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形形色色的早教组织悄然兴起,父母们也非常乐意的相信。其实早教可以从点滴小事在家学习好的,图老师小编精心准备了些早教小知识,分享婴儿也喜欢“惩恶扬善”?。
【 tulaoshi.com - 分娩 】
美国和加拿大研究人员日前公布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即便是只有8个月大的婴儿,也希望看到不良行为受到惩罚,不希望看到有人做出违背社会公益的行为。这项研究表明,人类开始进行复杂的社会评判的时间之早“令人惊讶”。
研究人员用动物造型的手偶模拟各种情景,同时测试100名8个月大婴儿的反应。婴儿们首先观看一些手偶对其他手偶做出正面或负面的行为,然后看到另一批手偶给“好的”手偶送玩具(类似一种奖励),或从“坏的”手偶那里拿走玩具(类似一种惩罚)。研究人员随后要求婴儿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手偶,结果婴儿们选择最多的是对“坏”手偶进行惩罚的手偶。
在另外一项有64名21个月大婴儿参与的实验中,手偶们要么帮助过其他手偶,要么伤害过其他手偶。研究人员让婴儿们选择是拿玩具奖励某个手偶还是拿走玩具惩罚这个手偶。结果显示,大部分婴儿选择奖励“好”手偶,惩罚“坏”手偶。
“这项研究有助于回答困扰了进化心理学家数十年的问题,”科学家表示,“这些发现表明,早在8个月大的时候,我们就会关注会给我们带来威胁的人,并希望反社会行为得到管理。”
15个月大的婴儿已能辨别是非
科学家们说,婴儿在实验中可以从食物的分配中辨别出什么是公平与不公平,这体现了他们对公平的早期意识。那些愿意分享他们最喜欢的玩具的婴儿,已经对违背公平分配食物的原则非常敏感。
新生儿也有“生物钟”
新生儿的运动不是反射性的,他们对一个环境刺激的反应有时表现为惊跳或抖动。出生后的新生儿的生活规律都有哪些啊?
新生儿的惊人本领 不看不知道
年来,有关婴儿潜能开发的研究,已成为世界性的前沿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科学成果。它突破了以往人们看待婴儿的习惯眼光和传统观念,使早期教育的概念不断更新。人们发现,每个正常的新生儿都具有我们意想不到的潜能。
一直以来,人们都不会把婴儿的想法当回事,但是近日耶鲁大学的一项研究结果则表明,婴儿也是具有强烈的道德观的。当他们看到善意的事物是,会露出微笑甚至鼓掌称赞,而当他们看到丑恶的事物时,则会摇头皱眉,表现得很伤心。
耶鲁大学的研究小组是这样进行试验的:让一个出生6个月大的婴儿观看一段木偶剧表演,剧中的两个木偶分别饰演好人和坏人,他们的行为有明显的“善”与“恶”的区别,看完后,把两个木偶放在婴儿的面前,婴儿会选择拿起那个行为善意的木偶,有时甚至会在那个行为丑恶的木偶脑袋上打一下。
诸如此类的试验还有很多,越来越多的结果表明,婴儿具备一定的道德观。通过这些精心设计的试验,人们不难发现婴儿在他们人生中的第一年所展现出来的思想道德和判断感知的能力。虽然善恶看似与生俱来,但是后天社会的培养依然非常重要,因为他们依然需要由成年人来引导自己如何表现道德观。
把这些综合起来,就构成了婴儿道德观的全貌,尽管也许他们在这方面没有自我意识,完全依靠的是直觉反应,但是现代社会心理学发现,与生俱来的道德取向是婴儿们成年后能够冷静、平和、成熟地去思考问题的基础。
早教相关推荐 |
||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fm/) |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fm/) | |
一方面,恶搞的对象常常是明星或社会精英,通过对其形象的颠覆和改写,能让普通人产生一种恶作剧的快感;另一方面,恶搞大多在网络上进行,网络的进入门槛很低,都是匿名,常会出现“一夜成名”的现象,这种话语权,能帮人实现一种虚幻的满足。
林黛玉成了私生女沦落风尘。这是时下网络上大行其道的“恶搞”之风。先是一些人在网络上利用影视娱乐素材搞些恶作剧,博人一笑,接着网上又出现“恶搞社区”,一时间网络乱象横生、恶风盛行。
恶搞风气愈演愈烈,令很多人忧心忡忡,有人大声疾呼要加以管制,国家广电总局也曾一度出台有关管理规定,要将“网络视频”纳入监管范畴。但在“草根性”十足的互联网上,其可行性有多大着实令人担忧。恶搞其实是一种社会文化心理的反映和折射。时下社会生活中竞争加剧,生活压力增大,工作、生活的变故常常使人们的不确定感增加,容易让人产生抑郁情绪,希望通过某种方式来宣泄和释放,于是恶搞应运而生。
一方面,恶搞的对象常常是明星或社会精英,通过对其形象的颠覆和改写,能让普通人产生一种恶作剧的快感;另一方面,恶搞大多在网络上进行,网络的进入门槛很低,都是匿名,常会出现“一夜成名”的现象,这种话语权,能帮人实现一种虚幻的满足。尤其是年轻人,本身有种强烈的叛逆情绪,挟带着强烈的表现欲望,在网上用讽刺、戏谑、调侃的语言恶搞一些经典著作和影视剧,可以哗众取宠,满足虚荣。对接受者来说,无聊之时,上网看到被恶搞的东西,一笑而过,同时能得到情绪释放和压力缓解。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恶搞的根子在人的内心。选择恶搞这个非正常渠道作为宣泄的出口,反映了公众内心普遍存在的空虚、浮躁和非理性。但不能忽略的是,在现代民主社会里,个人无论采取哪种方式来宣泄和娱乐,都不能侵害他人的利益,违背社会伦理、道德和法律。
心灵小木屋热文排行榜10月20-10月25日 40岁老处女究竟在害怕什么?1400972 解析:乱伦者和轮奸者的心理1008511 甩不掉的童年“性游戏”阴影923058 揭秘同性恋,为性还是为爱?852070 解读:人的刻薄心理从哪里来813905 国人最具杀伤力的性暗示语言排行榜766246 揭秘:男人为何爱说黄色笑话695481 盘点:娱乐圈中的双性恋巨星(图)669083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一二三631522 解析:乱伦者和轮奸者的心理605394有句歌词是这么唱的,“洗去我的烦恼,洗去我的痛苦” 。那么是否有一样东西像肥皂和水一样可以治愈心灵的烦恼或痛苦呢?美国心理学会网站近日报道了一项研究发现,水竟然真的可以“洗掉”先前经历对我们的影响。
“是的,这个隐喻很强大。”美国密西根大学的诺伯特?施瓦茨和斯派克?李在由心理科学协会出版的期刊《当代心理学进展》最近一期的文献综述中如是说。
文章中提到宗教仪式如洗礼等可以加强心理意识。李说:“清洗是对残余物的清除。”通过洗手、冲凉、或者仅仅是想着做这类事情, “人们可以摆脱不道德的意识,幸运或不幸的感觉,或是进行决策后的不安和怀疑等。对身体污迹的清除所带来的体验能够有助于去除抽象思维中的残留物。“
这两位作者所论述的一项研究发现,在人们评判他人的不道德行为时,当其身处在污脏的房间中,他所给出的评价会低于他在干净房间中对同种行为所给出的评价。在另一项调查中,参与者对自己的不道德行为进行评价,在用灭菌剂擦手之后他们的内疚感会有所降低;同样,洗手后志愿参加社会公益性活动以减少负罪感的可能性也变得更小。甚至只是头脑中想象自己是干净的或者又脏又臭都会影响你对他人行为(如自慰、流产等)的判断。一项研究中表明,那些“干净“的参与者不仅评判别人的时候更严苛,而且会认为自己比其他人更具有道德。
清洗对其他的心理不适同样有效,例如做决定后的不安与怀疑。为了缓解这种决策后的不安,当人们从两个类似的果酱中做出选择后,会找借口让自己觉得自己选择的那一个是更好的,这种倾向被称为“选择合理化”。然而,当人们擦手之后,他们就不再去为这种选择找借口:这就像在洗手的过程中也洗掉了选择带来的不安与怀疑。同样的结果也出现在倒霉的赌局上:在洗手后,“赌徒”开始下更大的赌注,像已经洗掉了霉运一般。
但是我们并不能得出结论说洗浴更多的人会更快乐。李说:“清洁可以消除先前体验所残留下的影响。”如果先前体验是积极的,小心积极情绪也会被一同带进下水道。事实上,在想象美好事物后,洗手反而会降低快乐和满足的感受。
那么,擅长捕捉人物情感的莎士比亚说其笔下的麦克白夫人无法洗净沾满血液的双手,难道莎士比亚说错了吗?两位作者的研究表明麦克白夫人可能洗错了身体的部位。在一个实验中,研究者诱导参与者去撒一个恶毒的谎言,有的是通过写邮件的方式,有的是通过语音邮件。后来,通过语言撒谎的人认为漱口水比洗手液更有价值,通过手写邮件的人则相反。“麦克白夫人就是一个有趣的例子。她是通过她的口来犯罪的。” ——她教唆她的丈夫去杀人—— “然而她却试图通过洗手来降低罪恶感”,李说,“我不会推测得太远,但是这非常适合用来研究。”
本文来自图老师健康网论坛,由网友发布,本站仅引用以提供参考,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如您认为本文在内容和知识产权上侵害了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
早教必备小知识
1、早教需要适龄化
早教最忌讳的就是急于求成,每个月龄的宝宝都有不同的早教计划,这需要家长和早教中心都能够注意到,家长在为孩子选择早教班时,一定要选择那些把孩子年龄阶段细分,跨度不大的早教机构,比如悦宝园早教中心,他们的教育课程设计很完善科学,年龄阶段划分很科学,每个课程的递进关系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
2、早教目的不是培养天才宝宝
这是很多年轻家长的误区,诚然早教有着开发智商的作用,但是这只是一个旁支,早教过程就像是一颗大树,我们要做的是给宝宝提供丰富有益的教育营养,帮助他们打好根基,这样才能让孩子的成长之路走得更好,更稳。若是一些教育机构打出“培养神童宝宝”的口号,它本身就已经违背了幼儿的成长规律,其教学品质如何更是值得商榷了。
3、早教不是书面教育
寓教于乐是正确的早教理念,悦宝园早教中心也是秉承着这个教育理念,不剥夺孩子玩耍的乐趣,尊重孩子爱玩的天性。早教应当以“情”为先,以养为主,重在品质培养和全面素质的提高,像是语言能力,乐观的情绪等而不是单纯知识的累积,如果早教都是书面教育,那就违背了早教的初衷。重视游戏与体验的结合,可能更容易达到学习的目的。
4、早教中心的教育不能替代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永远是孩子主要教育体系,因为孩子跟父母有着天性的吸引和依赖情绪,父母的行为处事对于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且孩子个性的养成与父母有着紧密的联系,现代父母工作压力大我们能够理解,但是再忙碌也不能忽视了孩子的家庭教育,多给孩子一点关注和信任,家长期许的目光正是他们进步的动力。
早教相关推荐 |
||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fm/) |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fm/) | |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1013/264636.html
看过《婴儿也喜欢“惩恶扬善”?》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