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对于女人来说经历一次严峻的精神、心理和体能的考验,分娩常识不能少,今天图老师健康网育儿频道向大家分享孕妇难产的原因是什么,赶紧收藏起来吧!
【 tulaoshi.com - 分娩 】
孕妈妈们越到临近生产可能就会越焦虑,焦虑的主要内容还是难产对孩子对自己的影响,让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难产的原因是什么呢?
对于预产期临近的孕妈妈,大脑中除了对宝宝出生的期盼之外,最多的还是对分娩的恐惧与焦虑。这其中最让人担心的就是难产,难产是任何人都不想遇到的,那造成孕妇难产的原因是什么呢?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fm/)专家表示,孕妇在分娩时必须使用助产技术或者刨宫产手术才能进行分娩过程称为“难产”。而造成难产主要由下面4个原因所构成的:
原因一:产力
将胎儿及其妊娠的附属物从子宫内逼出的力量称为产力,其中包括宫缩力、腹壁肌及膈肌收缩力和肛提肌的收缩力,这三种力量共同形成了产力。所以我们在经历产程的过程中经常可以听到医护人员谈到的一些话语,像“宫缩规律”、“宫缩不规律”、“宫缩持续时间太短”、“病人不会用力”、“用力不足” 等等,就是在形容产力正常或不正常。在这三种力中,子宫收缩的力量是最重要的,起着关键性作用,它关系着从子宫收缩开始到宫口开全的正常与否。
原因二:产道
产道是胎儿娩出的通道,就是我们常说的骨盆。它分为骨产道和软产道,我们通常讲的“骨盆”就是指骨产道。骨盆的大小、形状、与分娩关系密切。
骨盆又被分为三个平面即入口、中骨盆平面、出口平面(出口又被分为两个不同的矢状平面),每个平面又被分为纵、横或者说前、后径线。听起来很复杂,但是可以告诉大家的是,绝大多数中国女性的骨盆是正常的,即为女性骨盆。
大多数发生难产的主要因素不是骨盆的测量异常,而是因为胎儿较大或者过大、胎头的位置异常、胎位异常等,使原本正常的骨盆“变得不正常、狭小”,致使分娩困难——难产。
原因三:胎儿
胎儿大小和胎位决定了胎儿能否顺利通过产道,在分娩过程中,胎儿过大(大于4000克)致胎头径线大时,尽管骨盆测量正常,也可因为胎头和骨盆不相称而导致骨盆相对性狭窄造成难产。有的胎儿体重并不是很大,但是胎头的位置异常同样可以导致难产。
原因四:心理
产妇们必须认识到,影响分娩的因素除了产力、产道、胎儿之外,还有孕妈咪的精神心理因素。有相当一定数量的孕妈咪(初孕妈咪)从亲友或邻居那儿听到有关分娩的负面诉说,而产生恐惧和害怕的心理,以致拒绝经阴道正常分娩。而有的孕妈咪极怕试产失败后“吃二遍苦,受二茬罪”。更有的孕妇怕胎儿性别不理想,由此而常常处于焦虑、不安和恐惧紧张的心理状态。
孕妈妈的这些情绪的变化直接导致孕妇在分娩时,会发生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等紧张症状,严重时还会使子宫缺氧收缩乏力,从而延长分娩时间,导致难产的发生。
所以,为了避免难产的发生,孕妈妈要在孕期保持合理的营养摄取,定期做好产前的检查,万一胎儿或者自己的身体的不能进行自然分娩,不要过于紧张,听从医生的建议,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也一定能顺利的将宝宝产出。
延伸阅读:
分娩后子宫难以恢复是什么原因
原因一:胎盘或胎膜残留于子宫腔内
胎盘一般是在胎儿从产道娩出以后5—15分钟左右,最晚不超过30分钟娩出体外,此时如果出现胎盘没有完全排出而有一部分留存在子宫内部的现象被称为胎盘残留。大部分情况,留在子宫内的是很难发现的非常细微的胎盘碎片,这就是所谓的胎盘残留。
若是子宫内仍有残留胎盘或胎膜组织,或是子宫收缩不良,会影响子宫复原的速度,这可从观察恶露排出的颜色、量与气味判别子宫的复原状况。正常情况下,恶露的量会愈来愈少,颜色愈来愈淡,约3周就会结束,过多的恶露属于不正常现象。
临产后,必须正确处理胎盘及胎膜的娩出,应认真仔细检查娩出的胎盘胎膜是否完整,并注意检查胎盘胎儿面边缘有无断裂血管,以便能够及时发现副胎盘。若怀疑有副胎盘部分胎盘残留或大部分胎膜残留应在严密的无菌操作下伸手入子宫腔内取出全部残留组织。
若检查胎膜后确认仅有少许胎膜残留,产后可及时应用子宫收缩剂及抗生素,等待其自然排出及预防感染。
原因二:合并子宫内膜炎或盆腔内炎症
合并子宫内膜炎或盆腔内炎症。如果分娩后护理不当,引起子宫或盆腔感染,也会长期出血。
在正常情况下,女性阴道呈酸性环境,宫颈有粘液栓,这是人体的生理屏障,可以抵御细菌的侵入。但是,在特殊情况下,如经期,分娩,流产后及各种宫腔操作时,这种屏障作用减弱甚至消失,易引起细菌的侵入,造成子宫内膜炎。
子宫内膜炎治疗方式:仍是以抗生素治疗为主,治疗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到对盘尼西林有抗药性的细菌,如临床治疗效果不彰时,则需要多方考虑抗生素的使用药物方向。
新妈妈产后或小产后体质衰弱,宫颈口经过扩张尚未很好地封闭,此时阴道、宫颈中存在的细菌有可能上行感染盆腔;如果宫腔内尚有胎盘、胎膜残留,则感染的机会更大。
分娩相关推荐 |
||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fm/) |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1009/260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