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才是孩子第一老师

2015-10-13 21:58 39 1 收藏

早教影响孩子的一生,因而教育要从小抓起,从点滴小事抓起。下面图老师小编向大家介绍下家长才是孩子第一老师,刚做父母的快来了解下吧~

【 tulaoshi.com - 分娩 】

今年27岁的陈晨是济南一家媒体的工作人员,对于新生事物一向很感兴趣,对孩子的教育更是十分在意。她的女儿刚满一岁,已经参加过好几种早教培训班。然而春节过后,陈晨突然对给孩子报早教班失去了兴趣,她对记者说:“去早教班上课已经不是唯一的早教方式了,已经开始流行‘生活式早教’了。”

  何谓“生活式早教”,就是倡导“在日常生活中促进儿童早期发展”。对于0-3岁孩子来说,家庭是他最重要的活动场所,因此,“生活式早教”特别强调家庭环境以及家人对孩子早期成长的重要性。“生活式早教”最早起源于美国上世纪80年代倡导的“PAT”运动,意即“parentsasteachers(让父母成为老师)”,主张“早期教育不是教育孩子,而是教育父母”。

  重视家庭早教的不到两成

  记者随机调查了30位0-3岁孩子的家长,发现有一半家长认为孩子在家里也需要早教学习,但是能做到实践的,大约有三成;能做到系统实践的,只有不到两成。

  30位家长中,有6位家长认为不需要给孩子进行早教,他们认为,自己小时候也没有经过系统早教,孩子的发展就应该顺其自然;有4位家长的宝宝还不到一岁,他们觉得等宝宝再大点时去早教班比较好;有11位家长虽然了解早教对孩子潜能开发的作用,但因为工作繁忙或费用较高等各方面因素影响,没让孩子上早教班。不过,调查结果显示,有一多半家长读过早教方面的书籍,能在家里对孩子进行部分训练,不过不系统。

  被调查家长中,有9位家报了早教班,一般每周一次。其中4位家长比较依赖早教班,回家后对孩子的相关训练做得很少;其他5位家长除了带孩子上早教课程,回家后还会根据早教班的训练和自己看的早教方面的书籍坚持给孩子进行各种能力的训练。

  把早教课堂的游戏“搬”回家

  妈妈:高楠楠(高校老师)儿子:金金(1岁4个月)

  我从怀孕起就开始为育儿做准备了,那时我疯狂地读遍了我们学校图书馆能找到的和育儿有关的所有书:从胎教到幼教都有,就是希望自己能多储备些知识,别浪费孩子0-3岁的智力发育黄金期。

  孩子出生时,我才发觉,“纸上得来终觉浅”。现在回想起来,前三个月的早教也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非常不成系统。

  后来,儿子3个月的时候,我给他报了早教班。前几个月,早教是一个月一次,我负责记住老师的动作和要领,老公则在一旁仔细记笔记。等回来,我就按照笔记整理出这个月的早教训练计划。我一般会把每天的大致训练内容列出来,如早上着重训练视觉和阅读,下午进行大运动和精细动作,晚上锻炼乐感等。

  6个月后,儿子开始一周上一节早教课。我觉得早教课其实是教给家长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如果仅靠这45分钟,很难真正提高孩子的相应能力。因此,我会购买相应的音乐、感官教具,把课上的游戏“搬”回家,让儿子在家里也能体会到上课的乐趣。

  虽然把早教“搬”回家确实占用了我不少时间和精力

  (每天要抽五六个小时陪孩子),但成果确实很惊人。儿子各方面的能力,大运动、精细动作、音乐等能力普遍要超前2个月。7个月时,儿子就能爬了,11个月会走,1岁1个月能说话,1岁2个月时,宝宝已经能跟上节奏跺脚了……

  平常过日子也可以上“早教”

  妈妈:何杰(翻译)女儿:萌萌(2岁)

  女儿不到3个月作息就非常规律,6个多月会叫妈妈,14个月时能流畅地说6-8个字的句子。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家里某样东西的位置动过她能很快发现;社交能力一流,出去主动跟小朋友打招呼,玩东西肯轮流、愿分享;生活习惯很好,哪里拿的东西放回哪里去,手脏了要求洗干净,摔倒了自己爬起来……

  很多朋友打听女儿报的是哪个早教班?要说早教,女儿确实接受了,但不是在早教班,而是我和老公采取的融入生活、潜移默化的早教。

  在女儿出生之前,我和老公就涉猎了很多关于早教的书,从女儿出生开始,不管她听懂听不懂,我和老公都会不断跟她说话,我们还充分应用手指,引导她的目光锁定目标,认知事物。我们还特别重视和女儿一起做游戏、听音乐、读书、散步、收拾东西。在这些生活化的活动中,我们随时融入对孩子的早教,比如在给女儿做分豆子游戏时,训练她的精细动作;在听儿歌和其他类型的音乐时,锻炼她的语言和乐感;在收拾玩具时培养她的自理习惯。虽然没上早教课程,可女儿仍在这些充满“早教元素”的日常生活和游戏玩中将各项能力都进行了锻炼。

  家人才是最重要的老师

  “教育难道不是老师的事吗?”谈起“生活式早教”,很多家长不以为然。三优开智婴童之家负责人邵之文表示,家长在日常家庭生活中对孩子的早教尤为重要,仅依靠早教班的课程是远远不够的。

  0-3岁是孩子人格发展和智力潜能的形成阶段,是孩子发展的关键期,这时如果能对孩子的视觉、听觉、触觉等进行丰富的刺激,就能全面提高孩子的大运动、精细动作、言语、认知、情绪和社会行为五大能力。东方爱婴中国总部教育事业部总经理孙家齐也表示,这些丰富的刺激是不可能凭借每周短短几十分钟早教课程来完成的。

  对于0-3岁孩子来说,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里,在家人的陪伴下度过,所以家庭环境的影响非常重要,也是开展早期教育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场所。家庭对孩子心理品质和行为发展的影响是学校等其他环境无法比拟的,带有“启蒙性、长期性、情感性、感染性”等特点。

  邵之文介绍,从宝宝接受早期教育的场所来看,家庭式和中心式是两种主要形式。目前0-3岁婴幼儿接受早期教育的方式多是中心式的,这种形式的优点是可以集中许多专业教师,在一个精心安排的环境中进行教育训练,专业设施齐全,而缺点是需要远距离接送婴幼儿,不方便,费用高,时间上也不是很自由。

  济南很多早教机构也推出了能上门提供早教指导的专业人员,定期去家庭中对家长进行育婴和早教指导。三优开智还对来早教班的孩子开出训练处方,家长可以按照早教专家的指导意见给孩子制定在家里的训练计划。

  生活元素都能变成教具

  对于养育者来说,应该清楚孩子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敏感期。据了解,孩子首先用口来感知世界。因此吮吸手指往往是为了满足探索的需要;等孩子到了手的敏感期,就会非常享受于抓和扔东西,如果这时家长要求孩子“不要动”、“安静”,就等于抑制了孩子正常的发展需要。

  另外,“生活式早教”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把孩子身边的“生活元素”变成教具。电话、窗帘、牙刷、浴缸、毛巾、电视遥控器、沙发、抽屉、衣服鞋袜、茶杯、锅碗瓢盆……都可以成为很好的教材。

  孩子自发地专注于玩水、玩沙、玩米、玩牙刷、翻马桶盖、爬上爬下、翻箱倒柜、抓住扔掉,都是重要的学习过程,因此家长可以利用这些机会不失时机地帮助孩子成长。

  新生儿(出生-28天)部分训练方案

  1.大运动训练:拉起抬头与竖头

  目的:抬头与竖头是新生儿运动发育的起步动作。抬头早、竖头稳的新生儿其运动发育都要早一些、好一些。

  方法:新生儿清醒状态仰卧在床上,保持头在正中位,训练者扶着新生儿的双侧上臂,慢慢将其上身拉起,在与床面成45°时稍停,用彩色响铃在眼前逗引,必要时轻轻扶其头的两侧,帮助其抬头。然后再把新生儿拉至坐位,是新生儿竖头5秒以上,可用红球逗引其注视,必要时稍托其头后部。

  注意点:帮助新生儿抬头时应先把宝宝的头部保持在中位,用双手扶其头的两侧,不能在枕后部用力帮助抬头。

  2.精细动作训练:手移向中线,吸吮手指

  目的:手放入口中是一种生物觅食本能,手移向中线可促进手的主动伸展,发展手的技巧,从而建立手口联系,为手眼协调打下基础。

  方法:宝宝仰卧位,保持头在正中位。训练者轻提宝宝的手移向胸前或者接触口唇,让新生儿吸吮手指或拳头。也可用直径8-10cm的红球或彩铃在眼前20cm处逗引,使宝宝注视,诱发手向胸前运动的动作。

  注意点:训练者用亲切的语音鼓励宝宝吸吮手指,只要保持宝宝手的清洁,对宝宝吸吮手指不必担心。

  3.语言能力训练:对声音有反应

  目的:从出生后就开始进行听觉训练,可以使新生儿多接触外界刺激,促使大脑的发育和听觉的发育。同时,这也是一种简单的新生儿听觉筛查方法,如新生儿对声音没有反应或反应迟钝,应及时到医院做听力筛查。

  方法:新生儿在醒觉状态,用一个装有10-20颗干玉米粒的硬塑盒,在距离小儿耳旁10-15cm处轻轻连续摇动,发出柔和、高音调的“格格”声,观察新生儿的反应(皱眉、眨眼、转动眼球或转头等),左右耳分别进行。

  注意点:要连续地、不停顿地摇动小盒,使之发出连续的、有节奏的声音,摇动小盒用力要适当,声音过响或过强时,会造成恶劣刺激引起新生儿哭吵或抑制反应。

今年27岁的陈晨是济南一家媒体的工作人员,对于新生事物一向很感兴趣,对孩子的教育更是十分在意。她的女儿刚满一岁,已经参加过好几种早教培训班。然而春节过后,陈晨突然对给孩子报早教班失去了兴趣,她对记者说:“去早教班上课已经不是唯一的早教方式了,已经开始流行‘生活式早教’了。”

  何谓“生活式早教”,就是倡导“在日常生活中促进儿童早期发展”。对于0-3岁孩子来说,家庭是他最重要的活动场所,因此,“生活式早教”特别强调家庭环境以及家人对孩子早期成长的重要性。“生活式早教”最早起源于美国上世纪80年代倡导的“PAT”运动,意即“parentsasteachers(让父母成为老师)”,主张“早期教育不是教育孩子,而是教育父母”。

  重视家庭早教的不到两成

  记者随机调查了30位0-3岁孩子的家长,发现有一半家长认为孩子在家里也需要早教学习,但是能做到实践的,大约有三成;能做到系统实践的,只有不到两成。

  30位家长中,有6位家长认为不需要给孩子进行早教,他们认为,自己小时候也没有经过系统早教,孩子的发展就应该顺其自然;有4位家长的宝宝还不到一岁,他们觉得等宝宝再大点时去早教班比较好;有11位家长虽然了解早教对孩子潜能开发的作用,但因为工作繁忙或费用较高等各方面因素影响,没让孩子上早教班。不过,调查结果显示,有一多半家长读过早教方面的书籍,能在家里对孩子进行部分训练,不过不系统。

  被调查家长中,有9位家报了早教班,一般每周一次。其中4位家长比较依赖早教班,回家后对孩子的相关训练做得很少;其他5位家长除了带孩子上早教课程,回家后还会根据早教班的训练和自己看的早教方面的书籍坚持给孩子进行各种能力的训练。

  把早教课堂的游戏“搬”回家

  妈妈:高楠楠(高校老师)儿子:金金(1岁4个月)

  我从怀孕起就开始为育儿做准备了,那时我疯狂地读遍了我们学校图书馆能找到的和育儿有关的所有书:从胎教到幼教都有,就是希望自己能多储备些知识,别浪费孩子0-3岁的智力发育黄金期。

  孩子出生时,我才发觉,“纸上得来终觉浅”。现在回想起来,前三个月的早教也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非常不成系统。

  后来,儿子3个月的时候,我给他报了早教班。前几个月,早教是一个月一次,我负责记住老师的动作和要领,老公则在一旁仔细记笔记。等回来,我就按照笔记整理出这个月的早教训练计划。我一般会把每天的大致训练内容列出来,如早上着重训练视觉和阅读,下午进行大运动和精细动作,晚上锻炼乐感等。

  6个月后,儿子开始一周上一节早教课。我觉得早教课其实是教给家长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如果仅靠这45分钟,很难真正提高孩子的相应能力。因此,我会购买相应的音乐、感官教具,把课上的游戏“搬”回家,让儿子在家里也能体会到上课的乐趣。

  虽然把早教“搬”回家确实占用了我不少时间和精力

  (每天要抽五六个小时陪孩子),但成果确实很惊人。儿子各方面的能力,大运动、精细动作、音乐等能力普遍要超前2个月。7个月时,儿子就能爬了,11个月会走,1岁1个月能说话,1岁2个月时,宝宝已经能跟上节奏跺脚了……

  平常过日子也可以上“早教”

  妈妈:何杰(翻译)女儿:萌萌(2岁)

  女儿不到3个月作息就非常规律,6个多月会叫妈妈,14个月时能流畅地说6-8个字的句子。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家里某样东西的位置动过她能很快发现;社交能力一流,出去主动跟小朋友打招呼,玩东西肯轮流、愿分享;生活习惯很好,哪里拿的东西放回哪里去,手脏了要求洗干净,摔倒了自己爬起来……

  很多朋友打听女儿报的是哪个早教班?要说早教,女儿确实接受了,但不是在早教班,而是我和老公采取的融入生活、潜移默化的早教。

  在女儿出生之前,我和老公就涉猎了很多关于早教的书,从女儿出生开始,不管她听懂听不懂,我和老公都会不断跟她说话,我们还充分应用手指,引导她的目光锁定目标,认知事物。我们还特别重视和女儿一起做游戏、听音乐、读书、散步、收拾东西。在这些生活化的活动中,我们随时融入对孩子的早教,比如在给女儿做分豆子游戏时,训练她的精细动作;在听儿歌和其他类型的音乐时,锻炼她的语言和乐感;在收拾玩具时培养她的自理习惯。虽然没上早教课程,可女儿仍在这些充满“早教元素”的日常生活和游戏玩中将各项能力都进行了锻炼。

  家人才是最重要的老师

  “教育难道不是老师的事吗?”谈起“生活式早教”,很多家长不以为然。三优开智婴童之家负责人邵之文表示,家长在日常家庭生活中对孩子的早教尤为重要,仅依靠早教班的课程是远远不够的。

  0-3岁是孩子人格发展和智力潜能的形成阶段,是孩子发展的关键期,这时如果能对孩子的视觉、听觉、触觉等进行丰富的刺激,就能全面提高孩子的大运动、精细动作、言语、认知、情绪和社会行为五大能力。东方爱婴中国总部教育事业部总经理孙家齐也表示,这些丰富的刺激是不可能凭借每周短短几十分钟早教课程来完成的。

  对于0-3岁孩子来说,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里,在家人的陪伴下度过,所以家庭环境的影响非常重要,也是开展早期教育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场所。家庭对孩子心理品质和行为发展的影响是学校等其他环境无法比拟的,带有“启蒙性、长期性、情感性、感染性”等特点。

  邵之文介绍,从宝宝接受早期教育的场所来看,家庭式和中心式是两种主要形式。目前0-3岁婴幼儿接受早期教育的方式多是中心式的,这种形式的优点是可以集中许多专业教师,在一个精心安排的环境中进行教育训练,专业设施齐全,而缺点是需要远距离接送婴幼儿,不方便,费用高,时间上也不是很自由。

  济南很多早教机构也推出了能上门提供早教指导的专业人员,定期去家庭中对家长进行育婴和早教指导。三优开智还对来早教班的孩子开出训练处方,家长可以按照早教专家的指导意见给孩子制定在家里的训练计划。

  生活元素都能变成教具

  对于养育者来说,应该清楚孩子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敏感期。据了解,孩子首先用口来感知世界。因此吮吸手指往往是为了满足探索的需要;等孩子到了手的敏感期,就会非常享受于抓和扔东西,如果这时家长要求孩子“不要动”、“安静”,就等于抑制了孩子正常的发展需要。

  另外,“生活式早教”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把孩子身边的“生活元素”变成教具。电话、窗帘、牙刷、浴缸、毛巾、电视遥控器、沙发、抽屉、衣服鞋袜、茶杯、锅碗瓢盆……都可以成为很好的教材。

  孩子自发地专注于玩水、玩沙、玩米、玩牙刷、翻马桶盖、爬上爬下、翻箱倒柜、抓住扔掉,都是重要的学习过程,因此家长可以利用这些机会不失时机地帮助孩子成长。

  新生儿(出生-28天)部分训练方案

  1.大运动训练:拉起抬头与竖头

  目的:抬头与竖头是新生儿运动发育的起步动作。抬头早、竖头稳的新生儿其运动发育都要早一些、好一些。

  方法:新生儿清醒状态仰卧在床上,保持头在正中位,训练者扶着新生儿的双侧上臂,慢慢将其上身拉起,在与床面成45°时稍停,用彩色响铃在眼前逗引,必要时轻轻扶其头的两侧,帮助其抬头。然后再把新生儿拉至坐位,是新生儿竖头5秒以上,可用红球逗引其注视,必要时稍托其头后部。

  注意点:帮助新生儿抬头时应先把宝宝的头部保持在中位,用双手扶其头的两侧,不能在枕后部用力帮助抬头。

  2.精细动作训练:手移向中线,吸吮手指

  目的:手放入口中是一种生物觅食本能,手移向中线可促进手的主动伸展,发展手的技巧,从而建立手口联系,为手眼协调打下基础。

  方法:宝宝仰卧位,保持头在正中位。训练者轻提宝宝的手移向胸前或者接触口唇,让新生儿吸吮手指或拳头。也可用直径8-10cm的红球或彩铃在眼前20cm处逗引,使宝宝注视,诱发手向胸前运动的动作。

  注意点:训练者用亲切的语音鼓励宝宝吸吮手指,只要保持宝宝手的清洁,对宝宝吸吮手指不必担心。

  3.语言能力训练:对声音有反应

  目的:从出生后就开始进行听觉训练,可以使新生儿多接触外界刺激,促使大脑的发育和听觉的发育。同时,这也是一种简单的新生儿听觉筛查方法,如新生儿对声音没有反应或反应迟钝,应及时到医院做听力筛查。

  方法:新生儿在醒觉状态,用一个装有10-20颗干玉米粒的硬塑盒,在距离小儿耳旁10-15cm处轻轻连续摇动,发出柔和、高音调的“格格”声,观察新生儿的反应(皱眉、眨眼、转动眼球或转头等),左右耳分别进行。

  注意点:要连续地、不停顿地摇动小盒,使之发出连续的、有节奏的声音,摇动小盒用力要适当,声音过响或过强时,会造成恶劣刺激引起新生儿哭吵或抑制反应。

早教相关推荐

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教育?

从新生儿开始教育成效显著

孩子早期教育别进雷区

教育宝宝的五大国学经典故事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遵守诺言

低声语调教育儿童效果更好

3-6岁幼儿的成长教育指标

成功父母多用三无原则教育宝宝

如何对宝宝进行地震安全逃生教育

教育娃娃5件事做不得

应随时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应从儿童抓起



  生活中,我们无意有意的会去注意一些小而见大的现象,是因为那些所谓的小事情特别地反映了一个道德观念或者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从而人们都会拿出来“以小见大”地警示于更多的人。在宝宝教育的阶段,这些问题同样也显而易见。

  孩子在成长的环境中,接触到你给与的和你还没有给与的现象都会表现出他们的“奇思妙想”。因此,我们在对待孩子教育的问题,千万不能忽视!

  例如:你和宝宝走在路上,路边形形色色的路人,或许还包括路边沿街乞讨的人,还有竭力清扫垃圾的清洁工。或许这个时候你也不会下意识的警觉,你的孩子此时此刻在思考着什么?当孩子弯下腰去捡掉在地上的一块饼干,或者指着捡垃圾的老爷爷问你:“妈妈,这是不是就叫做老无为(老无为就是说:年纪大了没什么用了,只能捡捡垃圾!”)?”的时候,显而,孩子的理解是错的!但是这个时候你是怎么回答孩子的呢??问题或许在这里就出现了。

  也许根本不是刻意,或许很多家长压根也没有,也不会去注意、分析自己这样或那样的言语是否影响到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很多家长在生活中提醒孩子什么事情该做或者什么事情万万不可以去做时,常常会用吓唬或者片面的描绘达到让孩子疏远的效果。但是,在这里存在一个不容我们忽视的问题,那就是在你形容的言谈中,是否已经无意识的教会了孩子不正确的价值观或者道德观。

  有些家长会为了能让孩子奋发读书,就会顺着孩子的意思告诉孩子:“是啊!所以你要好好读书,可不能像那样子以后捡垃圾哦!又脏又臭的。”我们不排除有这样的方式来警示孩子好好读书,不能浪费时间。但是似乎同时告诉了孩子什么是“歧视”!从此在孩子学习和复制能力飞快成长的阶段,做父母的一定要注意在孩子接触到的任何信息里也许就隐藏了很大的教育观念。从而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培养一个天才宝贝是所有妈咪的梦想,然而,现实中的母亲们却常常在无意中扼杀着宝贝的创造性。

  天才宝贝的心理基础

心理学研究发现,IQ(智商)其实遗传的成分并不大,极端的天才和极端的蠢材在人群中占的比例是非常少的。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天生智力水平都处于中等水平。但通过后天的培养,这些智力平平的人的成就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如果培养得好,他们中间会出现非常出色的科学家、艺术家和企业家;相反,那些天赋异秉的天才宝贝,在后天的不良环境下,却极有可能情商缺乏、与环境格格不入,成年后反而碌碌无为。

  一个智商IQ和情商EQ俱高的宝贝需要哪些心理基础呢?

  1.稳定的安全感

  妈咪对宝贝的爱会给宝贝极大的安全感,这种安全感会塑造宝贝稳定的人格,而稳定的人格将在发挥宝贝的创造性上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2.浓烈的好奇心

任何宝贝在人之初都会对自己和周围的事物产生浓烈的好奇心,好奇心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但是,如果不引导好奇心进入理智的水平,那么好奇心就会退化或消散。培根说,为了进入科学的王国,我们必须变得像小孩子一样。他的说法提醒我们需要有孩子般的虚心和灵敏的好奇心,也提醒我们,这种天赋的素质容易消失。

  3.探索的欲望

当宝贝看见什么都要舔一下,都想用手去摸、胡乱敲打的时候,实际上,他是在用他的方式探索世界。聪明的妈咪不要盲目地阻止宝贝的探索活动,而要带着他一起去感知和探索这个世界。比如,你可以多寻找和选择一些既安全又材质不同的物品,让宝贝去摸一摸、闻一闻,只要是洗干净的,让宝贝舔舔也无妨,让宝贝了解世界是由不同的物体所组成的。

  4.思维训练

这是天才宝贝之所以成为天才的最关键的环节。如果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不加以引导,不提升到思维的层面,宝贝的天才可能也就慢慢被湮没了。只有上升到思维的层面,宝贝的创造性才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心理学家提倡天才宝贝要特别注重训练反省思维。这也可以理解为,除了正逻辑思维,也需要多培养宝贝进行逆向思维。反省思维有下面2个特征:反省思维包含暗示的连续、组合和次序。思维的顺序总是间接地跟随着行动的秩序。聪明的妈咪要经常引导宝贝问:为什么会这样?还能怎样?如果不这样会怎样?这样之后还能怎样?在和宝贝的问答中有意识地培养宝贝的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创造性思维3法——游戏+观察+探索

  *游戏

游戏在开发宝贝智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已经是众所周知,游戏对于宝贝来说,不仅是玩耍、亲子关系,也是重要的开发智力和思维的方法。很多妈咪都知道给宝贝购买各种各样的益智玩具,不过需要强调的一点,妈咪要亲身参与到宝贝的游戏当中。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宝贝的游戏沉湎于无边的幻想,另一方面,妈咪的参与可让宝贝游荡在一种想象的世界时,能认识到现实、真实的世界,妈咪可以诱导游戏的态度逐渐转化到探索的态度。

  *观察

观察是为了发现未知、隐藏的事物所作的探索,妈咪可以经常带着宝贝到户外,引导宝贝观察身边的事物:在树上停着的蝴蝶有几个翅膀啊?落叶是什么颜色的?爬来爬去的小瓢虫背上有几个点啊?妈咪要激发宝贝观察的兴趣,使观察更引人入胜。宝贝通过对细节的观察,能培养对事物外表及内在逻辑的探索。

  *探索

探索是宝贝对事物的具体认识,比如通过触摸、品尝来体会外界事物的不同。带宝贝到不同的地方,触摸不同的事物,都是探索的有益部分。严格来说,游戏和观察也是探索的一种方式。勇于探索的宝贝,长大后会表现出更大的创造性。

  聪明的妈咪们,怎么才能更好的保护好宝贝的好奇心,呵护好宝贝的创造力,让宝贝的天才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相信你们心中已经有了正确的答案。

本文来自图老师健康网论坛,由网友发布,本站仅引用以提供参考,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如您认为本文在内容和知识产权上侵害了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



延伸阅读:

12个早教误区,你中招了吗?(一)

1.不准掰手指数数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fm/)

有些父母、幼儿园老师,教宝宝数数时,看见他们掰着手指头数,就会要求他们放下手,要求心里记。心理学家说,这种教宝宝数数的方法,并不科学。

心理学家认为,2~5岁幼儿的数字概念发展,通常是由口头数数开始,然后是点着实物数,接下来孩子能够推算出总数,最后,才是根据抽象的语言数字拿取相等的实物。

幼儿掌握初步的数概念,需经过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由具体到抽象是幼儿对周围事物形成各种概念的一般认识过程。所以在教的幼儿数概念时,要从具体出发。从具体出发,就是要从接触具体的事物开始,从亲自摆弄、接触、看具体事物中获得有关物体数量方面的感性经验开始。这种对数量的感性经验越丰富,就越有利于幼儿形成抽象数概念。

正确做法:数数时不妨让他们数数手指、衣扣、玩具等等,让他们从具体的东西开始。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fm/)

2.过分溺爱

有时候,父母的精心呵护反而会“伤”了宝宝。比如,有些父母,总怕宝宝走着会摔倒,会累着,于是喜欢用车推着宝宝或是抱着宝宝。这样一来,宝宝活动量小,协调能力、大肌肉的锻炼都不够,活动能力就特别差。宝宝吃饭、穿衣、收拾玩具,家人总是包办代替,会造成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自理能力差;宝宝和小朋友发生争执,父母挺身而出,为宝宝讨公道,这种看似对宝宝的爱,会使宝宝今后生活能力差,社交能力差不敢面对外面的社会。

其实,孩子有着惊人的适应能力。他们需要运动和交流,甚至稍微还要有一点冒险,这样才能充分发掘他们身上的各种潜能。

正确做法:放开手,让宝宝自己收玩具,自己吃饭、摔倒后自己爬起来,能使宝宝更快乐,更有成就感。

3.过分专制

有的父母认为管教宝宝,就要从小做起,让宝宝绝对服从自己的意志。宝宝想要红色的玩具,妈妈却认为绿色的好看,于是买下绿的。宝宝想看天线宝宝,妈妈却认为另外的历史故事更有意义,一切都是家长做主,宝宝没有任何可选择的余地,不听话就会挨批评。日久天长,宝宝就会变得畏畏缩缩,心里总是处于被压制状态,从而局限了宝宝的智力发展,宝宝变得胆小、怕事。

正确做法:假如宝宝提出的要求合理,尽量尊重宝宝的选择,而不要把成人的思维强加给宝宝。

早教相关推荐

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教育?

从新生儿开始教育成效显著

孩子早期教育别进雷区

教育宝宝的五大国学经典故事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遵守诺言

低声语调教育儿童效果更好

3-6岁幼儿的成长教育指标

成功父母多用三无原则教育宝宝

如何对宝宝进行地震安全逃生教育

教育娃娃5件事做不得

应随时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应从儿童抓起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1013/266479.html

延伸阅读
标签: 分娩
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幼儿园里,孩子们都要比一比,内容也包罗万象:谁可以把小自行车骑得更快?谁会把秋千荡得更高?谁能够更长时间地保持平衡?这些还算比较正常的,有时比赛项目就有些“离谱”了:谁能更快地吃饭?谁第一个上完厕所?谁第一个谁先睡着觉…… 根据科学家的研究结果:孩子在3~3岁半的时候竞争意识就日益强大起来,他...
标签: 幼儿园 育儿
不要说:“我下班后就会来接你啦” “下班”这个词对于孩子可能是一个陌生的概念,妈妈你说的是啥啊?所以这句抽象的话,孩子可能搞不懂。因此,孩子对于“妈妈去哪了?什么时候回来?”从始至终是一个没有解决的事儿,这种情况下,想不焦虑都难。这句话会让孩子觉得你需要离开他,所以心里面会觉得很害怕,所以就很容易哭了。 不要说...
第一次见女朋友父母怎么聊天 第一次到女朋友家见她爸妈,心情的确是比较忐忑紧张的,尤其是在不清楚她父母的品性时,更会增加自己的紧张程度,生怕出错而影响到与女友接下来的正常交往。其实有紧张的意识是好的,但也要知道过于紧张只会让你表现更差强人意。知道了这点之后,首先就要将自己的心情控制在平稳的状态。 下面来说到...
标签: 分娩
自泽泽五岁以来,发现他有点“不听话”了。他越来越像个小大人,有自己的主意,有自己的思考了。 比如上个周日,和姨婆浩哥外婆表哥轩一起。表哥轩和浩都一致想到益华的游戏城玩,可是泽泽却坚持说要去公园玩。其实我也不想孩子多到那种地方去玩,可是姨婆赞成,我也不好意思反对,见泽泽坚持,我就责备泽泽不听话,不乖了!可...
标签: 育儿知识
家长来信 您好: 我孩子今年刚上小学一年级。说实话,为了上这个小学,我们全家勒紧裤腰带,两代人凑钱买了学区片的房子,就为要一个户口,为了孩子能上重点小学。我觉得孩子学前教育挺全面的,所以就没怎么担心。 可刚开学几天,孩子就开始挨留。第一天放学我还问他“上一年级快乐吗?”从第二天就开始问:“没挨说吧?&r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