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ulaoshi.com - 为何现在早产儿越来越多 】
为何现在早产儿越来越多
目前来看,大概有百分之十的新生儿是在三十七周以前出生的,都应该算是早产儿了,这也就是说,是个新生儿里边就又一个是早产儿。那么,是什么导致了现在早产儿这么多呢?早产儿又应该如何正确护理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胎龄在37足周以前出生的活产婴儿称为早产儿。如今,大概有10%的新生儿是在37周前出生的,都算是早产儿,也就是说,10个新生儿中,就有1个是早产宝宝。因为出生过早,他们的器官功能和身体适应能力较足月儿要差。为什么早产儿越来越多?导致早产的原因有哪些?早产儿应该如何护理?下面我们来听听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儿科副主任李冰肖的看法和建议。
母亲因素是导致早产的主要原因 导致早产的因素很多。李主任说,孕妇感染、炎症是最主要的原因,与早产有着直接关系。另外,高龄产妇、双胎及多胎妊娠、孕妇精神压力大、空气污染等对早产也有着一定的影响。现在很多人吃‘多仔丸’,殊不知多胞胎的早产风险比单胎要高很多。 为什么目前的早产儿越来越多?在以前医疗技术不发达的时候,基本上早产儿都直接弃掉了,不会想着去救活他。她笑着说道:其实是现在的医疗技术发达,存活下来的早产儿多了,才会让大家有早产儿越来越多的错觉。 为了防止胎儿早产,一定要及时做孕期检查,一发现问题,立即找医生处理。在日常生活中,孕妇要注意个人卫生,防止受到感染。
早产儿护理 早期干预是关键 一些早产儿因为在妈妈体内没有得到充分的发育,出生之后伴有各种疾病。特别是出生体重在750克以下的宝宝,即使能够存活成长,残疾率也很高,脑瘫的发生率达到20%,学习障碍的发生率也在50%以上。对此,李主任表示,做好早产儿的护理,早期干预是关键。早产儿的家长不能太焦急,但也不能太图老师过等待。等到孩子太大了去做康复,就为时已晚了。一定要抓住恢复的黄金时期,因为孩子越小,大脑的可塑性越强,肌腱也更容易拉伸。她建议,早产儿须每个月看保健医生,定期做评价。
1、营养是基础 李主任表示,早产儿在出院后,需要加速追赶由于早期营养不足而落后的生长,对营养的需求足月儿更高,因此母乳喂养时需要补充母乳添加剂,添加的时间和剂量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对于那些母乳不足或不能母乳喂养的早产儿,则建议妈妈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早产儿专用配方奶粉喂养。另外,早产儿出生1周后就要开始补充维生素D,出生2个月后开始补铁。
2、早产儿抚触按摩 在新生儿诊疗保健中心,医院的护理人员每天会给早产宝宝做1~2次抚触按摩,通过触觉的刺激增加他们的免疫力和体重。在早产儿回家后,家长应继续做全身的抚触刺激,每天1~2次,每次5~10分钟。早产儿的器官和感官发育还不是很成熟,抚触可以刺激婴的儿神经系统发育,促进生长及智能发育,对于早产宝宝来说犹为重要。
3、听力和视力锻炼 除了抚触外,家长还须给宝宝做注意式的训练,比如跟宝宝眼睛对着眼睛,逗宝宝说话,或者是买一些卡片,训练孩子的注意力。李主任说,图卡也是有阶段性的,一开始是黑白的视觉刺激图,让宝宝的眼睛跟着来回追施,慢慢再换成颜色鲜艳的实物或卡片。当然,母子间的交流也非常重要。最好多跟孩子说话,母亲的脸是他最喜欢看到的。
新生儿的五个先天反射
所有健康的新生儿,都是具有一些本能的反射活动的,它能够帮主新生儿度过离开孕妈肚子的最初阶段的几个星期。在新生儿生理和智力水平逐渐的发育到一定的程度,能够进行更加自觉,有意识的活动以后,这些先天性的反射就会消失。保护眼睛和维持呼吸是两种最容易引出的反射活动。
儿科医生也会测试新生儿的反射反应,它可以总体反应宝宝的机体是否健全,他的神经系统是否正常。正常新生儿的代表性反射运动有下几种:
觅食、吮吸和吞咽反射 当你用乳头或奶嘴轻触新生儿的脸颊时,他就会自动把头转向被触的一侧,并张嘴寻找。这种动作就是觅食反射。 每个新生儿出生时都具有吮吸反射,这是最基本的反射行为,这种反射使新生儿能够进食。将奶嘴放进新生儿口中,他就开始吸吮。吸吮运动极其强烈,甚至在乳头的吸吮刺激移开之后仍会继续很长时间。 吸吮的同时,新生儿天生会吞咽,这也是一种反射。吞咽行为可以帮助宝宝清理呼吸道。
握持反射 医生都会检查宝宝的握持反射。测试方式是把手指放在宝宝的手心,看看他的手指会不会自 动握住医生的手指。很多新生儿的反应都很强烈,紧紧攥住别人的手指,甚至你可以这样把他们提起来(但是建议您不要做这个尝试)。这种反射一般在3~5个月消失。当你轻触他的脚底时,你会发现他的脚趾也蜷起来,好像要抓住什么东西似的,这样的反射将持续一年左右。
紧抱反射 也被称为惊吓反射或莫罗氏反射。将新生儿的衣服脱去,儿科医生会用一只手托起新生儿,另一只手托起他头的枕部,然后突然使宝宝的头及颈部稍向后倾,正常的孩子会四肢外展、伸直,手指张开,好像在试图寻找可以附着的东西。然后宝宝会缓缓地收回双臂,握紧拳头,膝盖蜷曲缩向小腹。宝宝身体的两侧应当同时做出同样的反应。如果宝宝突然听到巨大的声响,也会是这种反射。紧抱反射消失的时间是在宝宝2个月左右的时候。
行走反射 用双手托在新生儿腋下竖直抱起,使他的脚触及结实的表面,他会移动他的双腿做出走路或跨步动作。如果他的双腿轻触到硬物,他就会自动抬起一只脚做出向前跨步运动。这种反射大约会在1个月左右消失,与宝宝学走路没有关系。
爬行反射 当宝宝趴着的时候,会很自然地做出爬行姿势,撅起屁股,膝盖蜷在小腹下。这是因为他的双腿就像在子宫里面一样仍然朝向他的躯体蜷曲。当踢他的双腿时,他或许能够以不明确的爬行姿势慢慢挪动,实际上只是在小床上作轻微的向上移动。一旦他的双腿不再屈曲且能躺平,这种反射即行消失,通常在2个月左右。
宝宝异样信号早抓取
走进医院以后,我们时常可以在儿科看到很多的父母抱着孩子前来就诊,宝宝生病了,父母自然也不会高兴。尤其是宝宝的疾病没有被及时发现,从而导致了错过最佳治疗时间。所以,我们在平时一定要多多观察宝宝的细节,早日发现宝宝的异常,让我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宝宝。
多动症 是一种由于大脑功能轻微失调而导致的行为异常的疾病,又叫注意缺损障碍,其致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据观察,此病与遗传、环境、饮食、生活习惯及教育方式等因素有关。
早期信号: 活动过度,不能静坐,动作过多,经常摆弄各种物品。 走路以跑带行,经常摔跤。 注意力难以集中,上课不专心听讲,作业潦草,做事有始无终,注意力集中短暂,学习困难。 易丢失自己的物品。 即使看幼儿喜欢的书、动画片也无法安静下来。 情绪不稳,性情急躁,易激怒,常不顾后果和危险。 啃指甲,说谎话。 喜怒无常,要求必须立即满足。
原因: 孩子吃了某些食品后特别亢奋、难以入睡,尤其是摄入巧克力、可乐类饮料或者其他甜食后,会显得精力充沛,情绪高昂。 环境污染可导致儿童的行为改变,汽油、洗衣液和其他化学制剂都可让儿童易暴躁、注意力飘忽不定。
特别提示: 多动症的实际发病时间多半是在幼儿时期,有的甚至早在婴儿时期,但其就诊的年龄多数是6~12岁。
弱视 指眼球无器质性病变,戴上矫正视力的眼镜后仍达不到正常的视力水平。弱视是危害性较重的小儿眼病,不仅影响小儿视力,更重要的是患儿双眼同看一物体时不能产生完整的立体感,使许多精细的操作或需要有正常立体视觉的工作均无法完成。
早期信号: 发现宝宝经常过度地揉眼睛。 看东西时总是闭上一只眼睛,歪头或者转动头。 眨眼次数多,脚下常常被小东西绊倒。 看东西时靠物体很近,不能看清近处或远处的物体。
原因: 除了先天性弱视,可能是由于婴儿出生时视网膜或视神经通路出血,影响了视功能的发育而形成。 有斜视的小儿,常因视觉紊乱(如两眼看一物为两物)而不适,为消除此不适,大脑的视中枢主动和制斜眼所传入的视觉冲动,久而久之,形成弱视。
特别提示: 家长应在宝宝3岁之前带他去眼科做一次眼睛检查,这样才可以及早发现那些不易察觉的斜视和弱视,避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 3岁左右是治疗弱视最佳时期。在最佳年龄进行治疗,疗程短且疗效好,而且大部分能治愈,一般超过6岁则效果较差。
腺样体肥大 腺样体肥大系咽扁桃体增生,儿童腺样体肥大常属生理性,婴儿出生时鼻咽部即有淋巴组织,并随着年龄而增生,6岁时即达到最大程度,以后逐渐退化,若其影响全身身体健康或邻近器官者,才称为腺样体肥大。
早期信号: 睡眠时张口呼吸,舌根后坠常有鼾声,夜寐不安 鼻分泌物多,说话时有闭塞性鼻音,语音含糊。 吞咽与呼吸之间共济运动失调,常发生呛咳。 分泌物下流刺激呼吸(图老师整理)道粘膜,易患气管炎。 因咽鼓管受阻易引起非化脓性中耳炎导致听力减退,骨膜内陷。 患儿长期用口呼吸,鼻子不通气,易造成头部缺血,缺氧,出现精神萎靡、头痛、头晕、反应迟钝等现象。
原因: 儿童时期易患急性鼻炎、急性扁桃体炎及流行性感冒等,若容易发作,腺样体可迅速增生肥家中鼻阻塞,阻碍鼻腔引流,鼻炎鼻窦炎分泌物又刺激腺样体使之继续增生,形成互为因果的恶性循环。
特别提示: 小儿的腺样体肥大引起的打鼾常被家长忽视,但因为长期张口呼吸,致使面骨发育障碍,上颌骨变长,硬腭高拱,牙列不整,上切牙外露,醇厚,面部缺乏表情,形成腺样体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