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关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因此家长们要将早教列为重中之重。图老师小编下面给大家分享儿童为什么对脏话感兴趣?专家称其处于“诅咒敏感期”,一起了解下吧!
【 tulaoshi.com - 分娩 】
张女士的女儿刚上一年级,最近和同学在一起时常常会说一些“脏话”,比如“屁”、“吃屎”等,说这些脏话时,显得特别开心。张女士曾制止女儿说这些不雅的话语,但效果不大。她该怎样做才能让孩子不说这些话呢?
心理专家解析,在一定的阶段,小朋友们都喜欢用这样的词语来表达他们的情绪或者玩笑,并乐此不疲,丝毫没有“脏”或“不雅”的感觉,那是因为这一过程是他们学习语言、交流的过程,而并非如我们想象的,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去侮辱或谩骂别人。之所以会使用这些词汇,是因为他们发现了这些词汇的力量,会让成年人紧张,也会让其他小朋友效仿,甚至可以通过这些词汇的使用来占据心理优势。
其实,很多小朋友都会经历这一阶段,所以也有人把这一阶段归为‘诅咒敏感期’,在这一阶段,小朋友不仅仅会对这些‘脏话’感兴趣,对“打死你”、“把你头砍下来”等这些带攻击性的语言也会经常使用,如果大家对这样的表达方式反应强烈,更加会引起他们的兴趣,因为他们正是在试探这些语言的作用。
那么孩子在生活中经常使用这些脏话,会不会对未来产生不良影响呢?如何才能避免类似的事情发生?
一般来说,小朋友只在“诅咒敏感期”才会有足够的兴趣去如此表达,如果成年人对此反应过激,或者让他们感到,在生活中经常看到或听到类似的表达方式会让人从中受益,孩子就有可能形成无意识的习惯,延伸下去。
要解决类似问题,家长一方面可以采取冷处理的方式,即对他们单独的表达不闻不问,或者表现出这样做一点也不好玩的意思。另外,还有必要适当减少孩子与具有习惯性脏话行为的孩子或成年人接触的机会。
孩子说脏话,我要如何应对?
当听到一向天真无邪的孩子,嘴里吐出脏话时,作为家长心里一定不好受。面对孩子的这种不良行为,家长们首先不要生气,因为有时不一定是孩子的错或者是家长的责任。
四个小妙招对付“粗口”宝宝 孩子说粗口可以这样做
当宝宝说粗口的时候,不妨把它当成是一些平凡的字眼,不要给予过份的关注,切忌因此责备宝宝甚至打宝宝,这样只会加深他对粗口的印象。
5种家庭精神垃圾侵袭孩子心理健康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fm/)一些父母将居室布置得漂亮干净,可却忽略了小家庭的精神环境。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制造精神垃圾,侵蚀、毒害孩子纯洁的心灵,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
儿童在成长中的某个阶段,只对环境中的某一项事物专心而拒绝接受其它事物,她把这些阶段叫做敏感期。在敏感期内,儿童会毫无理由地“对某种行为产生强烈的兴趣而不套其烦地重复,一直到最后因为这种重复突然爆发某种机能为止” 。在这段时期内儿童所表现出的内在省略与快乐,正是源于他们探索外部世界的强烈欲望。假如父母知道这种敏感期,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孩子一些帮助,而且善于利用这个时期孩子的特点,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如果在任何敏感期的兴趣遭到妨碍而无法发展,就会丧失了以自然的方式来教育孩子的机会。
3岁前的儿童在敏感期中会有五种突出表现:
1.对秩序的喜爱。
这是由于儿童急切需要一个精确而所规定的环境,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们才能将自己的知觉归类,然后才能形成实在的概念,以了解环境并知道如何对待环境。
2.急切以双手和舌头探索环境。
这是儿童在靠味觉触觉感知环境中每样东西的性质,以便寻找采取行动的方法,同时,他们也凭这种感官肌肉的运动来发展语言能力所需的神经组织。
3.乐于学习走路。
这等于是儿童的第二次诞生,是为了获得自由活动的能力,从而建立起自己的存在。
4.对微小精细的东西感兴趣。
这似乎是大自然特意安排一个阶段,以使儿童探索并欣赏大自然的奥秘。
5.对社会性发生兴趣。
儿童会积极地了解别人的基本权利,学着形成与他人合作的团体意识。他们试着学习礼节,并且懂得了为自己做事之外也要为别人服务。这些社会性行为在开始时也是观察,后来会慢慢演变成一种积极地接触别人的动机。
从这些发现中我们至少可以有两个方面的收获:
1.孩子的有些“毛病”可能是为了学习。比如趴在地上玩蚂蚁而不顾是否把衣服弄脏;什么东西都爱放进嘴里尝尝;没有目标,到处乱跑等等。了解了有关敏感期的问题,也许再遇到孩子犯类似“毛病”时,你能够多一点理解了吗?当然要能加以引导的话,你的宝宝肯定会更棒。
2.孩子天生具有很多优点。他们喜欢秩序,愿意与人合作,但为什么许多孩子还存在着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缺乏人际交往能力的种种问题呢?那就有可能是父母本身对孩子的认识不够,从而错过了宝贵的敏感期。不过,亡羊补牢也还来得及,只要你坚信任何一个孩子都愿意做个好孩子,并且他们有这个能力。
早教相关推荐 |
||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fm/) |
据德新社10日报道,德国首都柏林市一家医院研究睡眠紊乱的主治医师阿尔弗雷德说,如果孩子长期频繁做噩梦,比如连续3周每周3次做噩梦,父母就应该咨询医生。同为该医院睡眠紊乱研究小组成员的孔茨医生解释说,通常儿童比成年人更频繁地做噩梦,原因之一是儿童的大脑还在发育;到青春期以后,做噩梦的频繁度会下降。
位于柏林的德国睡眠研究协会说,基因因素也与儿童做噩梦有关。另外,梦的内容还会与儿童白天的经历有关。孔茨医生指出,一般情况下,噩梦是极端混乱、没有意义的。
科隆-波尔茨儿童医院对9岁儿童所做的一项调查表明,4%的受调查者频繁做噩梦,40%偶尔做噩梦;一半儿童在噩梦中被其他人、动物或幻想角色跟踪,另外,20%的儿童有过在梦中惧怕亲人的经历。
德国曼海姆心理健康研究所专家迈克尔说,通常,如果孩子从噩梦中醒来跑到父母的房间,父母只需说一些安慰的话帮助孩子消除恐惧就可以了,但父母过后应听孩子解释他们的梦,尽管父母可能不理解他们。这有助于避免孩子陷入因害怕做噩梦而害怕入睡的困境。
本文来自图老师健康网论坛,由网友发布,本站仅引用以提供参考,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如您认为本文在内容和知识产权上侵害了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 。
据安定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国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呈不断上升之势,以本市为例,1984年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8.3%,1993年为 12.9%,2002年中关村部分重点小学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8.2%;近五年的资料显示,我国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在13.97%至19.57%之间,留守儿童、单亲儿童、独生子女的心理行为问题尤为突显。由于儿童青少年精神疾病比较难以发现和诊断,国际上估计大约只有20%的儿童青少年得到了正确的诊断和治疗,而我国的情况就更为严峻。
全新式早期教育 让孩子爱上学习(三)
7、有创意的赞美
当孩子表现很好时,不要只是说:‘很好。’讚美要具体一些,说出细节,指出有哪些地方让人印象深刻,或是比上次表现更好,例如,‘你今天有主动跟警卫伯伯说早安,真的很有礼貌。’不过,讚美时也要注意,不要养成孩子错误的期待。有些父母会用礼物或金钱奖赏孩子,让孩子把重点都放在可以获得哪些报酬上,而不是良好的行为上。父母应该让孩子自己发现,完成一件事情所带来的满足与成就感,而不是用物质报酬来奖赏他。
8、确保孩子吃得健康
健康的饮食,不仅让孩子身体健康,也能让孩子的情绪较稳定。不论是正餐或点心,儘量遵循健康原则,例如:低脂、低糖、新鲜、均衡的饮食。
9、激发他内在的艺术天份
虽然科学家已证实没有所谓的‘莫札特效应’,但是多让孩子接触音乐、美术、舞蹈等活动,依然可以丰富孩子的内心世界。专家发现,当孩子随音乐舞动、或是拿著画笔鸦,其实都是孩子在抒发他内在世界、表达情感的法。孩子喜欢画画、跳舞或弹奏音乐,也会对自己感到比较满意。
早教相关推荐 |
||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fm/) |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1013/264702.html
看过《儿童为什么对脏话感兴趣?专家称其处于“诅咒敏感期”》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