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7月14日消息,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据英国一项研究发现,女儿和儿子的肥胖症分别和母亲和父亲有很强的联系,与同性一方的关系最大。研究发现,发现肥胖母亲的女儿患肥胖症的可能是常人的10倍;而对
【 tulaoshi.com - 肥胖症 】
中国青少年成长指导中心的专家称:目前,中国儿童的肥胖率高达11%,比10年前翻了一番。“能吃就是福”、“孩子越胖养得越好”这些传统观念在不少家长心中已经根深蒂固。但事实并非如此,肥胖会给孩子带来一连串健康隐忧,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孩子长不高。
肥胖儿童的发育通常比同龄人早而快,所以无论身高、体重还是肌肉力量方面,确实比同龄人占优势。他们往往在10岁左右就“长成个了”,多数比同龄人高。但“好景”不长,一般女童13~14岁,男童14~15岁时会停止生长了;就是生长,其速度也比体重正常的同龄儿童缓慢,最终不及体重正常的儿童那样高。
体重过重,会给正在生长中的骨骼(尤其是下肢)造成过大的负荷压力。所以肥胖儿童中O形腿、外八形脚较多,影响体形美。
生长因子分泌不足也是肥胖儿童身高发育障碍的重要因素。肥胖会导致脑垂体分泌生长因子减少,最终使他们长不到正常儿童体重那样的身高。这就是胖子大多身高不高的原因。
&nbs图老师p; 一般认为,肥胖具有遗传性。从现实情况来看,这确实有一定的道理。统计数据显示,如果父母都体重正常,孩子发胖的可能性仅是20%;一方肥胖,可能性就达到40%,而双亲都超重,这个数值就高达80%。
事实上,肥胖父母对孩子体重方面的遗传是“双重”的:第一层遗传是基因层面的——如果父母体态硕大,那么孩子比其他同龄人偏胖几率就要高的多;第二层“遗传”则是肥胖父母的不健康生活习惯——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难免受到不良习惯影响。
平均来说,先天对体重的影响仅占约1/4~1/3,另外2/3~3/4影响则来自于你的行为和其它外界因素。这就是说,“胖爸妈养胖孩子”的原因更多的是他们共同的生活习惯,而不是简单地由先天决定的。如果两个人同时开始健身和合理饮食,他们减肥速度可能不同,这与他们的基因有关系。但他们最终都会减掉体重,也就是说行为的改变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体重。再举个例子,如果有一对同卵双胞胎,同一双亲养大的,同样超重,其中一个决定减肥,开始更健康的生活方式,而且坚持下来,你说最后两个人还会一样胖吗?
这就是说,即使是你的基因不如别人,更容易发胖,那你就应该放弃了吗?每个人的智商、能力各有不同,但是我们还是在努力地争取,不断地提高自己,因为我们知道,只要努力了,即使没有做到最好,那也和不努力截然不同,还可以享受到进步的乐趣不是吗。同样,即便是你的基因不好,这并不一定意味着你必然比别人胖,这仅仅只能说明,你可能需要更多一点努力罢了。而且,无数的研究表明,只要努力,肥胖是可以得到控制甚至逆转的。
现在有不少小孩子,也可能是因为独生子的原因,天天就是在家里面看电视、玩电子游戏,没有足够的体育活动,都圈在屋里。这样的生活方式,即便父母体重正常,可能最终培养出来的还是胖哥肥姐。
如果家族确实有这样的因素,也不用担心——还有很大一部分结果是掌握在你手中的。如果家里有小孩,你也一定不希望他因自己的不健康的生活习惯而导致以后肥胖。所以,养成一个健康的生活习惯,不仅自己受益,还能给下一代带来健康。
的活动场地比较有限,加之有些父母总是担心孩子会发生磕碰,所以,尽量对孩子的活动加以限制,这些都大大降低了孩子室外活动的时间和强度。另外,调查显示,在我国儿童当中,长时间看电视的比例已经高达12.7%。这也是我们的小胖子越来越多的一个重要原因。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3、饿不饿都吃
很多年轻父母的工作压力比较大,孩子都是由爷爷奶奶隔辈喂养,很多老人都觉得能吃是福,胖孩子身体好,所以从小就让孩子食用大量的食物,从而养成了孩子饿不饿都吃东西的习惯。
4、缺不缺都补
很多家长生怕孩子营养素缺乏,所以在正常饮食之外经常大量给孩子补充各类营养素,从而造成孩子营养过剩。而实际上,只要孩子不挑食不偏食,保证膳食平衡,基本上就能保证每天所必须的营养。而且,大部分补品从功效上来说,远远不如从食物中摄取的营养丰富、平衡。
5、父母不良的饮食习惯
胖宝宝的产生跟父母及家庭的饮食习惯有直接关系,如父母是否吃零食、是否吃早餐以及父母口味等,都能影响孩子体重。可以说:父母的饮食习惯造就了孩子的身体状况。所以,若想孩子身体好,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调整好自身的饮食习惯。
小贴士:
目前.6岁~6岁半的男孩的过重及肥胖率为10%,女孩为25%。据研究,12岁以前若是肥胖.将来仍然肥胖的几率男性为86%,女性为88%。此外.对上百名胖宝宝的统计分析显示:60%的胖宝宝血脂高,70%的胖宝宝患有脂肪肝,53%的胖宝宝同时出现血脂高、脂肪肝的症状。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1211/1029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