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ulaoshi.com - 新生儿护理 】
研究发现,凡是爱尿床的宝贝,常伴有自卑感不愿意与同伴交往,睡觉前也常常为尿床担忧、睡不好觉,有时尖叫、惊醒、哭闹等。宝贝尿床除了和遗传、大脑发育不全或躯体疾病有关外,最主要的是心理因素。如突然受惊,环境的改变等。有时是因白天疲劳过度、睡眠太深所致;或者是没完全养成自动控制排尿的习惯。
专家支招
1、制定合理的生活制度
从饮食上进行调整,晚饭时少喝汤,睡前1小时不喝太多的水。临睡前一定要让宝贝排尿后再上床睡觉,夜里每隔3-4小时叫起来一次,以逐渐减少宝贝夜里尿床的次数。
2、进行膀胱功能训练
督促宝贝白天多饮水,并尽量延长两次排尿的间隔时间,促使尿量增多,训练宝贝适当地憋尿,提高膀胱控制力。当宝贝撒尿时鼓励时断时续,然后再把尿撒尽,提高膀胱括约肌的控制能力。
3、宝贝尿床不要斥责
尿床会使宝贝害羞、畏缩、自卑。如果父母不顾及宝贝的自尊心,采用打骂、威胁、惩罚的手段,会使宝贝更加紧张、委屈和忧郁,经常处于诚惶诚恐中,会导致症状加重。
4、舒适的睡眠环境
给宝贝准备一张温暖洁净的床,被褥要既干净又暖和,一旦尿湿及时更换,不要让宝贝睡在潮湿被褥里,这样会更容易发生尿床。
5、适当鼓励宝贝
如果宝贝没尿床,父母可在生活日程表上画一颗星星,并口头表扬或给予喜爱的东西进行奖励,使宝贝对不尿床行为产生愉快情绪,让不尿床的行为不断巩固起来。
美国研究者发现,超重或经常尿床的儿童,可能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美国新泽西州罗伯特·伍德·约翰逊医学院的约瑟夫·G·巴罗恩博士调查了149名年龄在5岁—15岁之间,患睡眠综合征的孩子的睡眠情况,并与139名正常孩子作对比。通过综合分析孩子们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尿床频率、打鼾史、糖尿病等信息,研究人员得出结论,超重会使睡眠综合征的发病率增加4倍,而尿床会提高5倍。
巴罗恩的研究小组认为,尿床的胖孩子应警惕是否有睡眠问题,尤其是那些尿床治疗总没有效果的孩子。
导读:小宝贝“上火”是很常见的,如嘴角溃烂、腹痛还有大便秘结,虽然不是大病,可是也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尤其天气干燥、炎热,都会不约而同引起“上火”。遇到这种情况,妈妈可不要着急。看看下面指导有没有帮助。
中医认为:小儿脾胃功能尚不健全,而生长发育迅速,所需营养物质较多,加之饮食不知自节,故易内伤饮食而上火,导致口角起疱或便秘等症。
“上火”的三大常见症状 “吃不进” 孩子不肯吃饭,烦燥不安,甚至不愿进水,诉说口腔疼痛;起病时有发烧,多数为高烧,在口腔内可见单个或成簇的小疱疹,周围有红晕,破溃后易形成溃疡,有黄白色纤维素分泌物覆盖。口唇、舌及颊黏膜均可见到大小不等的疱疹和糜烂或溃疡。
“受不了” 孩子胃肠功能紊乱,诉说腹部饱胀不适,或腹痛、呕吐、腹泻等症状。
“拉不出” 孩子大便秘结,每隔3~7天排便一次。大便硬结而量少,呈粟粒状,排便过程延长或排便困难;宝宝眼屎多,头面部长红色疹子。
不“上火”的七个办法 1、婴儿出生后最好给予母乳喂养并保证足够的母乳量。因为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物,既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又不会“上火”。
2、采用人工喂养的宝宝,可在牛奶中加些奶糕,并多喂些水果汁;半岁以上的孩子应该摄入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每天多喂开水。对母乳不足婴儿应及时添加牛奶,而不是润肠通便;增加谷类食物和纤维素,食物性便秘即可治愈。
3、从小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和排便习惯,不挑食、不偏食、每天定时排便1~2次;
4、平时注意控制孩子的零食,尽量少给孩子购买“上火”食物,(如油炸和红烧食物等)。学龄前儿童少吃带果壳的食物(如炒瓜子或花生等),鼓励孩子多吃蔬菜和水果,夏天不让孩子猛喝冷饮。
5、对已患有慢性便秘的人工喂养儿可将奶粉冲稀一些,同时增加糖量,每100毫升牛奶中加糖10克(正常情况下,每100毫升牛奶中加糖8克)。可以每天喂1~2根香蕉或者每天早晨喝点蜂蜜水,每次不少于50毫升,温开水送服。
6、在炎热季节,可给孩子喂些绿豆汁或绿豆稀饭,给较大幼儿适当吃些冷饮,如冰淇淋、雪糕等。此外,服些清热降火的中成药或煎药如夏菊冲剂、荷叶、紫苏、荸荠等,不仅可以清热降火,又可补脾养胃。
7、如孩子患上疱疹性口炎或溃疡性口炎,须及早看医生。
安全提示 婴幼儿便秘可能是某些疾病如先天性巨结肠、肠道畸形等的早期信号,只有专科医生容易识别。药物对症治疗仅在孩子便秘多日、排便困难时临时运用。家长可在儿科医生指导下,选用润肠通便药如开塞露、甘油栓和肥皂条塞肛;也可选用中药潘泻叶适量泡开水,给孩子喂服。
宝宝在出现了断奶不适应症状后,爸爸妈妈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解决办法,具体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循序渐进,辅食逐渐多样化。给宝宝添加辅食时,要采取逐步增加的原则,每天最多1~2种,而且还要观察宝宝吃后的反应,如宝宝没有什么不适,再增加新辅食。
尤其是在宝宝身体不舒服的时候,千万不要强迫宝宝进食新食物。可以通过改变食物的做法来增进宝宝的食欲,使宝宝对食物感兴趣。在宝宝不愿意吃辅食的时候就拿开,但这并不等于不给宝宝吃,中间不要喂宝宝其他食物,等宝宝饿了时,就会吃了,每次的量不要多,保持少食多餐。
(2)不要半途而废。既然已经开始给宝宝断奶了,就要坚持下去,坚持很重要。即使宝宝出现不适应症状时,也不要因为宝宝哭闹就拖延断奶的时间,或半途而废。在这种情况下,爸爸妈妈要对宝宝进行情绪上的安抚,多抱抱宝宝,跟宝宝说话、玩游戏,陪在宝宝的身边,这样,宝宝情绪稳定了,就会逐步接受断奶的事实。
(3)用餐具喂宝宝。让宝宝习惯用餐具进食,即使喂流质食物也用餐具,比如,把母乳或果汁放入小杯中用小勺喂宝宝,让宝宝知道,除了妈妈的乳汁还有很多好吃的。当宝宝习惯于用勺、杯、碗、盘等器皿进食后,会逐渐淡忘从前在妈妈怀里的进食方法,而开始乐意接受新的食物了。
如果宝宝出现比较严重的症状,如身体发育迟滞,情绪焦虑等,应及时找医生诊治,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本文来自图老师健康网论坛,由网友发布,本站仅引用以提供参考,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如您认为本文在内容和知识产权上侵害了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
延伸阅读:
如何做到新生儿包裹舒适
新生儿让包裹不可太紧
正确使用包被的方法很多,在市场上购买的睡袋,较宽松柔软,睡袋的下方是开的,便于换尿布,而且保暖。白天可以给新生儿穿上内衣、薄棉袄或毛线衣,再盖上棉被就可以了。
特别容易惊醒的新生儿,可以用包被将新生儿包裹起来,但不可太紧,这样可使新生儿的睡眠更好一些。
不要“绑着养”
生活中常常可以看见这样的场景,妈妈抱着未满月的婴儿,婴儿身上包裹着毛巾,外面又绳带五花大绑式绕了数圈,宝宝动都不动地安躺着,妈妈就好似捧着一尊花瓶。其实,婴儿的双手不应硬绑起来。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xinshengerdehuli/) 胚胎的发展及胎儿在母体子宫内的姿势,是背外腹内地卷曲着,手脚则护在胸腹外围,其目的似乎是在保护脆弱的腹部免受外力侵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