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天生就好动,对于一切未知的事物都是那么好奇,为了保障孩子的健康,他们日常生活中的洗手是很重要的,家长又该如何教会孩子洗手呢?
【 tulaoshi.com - 家长如何教孩子洗手 】
如何教会宝宝自己洗手?
告诉孩子为什么要洗手。通过日常生活中一件一件的具体事情,告诉孩子讲卫生的道理。告诉他“洗小手洗得多干净,脏东西洗掉了,就不会得病了,手脏就容易抓东西吃,就会得病”等。让孩子知道讲卫生就可以不得病,讲卫生的孩子是爸爸妈妈喜欢的孩子。经常给孩子讲道理,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入手,逐渐培养他讲卫生的良好品德。
给孩子正确的示范。教孩子挽起袖口,打开水龙头,双手淋湿并抹肥皂,左右手互相搓手心和手背,再将一个个的小手指头洗一洗,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再用干净毛巾擦干手。
父母要一边说一边做,说话要亲切,动作要慢些,以便让孩子看个明白。然后,让宝宝自洗,父母在一旁指导。
让孩子养成习惯。孩子刚开始学着洗手,父母不要嫌他慢,嫌他弄湿了袖口,父母要鼓励他的每一次进步,通过督促孩子经常反复地练习,就能养成讲卫生的良好习惯。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宝宝七步洗手法:
第一步:洗手掌。流水湿润双手,涂抹洗手液(或肥皂),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第二步:洗背侧指缝。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三步:洗掌侧指缝。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揉搓;
第四步:洗指背。弯曲各手指关节,半握拳把指背放在另一手掌,双手交换进行;
第五步:洗拇指。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六步:洗指尖。弯曲各手指关节,把指尖合拢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七步:洗手腕、手臂,双手交换进行。
七步洗手法全过程要认真揉搓双手15秒以上。另外,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是接触可能污染的场所,如医院、公共汽车等,那么到家洗手尽量要坚持一分钟以上,洗净各个角落。
宝宝洗手用什么好?
目前市面上的洗手液和肥皂产品种类丰富,肥皂也可能含氯系杀菌剂,洗手液也可能不含有氯系杀菌剂,爸爸妈妈在给宝宝选购洗手产品的时候关键不是看产品类别,而是看产品的适用范围,一般来说,儿童专用的香皂或洗手液会更适合宝宝,可以专门看一下成分表,看是否有杀菌成分,除了三氯生和三氯卡班,酒精、双氧水等也是常见的杀菌成分。需要提醒的是,宝宝最好不要跟大人混用洗护用品,以免交叉感染。
图老Tulaoshi.Com师健康网图老师健康网温馨提示,洗手一定要用流动的水,让水从手腕、手背到指尖的顺序进行冲洗,这样就不会让脏水再次污染手腕和前臂。用脸盆盛水洗手,祛除病原菌的效果将大打折扣。
推荐:小儿便秘了 不妨试试食疗小妙方
目前,绝大多数市民都能认识到科学卫生习惯是防止病菌传播的最有效方法,其中包括“定期对家中物品表面进行清洗和消毒”、“经常洗手”、“定期消毒衣物”、“避免接近动物”等,被认为是防止细菌在家中传播的四大最有效方法。但与较高的公众卫生意识形成反差的是,市民在日常生活中的卫生习惯并不令人满意。
研究已证明家中抹布,尤其是潮湿的抹布是细菌繁殖生存的绝佳场所。
在洗手方式上,绝大多数受访者目前使用水配以肥皂或洗手液来清洁双手,只有36%受访者表示在使用抗菌肥皂或洗手液。大多数人的洗手时间不达标,实验证明,20秒以上的流水洗手才能真正达到清洁目的。而对儿童餐前洗手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儿童卫生习惯仍不尽如人意。有近一半儿童在餐前并没有洗手习惯,其中5%甚至很少洗手。
专家呼吁市民的家庭卫生习惯尽快改善,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并进行有效日常消毒除菌,尤其像厨房、浴缸、澡盆等家庭卫生重点,是杜绝各种病菌滋生进而避免交叉感染的有效方法。
洗手是预防传染病的最好方法之一,并且最新研究表明,在水槽边上安放摄像头,能够督促孩子们进行手部清洁。
这项研究的小志愿者们,是来自肯尼亚内罗毕的一个贫民窟内四所公立学校的学生。研究人员在在学校的厕所外的洗手台附近安装摄像机。之后他们告知老师安装摄像头的事宜,并由老师转告学生摄像头的位置。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也亲自到现场观察,并且记录下学生的手部卫生习惯。
视频监控发现,女孩洗手的概率比男孩高出4%,而据研究人员在现场的观察发现,女孩洗手的概率高出了3%。通过这两种观察方法,研究人员还发现,用肥皂洗手的学生,洗手的时间要比用洗手液洗手的学生长。
在学校用肥皂洗手的学生,在有摄像头和有人在现场进行观察的情况下,他们洗手的概率会比仅仅是有人在现场观察的情况下增加1.3倍。这项研究最近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杂志上。
当他们边上没有其他人时,只有48%的学生会去洗手。而边上至少有另外一名学生时,这一比例增加为71%。孩子们进行手部清洗的概率随着在场人数的增加而提高,但超过10人在场时,这一概率出现了轻微的下滑。
研究人员声称他们的发现表明,在发展中国家,人们可以采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来提高学生洗手的概率。这些方法包括:在公共厕所的洗手区域放置手部清洁用品;在课间安排特定的上厕所时间,建立学生俱乐部,向同学们宣传卫生知识,并敦促他们进行手部清洁;以及在学生中选出某些手部卫生“冠军”作为楷模等等。(实习编译:叶秀金 审校:邱天华)
根据最近一次完成的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统计,我国14岁以下的少年儿童中,有61%的人感染肠道寄生虫,约有3.1亿儿童。
肠道寄生虫病是儿童极易感染的疾病之一,严重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会导致营养不良、贫血等症,造成身材矮小,甚至影响智力发育,而反复驱虫治疗,药物本身对儿童身体也造成伤害……而人体寄生虫主要的传播途径就是我们一时一刻也不能离开的“手”。尤其是儿童,当孩子的手接触了被污染了的物品,再用双手拿食物或者吮吸手指,寄生虫卵就会经口而入,孩子就很有可能感染寄生虫病了。
虽然有害微生物无处不在地威胁着孩子的健康,但只要切断传播途径,就可以预防病从口入。
舒肤佳家庭卫生研究院的专家认为,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可以有效地降低感染率。最基本同时也是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每天勤洗手,保持手部清洁卫生,从而有效减少有害微生物经口而入。而具有除菌、抑菌功能的洗浴用品中含有除菌、抑菌的活性成分,洗浴后可抑制皮肤上的细菌再生,长时间保持皮肤清洁,并同时减少有害微生物的传播。
由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进行的试验表明:舒肤佳含有抑菌体系“迪保肤”,其抑菌功效可长达12至24小时。使用舒肤佳产品洗浴后,犹如在皮肤表面树起一道“保护墙”,增强了皮肤抵御有害微生物的能力,使皮肤不易受到“敌人”的侵害。
教会你的宝宝如何正确洗手,让你的宝宝更加健康。
2岁内的baby慎服感冒药
“红眼病”常发于夏秋季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红眼病”又称急性卡他性结膜炎,以结膜高度充血、常见结膜下出血及角膜上皮点状剥脱为主要临床特征。根据不同的致病原因,“红眼病”可分为细菌性结膜炎和病毒性结膜炎两类,其临床症状相似,但流行程度和危害性以病毒性结膜炎为重。
该病潜伏期短,发病急,双眼同时或相隔1—2天发病。除了有眼睛像进入沙子般地疼痛难忍,紧接着流泪、灼热、刺痛、异物感明显,早晨起床时,眼皮常被分泌物粘住,不易睁开眼睛的症状外,有的结膜上出现小出血点或出血斑,分泌物呈黏液脓性,有时在睑结膜表面形成一层灰白色假膜,角膜边缘可有灰白色浸润点,严重的可伴有头痛、发热、疲劳、耳前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如果及时治疗,约 1&mdatuLaoShi.comsh;2周可治愈,若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可转为慢性结膜炎、干眼症,严重者可合并角膜炎。
这种病的病程约为10—14天,一般可在1—2周痊愈,属于自限性疾病,一般不影响视力,预后良好。全年均可发病,常发于夏秋季,各年龄组人群均可发病。
勤洗手是最好的预防方法
“红眼病”是通过接触传染的眼病,最常见为眼-手-眼的传播。如接触患者用过的毛巾、手帕、洗脸用具、电子游戏机、电脑键盘,或到患者接触过的泳池、浴池等地方游泳、洗浴,都有可能感染此病。因此,该病常在幼儿园、学校、医院、工厂等集体单位广泛传播,造成暴发流行。
对此,在“红眼病”高发季节,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剪指甲,饭前便后要洗手,严禁用脏手揉眼睛;家庭中各人毛巾应该分开并用流水洗脸;戴隐形眼镜的要注意及时消毒;保持大便通畅,便秘者可用番泻叶泡茶饮用;在日常生活中,少到游泳场等公共场所,尤其是免疫力低的小孩,以免感染病菌;可用板蓝根、野菊花、夏枯草、黄芩、栀子、金银花等熬汤或泡茶服用,提高免疫力。
如果发现“红眼病”患者,应及时隔离,对病人接触过的器皿要严格消毒,避免传染。
中医药治疗常获良效
对“红眼病”患者,中医是因人而异辨证论治,采用疏风散邪、清肺泻火的方法,包括局部及全身治疗两方面,效果明显。
局部治疗主要是点眼药水,如鱼腥草眼药水、双黄连眼药水。急性期每1小时点眼1次,随着病情好转,改为每两小时或每天3~6次。一般不用眼药膏。急性结膜炎初起时,眼部红肿明显宜作冷敷,但注意慎用激素类眼药。
全身治疗多采用内服和外洗的方法。轻者热象较轻,分泌物呈水样,可用金银花、连翘、竹叶、荆芥、牛蒡子各15克,豆豉、薄荷、桔梗、甘草各10克,每日1剂,日服两次。热象重者,分泌物多而黏稠,可用石膏30克,赤芍、黄芩、桑白皮各15克,连翘、荆芥、防风、栀子各10克。每日1剂,日服两次。外洗可用桑叶15克、菊花10克、黄连9克、黄柏9克、蒲公英15克、双花20克,用1000毫升水煎10分钟,凉透后,1天洗3次。
治疗期间要避免光和热的刺激,也不要看书或看电视,出门时可戴太阳镜。不要遮盖患眼,因为遮盖患眼后,眼分泌物不能排出,有利于细菌或病毒繁殖,反而加重病情。
同时,治疗期间禁酒、戒烟,不饮浓茶、咖啡,禁食辛辣“上火”之品。一旦患上“红眼病”,最好到医院检查,明确病原微生物的类型,合理用药。不论眼药水还是眼药膏均应专人专用,以免交叉感染,滴眼后应洗手。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1203/956651.html
看过《认为有人正看着自己的孩子更可能会洗手》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