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ulaoshi.com - 宝宝亲和力的培养! 】
宝宝亲和力的培养!
父母应该能够发现,早期教育对孩子以后的成长有很重要的影响。亲和力就是早期教育中的一个环节。
第一,我们应该让孩子学会自我竞争,而不是过分引导孩子与其他同龄人竞争。适当的竞争固然能激发孩子的好胜心和自信心。但总是谈竞争,势必会引发竞争的其它消极功能。而且对于心智尚未启发的孩子来说,过分激烈的竞争不仅会给孩子背上沉重的心理负担,而且还会使孩子对失败缺乏应对能力,以致压力过大。在生活中,父母们喜欢用“赶、超、比”来要求孩子,凡事都要孩子做到最好,如此会使孩子的心理负荷过重而导致身心疲惫。再说,只要有竞争,就会有失败,良性竞争会让孩子笑看失败,恶性竞争会让孩子产生嫉妒、自我怀疑等不良情绪。恶性竞争对孩子将来的人际交往极为不利。
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凡是有过吃经历亏并学会吃亏的孩子,一定不会表现得斤斤计较,人际关系可定很好。然而,许多父母认为,在竞争激烈的当代社会,现代家庭中的独生子女,应当盛气凌人,在竞争面前懂得先发制人,否则就会吃亏受损,受人欺侮。殊不知,父母的这种争强好胜不甘落于人后,斤斤计较的想法,一旦植根于孩子幼小的心灵,必会诱导孩子走向事事求胜处处必赢,自私自利的孩子思维与分析能力都与常人有很大的区别,从来不顾及别人的考虑。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寻求父母的庇护,不会自己处理事情。这十分不利于孩子和同龄伙伴的交往。父母应该主动帮助孩子成为受欢迎的人。平时多观察孩子和同伴间的游戏活动,除了关注自己孩子的内心感受,还要多倾听伙伴们的诉说与评价。即便父母察觉孩子表现出“老好人”或“和事佬”的行为,也不要斥责孩子“不中用”或“缺心眼”。要知道,“和事佬”角色是和平的化身,是促成伙伴间友谊的黏合剂,是化解伙伴间冲突的调和剂。
最后,不要随便在孩子面前诋毁他的朋友。父母要知道,即便自己很不喜欢他的朋友,或他朋友的家长,但有时候,尊重孩子的朋友是相当重要的,尤其是他认可的朋友或(www.tulaoshi.com)是他学习的楷模。做父母的要尽量与孩子一道分享他们的友谊,尽力与孩子的伙伴的家长进行及时的沟通与交流,一起关注孩子们的成长。
下面是专家给我们支的招
面对交往挫折,父母应该帮助孩子学会正确归因。当孩子在交友期间受到冷遇、遭受排斥时,父母应该给予关心和指导,并从实际出发,帮助孩子打消疑虑,鼓励孩子再次勇敢地接触小伙伴。孩子也只有经历自己独立结交朋友的过程,才能锻炼自己,最终走向成功。
宝宝的直觉力——第六感的培养
生活中,你往往不明白这样做对不对,但是你的直觉告诉你你就应该这样做。其实这是你的第六感在作怪。第六感往往很准,所以我们要从小培养孩子的第六感。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 我们人类一般都具有视、听、嗅、味、触的五种感觉。但在是在这五感之外,我们还有一个直觉力,被我们称为“第六感”。其实这所谓的第六感,往往会成为我们完成某些事情的重要因素。平常对于具有卓越的第六感的人,我们也称他做“直觉力很好的人”。伟大的发明家,或是新事物的发现者,他们所以能够完成伟大事业,除了累积有长年的研究之外,也可以说拥有优异的直觉力的缘故。
人类的这“直觉力”,不仅超过原有的五感,而且在人类的感觉力之中,是最属感觉性的一种。就像人们说的“动物性的直觉力”那样,它超越了所有的逻辑性判断和推理。
前面说过,1岁到4岁之间的幼儿,多少带有一些动物性。而我们也知道幼儿并不具有逻辑性的思考能力,因此所谓幼儿的能力,可以说大部分都是由这“直觉力”所构成的了。所以说,所谓幼儿期的教育,一定不能拿什么道理或理论来要幼儿接受,也不宜叫幼儿学习什么技术,最重要的是,我们绝对不能失去培养幼儿直觉力的机会。
我相信,只要你的直觉力和人类五感配合,那么这类直觉力的训练,一定能相对的磨练人们的五感。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对儿童智力三大误区的讲解
孩子的成长是最重要的,尤其是幼儿时期。尊重孩子的脑发育,对孩子的成长是最有易的。现在人们对儿童智力发展有三大误区。
第一,认为左脑的重要性大于右脑。
其实分布在左脑的重要功能有两个,一个是语言功能,一个抽象逻辑思维功能。这两个功能对我们在如此依赖言语、文字交流的社会中生存,及需要学习理性科学知识来说,的确非常重要,不过要让这个能力真正有效使用就得依靠右脑的综合分析、整合并与环境协调的能力。左脑能读懂和理解每个文字,却不能明白文字与言语之间的关联,理解一篇文章或一段言语要右脑功能参与才行。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像一个砌墙砖的工人,如果没有右脑为他设计出房子的结构,那他只会砌墙,却得不到房子。
举个例子:语言就像钱币,在没有钱币前,我们拿50斤谷子去市场上交换,要思考特别多,如50斤谷子能换来什么,哪个是我急需的,哪些更划算,满脑子都不会闲着。如果有了钱币,我们只关心能卖一个好价钱就可以了,需要大脑冥思苦想的内容并不多。孩子需要动用全部的神经细胞来工作,因为大脑有3~4亿个神经细胞,儿童出生以后,这些神经细胞都在等待任务,等待更多的信息刺激。把孩子放在不同条件的环境,就会让不同的细胞兴奋。10~15个细胞会形成一(图老师整理)种信息反射丛,稳定地处理一个信息,并终身只服务于同一个信息。语言的进入会把一种形象的思维变成抽象概念思维,动用的脑细胞会大大减少,脑力的水平也相应下降。其实人类的思维从来都是图像的、意识流的、意象的,不是言语的,只是我们想理解我们的思维时,言语才起到作用。把那些可言语的部分用言语表达,慢慢就把不可言语的内容就丢掉了。所以,能说出来的思维并不是人本体的思维。
第二,智力越早开发越好。
如果这句话是指右脑的开发,那就没有什么错误,问题是市面上大部分早教的产品都是针对左脑开发的,或者是在人文与社会范畴去思考让幼儿更快地适应环境。这些教育可以增强孩子的社会适应力,却不一定增进智慧。在前言里我说过,大自然蕴含的信息是丰富多彩的,是专门为所有的生命系统准备好的。人类不管怎么做都不如带孩子回到自然的怀抱中。中国有个成语叫拔苗助长,过早的教育可能欲速则不达。生命系统总是从最古老的状态开始循序渐进地发展,看看胎儿在子宫里演绎了4亿年生命的进化过程你就知道,大脑的神经丛、脊髓、延髓慢慢长成,之后是右脑的丰满,最后才是左脑与皮层发展。神经解剖学告诉我们大脑皮层只有一个5分硬币的厚度,薄薄的一层,能在生命和生活中起的作用不会很大。
现在大量的儿童智力发展机构在研究,我们怎样在儿童的初始期也就是2岁以前,在他未形成人类文化分类和抽象思维时,给予孩子更多的右脑刺激和知识模型的刺激。全球有很多国家在发出这样的声音,不要过早刺激左脑。我们的研究发现,人要承受未来的复杂性科学。人类现在的科学是一个静态科学,或者是初始动态的科学,它并不能真正影响这个世界,我们总是抽象出一个东西来,把它当成科学,但是现实中它又不存在。我们相信未来的科学发展一定是一种复杂性、非线性结构、非因果关系的,这种科学是动态科学。什么是动态和静态?我们从深圳到广州,我们的科学会告诉我们,我们开多少时速就可以在什么时候到达广州,这是科学,是理性结构得出的结论,它说你可以2小时15分到达广州,事实上没有人能做到。科学是抽象出来的一个静态,不管什么科学都需要在实践中校正和改正,尤其是关于儿童方面的。儿童的学习大部分是来自内部,由他的视觉、知觉模型生成,不是靠文字阐述的线性逻辑,但线性逻辑对儿童形成知觉模型是有影响的。知觉模型不是抽象的,是以真实的方式发展儿童的知觉,就像儿童看妈妈的脸是不需要判断和逻辑推理的,感觉就可以了。知觉模型的内容比较深,这都是科学研究的结论。
第三,只要有正确的教育方法,你的孩子就会变得聪明。
其实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应同一种教育方式。中国的教育问题很大就是因为假定孩子都是一样的,没有采用西方的因人施教的补偿系统,很多孩子学习不好不是不聪明,而是难以适应所处的教育环境与施教方式。每个家庭都隐含着很多信息系统,一种好的智力引导方式应当在自己的家庭中去寻找,并结合一些孩子喜欢并易于接受的其他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