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妈妈会因为奶水过多而发生涨奶现象,如果不及时处理,很容易发展成乳腺炎,哺乳妈妈涨奶时该怎么办?教你几招缓解产后涨奶的居家好方法。
【 tulaoshi.com - 涨奶 】
产后乳腺炎会影响产后的喂奶,不少TuLaoShi.com患有产后乳腺炎的妇女都不禁疑问,患有产后乳腺炎可以喂奶吗?患有产后乳腺炎的妇女往往乳房红肿、疼痛,因此新晋妈妈会担心这样子会传染给孩子,但其实如果只是局部红红肿,是可以喂奶的。同时,产后乳腺炎患者在喂奶是又要注意什么?下面来了解一下。
何为产后乳腺炎
产后乳腺炎是产褥期常见的一种疾病,乳腺炎俗称“奶疖”,多为急性乳腺炎,常发生于产后3~4周的哺乳期妇女,所以又称之为哺乳期乳腺炎,经乳头的裂口或血性感染所致。在初产妇中最为常见(因为对于初产妇采说,乳头易被吸破,病菌就易由此侵入乳房)。病后全身发热,乳房红、肿、疼痛,常引起化脓。
产后乳腺炎发病原因
哺喂母乳的妈妈最常遇到的困扰便是乳腺炎。乳腺炎多半是因为奶水未排空、乳头感染所造成。
当奶水未完全排空,输乳管被乳汁塞住后,通常会出现局部的硬块,称为乳汁滞留。若是乳头破掉造成乳房被细菌感染,便称为感染性乳腺炎。造成乳汁滞留及乳腺炎的原因包含:
1 宝宝吸吮姿势不正确:导致奶水没办法完全被吸出。
2 妈妈在喂奶时用指头挤压乳房:如此反而会阻碍乳汁的流出。
3 宝宝将乳头含破:常是因为吸吮姿势不对,宝宝在吸不到乳汁的情況下便会越吸越大力,会将妈妈的乳头咬破,进而造成细菌感染,使细菌进入乳房组织。
症状:患乳腺炎的病人会突然感到恶寒、发热、乳房结块、局部红肿和疼痛。如果能及时用抗生素和清热解毒的中药治疗,病情会很快得到控制。如治疗不及时或不治疗,病情会逐渐加重,局部疼痛剧烈,呈刺痛、跳痛,持续高热不退,导致局部化脓,甚至发生败血症。
得了乳腺炎还能喂奶吗?
对于患上产后乳腺炎新妈妈,可以采取热敷、按摩等方法进行自我护理,去医院进行治疗一般一周左右就能痊愈。由于乳腺炎只感染乳房组织,与乳汁无关,因此不会传染给宝宝,可以继续喂奶。
若是只有局部红肿,妈妈可在喂奶前先热敷红肿部位,并且将硬块揉散,哺喂后再冰敷。若是乳头感染、破皮,就该用奶水加以擦拭,或使用医师开立的乳头药膏。为防止宝宝吃到药膏,选择哺喂后再上药,或是哺喂前先以清水清洁乳头。
乳腺炎发作期间喂奶要注意什么
Bety:刚刚生完孩子5天,宝宝因为生病单独住儿科隔离病房了,因此没办法让宝宝吸奶。因为自己没经验,不知道该做些啥,护士让挤奶也没太在意,现在奶涨得像石头,都发硬了,很痛,该怎么办呢?以后还会这样涨奶吗?我该怎样预防再次涨奶?
很多新妈妈都会遇到涨奶的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会发生堵塞甚至引发乳腺炎。新妈妈产后该如何预防涨奶?
让宝宝尽早吸乳
如果生产后能让宝宝尽早与新妈妈亲密接触,并在宝宝出生后半小时内就开始吸吮母乳,这样不仅有利于宝宝得到含有丰富营养和免疫球蛋白的初乳,刺激母乳分泌的增多。由于宝宝的吸吮能力很强,小嘴巴特别有力,因此可以通www.tulaoshi.com过吃奶这种方式来疏通妈妈的乳腺管,使乳汁排得更加顺畅。
请吸奶器来帮忙
如果宝宝因为某些原因无法用吸吮来帮助妈妈,那就应当选择一款吸奶器来帮忙。在挑选吸奶器的时候要注意其吸力必须适度,使用时乳头不应有疼痛感。建议选择有调节吸奶强度功能的自动吸奶器,可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吸奶器的压力和速度。
冷敷&热敷
在挤出部分乳汁后,用柔软的毛巾蘸冷水外敷于乳房上,或使用冷水袋进行冷敷,均可起到减轻乳房充血、缓解胀痛的作用;而在哺乳前,可以用湿热的毛巾热敷乳房几分钟,随后配合轻柔的按摩和拍打动作,使乳房和乳晕软化、减轻涨奶感,而且哺乳时应先喂感觉涨奶明显的那侧乳房。
选择宽大的内衣做支托
用充足的奶水喂养宝宝真是件幸福的事儿,然而这温馨的时刻有时会被细菌所破坏,因为乳腺炎让喂奶成为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如果你不想让这样的恶梦出现在哺乳期间,那就应该从此刻起学习如何预防乳腺炎。
哺乳期间,乳房在宝宝的频繁吸吮下容易造成损伤,如果这时你又没有及时排空乳汁、没有保持乳房的干爽洁净,那么乳房很容易被可恶的细菌入侵,造成乳腺炎。妈妈要学会判断乳腺炎的症状,并注意乳房的日常护理。
如何判断是否有乳腺炎?
出现乳腺炎的起初症状和感冒有些相似,人会感到疲劳、发冷,妈妈需要先排除感冒的可能性,之后再来进一步判断是否患有乳腺炎。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患乳腺炎的妈妈乳房会感到发热、疼痛或肿胀,在疼痛持续一段时间后,能明显感到情况越来越严重,疼痛也越来越剧烈。出现这样的症状,你可以回想一下近期哺乳过程中有没有出现过乳头皲裂或出血的情况,有没有偶尔漏掉一次喂奶或喂奶时间间隔太长。如果出现以上情况,就很可能是患有乳腺炎。
妈妈一旦怀疑自己患上乳腺炎就要及时看医生,确定是否需要抗生素的治疗。其tulaoshi.com实,预防乳腺炎的关键是要做好日常的乳房清洁和护理,妈妈们现在就一起来学习产后乳房的护理技巧吧。
一、及时排空乳汁
预防乳腺炎的最好方法就是防止那些可能引起乳腺炎的因素出现,妈妈需要及时排空乳汁,避免乳管堵塞。滞留的乳汁很容易引发炎症的扩散,建议妈妈用吸奶器或人工将奶挤出。
二、给乳房做“冰火spa”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要预防乳腺炎,平常给乳房做“冰火spa”是很不错的保养方法。因为热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乳腺阻塞,而冷敷就可以很好地缓解乳腺肿胀感。给乳房做spa时,建议妈妈们用乳房冷热敷专用包,它比普通的毛巾更为透气、柔软,而且不必担心掉毛絮。
产后很多产妇会因为各种原因而出现有乳汁分泌不足的情况,而有的产妇则有严重涨奶的现象,这些都是不正常的情况。长时间的涨奶不仅会导致乳汁淤积,同时还有可能会导致产妇出现有乳房胀痛的症状,甚至还会诱发乳腺疾病。因此在出现有涨奶情况时,必须要尽早解决。
1、热敷
如果有涨奶的情况,这个时候产妇可以选用热敷的方法,通常热敷一段时间后便可以让阻塞在乳腺中的乳块?变得通畅。很多时候乳房循环不通畅的话,就会导致产妇频繁的出现有涨奶现象,严重影响乳房健康。而热敷可以让乳房循环状况得到很好的改善,从而起到预防以及治疗涨奶症状。因此有涨奶等情况的产妇,及时的热敷非常重要。
但是在热敷的时候一定要特别的注意,应该尽量避开乳晕和乳头部位,这是由于这两处的皮肤比较嫩,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会因为过高的温度而导致皮肤破损。
2、按摩
适当的按摩同样可以有效的缓解涨奶现象,尤其是在热敷过后按摩的效果更加明显。产妇在哺乳期间应该多对如分进行有效的按摩,这样不仅可以预防涨奶情况的出现,同时还可以帮助产妇有效的预防各种乳腺疾病。乳房按摩的方式有很多种,在按摩的时候最好是以双手托住单边乳房,然后从乳房底部交替按摩至乳头。
按摩同时还可以将乳汁挤在容器中,以此来缓解涨奶现象。但是在按摩的时候也要注意,一定要注意控制力度,否则的话同样会诱发乳腺增生等疾病。
3、吸奶器
如果涨奶情况比较严重的话,这个时候还可以借助吸奶器来有效的缓解涨奶所致的各种不适症状。尤其是一些奶胀并且还伴有乳房疼痛的产妇,这个时候可以使用手动或电动吸奶器来辅助挤奶,通常都可以起到很好的缓解作用。但是在使用吸奶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卫生,尤其是乳晕部位皮肤有破损的产妇,以免细菌入侵感染。
患有乳头皲裂Tulaoshi.Com等情况的产妇,这个时候必须对其做好及时的清洁措施,同时在每次喂奶后还可以用乳汁均匀的涂抹,这样同样可以有效的缓解皲裂情况。
4、温水浸泡
出现有涨奶情况的产妇这个时候也可以通过温水浸泡乳房的方法来有效的缓解不适症状,先准备一盆温热水放在膝盖上,然后再将将上身弯至膝盖,这样可以让乳房都泡在脸盆里。这个时候还可以轻轻的摇晃乳房,借着重力可使乳汁比较容易流出来。
小贴士:预防涨奶的最好方法
让宝贝及早开始吸吮,在出生半小时内开始哺喂母乳,这样乳汁分泌量也会较多。注意哺喂次数,约2-3小时1次,以移出乳汁,保证乳腺管通畅,预防涨奶。
如果乳汁分泌过多,宝贝吃不了,应用吸奶器把多余的奶吸空。这样既解决产妇乳房胀痛,又能促进乳汁分泌。
想要预防产后涨奶,妈妈可以通过上述的按摩、热敷冷敷等措施,还可以通过增加喂奶次数,保持乳腺管通畅,预防涨奶。
常用的民间小验方
Bety:刚刚生完孩子5天,宝宝因为生病单独住儿科隔离病房了,因此没办法让宝宝吸奶。因为自己没经验,不知道该做些啥,护士让挤奶也没太在意,现在奶涨得像石头,都发硬了,很痛,该怎么办呢?以后还会这样涨奶吗?我该怎样预防再次涨奶?
Tulaoshi.Com很多新妈妈都会遇到涨奶的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会发生堵塞甚至引发乳腺炎。新妈妈产后该如何预防涨奶?
让宝宝尽早吸乳
如果生产后能让宝宝尽早与新妈妈亲密接触,并在宝宝出生后半小时内就开始吸吮母乳,这样不仅有利于宝宝得到含有丰富营养和免疫球蛋白的初乳,刺激母乳分泌的增多。由于宝宝的吸吮能力很强,小嘴巴特别有力,因此可以通过吃奶这种方式来疏通妈妈的乳腺管,使乳汁排得更加顺畅。
请吸奶器来帮忙
如果宝宝因为某些原因无法用吸吮来帮助妈妈,那就应当选择一款吸奶器来帮忙。在挑选吸奶器的时候要注意其吸力必须适度,使用时乳头不应有疼痛感。建议选择有调节吸奶强度功能的自动吸奶器,可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吸奶器的压力和速度。
冷敷&热敷
在挤出部分乳汁后,用柔软的毛巾蘸冷水外敷于乳房上,或使用冷水袋进行冷敷,均可起到减轻乳房充血、缓解胀痛的作用;而在哺乳前,可以用湿热的毛巾热敷乳房几分钟,随后配合轻柔的按摩和拍打动作,使乳房和乳晕软化、减轻涨奶感,而且哺乳时应先喂感觉涨奶明显的那侧乳房。
选择宽大的内衣做支托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1205/980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