黑色黄金”的胡椒子是贵重的贸易货物,它还被作为实物货币使用。在英语中,胡椒子的单词“pepercorn”至今都还有“空有其名的租金”之引申义。

胡椒的古代史经常会与荜拨联系(并混淆)在一起。罗马人知道这两种植物,但他们只用一个“piper”来描述两者。实际上,直到抵达新大陆并发现辣椒后,荜拨才不再受到欧洲人的欢迎。因为某些辣椒在干燥后的形状和味道上都与荜拨相似,而且辣椒还可以在更广泛的地区栽培,这些对欧洲人来说都是极大的便利。

在中世纪结束前,欧洲、中东与北非市场上的胡椒都出自印度的马拉巴尔地区。在16世纪,胡椒开始在爪哇岛、巽他群岛、苏门答腊岛、马达加斯加岛、马来西亚与东南亚的其他地区进行栽培,但这些地区种植的胡椒大多用于与中国的贸易,或者用于满足当地的需求。马拉巴尔地区的港口还是远东地区香料贸易在印度洋的中转港。

胡椒与来自印度和远东地区的其他商品一起,开创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这些珍贵的商品是促使欧洲人去寻找印度新航线并建立殖民地的原因之一;同时,在寻找新航线的过程中,欧洲人发现并殖民了美洲。

分布状况

胡椒原产于印度西南海岸西高止山脉的热带雨林。公元前第四世纪已有栽培。中世纪由葡萄牙人传入马来群岛,此后又由荷兰人传入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等地。19世纪中叶,印度支那也开始种植,现已遍及亚、非、拉近20个国家和地区,主要消费国为美国、德国、法国、泰国。高质量得黑胡椒来自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和巴西等地,白胡椒以苏门答腊和沙捞越这两地区得最好。我国于1951年从马来西亚引种于海南岛琼海县试种,1956年后,广东、云南、广西、福建等省区也陆续引种试种成功,栽培地区已扩大到北纬纬25度。

胡椒树被利比里亚定为国树。

化学成份

胡椒果实含多种酰胺类化合物:胡椒碱,胡椒酰胺,次胡椒酰胺,胡椒亭碱,胡椒油碱B,几内亚胡椒酰胺,假荜茇酰胺A,胡椒酸胶-C5:l(2E),胡椒酰胺-C7:l(6E),胡椒酰胺-C7:2(2E,6E),胡椒酰胺-C9:1(8E),胡椒酰胺-C9:2(2E,8E),胡椒酰胺-C9:3(2E,4E,8E),1[癸-(2E,4E)-二烯酰]四氢毗咯,l-[十二碳-(2E,4E)-二烯酰]四氢吡咯,N-反式阿魏酰哌啶,类阿魏酰哌啶,二氢类阿魏酰哌啶,墙草碱,N-异丁基二十碳-2E,4E,8Z-三烯酰胺,N-异丁基十八碳-2E,4E-二烯酰胺,N-反式阿魏酰酪胺,类对香豆酰哌啶,N-异丁基碳-反-2-反-2二烯酰胺,二氢胡椒酰胺,二氢胡椒碱等。又含挥发油,内有:向日葵素,二氢香苇醇,氧化丁香烯,隐品酮,顺式-对-2-稀-1-醇,顺式-2,8-二烯-1-醇,反式-松香苇醇胡椒酮(pipertone),倍半香桧烯,β-蒎酮(β-pinone),l,1,4-三甲基环庚-2,4-二烯-6-酮,松油-l-烯-5-醇(l-terpinen-5-ol),-3,8(9)-二烯-1-醇,N-甲酰哌啶,荜澄茄-5,10(15)-二烯-4-醇,对聚伞花素-8-醇甲醚等。

种植栽培

环境要求

属热带温湿型植物。适生长于年平均温度22-28℃及年降雨量1800-2800mm的地区。旬平均温度15℃时基本停止生长。苗期和定植初期需荫蔽,成龄期要阳光充足。蔓技攀枝生长,怕大风危害,宜选静风环境栽培。要求土层深厚、肥沃、通气、保水力强、微酸性的土壤,过湿或积水易发生水害和瘟病。

栽培技术

用扦插繁殖。结合整形剪蔓,选优良母株的健壮主蔓,割取长30-40cm具5-7个节的插条,扦插在苗圃中,生报后及时定植。春、秋季选阴天或晴天下午,按行株距1.8mX1.8m或2mX3m开穴栽种。

田间管理

定植初期要遮荫,及时浇水施肥。苗抽新蔓时立技、绑蔓以助攀援。主蔓生长到一定长度要打项、摘花、搞叶,加速树型形成和使养分集中。定植后期要整形修剪。

病虫害防

治胡椒疫病、细菌性叶斑病、花叶病、炭疽病等,防治采用土壤消毒及喷射硫酸铜。虫害有介壳虫类、蚜虫、盲蝽、网蝽、刺蛾、金龟子、蚂蚁、粉虱等。

药理研究

功能作用

1.抗惊厥作用:本品所含的胡椒碱,在小于半数致死量剂量下,对电休克、戊四唑、印防己毒素、士的宁、筒箭毒碱和谷氨酸钠引起的大鼠和小鼠惊厥均有不同程度的对抗作用,并能降低动物的死亡率,其作用与苯妥英钠有相似之处,均能明显对抗电惊厥,但又不相同,胡椒碱对戊四唑惊厥有效,大剂量时不引起动物惊厥,亦不引起麻醉。此外还有镇静作用和加强其它中枢神经系统制药的中枢抑制作用。

2.杀虫作用:胡[1]。

3.利胆作用:大鼠灌胃黑胡椒250mg或500mg/kg,胡椒碱12.5mg或25mg/kg,其中低剂量可使大鼠胆汁中固体物质增加。如在饲料中加入黑胡椒0.2和0.4%,或胡椒碱0.01和0.02%,4周后可使胆汁分泌增加,固体物质减少。

4.升压作用:正常人将胡椒0.1g含于口内而不咽下,测定用药前后的血压及脉搏,共试24人,均能引起血压上升,收缩压平均升高13.1mm汞柱,舒张压升高18.1mm汞柱,均于10-15分钟后复原,对脉搏无显着影响,多数受试者除舌头辛辣感外,尚有全身或头部的热感。

温中,下气,消痰,解毒。治寒痰食积,脘腹冷痛,反胃,呕吐清水,泄泻,冷痢。并解食物毒。

①《唐本草》:主下气,温中,去痰,除脏腑中风冷。

②《海药本草》:去胃口气虚冷,宿食不消,霍乱气逆,心腹卒痛,冷气上冲,和气。

③《日华子本草》:调五脏,止霍乱,心腹冷痛,壮肾气,主冷痢,杀一切鱼、肉、鳖、草毒。

④《本草蒙筌》:疗产后血气刺疼,治跌扑血滞肿痛。

⑤《纲目》:暖肠胃,除寒湿反胃、虚胀冷积,阴毒,牙齿浮热作痛。

各家论述

《本草衍义》

胡椒,去胃中寒痰吐水,食已即吐,甚验.过剂则走气。大肠寒滑亦用,须各以他药

朱震亨

胡椒性燥,食之快膈,喜食者众,大伤脾胃肺气,久则气大伤,凡病气疾人,益大其祸也。

《纲目》

胡椒。大辛热,纯阳之物,肠胃寒湿者宜之。热病人食之,动火伤气,阴受其害。时珍自少嗜之,岁岁病目,而不疑及也,后渐知其弊,遂痛绝之,目病亦止,才食一二粒,即便昏涩,此乃昔人所未试者。盖辛走气,热助火,此物气味俱厚故也,病咽喉口齿者亦宜忌之。近医每以绿豆同用治病有效,盖豆寒椒热,阴阳配合得宜,且以豆制椒毒也。按张从正《儒门事亲》云,噎膈之病,或因酒得,或因气得,或因胃火,医氏不察,火里烧姜,汤中煮桂,丁香未已,豆蔻继之,荜拔未巳,胡椒继之,虽曰和胃,胃本不寒,虽曰补胃,胃本不虚。况三阳既结,食必上潮,止宜汤丸小小润之可也。时珍窃思此说虽是,然亦有食入反出,无火之证,又有痰气郁结,得辛热暂开之证,不可执一也。

《本草经疏》

胡椒,其味辛,气大温,性虽无毒,然辛温太甚,过服未免有害,气味俱厚,阳中之阳也。其主下气、温中、去痰,除脏腑中风冷者,总因肠胃为寒冷所乘,以致脏腑不调。痰气逆上,辛温暖肠胃而散风冷,则痰气降,脏腑和,诸证悉瘳矣。凡胃冷呕逆,宿食不清,或霍乱气逆,心腹冷痛,或大肠虚寒,完谷不化,或寒痰积冷,四肢如冰,兼杀一切鱼肉鳖蕈等毒,诚为要品;然而血有热,与夫阴虚发热,咳嗽吐血,咽干口渴,热气暴冲,目昏口臭,齿浮鼻衄,肠风脏毒,痔漏泄澼等证,切勿轻饵,误服之,能令诸病即时作剧,慎之慎之。

《本草求真》

胡椒比之蜀椒,其热更甚。凡因火衰寒入,痰食内滞,肠滑冷痢,及阴毒腹痛。胃寒吐水,牙齿浮热作痛者,治皆有效,以其寒气既除,而病自可愈也。但此上有除寒散邪之力。非同桂、附终有补火益元之妙。况走气动火,阴热气薄,最其所忌。

《本草便读》

胡椒,能宣能散,开豁胸中寒痰冷气,虽辛热燥散之品,而又极能下气,故食之即觉胸膈开爽。又能治上焦浮热,口齿诸病。至于发疮助火之说,亦在用之当与不当耳。

附方

①治五脏风冷,冷气心腹痛,吐清水:胡椒酒服之,亦宜汤服。(《食疗本草》)

②治心下大痛:胡椒四十九粒,乳香一钱。研匀,男用生姜、女用当归,酒下。(《寿域神方》)

③治胃痛:大红枣(去核)七个,每个内入白胡椒七粒,线扎好,饭锅上蒸七次,共捣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七丸,温滚水下,如壮实者用十丸。服后痛止,而胃中作热作饥,以粥饭压之即安。此寒食痰次皆治。(《百草镜》)

④治反胃呕哕吐食,数日不定:胡椒三分(末),生姜一两(微煨切)。上件药,以水二大盏,煎取一盏,去滓,分温三服。(《圣惠方》)

⑤治翻胃及不怕饮食:半夏(汤洗十遍)、胡椒。上等分,为细末,姜汁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姜汤下。(《百一选方》)

⑥治翻胃:胡椒一味,醋浸之,晒干,醋浸不计遍数,愈多愈好,碾末醋糊为丸。淡醋汤下十丸,加至三、四十丸。(《证治要诀》)

⑦治夏月冷泻及霍乱:胡椒碾末,饭丸梧子大。每米饮下四十丸。(《卫生易简方》)

⑧治霍乱吐泻:胡椒四十九粒,绿豆一百四十九粒。研匀,木瓜汤服一钱。(《仁斋直指方》)

⑨治疟疾一日一次,或隔日一次:白胡椒,研细末,用小瓶装好,不令泄气,再用蝉蜕研末,亦以瓶装之(蝉退要用全的,连头、足用)。用时每药分量只要如黄豆大,合成一处,用普通膏药一张,将药放在中间,在期前两小时至四小时以内,贴于背后天柱穴,愈后再将膏药撕去。(《中医杂志》(9):500,1956) ⑩治缺钙抽搐:白胡椒二十粒,鸡蛋皮两个。将上药焙黄后共研成粉,分为十四包。每日一包,开水冲服。(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⑾治小肠淋,沙石难出,疼痛:胡椒、朴硝各一两。上二味,捣罗为细散。温汤调下二钱匕,并二服。(《圣济总录》二拗散)

⑿治阴囊湿疹:胡椒十粒。研成粉,加水2000毫升,煮沸。外洗患处,每天二次。(《草医草药简便验方汇编》)

⒀治风虫牙痛:胡椒、荜拨等分。为末,蜡丸,麻子大。每用一丸,塞蛀孔中。(《卫生易简方》)

⒁治风虫客寒,三般牙痛,呻吟不止:胡椒九粒,绿豆十一粒,布裹捶碎,以丝绵包作一粒,患处咬定,涎出吐去。(《韩氏医通》)

⒂治冻伤:胡椒10%,白酒90%。把胡椒浸于白酒内,七天后过滤使用。涂于冻伤处,每日一次。(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⒃治蜈蚣咬伤:胡椒,研末调敷。(《多能鄙事》)

临床应用

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

内服,用白胡椒1克研粉,加葡萄糖粉9克配成散剂。1岁以下每次0.3~0.5克,3岁以下

0.5~1.5克,一般不超过2克,每日3次,连服1~3天为一疗程。如有脱水现象须补液。治疗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性腹泻20例,痊愈18例,好转2例。二外敷:以胡椒末填敷患儿脐眼,外贴暖脐膏,固定24小时,未愈可再贴1次。观察40例,均有效。三穴位注射:取白胡椒研碎蒸馏制成50%注射液,行穴位注射。取穴:天枢、足三里。小儿每穴0.2毫升,成人每穴0.5毫升,两侧交替应用。治疗42例,经治1~5次(一般1~3次)均获痊愈。

治疗肾炎

取白胡椒7粒,新鲜鸡蛋1个。先将鸡蛋钻一小孔,然后把白胡椒装入鸡蛋内,用面粉封孔,外以湿纸包裹,放入蒸笼内蒸熟。服时剥去蛋壳,将鸡蛋胡椒一起吃下。成人每日2个,小儿每日1个。10天为一疗程,休息3天后再服第二疗程,一般用3个疗程。试治6例,除1例10年的慢性肾炎患者外,其余5例均治愈。

治疗慢性气管炎和喘息

将白胡椒粒放入75%酒精中泡30分钟,取出切成2或4瓣,用于穴位埋藏。选穴:膏肓,定喘,脚骨前压痛点(天突至膻中穴之间的压痛点),膻中,肺俞。治疗时胸前、背后各取1穴,切开1厘米长、0.5厘米深之切口,用止血钳伸入作穴位按摩,患者有酸麻胀感和喉头发热感,再把胡椒瓣放入穴位,盖好敷料,不必缝合,7天做1次,一般需做2~3次。胡椒不被吸收,故须注意局部感染。亦可将白胡椒制成10%的注射液,行穴位注射;进针后待有酸麻胀感时快速注入0.7~1.0毫升(成人量)药液。选穴:大椎,定喘,膏肓,肺俞;配穴:通气,膻中,丰隆,孔最。可交替选用,每次2~3穴。7~10天为一疗程,连续二个疗程可望不咳不喘。

治疗神经衰弱

取白胡椒1粒(剪成两半)置于耳穴部位,胶布固定;而后用拇指捏压敷药部位至有发热感,每日4~6次。捏压时不宜搓捻以免移位,若胡椒破碎或捏压无刺激时,需重新更换。一般宜持续2周,如有反复则宜继续第二疗程。取穴:神经衰弱-枕、肾、神门;神经衰弱综合症-皮质下、额、心。初步观察,对失眠、头痛、头昏、入睡困难、睡眠浮浅等疗效显著,对多梦、记忆力减退等疗效较差。

治疗皮肤病

先取紫皮蒜捣烂,再加入细胡椒粉(2:1)共捣成糊状备用。治疗时先用三棱针在双侧耳背静脉点刺放血;并在一侧耳轮脚凹陷处划破表皮(1~2厘米长的竖切口),双耳交替划割。按无菌操作进行。然后取椒蒜泥约米粒大放于胶布上,贴在切口处固定。每4天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之间休息10天。观察各种皮肤病(神经性皮炎、牛皮癣、湿疹、痤疮、神经瘙痒症、过敏性皮炎)共219例,治愈156例(71.2%),进步56例(25.1%)。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一般无不良反应,仅极个别病人治疗后诉心慌,烦躁。

药剂

1.胡椒理中丸(《圣济总录》)治三焦咳,肺胃虚寒,咳逆呕吐,腹胁胀满,不能饮食:胡椒、荜茇、款冬花、甘草、干姜、陈橘皮各60g,白术75g,细辛、高良姜各60g。上为末,炼蜜丸,如梧子大,每服15g,温水下。方中胡椒温中散寒,止咳,为君药。 2.红豆丸(《卫生宝鉴》)治诸呕、逆膈气,反胃吐食:胡椒、砂仁、丁香、红豆各21粒。上为细末,姜汁为丸,皂角子大,每服1丸,以枣1个去核,填药,面裹煨熟,空腹细嚼,白水送下,每日3次。方中胡椒温中散寒,降逆止呕,为君药。

3.二拗散(《圣济总录》)治小肠淋,沙石难出,疼痛:胡椒、朴硝各30g,上捣罗为细散,每服6g,温汤调下,日2服。方中胡椒利水通淋,为君药。

鉴别方法

性状鉴别

(1)黑胡椒果实近圆球形,直径3-6mm。表面暗棕色至灰黑色,具隆起的网状皱纹,顶端有细小的柱头残基,基部有自果柄脱落的疤痕。质硬,外果皮可剥离,内果皮灰白色或淡黄色,断面黄白色,粉性,中央有小空隙。气芳香,味辛辣。以粒大、饱满。色黑、皮皱、气味强烈者为佳。

(2)白胡椒果核近圆球形,直径3-6mm。最外为内果皮,表面灰白色,平滑,先端与基部间有多数浅色线状脉纹。以粒大、个圆、坚实、色白、气味强烈者为佳。显微鉴别:黑胡椒横切面:外果皮由1列表皮及2-3列下皮层细胞组成,下皮层中夹有较多黄色石细胞群。中果皮薄壁组织中有大型油细胞分布,并有细小纸管束散在。内果皮为1列黄色石细胞,内壁特厚。种皮为2-3列压缩状长形细胞,棕色至暗棕色,内为1列透明细胞。外胚乳最外2-3列细胞含细小糊粉粒,内层细胞中含淀粉粒,并有黄棕色或黄绿色油细胞散在。

化学鉴别

(1)取本品粉末少量,加硫酸1滴,显红色,渐变红棕色,后转棕褐色。

(2)取本品粉末0.5g,加无水乙醇5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胡椒碱对照品,置棕色量瓶中,加无水乙醇制成每1ml含4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醋酸乙酯-丙酮(7:2: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胡歌粉丝

胡歌的粉丝叫做胡椒。    

相关文章

手机页面
收藏网站 回到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