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宝宝的由来也是从小教育得好,因此父母们要重视早教这个话题。今天图老师小编为大家介绍下这些做法毁孩子自尊,累积更多的早教小知识尽在图老师育儿百科。
【 tulaoshi.com - 分娩 】
本文来自图老师健康网论坛,由网友发布,本站仅引用以提供参考,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如您认为本文在内容和知识产权上侵害了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 12个早教误区,你中招了吗?(一) 1.不准掰手指数数 有些父母、幼儿园老师,教宝宝数数时,看见他们掰着手指头数,就会要求他们放下手,要求心里记。心理学家说,这种教宝宝数数的方法,并不科学。 心理学家认为,2~5岁幼儿的数字概念发展,通常是由口头数数开始,然后是点着实物数,接下来孩子能够推算出总数,最后,才是根据抽象的语言数字拿取相等的实物。 幼儿掌握初步的数概念,需经过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由具体到抽象是幼儿对周围事物形成各种概念的一般认识过程。所以在教的幼儿数概念时,要从具体出发。从具体出发,就是要从接触具体的事物开始,从亲自摆弄、接触、看具体事物中获得有关物体数量方面的感性经验开始。这种对数量的感性经验越丰富,就越有利于幼儿形成抽象数概念。 正确做法:数数时不妨让他们数数手指、衣扣、玩具等等,让他们从具体的东西开始。 2.过分溺爱 有时候,父母的精心呵护反而会“伤”了宝宝。比如,有些父母,总怕宝宝走着会摔倒,会累着,于是喜欢用车推着宝宝或是抱着宝宝。这样一来,宝宝活动量小,协调能力、大肌肉的锻炼都不够,活动能力就特别差。宝宝吃饭、穿衣、收拾玩具,家人总是包办代替,会造成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自理能力差;宝宝和小朋友发生争执,父母挺身而出,为宝宝讨公道,这种看似对宝宝的爱,会使宝宝今后生活能力差,社交能力差不敢面对外面的社会。 其实,孩子有着惊人的适应能力。他们需要运动和交流,甚至稍微还要有一点冒险,这样才能充分发掘他们身上的各种潜能。 正确做法:放开手,让宝宝自己收玩具,自己吃饭、摔倒后自己爬起来,能使宝宝更快乐,更有成就感。 3.过分专制 有的父母认为管教宝宝,就要从小做起,让宝宝绝对服从自己的意志。宝宝想要红色的玩具,妈妈却认为绿色的好看,于是买下绿的。宝宝想看天线宝宝,妈妈却认为另外的历史故事更有意义,一切都是家长做主,宝宝没有任何可选择的余地,不听话就会挨批评。日久天长,宝宝就会变得畏畏缩缩,心里总是处于被压制状态,从而局限了宝宝的智力发展,宝宝变得胆小、怕事。 正确做法:假如宝宝提出的要求合理,尽量尊重宝宝的选择,而不要把成人的思维强加给宝宝。
阳春三月,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妈妈们不妨和宝宝一起活动活动吧,这里有一组不仅有益于妈妈和宝宝情感交流、密切亲子关系,还有益于宝宝各方面发展,更能让您与宝宝在快乐中共同成长与收获的亲子游戏,妈妈们必学的哦!
一日之计在于晨
利用晨练时光,充分调动孩子热情:与不同年龄的小朋友一起锻炼身体;识别不同类型、不同职业的人;了解社区内各种生活设施和服务项目,知道自己什么时候需要这些服务。
全家猜猜猜
妈妈爸爸与孩子坐在一起相互提问题,例如:每天家里起得最早的人是谁?幼儿园里最喜欢小熊泰迪的小朋友是谁?一起猜测家里的亲戚、朋友以及孩子的小伙伴、幼儿园老师等,还可以扩展到家里的物品以及社区的设施,如医院、派出所等。
盒子里的秘密
参加人数4-5人,大家依次把一个小盒子往下传递。规则:音乐停止时,拿着盒子的人才可以拆开盒子看礼物;音乐再起时,拆开的盒子要被盖好继续传递。一轮传递结束后,遵守规则的人能够能得到盒子里的礼物作为奖励。
结识新朋友
让孩子说出自己想要交往的对象,和他一起制定暑期交友计划,比如:一个月内认识几个朋友,采取什么方式,达到什么目的等等。与孩子一同设计各种漂亮可爱的便条,便条上有问候语、自我介绍、门牌号码或联系电话等等。让孩子随身携带便条,在遇到自己感兴趣的对象时,亲手将便条交给他们,当然,选择对象时要注意安全性,最好将范围控制在下区内。
易子而教
为了克服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固有的局限性,有必要扩大孩子的生活环境,变更活动范围。假期里:两个家庭都外出旅游时,相互交换孩子;在隔壁邻居之间进行短期"易子"活动;有亲戚关系的城市孩子和农村孩子互换,到自己完全陌生的环境中体会不同的生活。
早教相关推荐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fm/)
家长是孩子在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桥梁,学校可以向家长传递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丰富家长的教育理论,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家长也可以向学校和老师提供一些孩子在家的表现,让孩子在学校与家庭之间可以很好地接轨。
让孩子找到是好孩子的感觉
文学大师鲁迅说过,要勇于批评和自我批评。对于孩子出现的问题,我觉得首先需要家长的自我批评,善于从自身找原因,每一位孩子都有成为好孩子的愿望,家庭教育就应该让孩子找到“我是好孩子”的感觉。
现在家庭中基本只有一个孩子,是全家几代人手心里的宝,有什么好东西先留给孩子。记得有位妈妈曾说过一个事例:一条鱼,鱼肉总留给孩子吃,时间长了,成了习惯。一旦鱼肉没有了,孩子就会问,谁动了我的鱼肉?妈妈,您不是喜欢吃鱼头吗?妈妈告诉她:你认为好吃的,别人也喜欢吃;你想要的,别人也会想要。别人把好东西让给你,是因为别人爱你,并不是别人非要把好东西让给你不可。
记得有一次孩子说要给我洗脚,说是老师布置的。当时,我说:“好吧,今天也让妈妈享受享受。”看着雯青那认认真真给我洗脚的样子,看着她那前前后后忙得满面通红渗出了细细汗珠的小脸,看着她那双稚嫩的小手,我感到十分欣慰。我想,这就是教育要达到的效果。对于孩子身上出现的点滴进步,家长都要积极地鼓励。现在的孩子学习任务重,经常回到家就埋头做作业。即使这样,也要尽量给孩子提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的机会。
纵观孩子成长的过程,我觉得孩子的天性都贪玩,几乎没有自控能力,所以父母必须扮演好督促员的角色,千万不要以为孩子小,跟她讲太多没用。如果当孩子放学后把书包一扔就想去玩,或一边做作业一边做别的事情,家长一定要及时引导孩子学习时要注意力集中。
父母一定要认真检查孩子的作业,让孩子知道你对她的作业很重视。如果发现作业马虎潦草、乱涂乱画,一定要及时仔细询问原因,让孩子重新做好,以此培养她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
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孩子都是可爱的,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千万不要总拿自己孩子的缺点与别的孩子的优点相比。同时我想,我们关注孩子的并不仅仅是一个分数,一个成绩,而是他的方方面面。
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充当的并不是单一的角色,不仅是亲人,更要是朋友。孩子需要的不仅仅是关怀,还有理解,生活中家长要多用一些生动的事例教孩子如何生活,如何学习,如何进步,如何做人!
而这一切,我认为都应该想办法让孩子首先找到自己是“好孩子”的感觉,并严格自律,让自己真正成长为“好孩子”!
年轻妈妈初为人母的心情是喜忧并存,喜的是宝宝的降临带来了家庭的欢乐与幸福,忧的是自己没有育儿经验,不知怎样养育这幼小的生命。不用担忧,宝宝并不了解你是一个育婴新手,他也不是无能的被动的小生命。他从出生之日起就具有主动探索的潜在能力,他会用哭声表达他的需要,吃饱喝足了他会满意地微笑,所以说他已具备了与你交往的能力。只要你有爱心和信心,终将成为育儿老手,新宝宝终将成为健康、聪明、活泼的好孩子。
宝宝期待新妈妈为他做什么?
初生婴儿无法独立生活,他必须依赖父母的生活照顾,尤其是母亲无微不至的关怀,才能正常地生长发育,养成良好的性格。那么,宝宝期待妈妈为他做些什么?
▲供给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母乳及营养食物;
▲保证充足的睡眠——身体及大脑的休息;
▲帮助处理大小便,保持清洁——身体的卫生保健;
▲开发智能吸取感官经验——脑需要的“精神食物”;
▲防止伤害避免危险——安全的环境。
怎样在生活照顾中和你的宝宝进行心灵交流?
母乳喂养是你和宝宝心灵交往的开端。新生儿来到人间,在母亲的搂抱与爱抚中立即感受到母爱与安全,增进母婴之间的情感。新生儿的皮肤感觉出现最早而且非常灵敏,当他投入母亲的怀抱,接触到母亲肌肤的温柔时,宝宝获得的不仅是舒适的柔软和气息,他会把母亲当成他的整个世界。从此,他每时每刻都盼望母乳的喂哺,来满足他生理的需要,同时渴望着母亲的搂抱来满足他的“皮肤饥饿”和“情感饥饿”。
和你的宝宝面对面地交流,这是宝宝最初的人际交流
母亲的柔情细语、逗乐声能引起宝宝的听觉反应。母亲微笑的脸能吸引宝宝视觉集中。母亲面对面和他讲话,张嘴闭嘴多次重复的动作会诱引婴儿模仿张口动嘴的兴趣。心理学家称这种动作为“共鸣动作”。据研究证实:新生儿出生后仅20小时就能诱发他跟着母亲做伸吐舌头的动作。这种杰出的能力显示出母子间的精神联系。因此,母亲不要认为喂奶或喂食仅是使婴儿消除饥饿,重要的是婴儿在与母亲的交往中获得观看、倾听、触摸的机会,产生良好的情绪,启迪模仿能力,发展感知觉,学习与他人交往。
▲处理婴儿大小便及清洁卫生是母子心灵交往的好机会。婴儿不能自理大小便,需要一天数十次地为他换尿布。清洗臀部、洗澡、换衣等生活照顾,也要接触宝宝的身体。湿尿布使他感到“难过”,干净尿布使他感到“舒适”。多次更换尿布感受到的经验使宝宝学会了尿湿了就以哭来表示要求,换好后对着母亲微笑,手舞足蹈表示满足。母亲可在换尿布的过程中对婴儿说,“宝宝张开两腿,换尿布”,每次换尿布都重复,以建立条件反射。婴儿受到语言和动作的刺激,到了4-5个月时会自动配合换尿布,能自己翘起两腿,抬高臀部,等待母亲为他换尿布,这是母亲与婴儿交往获得的回报。同样,洗手洗脸、洗澡等其他生活照顾中进行母子心灵交往也会产生很好效果,使婴儿身体得到了锻炼,增强了活动能力,促使感知觉灵敏,情绪愉快。
▲“玩”是母子心灵交往最好的形式。婴儿生长发育十分迅速,母亲应随着婴儿智力发育的需求,适时地供给大脑丰富的“精神食物”,各种促进脑细胞生长的刺激,使大脑能“吃饱”“吃好”,并能消化吸收。从最初认识自己的手脚、奶瓶到其他用品、玩具等,从认识母亲父亲及家人,到感知身边环境中的人和事,开始他人生最初的人际交往。
婴儿年幼无知,随时随地都需要母亲的保护以防受到伤害。在日常生活中对婴儿的照顾不可粗心大意。
育儿是富有“生命意义的动作”需要母亲调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学习、去研究,用母爱去灌溉婴儿的心田。对婴儿来说,母亲是他最亲爱的保护者、教养者和带路人,婴儿每时每刻都期待着与母亲心灵交往。
●原上海市儿童保健所高级儿保师
澳洲医学保健咨询中心理事韩棣华
延伸阅读:
早教相关推荐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fm/)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1013/266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