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的抵抗力是很弱的,因此对于新生儿的护理可千万不能担待了。接下来,图老师小编给大家分享儿童定期检查牙齿很重要,不了解的新手父母们赶紧看过来。
【 tulaoshi.com - 新生儿护理 】
儿童定期做牙齿健康检查,可以达到有病早治、无病预防的目的,特别是口腔健康检查更有其重要意义。儿童的牙齿,家长是不能忽视的哦。孩子的每天都会吃很多东西,如果没有得当的护理就会很容易出现异常状况。同时,定期的牙齿检查也很重要哦。今天,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儿童牙齿保健的方法是怎样的吧。
儿童牙齿需注意3种异状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xinshengerdehuli/)牙齿变色。蛀牙是造成牙齿变色的主因之一。孩子牙齿与成人牙齿不同,乳牙神经并不敏感,所以不易察觉,甚至牙齿神经已经暴露,孩子还没有疼痛感,如不及时治疗,会增加诊疗时间及孩子在就诊时的疼痛等不适感。所以,父母应时常关注孩子牙齿的颜色,如有明显的黑色斑点,应及时就诊。
牙龈出血。没有刷牙习惯的孩子在前几次刷牙时,牙龈会少量出血,这很正常。但当孩子长期出现牙龈出血的症状,父母就应当带孩子就诊,因为儿童时期的牙周状况会影响孩子未来牙齿的健康情况,有时,中度牙周炎甚至会引起青春期儿童牙齿缺失,更有甚者会出现30岁全口无牙症状。
牙齿拥挤或颌骨发育不良。已换完乳牙的孩子,如果牙齿排列不齐,应及时带孩子进行牙齿矫正,因为许多严重的错颌畸形患者,即俗语中“地包天”、“天包地”等症状,早期矫正是治疗的关键。
除此之外,儿童牙齿的定期检查也有很重要的作用哦。
儿童牙齿的定期检查
儿童定期做牙齿健康检查,可以达到有病早治、无病预防的目的,特别是口腔健康检查更有其重要意义。
因为口腔疾病多属慢性病,早期多数缺乏自觉症状,容易被忽视。一旦出现症状,如疼痛。肿胀等,往往病况较重,有碍身体健康,所以必须通过定期的口腔健康检查达到早期发现的目的。具体的时限标准,应根据需要和客观条件决定。一般0-5岁的儿童每隔2-3个月检查一次,6-12岁的儿童每隔半年检查一次,12岁以上的儿童,可以每年检查一次。
儿童牙齿的定期检查,要靠家长和社会两方面。家长要定期带孩子到医院检查,医院可以牙病普查小组,深入到幼儿园和学校,定期检查儿童牙病,将普查结果造表登记,作为制订牙病防治的依据。
随着口腔卫生保健制度的不断完善,各种牙病的发病率在儿童时期就一定能够得到控制,这对生长发育旺盛的儿童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最后,再来告诉你,儿童牙刷的正确使用方法吧。
儿童牙刷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用温水浸泡1-2分钟,使刷毛变得柔软;如加入少量盐,可起到杀菌的作用。
宝宝使用牙刷时,频率不宜太快;刷牙时先刷上排牙齿,再刷下排牙齿,这样可以避免刷到牙龈。刷两排牙齿时,先来回横刷几遍,刷去牙齿表面的污垢,然后再上下来回竖刷,清除牙缝里的残留物。横刷时用力轻,竖刷时稍加力。
牙刷使用后,妈妈帮助宝宝用水冲洗刷毛内部,并将水分尽量甩去,将牙刷头朝上放在漱口杯里,或者放在通风有日光的地方,使它干燥而杀菌。牙刷用了一段时期,外壳仍很新,但内里积聚的污垢很难清理,可将牙刷浸在白醋中,隔一夜后,早上用清水冲净,牙刷便像新的一样。
通常1个月更换一次牙刷,最长不能超过3个月,或同时购买2-3把牙刷轮换使用。使牙刷的干燥时间延长,同时保持牙刷毛的弹性。如果宝宝寄宿幼儿园,妈妈或幼儿园每周应将牙刷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洗消毒。
儿童牙齿的保健和护理,爸爸妈妈可不能偷懒哦。
新生儿相关推荐 |
||
糖尿病的并发症一旦爆发,颇有一泻千里之势,挡都挡不住。为了预防这种情况,定期检查就显得尤为重要。
定期检查有助于了解病情的发展,为药物的使用提供依据,增加药物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如检查发现并发症就可及时治疗,以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五驾马车”治疗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不能痊愈,但可以有效控制,其关键在于控制并发症。目前公认的糖尿病治疗包括五大部分,俗称“五驾马车”,缺一不可,即糖尿病教育、饮食控制、运动治疗、血糖的自我监测,最后才是药物治疗,前四项都是患者的自律行为。
虽然医生频繁告诫糖尿病患者要坚持吃药、坚持检查、坚持忌口等,但很多患者,尤其是年纪较轻、发病之初的患者,一旦没有病痛症状,就不再遵从医生的嘱咐;还有的患者认为各种检查太麻烦,天天吃药太繁琐,于是放任自流。殊不知,糖尿病的并发症往往像山洪一样,一旦暴发便不可收拾。因此进行早期检查,可以控制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糖尿病患者每年必查三项
糖尿病患者定期检查的项目包括糖化血红蛋白和八项并发症。糖化血红蛋白反映近两三个月的血糖水平,每年至少应检查两次,血糖控制不好或者改变治疗方式时宜每3个月检查1次,当糖化血红蛋白值介于4%~6%时,表示血糖控制理想;6%~8%表示一般;超过8%表示不良。
糖尿病的八项并发症中,其中三项是特有的并发症,即眼病、肾病和神经病变,每年都应及时筛查。
眼底检查:主要排查视网膜病变、白内障等糖尿病眼部并发症,每年均应检查1次。
视网膜的病变分为六期,四期之后进入治疗困难期,因此早期排查眼部疾病,可以提前为眼睛安上“警报器”。
尿蛋白定量、尿白蛋白排泄率:排查糖尿病肾病,每年坚持1次。这项并发症与肾病相关联,在做一般尿常规检查时,如果发现蛋白尿迹象,千万不要放松,此时要进一步专门检测尿蛋白排泄率。肾病病变通常分五期,当出现微量尿白蛋白时,表示病变处于第三期,此时马上治疗可使病情逆转,向好的方向发展;过了此阶段,治疗难度递增。如果一般尿常规检查出现明显蛋白尿,代表肾病已经在向患者“招手”了。
尼龙丝试验:用10克的尼龙丝排查神经病变。尼龙丝刺激正常人手心手臂,会有明显的刺痛感,而糖尿病引起患者神经病变后,会导致感觉失常,对冷热、刺痛等判断失准。这项排查操作简单、反馈效果明显,患者可自测。
糖尿病患者自我检测的误区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xinshengerdehuli/)除了要定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外,患者在家里也要注意自我检测,然而,患者的检测常常陷入误区。
1、血糖高低仅用家用仪器测
家用血糖仪是在指尖采血,测的是毛细血管血糖。这种检测有一定的局限性,当血糖超过13.3mmol/L或低于1.1mmol/L时,这种血糖仪就不能显示数字了,而只显示过高或过低,这个时候就不能用血糖仪测血糖了,尤其是当患者的血糖值过高时,情况就比较危险,应尽快到医院取静脉血进行检测,必要时还要查酮体,及时治疗。
2、早起吃药后测空腹血糖
有的糖尿病患者常坚持每天早起后在早餐前服用降糖药物,因此,即使要测空腹血糖,也习惯了早起按时吃药,然而,这样会影响血糖值的准确性,所以,空腹测血糖千万不要吃药。
3、运动前不测血糖
糖尿病患者的运动疗法很重要,很多患者都知道每天要适当运动,却忽略了运动前对血糖的检测。事实上,血糖低是不宜做运动的,否则可能会晕倒。
不要将检查想的太过麻烦,平和对待,才能将血糖控制,将健康自我掌控。
图老师健康网专稿,转载请注明图老师健康网;媒体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
延伸阅读:
如何让新生儿安然入睡
创造环境让3个月婴儿学会入睡
婴儿常会在瞌睡时哇哇大哭,民间叫“吵瞌睡”,其实就是入睡困难的表现,大多数3个月以前的小婴儿没有学会怎样入睡,需要家长创造一个符合睡眠卫生的环境:安静、通风、温度湿度适宜、睡具柔软、厚度适中。并且,给予适度的轻拍、摇晃或摇篮曲等帮助入睡,一般3个月后,宝宝就会自觉顺利入睡了。
睡眠觉醒频繁使睡眠“碎片化”,将影响体格和精神发育,是家长较多关注的问题。噪音、过强的光照,暴露于吸烟环境、睡眠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睡眠地点频繁改变都可造成睡眠不宁。睡眠中不合适的干扰,如频繁地喂食,摄入液体过多使夜尿次数增多也是影响因素之一。饮食及药物也是影响因素之一。此外,如中耳炎、消化不良、佝偻病等也常导致入睡困难。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和发育异常,例如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可使婴幼儿出现不同程度睡眠不宁。
新生儿相关推荐 |
||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0925/250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