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初上幼儿园时,都会很不适应,幼儿心理上会有一定的压力,这个时候妈妈最好给宝宝准备一些安慰物。做为早教的工具,比如一个玩具,一个靠垫,甚至一块毛巾。都会缓解宝宝的压力。
【 tulaoshi.com - 幼儿心理 】
儿童初上幼儿园时,都会很不适应,幼儿心理上会有一定的压力,这个时候妈妈最好给宝宝准备一些安慰物。做为早教的工具,比如一个玩具,一个靠垫,甚至一块毛巾。都会缓解宝宝的压力。
儿童的安慰物有以下一些特点:第一,在众多的同类物品中,他只喜欢其中的一个比如,同样的毛巾,他只要那一块,即使破旧得已不成样子,他依然对这块毛巾情有独钟;第二,每天都离不开,随时有要带着它,吃饭、睡觉、玩、外出等,有的孩子上幼儿园也要带上;第三,孩子对安慰物吸吮、闻气味;第四,无论安慰物多么破旧不堪,孩子也拒绝更换新的,即使是完全一样的物品。
儿童时期,很多孩子都有自己的安慰物,这些安慰物可以是一块毛巾、一个绒毛玩具、一个毛巾被等等,孩子们从很小的时候便和这个安慰物形影不离。在一所幼儿园进行研究期间,我看到一个2岁多的女孩整天抱着一个红色的小枕头,不时地放在鼻子下闻一闻,吃饭的时候、睡觉的时候、在室外活动荡秋千的时候,小枕头都不会与她分离,“我的小枕头”是她对安慰物的称呼。第一次见到她是在去年的8月,至今已经快一年了,小枕头依然与她相伴。在她生病后,有一个星期没有来幼儿园,身体好起来后,到幼儿园时,我发现她对小枕头的依恋更强了,很多时候她都是一个人玩,不愿意吃饭,不愿意参加活动,嘴里念着“想妈妈,想妈妈”,一边念,一边将脸贴在小枕头上。可能因为离园时间太长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我开始主动接近她,几天后,我成为了她的朋友,因为她在有些时候可以把她的小枕头交给我,请我帮她保管一会儿!我受宠若惊啊!要知道,在幼儿园里,得到这样的待遇的人只有我一个人啊!后来她渐渐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变得活泼开心,现在TuLaoShi.com她3岁,小枕头依然陪伴着她。
我亲戚的孩子在小的时候也有自己的安慰物,他们都是女孩,玲玲的安慰物是绒毛熊,洋洋的是一块毛巾,安慰物陪伴了她们长大,记得洋洋的毛巾最后变得破烂不堪,鲜艳的颜色也没有了,玲玲的绒毛熊的绒毛已经掉光了,但她们依然视为宝贝,不肯换新的,一直到上小学,不知道什么时候,突然发现她们的身边没有安慰物的陪伴了,才醒悟:“她长大了!”现在才发现,她们的父母当初没有强迫孩子离开安慰物,没有粗暴地将他们破烂不堪的安慰物扔掉,没有认为孩子这样做是不是有问题,是多么的明智!玲玲已经小学毕业,学习优秀,人际交往能力强,洋洋已上大学二年级,是学校活动的积极组织者,她们没有社会的不适应感。
儿童的安慰物有以下一些特点:第一,在众多的同类物品中,他只喜欢其中的一个比如,同样的毛巾,他只要那一块,即使破旧得已不成样子,他依然对这块毛巾情有独钟;第二,每天都离不开,随时有要带着它,吃饭、睡觉、玩、外出等,有的孩子上幼儿园也要带上;第三,孩子对安慰物吸吮、闻气味;第四,无论安慰物多么破旧不堪,孩子也拒绝更换新的,即使是完全一样的物品。
儿童的安慰物对于儿童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玩具、一块毛巾,而是他们适应这个新世界、新环境的情感支持!是他们适应陌生环境的情感拐杖!不是每个儿童都需要安慰物,但对需要安慰物的孩子来说,他们需要成年人的理解和支持,他们是如此的弱小,感觉新环境的不安全,所以,安慰物对他们来说,是如此的重要!
当孩子需要安慰物的时候,父母不妨多多审视一下自己:
1、孩子很小就和父母分开,长期见不到父母;
2、平时主要是老人或保姆带,与父母相处的时间太少;
3、与孩子身体亲密接触的时间太少;
4、孩子缺乏工作的引领,太多时间处于无聊状态;
5、孩子与外界接触太少;
6、不懂得或不注重孩子精神力量的培养等等。
如果我们因为种种的原因和借口不能够在孩子幼小的时候给予他们足够的情感支持和安慰,为什么不可以允许儿童自己找到安慰自己的方式呢?当孩子渐渐长大以后,当他们能够有足够的精神力量来适应和面对这个社会的时候,他们自然就会放弃安慰物了。所以,不要粗暴地拿掉孩子的安慰物!
我们的习惯是不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儿童的成长,对我们的儿童没有信心,我们不相信孩子自然成长中的一些规律,对孩子成长过程中所出现的正常状态不理解,在这种不理解的情况下就给孩子下一些不利于孩子发展的定义,什么心理有问题呀,什么行为有退缩呀,还提出什么预防措施!还对孩子进行治疗!我们已经愚蠢到用干涉孩子正常发展规律的方式来“治疗”孩子正常的行为!
儿童的生存环境不容乐观!
宝宝需要安慰物的案例
儿子十个月了。今天中午下班回到家,看见孩子时他已经是一脸的睡意,换好纸尿裤往房间走,刚到门口就开始准备哭了。我哄他“妈妈进去拿开水给贝贝喝”,才让他安静下来;往床上放时他又准备哭,这回倒没哭出来,怎么回事儿呢,我很奇怪,看了看他,他嘴里发出“哼哼”声,眼睛看着平时睡觉盖的浴巾,我就想“难道他要浴巾?”顺手将浴巾递给了他,他一把抓过去,用两手抱着,然后上眼皮就开始往下掉,我就顺势抱起他喂奶,很顺利,没5分钟他就睡了。放到床上时他突然哭了,我顺手将浴巾塞进了他在空中挥舞的小手中,他立马安静下来,神了。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宝宝为何寻找安慰物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在母乳喂养的孩子中,十个月就需要安慰物的孩子很少,但是在他早期的秩序建构中,睡觉时只要有那个熟悉的毛巾被在眼前,他就会把睡觉的模式和那个毛巾被整合在一起,于是睡觉时就需要毛巾被。可能妈妈没有注意以前孩子与这个毛巾被的关系,一般来说孩子不会突然地这样依恋一个物品。
对于十个月的孩子,这种需要更是出自生命的本能,无论是出于安全感还是别的什么,只要需要就给他,应该对孩子没有什么不好。妈妈要考虑的是,一个十个月的孩子在妈妈的怀里仍然焦虑地需要安慰物,这是为什么?有几种情况可以考虑一下:第一,母亲对孩子的需求不敏感,使孩子的愿望不能获得满足;第二,母亲每次在生气和痛苦时离孩子很近或者抱着孩子;第三,母亲不是经常心情愉悦或者经常放松的。如果有这三种情况,要解决的问题就在家长身上了;如果这三种情况都不存在,那就让孩子放松地去依恋毛巾被吧!
温馨提醒
十个月的孩子正是口和手的敏感期,在孩子醒的时候多给孩子一些适合于嘴啃和用手抓捏的物品,让孩子沉入工作中。
妈妈要反思自己的心境,如果有不良情绪就尽快调整。
妈妈要使自己全身心地去感受孩子,发现孩子的需要,给予满足,包括孩子所需要的安慰物,在孩子需要时一定递给他,当孩子不需要时则不要用这个物品去刺激他的注意。如果孩子身心是愉悦的,又能获得发展的满足(即工作的满足),成人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可以任凭孩子去喜欢任何一件物品。
总之,养育好宝宝,家长就应该更懂得宝宝,让宝宝有个健康的身心是主要的。
儿子十个月了。今天中午下班回到家,看见孩子时他已经是一脸的睡意,换好纸尿裤往房间走,刚到门口就开始准备哭了。我哄他“妈妈进去拿开水给贝贝喝”,才让他安静下来;往床上放时他又准备哭,这回倒没哭出来,怎么回事儿呢,我很奇怪,看了看他,他嘴里发出“哼哼”声,眼睛看着平时睡觉盖的浴巾,我就想“难道他要浴巾?”顺手将浴巾递给了他,他一把抓过去,用两手抱着,然后上眼皮就开始往下掉,我就顺势抱起他喂奶,很顺利,没5分钟他就睡了。放到床上时他突然哭了,我顺手将浴巾塞进了他在空中挥舞的小手中,他立马安静下来,神了。
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安慰物?是不是我平时给他的安全感不足,才导致了他寻找安慰物呢?
答 在母乳喂养的孩子中,十个月就需要安慰物的孩子很少,但是在他早期的秩序建构中,睡觉时只要有那个熟悉的毛巾被在眼前,他就会把睡觉的模式和那个毛巾被整合在一起,于是睡觉时就需要毛巾被。可能妈妈没有注意以前孩子与这个毛巾被的关系,一般来说孩子不会突然地这样依恋一个物品。
对于十个月的孩子,这种需要更是出自生命的本能,无论是出于安全感还是别的什么,只要需要就给他,应该对孩子没有什么不好。妈妈要考虑的是,一个十个月的孩子在妈妈的怀里仍然焦虑地需要安慰物,这是TuLaoShi.com为什么?有几种情况可以考虑一下:第一,母亲对孩子的需求不敏感,使孩子的愿望不能获得满足;第二,母亲每次在生气和痛苦时离孩子很近或者抱着孩子;第三,母亲不是经常心情愉悦或者经常放松的。如果有这三种情况,要解决的问题就在家长身上了;如果这三种情况都不存在,那就让孩子放松地去依恋毛巾被吧!
温馨提醒
十个月的孩子正是口和手的敏感期,在孩子醒的时候多给孩子一些适合于嘴啃和用手抓捏的物品,让孩子沉入工作中。
妈妈要反思自己的心境,如果有不良情绪就尽快调整。
妈妈要使自己全身心地去感受孩子,发现孩子的需要,给予满足,包括孩子所需要的安慰物,在孩子需要时一定递给他,当孩子不需要时则不要用这个物品去刺激他的注意。如果孩子身心是愉悦的,又能获得发展的满足(即工作的满足),成人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可以任凭孩子去喜欢任何一件物品。(来源:新浪育儿)
幼儿园、小学,是孩子们成长的必经之路。但是,一个习惯了自由自在家庭环境的宝宝,进入一个到处可能受到限制和管束的环境中,肯定会感到浑身不自在和难以忍受。
因此,为了让宝宝适应全新的环境,父母最好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1、训练孩子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
千万不要把孩子限制在家里,只和家里人来往,可多带孩子去别人家串门、找小朋友一起玩、户外活动、训练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尤其是一些体育活动能够锻炼孩子的胆量,例如在大蹦床上弹跳,钻管道,荡秋千,旋转游戏,攀爬运动等等。考验孩子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2、训练孩子的注意力
这项训练可通过游戏方式进行,例如:他们扔球,抛接球,走平衡木,拍球,打击乐,听录音故事等等,训练他们能坐住一段时间。
3、训练孩子的自控能力
主要训练孩子的爬行、垫上运动、手眼协调运动等等。对于那些早产、剖腹产、难产、早期缺乏爬行训练的孩子都需要尽早强化训练,严重的还需要儿童心理专家咨询指导。
只要家长多加配合孩子这些能力的训练,就一定能帮助孩子尽快适应新环境。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1212/1037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