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早教要从婴幼儿时期就要重视。接下来图老师小编给大家讲解下关注儿童的偷窃行为 正确处理,懵懂的父母们赶紧看过来!
【 tulaoshi.com - 分娩 】
你女儿的口袋里不知怎么跑进了几支幼儿园的蜡笔;小朋友的玩具神不知鬼不觉地竟成了你儿子的囊中之物;你的孩子进了商店就顺手牵羊拿走点东西——这种小偷小摸的事儿在孩子中间可能是司空见惯的。然而道理不在于偷的东西值几个钱,而在于这种行为背后的思想根源。
孩子对偷窃的看法取决于父母对此种行为的反应以及孩子成长的各个年龄段。一般来说,很小的孩子的想法是,“我的是我的,他们的也是我的。”小孩子拿其伙伴玩具时并没有预谋和恶意。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对希望得到某件东西与有权得到这件东西的区别尚混沌不清。他们以为想要什么就可以要什么,很难理解财产所有权的概念。
在孩子进幼儿园之前,他们通常都有了私有意识而且认识到必须拿钱来买商店里的东西。这是一个需要几年时间才能理解的概念。直到他们上小学时,他们才具有了自我控制能力以免随心所欲地拿他们想要的东西。
认真对待小偷小摸的行为是十分重要的,尽管那不一定是以后沦为犯罪的一步。不仅差不多所有的成年犯人都能回忆起小时候偷东西的往事,就连遵纪守法的成年人对他们年幼时所干的这种事也会记忆犹新。儿童心理学家在对引起青少年和成年偷窃行为问题的早期因素的研究中发现,以后可能有偷窃行为或违法行为的儿童一般在被人当场抓住时反应异常,这样的儿童在事实面前矢口否认,这恰恰是以后出现问题的先兆。
小孩子为自己偷窃行为辩解的方法是说他想要那些东西,而较大的孩子和青少年则以其他方式来为自己开脱。这说明他们意识到社会规范的存在,在道德方面已有所进步。在有些学龄儿童中,小偷小摸常常是为了引起他人的关心。如一再偷商店的东西可能是求助信号,尤其是在孩子不掩盖他们偷的东西的时候。也有许多孩子想通过偷东西引起父母的注意,而他们的父母往往忽视了这种现象。
此外,还有由于不给孩子零用钱,或由于别的小朋友唆使而行窃的情况。家长在解决问题前应冷静倾听孩子的陈述,找出原因,这样才能根除令人沮丧的行为。再则,在家庭现金的管理上,如果过于松散、马虎,也会使孩子有机可乘。如若做家长以为孩子不懂事,偷人家的东西没什么大不了的事,甚至偏袒听之任之,就会“小洞不补,大洞难堵”,滋长孩子总想把别人的好东西据为己有的贪小便宜的心理,长大后也容易在这个问题上“栽跟头”,贻误前程。
一说到偷窃,我们就会想到小偷偷了别人的财物后倒卖牟利,或者黑了别人的银行账户偷钱。这些小偷偷窃似乎都是想不劳而获,但也有一种小偷自己不需要钱财,因内心感到强烈的冲动,无法摆脱要偷东西的想法,忍不住一次次去偷。心理学家指出,各种偷窃行为并无本质区别,人们对自己的偷窃行为进行了相同的合理化过程,使得偷窃成为社会普遍现象。
据报道,SAP公司一名身家超过百万美元的高管托马斯·朗根巴赫近日涉嫌伪造商品条形码磁条,然后在商店以超低价购买乐高玩具,最后在eBay上倒卖获利3万美元,被美国当地司法机关起诉。朗根巴赫被指心理失常,因为他不可能缺这点钱,完全买得起全价的玩具。作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有头有脸的成功人士,人们很难想象他竟然会去偷钱。美国司法心理学家萨曼塔·斯梅瑟斯坦因博士推测,朗根巴赫患有偷窃狂,即强迫性的偷窃行为。
假如你办事需要提交身份证复印件,就到办公室用公司的复印机复印了两张。这是否算偷窃,取决于公司的规定。因为办公设备和纸张不是用于私人用途的,所以你很可能是在偷窃。你会因此被炒鱿鱼吗?不太可能。这取决于你复印多少份,以及公司的规定是否严格。
斯梅瑟斯坦因博士认为,这个例子反映了人们每天都有类似的行为,但很多时候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偷窃。用公家的复印机复印私人材料,用完别人的圆珠笔顺便带走,蹭了邻居没有加密的WIFI信号上网,在家门口卖旧货却没纳税……我们大多数人在一生之中都会有过某种形式的偷窃,有的人甚至已经形成习惯。即使我们意识到自己正在偷窃,一般也会加以合理化:“几张纸和一点墨粉算什么呢?”“几件家里的旧货卖不了高价,政府也不缺这点钱。”
当人们想到“偷”这个字眼,马上会认为自己“永远不会干那种事”,把自己跟小偷划清界限。然而,当人们不告诉餐厅服务员他少收了一份饮料的钱,或者在超市将一条口香糖随手揣到口袋里,其实与抢劫银行的江洋大盗有着完全一样的合理化过程,使得偷窃的想法成为事实。我们以为自己离偷还很远,因此对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偷窃行为视而不见。斯梅瑟斯坦因称,心理学界对此也认识不足,导致忍不住要偷窃的人无法认识自己的问题,也没能得到帮助。
早教相关推荐 |
||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fm/) | ||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fm/) | ||
(以上内容仅授权图老师健康网独家使用,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本文来自图老师健康网论坛,由网友发布,本站仅引用以提供参考,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如您认为本文在内容和知识产权上侵害了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 。
前几天,接到父亲打来的电话。末了,父亲告诉我说堂弟小林又偷了家里的钱去买玩具,他爸妈为此都快愁死了。小林今年10岁。伯父结婚晚,年近四十才得了小林这个独生子,自然十分宠爱。小林被宠得像家里的小皇帝,自幼就非常倔强和好胜,从不肯在同龄伙伴前示弱。
小林第一次偷家里的钱是两年前,那次,伯父带他去逛商店,小林在一家商店看中了一支能连续发射子弹的仿真冲锋枪。由于伯父已经给小林买了好多东西,而且小林已经有几支玩具枪,所以就没再给他买了。没想到小林第二天就偷偷拿了伯母口袋里的钱买回了那支枪。伯父知道后也没有放在心上,只是告诉小林,以后用钱要先告诉父母。
伯父家并不是很富裕,有些贵重的物品伯父就不给买。于是小林又偷家里的钱去买喜欢的东西,一次、两次,伯父伯母都没有发现。之后,小林就很少向伯父、伯母要钱买东西了。有一次,小林又偷偷潜到伯父卧室里准备偷钱,被伯父撞了个正着。这下伯父急了,他可不希望自己的儿子将来是小偷。伯父责骂了小林一顿,并加强了对锁匙的管理,小林收敛了一段时间,之后又是旧病复发,趁着伯父伯母的疏忽一次次地偷钱。伯父气得要拿鞭子抽他,伯母却舍不得,总是护着他,于是小林更是有恃无恐,偷得越来越频繁,金额也越来越大,一直到今年3月。
今年3月的一天,小林说去干娘家玩,下午回来时带回一台电脑学习机,说是干娘让他带回来的。由于伯父一向疏于管理钱,而且干娘家确有电脑学习机,所以就没有多问,没过几天,恰好干娘回来探望小林。一问,才知道小林根本就没去干娘家,小林从头到尾都在撒谎。
那次,伯父是彻底伤透了心,伯父心疼的不是钱,而是小林从头到尾的谎言,他说谎时的脸不红、心不跳。伯父不由分说拿起一根皮带对着小林狠狠地抽打,要他保证以后不再犯,当时伯父确实是气坏了,伯母拦也拦不住,小林哭着保证不再犯,可没想到才半年老毛病又犯了。
伯父伯母对小林是又失望又痛心。他们只有那么一个儿子,自然不希望小林走歪路,但他们现在却感到束手无策,不知该如何教导小林,才能使他去除恶习,走上正道。唉,可怜天下父母心!
医生点评:小偷小摸行为在儿童早期颇为普遍,并于5~8岁时达到高峰。偷窃使孩子的父母感到担忧,因为这种小偷小摸行为若得不到有效的引导和纠正的话,发展下去是危险的。遗憾的是,大多数父母对孩子的偷窃行为都不懂得采取正确而有效的方法,而只是像文中的伯父那样,“不由分说,痛打一顿”。这样的处理方式往往收效甚微,有的还会起到反作用。
那么,对于偷东西的孩子,家长到底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一旦发现孩子偷窃,家长不应过于愤怒、失望和吃惊,不要随便夸大事实,更不要随便给孩子贴上“小偷”的标签。同时也不能疏忽大意,放任不管,要想办法把孩子的偷窃行为遏制在萌芽阶段。
其次,跟孩子谈话,了解他偷窃的原因。只有找出原因,因势利导,采取最恰当的方法和手段才能予以纠正。一般来说,孩子偷东西会有以下几种动机:
1.经济方面的原因。看到别的孩子去买糖果或去看电影,而自己的父母却不给自己足够的零花钱,或根本不给自己买,于是只有去偷。对这种情况,家长首先要反省自己是不是经常无理拒绝孩子的一些正当的开销,如果是,就应尽量提供必要的物质供给及适当的零用钱;若是孩子无理取闹,那就要将孩子的兴趣转移到经济条件允许的事情上来。
2.不成熟行为。孩子尚未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他们倾向于利己主义,以自我为中心,认为自己的任何要求都应立刻得到满足。他们做事没有计划,不顾后果,不懂得私有权,也弄不清借与偷的区别,甚至随便拿别人的东西都不认为是错的,这种情况在独生子女中尤为突出。对这种孩子,父母要向孩子讲述其行为的后果,进而灌输正确的道德观念。
3.心理因素。这样的孩子大多因父母疏于照顾,为了引起父母注意、填补失去父母关心和疼爱的空虚而去偷窃。这时父母要注意多给孩子一些爱护和关心,多陪孩子并努力了解他们。
4.寻求冒险和刺激。有些孩子为了显示自己能干,为了体验冒险和刺激而偷窃。解决办法是为他们提供其他刺激活动,并在活动中显示他们的能力,增强友谊,提高其声誉等。
5.不良教育。有些家长自身就有“顺手牵羊”的恶习,也有的家长虽然不偷窃,但有贪小便宜的心理,对孩子的偷窃行为有潜在的认同感受,对孩子的顺手牵羊行为不以为然。这样的家长首先自己要以身作则,检讨自己的行为,为孩子做出榜样。
再次,父母应多关注孩子的日常生活和活动。如果发现孩子拥有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时,一定要追查清楚,如果确实是偷窃来的,要让孩子承认错误。正视错误是改掉偷窃行为的前提,并要及时将物品归还物主,同时致歉或赔偿,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认识到偷窃是不正确、不道德的,是要付出代价的,不要让孩子将错就错或存在侥幸心理。当然,也可以事后给孩子提供他所需要的东西,让他明白一个人的需要应该通过正当的途径来满足,而不能通过偷窃。
另外,对于爱偷自家东西的孩子,父母要加强防范措施,不提供任何可诱发孩子偷窃的机会,如不要随便乱放零钱、钱包等。
当然,如果孩子的偷窃行为确属“屡教不改”,而且延续到10岁以后,那么就必须求助于有关的心理卫生专家来纠正了。
(以上内容仅授权图老师健康网独家使用,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早教必备小知识 1、早教需要适龄化 早教最忌讳的就是急于求成,每个月龄的宝宝都有不同的早教计划,这需要家长和早教中心都能够注意到,家长在为孩子选择早教班时,一定要选择那些把孩子年龄阶段细分,跨度不大的早教机构,比如悦宝园早教中心,他们的教育课程设计很完善科学,年龄阶段划分很科学,每个课程的递进关系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 2、早教目的不是培养天才宝宝 这是很多年轻家长的误区,诚然早教有着开发智商的作用,但是这只是一个旁支,早教过程就像是一颗大树,我们要做的是给宝宝提供丰富有益的教育营养,帮助他们打好根基,这样才能让孩子的成长之路走得更好,更稳。若是一些教育机构打出“培养神童宝宝”的口号,它本身就已经违背了幼儿的成长规律,其教学品质如何更是值得商榷了。 3、早教不是书面教育 寓教于乐是正确的早教理念,悦宝园早教中心也是秉承着这个教育理念,不剥夺孩子玩耍的乐趣,尊重孩子爱玩的天性。早教应当以“情”为先,以养为主,重在品质培养和全面素质的提高,像是语言能力,乐观的情绪等而不是单纯知识的累积,如果早教都是书面教育,那就违背了早教的初衷。重视游戏与体验的结合,可能更容易达到学习的目的。 4、早教中心的教育不能替代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永远是孩子主要教育体系,因为孩子跟父母有着天性的吸引和依赖情绪,父母的行为处事对于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且孩子个性的养成与父母有着紧密的联系,现代父母工作压力大我们能够理解,但是再忙碌也不能忽视了孩子的家庭教育,多给孩子一点关注和信任,家长期许的目光正是他们进步的动力。
延伸阅读:
早教相关推荐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fm/)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fm/)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1013/264524.html
看过《关注儿童的偷窃行为 正确处理》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