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向家长一致呼吁,要仔细分析孩子的归因方式,帮助孩子使用正确的归因方式,并从小培养儿童积极的“自我归因”能力。 有这样一个例子。有兄弟两个,一
【 tulaoshi.com - 早教 】
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机儿童行为习惯教育
第一,生日时。 对孩子来说,生日是最难忘而又愉快的日子。父母为孩子准备生日礼物和美味饭菜的同时,不要忘了生日赠言。生日赠言,既可是书面的,也可是口头的。赠言应使孩子明白一些道理。
第二,就餐时。 就餐时,就从小教育孩子珍惜粮食、菜肴,使他(她)明白饭菜来之不易的道理。让孩子在餐桌上学会礼貌和谦让。
第三,交际时。 应利用家庭交际的机会,培养孩子文明、礼貌、热情、大方的交际素质。
Tulaoshi.com第四,旅游时。 给孩子讲解名胜古迹来历或故事的同时,有意识地教育孩子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不要攀折花枝、乱涂乱写、用食物或脏物投掷动物、乱丢瓜皮果壳。
第五,家务劳动时。 培养孩子爱劳动的良好习惯,可从他(她)三四岁时教其干诸如洗手帕、铺床、叠被、扫地等入手,然后随年龄增长而加码。
第六,有成绩或过错时。 孩子有了成绩,在鼓励的同时要让其看到不足,从而激励其更进一步;有过错,应帮其找出原因,分析危害,并约法三章,使孩子养成知错即改的好习惯。
儿童入学年龄辽宁省九年制义务教育条例(修正)定为六周岁,但日前发放的招收通知却将1999年11、12月出生的六龄童挡在学门之外。
这些11、12月出生的小公民在年龄划分上受到歧视。他们在年满六周岁时只能延缓一年入学。
眼望同龄者上学,却享受不到六岁入学受教育的平等待遇。并因而在未来的升学就业等方面缺乏与同龄人平等的竞争基础。
我国在其他方面划分年龄时,也普遍以公历1月1日作为标准,比如计算周岁、升学、就业、退休、结婚等等。甚至儿童注射疫苗,也并未将11、12月出生的孩子作为第二年的幼儿,这足以证明这些儿童在身体发育及智力方面的正常。应与同龄儿童一视同仁,怎能将他们作为另类,在入学上差别待遇?况且这种影响将是长久的一生!
作为市民,强烈建议:尽快重新界定今年我国各市儿童入学出生月份至1999年12月31日止。
作为公民,建议:修改教育法实施细则附则中相关不合理规定,采用符合正常计算年龄方法(1月1日--12月31日)。还1999年及新世纪在年末出生的小公民公平的受教育机会,为他们的未来提供公平竞争基础,保障这些少数民族的基本权利。
现代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向家长一致呼吁,要仔细分析孩子的归因方式,帮助孩子使用正确的归因方式,并从小培养儿童积极的自我归因能力。
有这样一个例子。有兄弟两个,一个出奇的乐观,另一个则非常悲观。他们的父母想让他们的性格都改变一些。于是就把那个乐观的孩子锁进了一间堆满马粪的屋子里,把悲观的孩子锁进放满漂亮玩具的屋子里。等了一个小时,当他们打开悲观孩子的屋门时,图老师发现他坐在一个角落里,又抹鼻涕又抹眼泪地哭泣,非常伤心,原来他怕不小心弄坏了玩具,怕挨父母的责骂。
当打开满是马粪的房间时,发现乐观的孩子正在兴奋地用一把小铲挖着马粪,并不断地把散乱到门口的铲干净。看到父母,乐观的孩子像发现奇迹似地嚷道:看这儿有这么多马粪,附近一定会有一匹漂亮的小马,我要给它清理出一块干净的地方来!这个乐观的孩子就是后来的美国总统里根,他从报童到好莱坞明星,再到州长直至走上总统的宝座。
心理学家在研究上面类似的问题时,发现人们抱有的稳定的情感和态度,大多由他们从小习惯化形成的归因模式所决定。归因简单说就是把失败与成功归于某种原因。
向外归因表现为遭受失败时首先找寻外部因素,如环境恶劣,背运,并推卸自身应该并能够承担的责任;而向内归因则表现为遭受失败时先反省自己的错误行为,并承担应该承担的责任。向稳定因素归因表明导致失败的因素是不可改变的,一般认为自己能力不够;向不稳定因素归因则表明导致失败的因素是可以改变的,一般认为自己努力程度不够。向不可控因素归因说明自己不能够对导致失败的不利因素有所作为,消极对待;相反则说明自己可以或者能够直接或间接转变失败的不利因素,能够积极地坦然地面对。
如当孩子不小心撞了桌子,你不要说:桌子不乖,把宝宝撞疼了,桌子该打。而应该说:宝宝把桌子撞疼了,桌子没有眼睛,宝宝有眼睛呀,桌子不哭,宝宝下次一定会小心的! 父母若注意引导幼儿学习进行积极的自我归因--即凡事主动自己承担责任,认定事情可以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并积极寻求自己可以解决的办法,那么随着孩子逐步长大,他会学会自己承担责任,并善于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最终能够成为把握自己命运的人。
今天,孩子到底怎么了?曾经可爱、温顺、讨人喜欢的小家伙怎么就变成了自私、霸道、无理取闹的陌生人?而我们的容忍、劝说,无休无止的担心,怎么使情况看起来更糟糕?其实,当我们换一种思路去破译孩子的行为,会了解到孩子偏差行为背后可能存在着某种心理需求。作为父母,要改变孩子,有时需要先改变自己。
专家:王宏,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硕士
妈妈跟我玩嘛!
雪儿4岁了,在幼儿园里不怎么喜欢和别的小朋友玩。只有一个叫丹丹的朋友和她玩得比较好,若是丹丹哪天没有来,她就会自己坐在小板凳上一整天不说话,看着其他的小朋友玩。可是回到家,雪儿却十分喜欢缠着我:妈妈给我讲故事嘛!妈妈跟我玩嘛!劳累了一天,我还要一边忙着做家务,一边应付她:好好,雪儿,妈妈待会儿跟你玩。不嘛,妈妈你现在就跟我玩。雪儿腻在我身边,不停地哼哼。我终于忍不住了:玩,玩,玩,你就知道玩!你不看我忙成这样!烦不烦人!雪儿看到我发了脾气,小嘴一咧,哇地哭了起来。听到雪儿的哭声,我更是气不打一处来,嗓门一下又高了八度:哭!有什么好哭的!
分析:
信息沟通的过程是传递者经过选码将自己的感觉表述出来,接收者通过译码获得对方的信息。
孩子的行为都是有目的的。在孩子成长的动力中,最重要的是寻求归属感和自己在团体中的一席之地。对孩子而言,家是孩子最早、最重要的团体,父母的认同、尊重、接纳是孩子自我价值形成的核心。孩子为了达到这些目的,首先可能采用建设性的行为,如表现优异、学习优秀、体育好、乖巧可爱等;如果这些行为不能成功,孩子们就会采用破坏性的行为来达到目的,如骚扰、懒惰、磨蹭、反叛、固执、抗拒、不当行为、无助等,以此来引起父母的关注。
坐不住的叮当
我家叮当5岁了,性子特野。瞅见什么新奇的玩意儿,他都会迫不及待地拿到手里,没一会儿看见什么别的东西了,又会扔了这个去拿那个。我经常得跟在他身后一路收拾。更要命的是,他在幼儿园里,也是顽性不改。老师上课,他东瞅西看,听到窗外有小鸟叫,马上跑过去;看到什么好玩的玩具,马上过去拿,甚至别的小朋友手上的东西,也伸手就拿,弄得小朋友哇哇大叫:老师,叮当抢我玩具!老师为这件事情很头疼,老是跟我数落。我也十分头疼,回到家里,磨破了嘴皮说他,可是一点用都没有,他还是我行我素,没一点儿改观,真让人伤透了脑筋。
分析:
喜新厌旧对孩子来说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什么新鲜好玩的东西都想据为己有,这是孩子好奇心的天性使然。而对于一些小小孩,他们的身心发展并不成熟,注意力还很难长时间集中,本身就处在坐不住的阶段,偏偏被贴上了顽性的标签,实在很是无辜。
每个孩子都会期待从团体中获得一席之地和归属感。在这种心理需求下,可能有一些孩子会通过不良行为达到吸引注意、争取权利的目的,而父母和老师无形中助长了孩子的坏习惯而不自知。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zaojiao/)老师的讲道理,父母的发脾气,最终都不会影响孩子的行为。与其事后对孩子发脾气,不如教会孩子如何面对新玩具,看到新玩具时,还要看到它与环境、其他人的关系。
13到18个月,宝宝的感觉系统在进一步发展。感觉系统包括视觉系统、听觉系统、触觉系统等。感觉系统功能失调,会导致宝宝在生理上产生注意力低下的问题。比如视觉统合失调的宝宝,对看图看书缺乏兴趣,常呈现疲劳状,模仿极其简单的线条图画也有困难。触觉统合失调的宝宝因触觉十分敏感,所以极力抗拒被抚触、打针、剃头等,表现为心神不安、易受惊,注意力难以集中。
缺乏安全感、缺乏耐心、过分依赖或自信心不足等,则是注意力不集中的心理原因。
除了先天生理问题,其他的生理、心理情况大多是不当的教育方式、不适宜的环境造成的。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zaojiao/)训练时给宝宝设定一个目标,让他自觉地将注意力集中到目标上,帮助他形成有意注意的思维习惯。
训练项目--
1、拼图
让宝宝玩拼图,从最初的两三块起,逐渐增加拼图的块数。拼图要选宝宝熟悉的、喜欢的形象,比如小动物、卡通形象等,让他完成后有惊喜、亲切的情感收获。如果宝宝入门困难,可以让他对照着完整图形进行拼搭,指点他注意图块拼接处的特点。
目标:完成拼图。
拼图游戏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喜欢拼图的宝宝,有时能达到十分入迷的程度,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持续研究、拼搭。注意,拼图的难度要逐渐加大,要让宝宝有成功感,才能保持他对拼图的热情。
2、小帮手
宝宝对妈妈的日常用品很关注,利用这个特点可设计一些游戏。比如,出门前,让他帮忙找你的手袋。手袋要一直放在规定的地方,待宝宝熟悉后,悄悄挪动位置,但不要藏tulaoshi.com匿,让他稍加寻找就可以看见。宝宝找到后,要感谢他,并引导他说出手袋应该放在何处。同样的游戏,可转换成找拖鞋、找衣服等。
目标:一心一意找到手袋
寻找物件的游戏目标明确,容易集中起注意力,同时的收获是,宝宝耳濡目染养成井井有条的习惯,有益于宝宝形成理性思维和良好的注意力。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1203/955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