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子宫内的胎儿始终处于一个黑暗的环境中,早产儿生后过早地接受了大量光刺激,这对孩子健康是不利的。早产儿长期处于强光刺激下,可造成其生理和行为的改变,加剧早产儿的神经不安定。噪音和强光作为应激原会导
【 tulaoshi.com - 光 】
[标签:内容22
早发现、早治疗对于患有眼病的儿童极为重要,如能早发现、早治疗,许多儿童可以避免视力残疾。许多眼部疾病如果不能在儿童时期治愈,将造成眼睛的终生残疾。据眼科专家介绍,早产儿和低体重儿,在出生后4-6周就应进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检查。
与成人不同的是,儿童眼部疾病以先天性疾病为主,包括先天性泪囊炎、先天性上睑下垂、先天性屈光不正、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青光眼等。广州市儿童医院眼科主任项道满强调,对儿童危害比较大的三种眼病,特别要引起家长的重视:(1)发生于早产新生儿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2)先天性白内障;(3)以及其他的一些先天性眼部疾病,包括有结膜炎、泪囊炎、先天性上睑下垂等。
所以,宝宝在出生之后24小时以后就可(www.tulaoshi.com)以去“第一次看眼科医生”。小儿眼科医生对其进行筛查,新生儿眼病筛查不需要特别高难的技术,有经验的小儿眼科的医生通过观察新生儿对光刺激反应,外眼检查,红光反射等检查就可以检查出多数的新生儿眼部疾病。对于初筛通过者进入正常儿童保健查体程序,未通过筛查,确诊有眼病的新生儿,对其进行干预或治疗。
举例来说,由于早产儿的视网膜发育未完善,有可能发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现与治疗不及时就可能导致患儿失明。陈先生的BB就是因为没有及早治疗而失明。“我的BB是36周的早产儿,现在出生已经一岁了,出生时只有1.33kg,在医院期间使用过高流量给氧、呼吸机。当时BB出生的医院医生建议我们尽早去广州市儿童医院治疗孩子的视网膜病变,但因为没有觉得孩子的眼睛有问题,结果等到孩子1岁的时候,再去看医生的时候,医生也觉得没办法治疗了。”
项道满说,出生时只有1.33kg,属于低出生体重儿,在医院期间使用过高流量给氧的新生儿,需要尽早做早产视网膜病变筛查。如果对用氧的早产儿进行眼科监测,尤其是抓住最佳治疗期进行手术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损害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贴心提示:
(1)早产儿在出生4-6周就应该筛查眼底病变,如果医生怀疑孩子有其它眼病,在出生时就应该进行眼科检查。
(2)如有眼病家族史,1周岁前就要接受眼部检查。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率达10%,医生提醒要及早筛查
厦门市妇幼保健院眼科的一份调查显示,在该院去年筛查的300多名早产儿中,10%的人出现了视网膜病变。专家指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根本原因是早产和低体重,体重小于1000克的早产儿发病率为60%-80%,体重小于1500克的早产儿发病率为20%-40%,高浓度的氧气吸入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去年8月,高先生两口子喜添男丁,夫妻俩为了这宝贝儿子倾注了不少心血。虽说孩子早产了2个月,但经过家人的悉心照顾,孩子被养得白白胖胖的,特别招人喜欢。但不知为什么,去年10月,高先生发现孩子的眼睛有点不对劲,右眼出现红肿,于是带孩子来厦门检查。接诊的厦门市妇幼保健院眼科副主任医师熊永强发现,孩子已经出现了视网膜严重病变,由于没有及时接受筛查和治疗,最终导致孩子失明了。
■调查结果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早产儿发病率达10%
像高先生儿子的这种状况并非个案。厦门市妇幼保健院眼科近日公布了一份调查资料,在该院去年筛查的300多名早产儿中,31人出现了视网膜病变,发病率约占10%。其中,病情严重的8名本地早产儿得到了及时治疗,视力得到挽救,可是另外2名外地患儿,由于到医院检查时已错过了最佳治疗期,结果终生失明了。
熊永强表示,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和新生儿抢救、监护技术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早产儿得以存活下来,因此患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婴儿也将越来越多。世界卫生组织“视力2020项目”已将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认定为高、中水平收入国家的重要致盲因素之一。
■病变根源
早产和低体重
熊永强介绍说,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病因较复杂,根本原因是早产和低体重,体重小于1000克的早产儿发病率为60%-80%,体重小于1500克的早产儿发病率为20%-40%,高浓度的氧气吸入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此外,还有遗传、感染、酸中毒、贫血等多种影响因素。
熊永强解释,正常分娩的新生儿,一般在妈妈怀孕后40周出生,此时婴儿眼睛内各种结构已基本发育成熟。早产儿出生时,视网膜没有发育成熟,出生后视网膜虽然还会继续发育,但却很容易发生病变。另外,对早产儿的用氧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致病因素,一般来说对早产儿用氧过度或过浓会引起血管收缩,在视网膜没长好血管的地方就会出现缺氧,促使血管乱长,引发病变。这也是近几年不少家长与医院经常发生纠纷的地方,因此,国家卫生部也出台了相关的法规,对早产儿治疗用氧和视网膜病变的预防、诊断、治疗等方面进行了相应的规定。
■专家提醒
尽早筛查预防
据介绍图老师,目前卫生部已发布的《早产儿治疗用氧和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中规定“对出生体重2000克的早产儿和低体重儿,开始进行眼底病变筛查,随诊直至周边视网膜血管化”“首次检查应在出生后4周-6周或矫正胎龄32周开始”。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一种发生于低体重早产儿的视网膜血管性疾病,主要是由于早产儿出生时视网膜发育仍不完善,在多种因素影响下,视网膜形成新生血管,这种新生血管易向玻璃体内增殖,并牵拉视网膜引起视网膜脱离,如果治疗不及时就可能永远失明。
早产儿易发视网膜病变 本病根据视网膜病变的严重程度可分为五期。第一、第二期,视网膜与正常新生儿视网膜相比会有些异常,不过这时候还没有出现明显的新生血管,不需要治疗,大部分新生儿病情会自动痊愈,但要定期到医院检查,因为仍有部分新生儿病情会继续发展到第三期www.Tulaoshi.com。第三期,病儿视网膜开始出现新生血管增殖,这时可以用冷凝或视网膜光凝的方法来治疗,大部分病儿的病情都可以得到控制并好转。但如果不及时治疗,新生血管继续增殖,会牵拉视网膜,使局部视网膜发生脱离,并最终导致全视网膜脱离,这就是第四期和第五期的改变。如果孩子的两只眼睛都已发生了全视网膜脱离,治愈的希望微乎其微。
一年前,王强夫妇盼望已久的儿子终于降生了。多年来,小两口为婚后不能生育伤透了脑筋,他们几乎跑遍了全国大小医院,用的草药、偏方足有几箩筐,但妻子的肚子始终都没有动静。
最后在北京一家医院采用试管婴儿的方式让妻子怀了孕。 为了儿子的健康成长,王强夫妇倾注了不少的心血。虽说早产两个月,但孩子长得白白胖胖,招人喜欢。但不知为什么,这tulaoshi.com孩子总有点不对劲。都快一岁了,还不会辨认爸爸妈妈,不会抓玩具,但却经常用手抓眼睛。
这些异常的现象开始并没有引起夫妇俩的注意。直到最近,小王发现宝宝的眼睛里长出了两个白点,夫妇俩这才感觉事情不妙,赶紧抱上宝宝去了医院。
眼科黄教授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在给宝宝测试视力时,黄教授发现宝宝的眼睛左右摆动,不能注视物体,眼底检查和超声波探察发现宝宝两眼内各有一处异常病变。教授还从王强夫妇处了解到:宝宝是个早产儿,体重不足1500克,又遇难产,经过吸氧并在温箱内抢救10天才转危为安。
根据这些情况,黄教授肯定地对王强夫妇说:“你们的孩子患的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今后很可能会看不见东西。”这句话犹如五雷轰顶,吓懵了王强夫妇,他们紧追着问:“教授,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能够治愈吗?” 黄教授耐心解释说:“正常眼睛是一个球形结构。眼球壁的最内层为视网膜,也就是我们看到物体的感光层,早产儿的视网膜血管容易出现病变,即在玻璃体内异常增殖。这种异常结构一方面阻止了光线到达视网膜,影响了玻璃体的透明度,另一方面增殖组织会牵拉视网膜,引起视网膜的脱离,导致患儿失明。
正常分娩的新生儿,一般在妈妈怀孕后38周出生,此时眼睛内各种结构已基本发育成熟。早产儿则不然,出生时视网膜没有发育成熟,出生后视网膜在发育过程中就很容易发生上述变化。所以,这种病多发生于早产儿、低体重儿和有吸氧史的新生儿,这也是引起新生儿致盲的重要原因之一。”
让人遗憾的是,现在有不少像王强夫妇这样的父母,对这种新生儿眼疾认识不足,不注意早期观察。实际上,只要父母平时多加注意,很多孩子可免遭厄运。
那么,怎样才能尽早发现呢?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一般地说,新生儿眼睛一出生就有感光功能;2个月时,可以协调地注视物体,眼球可随物体在水平方向移动90°;3个月时出现手眼协调,会用手去抓跌落的物体,并开始认识母亲和熟悉的物品;6个月时能分辨熟人和陌生人;1岁时可以注视3米远的物体,能区别物体形状,开始喜爱看图画。父母要随时注意孩子生长发育期间的视力变化,如在相应的阶段里达不到上述视力标准时就应引起警惕,尽早求医。
为了预防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国内外专家建议,对有发病危险的新生儿,如同时有胎龄不足38周或者体重低于2000克,并且出生后发生窒息、接受过吸氧或输血治疗的新生儿,必须常规进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检查。
▲ 胎龄大于32周或出生重在1500~2000克者,应在出生后第四个星期检查。
▲胎龄大于28周或体重在700~1500克者,应在出生后第二个星期进行初次检查,以后每星期检查一次。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1205/982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