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家与在校 判若两人怎样办

2015-10-13 21:59 61 1 收藏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早教要从婴幼儿时期就要重视。接下来图老师小编给大家讲解下孩子在家与在校,判若两人怎样办,懵懂的父母们赶紧看过来!

【 tulaoshi.com - 分娩 】

时下不少家长常常会发现让他们既不解又担心的现象——孩子在学校和在家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判若两人。有的孩子在家调皮、任性、为所欲为、不服管教,在校却文静、守纪、表现较好;有的孩子在家活泼外向,在校却沉默内向;有的在家热情奔放,在校却变得孤僻自卑。

目前,在我国独生子女中,这种在校和在家的极其矛盾的表现普遍存在,只是表现形式有所不同。学校使孩子逐渐适应集体生活,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但有的孩子入校后,习性却有所改变,其中有些是被动的,很可能是外在的压力和内在的压抑所致,这样易形成孩子抑郁、自卑、焦虑、孤僻等心理问题。更大的危害在于,如果孩子在校与在家的表现长期不一,甚至截然相反,很容易导致孩子的性格分裂或形成两重性格,最终极有可能使孩子形成分裂人格或双重人格,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和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学校、家庭两种不同的育人环境所致。由于是独生子女,孩子在家中倍受关怀,易形成任性、放纵、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性。而在学校,孩子由家庭的核心变为学校普通的一员,有的孩子心理适应较快而变得守纪、服从老师的教育;有的孩子在家未受过挫折,到校后稍微受挫,便一蹶不振而变得自卑、沉寂、孤僻;有的孩子内心虽未调适过来,仍处于在家时的那种心理状态,因老师的过分管教和威严而外表变得老实等等,从而导致孩子在家与在校表现截然相反。并且由于众多孩子心理调适、平衡能力差,不能将二者接近、融合,导致其在家与在校的习性长期不一致。针对上述现象,家庭和学校应给予足够重视,积极解决问题。

首先,要改变溺爱的教育模式,建立平等健康的家庭结构和家庭关系。

对独生子女,家长倍加关爱,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不可溺爱孩子。由于只有一个孩子,家长通常会不知不觉地陷入众星捧月式的教育模式中,使孩子成为家庭的核心,形成孩子自大、任性、自私、孤僻、不求上进的心理偏差。对此,家长应改变教育模式,调整育人环境,建立一种新的家庭关系和结构。对孩子应爱严相济,通过良好的交流沟通,言传身教,情感互相支持,变孩子在家庭中的核心支配地位为受教育者地位,把孩子看成家庭中平等的一员,孩子同样可以参与家庭议事(当然参与的程度是有区别的)。这种新型的家庭结构和人际关系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有利于孩子由个体的家庭环境向集体的学校环境适应与过渡,从而能够避免在家、在校不同的习性和表现同时存在。

其次,学校和家庭应积极交流沟通,建立一个畅通的沟通渠道。

孩子在学校和家庭的两种不同表现同时存在,长期不能接轨、融合,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家长与学校交流沟通不够。家长与老师彼此不了解孩子在对方环境的各种习性和表现。对此,家长与老师应加强交流沟通。在这一过程中家长应采取积极态度,主动与老师交流沟通。不仅要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更要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思想、言行、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表现,对孩子在学校的所作所为有个总体掌握。如发现孩子在校和在家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表现,应与老师共同努力。如老师了解到孩子在家的种种性格缺点,在校则可采取针锋相对的措施加以纠正教育;相反家长如了解到孩子在学校的种种优秀表现,在家就应经常加以鼓励,并反问孩子在校表现好为什么不在家也表现好呢?另外,老师和家长还应该了解孩子两种不同表现产生的原因,帮助孩子积极调适心理,使孩子的两种不同表现接近,最终接轨、融合。

最后,加强孩子的心理调适、平衡能力,帮助孩子度过接轨期。

学校应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对有自卑、孤僻、抑郁、任性、焦虑等心理问题的孩子加以教育关心,以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

家长与老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孩子承受各种压力、受挫不馁、善于容忍的心理素质,加强孩子的心理应变和调适能力。多为孩子创造自主、自立的机会,培育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

在家庭教育中,积极为孩子创造群体环境,使孩子有条件与同龄人交往、游戏,以此来培养孩子的集体认同感。对孩子提出的要求,应区别对待,该拒绝的应以适当方式予以拒绝,并说明理由,以免孩子形成任性的习性。

通过这些途径,加强孩子的心理调适能力,帮助孩子度过接轨期,使其截然不同的表现最终接轨、融合,以利于孩子形成完整的人格。

(以上内容仅授权图老师健康网独家使用,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从上世纪70年代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三口之家”的观念已深入中国家庭。因此,不少人只要看到有父母牵着两个活泼可爱的孩子,总会羡慕不已。

  当大部分城市孩子已经对兄弟姐妹的称呼感到陌生时,一阵阵关于“生二胎”的讨论却不绝于耳:陕西、湖北等地生二胎政策有望放宽,引起众多网友热烈讨论;北京、广东等省市官员也曾鼓励“双独”生二胎,以减缓社会老龄化进程;去年两会期间,29名委员联名提议,要求我国停止独生子女条例的执行……有人开始构想一家四口其乐融融的景象,也有人唏嘘独生子女时代的“终结”。

  调查:七成人愿意生二胎

  近日,《生命时报》先后联合搜狐健康以及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推出“你愿意生二胎吗”的读者调查。截至发稿时止,有9058人参与调查,这部分人群年龄集中在25—35岁,其中,73.46%的人表示愿意生二胎,23.30%的人不愿意生二胎,还有3.24%的人表示,一胎都不想生。

  大学教师小吴刚生了儿子,正计划着过两年再添个女儿。“我1981年出生,恰巧又是独生女,对这个问题感触很深:没有一个同龄人跟你一起长大,觉得特孤独。再往下走,我们的后代岂不是连亲戚都没有了?所以不能让我的孩子有这种孤独感,至少得生两个!”小吴表示,不止她,周围很多“80后”独生子女夫妇,都希望能多生几个。

  除了年轻人,记者采访到的大部分老年人也都表示出强烈的“想抱第二个孙子”的愿望。某小区居委会赵大妈告诉记者:“我家就一个独苗,儿媳也是独生女,现在他俩要赡养四个老人,太辛苦了!我就希望他们多生,这样孙子辈能减轻很多赡养老人的压力。”

  但在采访中,也有一部分人持反对态度。外企员工小蒋无奈地表示:“现在生养和教育孩子的成本太高,我和妻子的工资加起来只有3000多元,还要供房和买车,负担一个孩子已经很吃力了,生二胎不现实。”某媒体从业者徐小姐态度更坚决:“二胎?我连一胎都不想要,这年头,孩子从小就被施加各种社会压力,童年的快乐早就被剥夺了,我可不想给孩子找罪受!”

  原因:想给孩子找个伴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大多数人盼望家中“老二”的到来呢?调查中,有68.31%的人“想让孩子有个伴”,“对他/她将来成长有好处”,11.35%表示就喜欢孩子,想老了以后儿孙满堂,5.52%则是为了将来养老考虑。

  国家人口计生委科学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张树成告诉记者,其实,独生子女生二胎的政策已经执行好多年了,只是符合条件的夫妻还比较少,没有引起大家的重视。《生命时报》的调查所反映出来的“生育意愿攀升”现象,与这一代独生子女的心理需求有关,他们小时候体验过孤独的滋味,特别想有个兄弟姐妹,于是转嫁到了下一代身上。北京市教育学会教育心理研究会理事温方教授也解读了“生二胎”的几点好处。

  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一项调查表明,我国独生子女中约30%有适应能力障碍,很容易引发心理问题。中国的这一代孩子没有兄弟姐妹,每天生活在2—6位乃至更多长辈的关注之下,与同龄人相处的时间太少,如果有兄弟姐妹,能让他们学会宽容、关心和照顾别人,也更容易和陌生人交流。

  受传统观念影响。很多人就是喜欢孩子,带孩子虽然辛苦,但看到宝宝一个笑脸,听到一声“妈妈”,顿时苦啊、累啊都不算什么了。年纪大了,儿孙满堂更是很多人的梦想。

  减轻子女养老压力。虽说现在养老已经不完全依赖子女,但家里孩子多了,也能减轻他们赡养父母的压力。另外,“别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两个孩子,家长压力反而小,不是非得每个都得出人头地。这样,孩子反而可以更自由地发展。”

  此外,调查也显示,在不愿意生二胎的人中,更多人是考虑到经济负担太重(48.52%),其次是社会环境不好,怕孩子成长压力过大(14.49%),以及生孩子太痛苦,不想遭两次罪(9.07%)等。

  独生子女太孤单了

  在一项名为“80年代独生子女的孤独与亲情”的调查中,有6007名1980年至1989年出生的独生子女参与,其中,61.3%的人认为,与有兄弟姐妹的传统家庭模式相比,独生子女更孤独,幸福与哀伤难与人分享;66.9%的人希望家中有兄弟姐妹能与自己做伴。可能正是因为对孤独深有体会,46.1%的人表示,自己想生两个孩子。

  虽然国内外很多研究证实,独生子女比有兄弟姐妹的子女更聪明,更富创造性,也显得更富有教养,对社会事业更敏感,但在世卫组织任职21年的原世界卫生组织副总干事、上海市关心下一代专家委员会主任胡庆澧教授看来,独生子女也更容易出现一些性格上的偏差,比如自私、懒惰,怕吃苦、不善交际、依赖性强等,这与其后天的成长环境密切相关。

  “我们希望他/她们能拥有与手足相亲相爱的机会,从孩子到成年,一路相互扶持,即使父母年迈逝去,也能有温暖相依相伴。”温方感慨颇深。

  “生二胎”不会增加人口压力

  在采访中,专家们几乎一致赞成生二胎。“现在‘四二一’的家庭结构并不不合理。毫无疑问,现在的中国人就应该生两个孩子!”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周孝正教授称。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建民也表示,根据《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公报》的最新数据,育龄妇女的平均理想子女数为1.73个。也就是说,即使一家生两个孩子,也不会对中国人口数量造成压力,还能为延缓中国的老龄化社会服务。

  更何况,实际上也许达不到这个数字。国家人口计生委新闻发言人于学军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就像我想买一辆宝马,但我的能力只能买一辆夏利。拿日本来说,过去几十年他们的生育愿望从没低于过2,但实际生育水平只有1.3。

  “然而,现在我们谈鼓励生二胎,并不意味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改变。实行计划生育是希望公民按计划生育,过去曾是为了控制人口,现在则需要优化人口。”于学军表示。 

本文来自图老师健康网论坛,由网友发布,本站仅引用以提供参考,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如您认为本文在内容和知识产权上侵害了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 。

早教相关推荐

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教育?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fm/)

从新生儿开始教育成效显著

孩子早期教育别进雷区

教育宝宝的五大国学经典故事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遵守诺言

低声语调教育儿童效果更好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fm/)

3-6岁幼儿的成长教育指标

成功父母多用三无原则教育宝宝

如何对宝宝进行地震安全逃生教育

教育娃娃5件事做不得

应随时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应从儿童抓起


  

培养优秀独生子女的14个秘诀

  1.有选择、有重点地为孩子提供他所需要的东西:“提供一切”不是不能做到的,但父母千万不能这样做。

  2.父母的美好祝愿、希望和理想,往往集中在独生子女的身上,然而,为孩子制定的努力目标,应当建立在实事求是地分析孩子的能力、才干和兴趣的基础上,目标和期望过高,只能使其丧失能力,并落个怨天尤人、自慈自怜的结局。

  3.不要把独生子女总当"婴儿"看待。否则将有碍于孩子独立性的发展,进而成为害怕外界环境、感情不健全的人,要创造一个适合孩子的环境,消除成年人对孩子的过分影响,要允许孩子以自己的速度成熟。

  4.要努力培养孩子独特的个性和生活,不要依赖孩子去获得感情上的营养和友谊;不要认为若没有孩子,自己就会缺少什么。

  5.独生子女只有具备了当机立断、不怕挫折的能力,才会有韧性。而这种性格是应付变化多端的生活所必需的。因此,家长要悉心地培养其自我决策的能力。不要不待孩子自己思考,就急于替他提供生活中的各种答案,更不能包办代替而做出各种决定。

  6.街坊四邻的孩子,是独生子女再好不过的伙伴。从幼儿时期始,父母就应保证孩子有机会参加周围小朋友的集体活动,父母则绝不能插手干预这种关系。

  7.父母要心悦诚服地承认孩子的优点和缺点:不但承认他们的成功,而且也要承认他们的失败,过度的表扬,只能降低真诚赞扬的价值,不切实际的批评,则会削弱以后批评的效果。

  8.父母必须安排些不包括孩子在内的、完全由他们自己分享的特殊活动。这些活动要与孩子为主的各种活动平衡起来。如果父母的全部时间,都集中在孩子身上,那末家庭支撑的结构--婚姻生活就会被削弱而遭受痛苦。

  9.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必须要始终如一的纪律要求。那种认为对孩子严厉管教,会使孩子反过来对付自己的想法是有害的。事实上,不怕因管教而失去孩子爱的父母,却反倒能赢得孩子的爱。

  10.独生子女父母,往往会因讨得孩子的欢心而不知不觉地展开竞争。父母之间一定要避免这种竞争,否则处于这种地位的孩子,将会以操纵大人的方法来控制父母及其他长辈:

  11.在强调和鼓励孩子的创造性时,千万不可过头,否则孩子反而变得迟钝起来。父母应当牢记,孩子对某些事物的选择,是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对事物固有的了解而定的,只有孩子本人,才更了解自己的能力和极限。

  12.独生子女对于夸奖有一种特别强烈的需求。然而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则应减少表面的表扬,而多重视让其在精神上获得快慰与满足。

  13.不要盲目提出孩子体格的标准要求,也不应当孩子稍有不适就表现出惊慌与恐惧,过分担心其健康或强调其身体的完美无缺,会导致产生疑病症或成为神经过敏的人。

  14.父母应十分警惕孩子产生控制别人的思想情绪。否则,孩子很可能将控制欲望明目张胆地强加给伙伴或周围的成年人,结果只能遭到别人的反映斥和反对。

  日前,BTV“北京热线”的“30年未变的独生子女费”节目引起了市民的广泛关注。市民大多表示,目前的奖励费用,确实太少,应该提高或改变。

  今年年初北京市两会期间,市政协委员张东升就提交了一份题为《关于调整独生子女奖励政策的建议》的提案。张东升认为,独生子女每月5元的奖励标准,实施30年来,已经失去了应有的作用。在提案中,张东升认为一以贯之的独生子女政策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形势,因此建议将独生子女的父母奖励提高到最低工资10%左右,并加入助独生子女赡养父母、设立独生子女医疗基金等内容。

  市民筱女士说,她和丈夫同岁,都是“第一代独生子女”,儿子也3岁了,他们属于工薪阶层,“我们最怕父母生病。有一次我父亲脑梗卧床3个月,光护理费就花了4000多。政府方面应该出面帮助独生子女的养老问题。”

  北京市计生委相关负责人在“北京热线”中表示,在坚持计划生育政策不变的情况之下,我国总人口将在本世纪大概40年代达到15亿峰值,然后才能缓慢下降。

  该负责人说,“如果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有一个大的变化就不是15亿能打得住的。因此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还要坚持很长一段时间,计划生育政策也不会有大变化。”

  -背景

  北京1979年开始独生奖励

  ●1979年北京开始奖励独生子女,每家庭每月5元。

  ●1991年,北京市人大修改标准,规定14岁以后,奖励每个家庭每月5-10元。

  ●2003年,政策有了补充,独生子女父母退休时一次性奖励1000元,发生意外死亡、伤残独生子女家庭,一次性给予不少于5000元。

  -说法

  【市民】

  “10块钱没啥作用”

  ●柳先生,28岁

  柳先生刚刚结婚,妻子25岁了,也是一位独生女。目前尚未要小孩。

  柳先生说,“现在一个月10块钱,能做什么呢,20年前,也许可以买点不错的东西或者其他什么的,现在,连打车也才是个起步价。所以这对我们来说,这10块钱可有可无。要让我提建议的话,就是提高奖励标准,让父母享受到计生政策的实惠。”

  【律师】

  地方法规可完善政策

  博晶律师事务所一位律师表示,如果对国家基本政策进行调整或改革,那首先要进入立法程序。“这样的动作太大了,时间也会比较长。但是各个地方可以根据各自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不同现状,进行地方立法,通过地方法规的形式对独生子女政策进行完善。”

本文来自图老师健康网论坛,由网友发布,本站仅引用以提供参考,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如您认为本文在内容和知识产权上侵害了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



延伸阅读:

全新式早期教育 让孩子爱上学习(三)

7、有创意的赞美

当孩子表现很好时,不要只是说:‘很好。’讚美要具体一些,说出细节,指出有哪些地方让人印象深刻,或是比上次表现更好,例如,‘你今天有主动跟警卫伯伯说早安,真的很有礼貌。’不过,讚美时也要注意,不要养成孩子错误的期待。有些父母会用礼物或金钱奖赏孩子,让孩子把重点都放在可以获得哪些报酬上,而不是良好的行为上。父母应该让孩子自己发现,完成一件事情所带来的满足与成就感,而不是用物质报酬来奖赏他。

8、确保孩子吃得健康

健康的饮食,不仅让孩子身体健康,也能让孩子的情绪较稳定。不论是正餐或点心,儘量遵循健康原则,例如:低脂、低糖、新鲜、均衡的饮食。

9、激发他内在的艺术天份

虽然科学家已证实没有所谓的‘莫札特效应’,但是多让孩子接触音乐、美术、舞蹈等活动,依然可以丰富孩子的内心世界。专家发现,当孩子随音乐舞动、或是拿著画笔鸦,其实都是孩子在抒发他内在世界、表达情感的法。孩子喜欢画画、跳舞或弹奏音乐,也会对自己感到比较满意。

早教相关推荐

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教育?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fm/)

从新生儿开始教育成效显著

孩子早期教育别进雷区

教育宝宝的五大国学经典故事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遵守诺言

低声语调教育儿童效果更好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fm/)

3-6岁幼儿的成长教育指标

成功父母多用三无原则教育宝宝

如何对宝宝进行地震安全逃生教育

教育娃娃5件事做不得

应随时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应从儿童抓起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1013/266525.html

延伸阅读
PSP《秋之回忆两人的风流庵》攻略秘技 千夏 ◆风流庵→去问问千夏→很期待哦→芦鹿岛一圈游→当然 ◆藤林高校→抱歉,我确实睡着了→到楼顶去吃吧?→煎蛋 ◆芦鹿岛→我没在意哦→能看见地球是圆的山丘→星恋之丘→能看见地球是...
标签: 坐飞机 飞机
飞机迫降撞死两人 飞机迫降其实是很常见的事情,只不过有的时候是安全迫降,而有的时候却不那么幸运了,但是好在我们都很幸运。当地时间8月2日,在葡萄牙海滩发生一件让人愤怒的事情。一架小型客机迫降葡萄牙的海滩,这时候海滩上正有数百人在进行日光浴,毫无征兆的迫降导致了海滩上2名游客的死亡和1名游客的受伤,这引起了很多人的愤怒...
遇到爆炸怎么办:迅速撤离 特别是你是你离爆炸现场很近,而且头顶有钢架结构,迅速撤离,弯腰前进,尽量把身体缩到最小面积。如果有东西掉落,先钻到结实的遮挡物下,停止掉落是,迅速离开。如果有浓烟,用湿毛巾或防毒面具遮住口鼻。如果没有条件,可向头部身上浇冷水或用湿毛巾、湿棉被、湿毯子等将头、身裹好,再冲出去。逃离时,无论...
准妈妈开车坐姿很重要 不要用靠垫 如今,很多驾校训练车的座位都是教练提前调节好的,座位的角度并不适合每位学员,通常教练会给学员身后放上厚厚的靠垫,以此来弥补座椅的不适。这种做法对于准妈妈学员来说,非常危险。 准妈妈在学车、开车或者乘车时,都要有一个良好舒适的坐姿,尤其是在学车期间,更...
1、限制同一ID不能两人同时登录 2、防止终端用户两人同时用同一ID登录 1、限制同一ID不能两人同时登录 echo "* hard max logins 2 " >> /etc/security/limits.conf 2、防止终端用户两人同时用同一ID登录 echo "session required pam_limits.so" >>/etc/pam.d/login 参见精华帖子 > (属于基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