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如今非常受青睐,是的,孩子的早期教育要从小抓起,这不可忽视。接下来图老师小编向各父母分享些早教小知识,详解如何培养孩子的判断推理能力。
【 tulaoshi.com - 分娩 】
学龄前儿童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性,抽象逻辑思维还处于萌芽状态。怎样针对这种特点培养孩子的判断推理能力呢?
首先,要注意扩大孩子的眼界,不断丰富孩子的感性知识和经验,以促进孩子判断推理能力的发展。幼儿的生活经验狭窄,思维的特点是具体形象性。所以,幼儿掌握概念,
判断事物,必须从充分感知、获得经验、丰富表象入手。感知是认识的开端,脱离感知的语言讲授,是不可能使幼儿形成概念的。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孩子亲自看一看,听一听,摸一摸,尝一尝,闻一闻,玩一玩,从多方面去感知对象,从而比较全面的了解事物本质。例如,让孩子动手将水冻成冰块,并通过看、摸、拿、尝,放在水里,摔在地上等,多方面感知冰具有冷、滑、硬、透明、脆、能够浮在水面、遇热化成水等特征。
其次,要注意引导孩子进行比较训练,了解事物之间鲜明的本质区别,以锻炼孩子的分辨能力。比较是区别事物异同的过程,是归纳分类的前提。父母要引导孩子比较事物的差异,以突出事物的鲜明特征,比较事物的相同点,以归纳事物的共性。二者相辅相成,从而更加鲜明地突出事物的本质,有效地促进孩子正确概念的形成。例如,让孩子同时观察比较牛和马,说出它们的异同点,帮助孩子正确地树立牛和马的概念。
第三,注意锻炼提高孩子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帮助孩子用词语来概括总结事物。认识事物的本质之后,还必须引导孩子用词语加以概括,使孩子将零散的表象整理成概念,从而更加明确了概念。例如,傲了种子发芽的实验,便要帮助孩子用词语加以总结概括:“种子发芽需要水、空气和适当的温度。”只有帮助孩子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概念,才能进行抽象逻辑思维,提高孩子的判断推理能力。
第四,引导孩子多做运用概念的练习,锻炼提高孩子的正确判断推理能力。运用是真正理解和掌握的标志。父母应经常因势利导地给孩子提出一些间题,让他思考和回答。如带孩子出门,天气阴了,父母可问:“你看看天能不能下雨?”如果观察不出,借此机会告诉他:“象今天,天阴得厉害,燕子飞得又很低,会下大雨。”或让孩子找找下雨前的征候,如蚂蚁是不是在搬家,水管子外面是不是有水珠等等。此外,还要经常给孩子布置一些任务,让他设法解决。例如让孩子做“看图改错”的游戏,叫孩子指出其中不符合情理的错误,这不失为一种锻炼提高孩子判断推理能力的好方法。
今年,儿子轩轩上二年级,和轩轩一个班的丁丁是老师眼中自理能力很强的一个孩子。前几天,轩轩所在的班开家长会,丁丁妈妈就如何培养孩子自理能力做了典型发言,让我们这些家长茅塞顿开。
丁丁妈妈说,要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做家长的切不可什么都替孩子包办。丁丁妈妈讲了两个例子:
就在这个周末的早晨,我不想早早起床,就对丁丁说:“妈妈想多睡一会儿,你自己到冰箱里拿酸奶和面包吃吧。”时间不长,丁丁不但自己吃完了,还拿了一份给我。就在昨天,我忙着洗衣服,丁丁在书房里做作业,忽然,丁丁问我“鼎”字怎么写,当时,我没有告诉他具体的写法,而是对丁丁说:“你不是会查字典吗?先自己查查看!”不大一会儿,丁丁果真找到了那个字。
接下来,丁丁妈妈说,要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做家长的一定要学会“懒”。这个“懒”,不是真懒,是当子女需要帮助时,做家长的要掌握一个度,绝不可越俎代庖,要给孩子留有动手的余地。
丁丁妈妈还说,做一个“懒”妈妈,首先是信任孩子,尊重孩子。有了妈妈的信任,孩子才会有责任、有信心把事情做好。在孩子学习上的“懒”,并不是对孩子放任自流、不管不问,而是要引导孩子学习的兴趣,教导孩子学习的思路,教育孩子有一个正确的学习态度,而在具体学习的细节上,不过多干涉和关注。即使孩子做得不够好,也不要打击孩子的自信。所谓的“懒”,只是具体的事情不代办,让孩子自己拿主意,给孩子一个轻松、开明的生活环境。
最后,儿子的班主任还引用了美国教育权威詹姆斯博士的一句话——依赖本身滋生懒惰、精神松懈、不屑于独立思考、易为他人左右等弱点。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fm/)本文来自图老师健康网论坛,由网友发布,本站仅引用以提供参考,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如您认为本文在内容和知识产权上侵害了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 。
早教相关推荐 |
||
本文来自图老师健康网论坛,由网友发布,本站仅引用以提供参考,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如您认为本文在内容和知识产权上侵害了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 。
3岁的小儿身体发育较好,手脚活动也比较灵巧,已经能够料理自己的一些日常生活。在这一时期,家长应注意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如吃饭应以自己吃为主,可以用勺子,也可以教他们学习使用筷子,但不一定要求用得很好。3岁的孩子能自己大小便,但大便以后尚不能擦屁股。到了4岁,就可以让他们自己练习了。3岁多的孩子,一般晚上就不会尿床了,家长应培养他们自己起床小便的习惯,父母在培养孩子自己穿衣服时,应耐心,多鼓励孩子。另外,还要让孩子养成自己刷牙、漱口、洗手的好习惯。孩子学会料理一些简单的日常生活,是孩子走向自理的开始,尽管做得不好,且很费时间,但父母最好不帮忙或催促,要尽量让孩子自己干,要让孩子感到这点小事自己能干,这样既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又能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从而逐步使孩子能够逐渐自理。
早教小常识:父母情绪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发育
1.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动粗
父母在孩子面前不做任何避让的吵架动粗,或者家长与他人吵架动粗,都会让孩子产生紧张心理和恐惧感。家长经常在孩子面前大吵大闹,会让孩子精神高度不安, 心理会滋生不安全的感觉。因而,家长们必须谨记不要或尽量不在孩子面前吵架动粗。
2.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生活或表露颓废的情绪
父母是孩子的最大靠山,父母对生活的态度直接影响孩子的生活安全感和成长信心。父母经常在孩子面前抱怨生活,或者经常表露颓废的情绪,会使孩子过早接触到 社会或生活方面的压力,会让孩子心理产生不安全感,对生活怀疑或颓废的生活态度可能会因此伴随孩子的成长,会让孩子身心过早受到不该承受的压力。因而,特别需 要提醒家长朋友们,无论你暂时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挫折,为了孩子的健康发育,请一定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生活或表露颓废的情绪。
3.不要在孩子面前责骂或批评他人
有些家长经常毫不避讳地在孩子面前责骂或批评他人,这些家长以为,孩子年幼不懂事,在他们面前责骂或批评他人对孩子没有什么影响。事实上,这不仅是一种非 常不好的处世方式,更是一种有害于幼儿健康成长的不良教育方式。这样的行为会让孩子对于家长日常正规教育产生怀疑,也会让孩子因此也学会这种不良的处世方式, 会扭曲孩子的心灵,让孩子的心理健康受到极大的影响。
4.不要在孩子面前用偏激的语气来表达对事物的看法
一些家长朋友性格比较极端,对于事物的看法也比较偏激,往往会在孩子无所避讳地发表过激的语言。心理专家认为,家长过激的言语和情绪会让孩子的心理也往偏 激的方向转化,会让孩子的性格塑造和心理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因而,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发育,不要在孩子面前用偏激的语气来表达对事物的看法。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fm/)
早教相关推荐 |
||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1013/264525.html
看过《如何培养孩子的判断推理能力》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