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们似乎每天都在告诉孩子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而实际上,孩子们在成长中也会形成自己的意念,心理学家们把他们这种没有用语言表达的心里话归纳为“摇头的心意”。FONTCOLOR=#6600FFb请不.
【 tulaoshi.com - 儿童心理 】
一、扮弱计--让孩子充当一次“小大人”。
父母常常抱怨现在的孩子对父母漠不关心,缺少责任感,他们不知道,孩子的责任感是要从小培养的,如果你总在孩子面前表现出一副风雨无惧的样子,孩子就会认为父母是不需要他们关心照顾的。因此,父母们不妨偶尔扮一次弱,向孩子求助,你会惊奇地发现孩子竟因此变成了懂事的“小大人”,而你也可以从孩子的帮助中获得很多东西。
二、补强计--让孩子由自卑变自信。
美国加州大家哲学博士詹姆斯.多伯林提出了“补强法则”。当一个人的行为得到满意的结果时,这种行为就会重复出现。因此,当孩子受到认可时,他(她)的自信就会被激发出来,不断重复令人满意的行为,直至摆脱自卑,成为自信上进的好孩子。
三、诱导计--帮孩子跨过厌学的泥潭。
几乎每个孩子都多多少少有些厌学情绪,这是可以理解但却不能放任自流的,因为这种情绪会阻碍孩子学习的热情,给孩子的成长带来难以估量的影响。然而强制孩子学习也不是好办法,这只会加深孩子的反感,聪明的做法是诱导孩子学习的兴趣,让孩子自动自发地学习。
四、冷淡计--让孩子有一点自控能力。
今天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受到家人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然而这样的生活却让孩子养成了任性的习惯,这个坏习惯将给孩子未来的生活埋下巨大隐患。专家建议孩子任性时不妨试试冷处理,这会使孩子因得不到注意而自动收敛脾气。
五、受挫计--给孩子一个体验失败的机会。
美国教育家卡乐尔.桑德堡说:“顺境当然可以出人才,但逆境也可以出人才。而且在逆境中经过挫折和千锤百炼成长起来的孩子才更具生存竞争力。”也就是说为了增强孩子的耐挫力,父母们不妨有意识地给孩子创造一些适度的挫折情意,这种挫折教育对增强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大有好处。
六、放手计--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不要什么都为孩子做好,家长应当试着放开手,让孩子自主地去做,第一次也许做不好,但以后就会做得又快又好。千万不要做包办父母,放开手为孩子创造做事的机会和平台,孩子才能有自立能力,父母们也会少些麻烦。
七、纵容计--让孩子在“淘气”中开发潜能。
一些父母抱怨自己的孩子“太淘气”是“破坏狂”,其实这类孩子往往很聪明,求知欲、好奇心都比较强,意志力也比一般孩子来得坚定。因此,聪明的家长要试着“纵容”孩子的淘气和“破坏”行为,并借机挖掘潜能,培养兴趣,说不定你的孩子就是另一个“爱迪生”。
八、处罚计--让孩子正视自己的错误。
教育孩子就要赏罚分明,孩子做的好要给予奖励,但孩子做错事时一定不要姑息,哪怕只是小错也要进行适度的处罚,这样孩子才能正视自己的错误,及时改正,免得在错误里越陷越深。
九、制冷计--给自负的孩子“泼冷水”。
自负是指自我评价过高,目中无人,这种心理对孩子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因此一旦发现孩子自负的苗头,父母就应当运用“制冷”的手段,适时地给孩子泼点冷水,让孩子学会理性地评价自己,正确地认识自己。
十、包容计--让孩子感受父母无条件的爱。
孩子也许不够聪明,也许有很多缺点,可是作为父母,你绝对不能对孩子存有偏见,羞辱或嫌弃自己的孩子。对孩子一定要包容,要有信心,你就会得到一个怎样的孩子。
从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每个孩子都会遇到不少的困惑,除去学业的压力,种种这样那样的“小问题”也会始终缠绕在他们的心头,由于这些问题总是那样的难以启齿,孩子们往往不知所措,于是自己看书、私底下问同学等便开始悄然蔓延……
专家指出性教育可分为幼童阶段(0—6岁)、童年阶段(7—10岁)和少年阶段(11—14岁)。应该来说,孩子到了3岁时应该对自己的性别有明确的认识,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3—7岁是性角色意识的重要培养阶段,孩子会从日常的家庭生活中进一步加深对性别、性角色的认识。7岁之前的性教育,父母的作用无疑是最重要的,父母是孩子性教育的启蒙教师。因此,一旦孩子无法从父母处得到帮助,便会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
幼童阶段(0—6岁)
困惑1:小俊三岁了,长得聪明可爱,大家都很喜欢他。可是有一天,小俊却问妈妈:“妈妈妈妈,外婆说我是从垃圾堆里捡来的,这是真的吗?”小俊的妈妈很尴尬,一边哄着他一边说:“你啊,外婆说得没错,就是从垃圾堆里捡来的,等你以后结婚了再告诉你。”
困惑2:5岁的玲玲刚上幼儿园,这天爸爸把她从幼儿园里接回来时,发现她闷闷不乐的。“爸爸,为什么上厕所时,有的小朋友要站着,我们却要蹲着呢?我偷偷地看了看小明,可是我们好像长得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啊?”“以后你长大了自然会明白。还有,以后上厕所要专心点,去看别人的孩子不是好孩子。”
童年阶段(7—10岁)
困惑3:8岁的亮亮平常喜欢和邻居小朋友婷婷玩“过家家”。这天,两人玩着玩着,亮亮就对婷婷说:“你是我老婆”,接着便像模像样地拉着婷婷入“洞房”了。躺在床上两人也不知道做什么,亮亮突然凑上去吻了婷婷一下。没想到婷婷立即就哭着跑出去告诉了亮亮妈妈,说亮亮欺负她。结果,亮亮被妈妈赏了个耳光。
困惑4:四年级的小迪经常在电视上看到男女搂在一起亲嘴。可每次他和爸爸妈妈一起看时,只要一出现两人拥抱的情景,妈妈就会把他的眼睛捂起来,甚至干脆借故支开他。他问妈妈为什么不让他看,妈妈总是吓唬他:“接下去会很恐怖的,怕你看了害怕。”“可是我一个人看的时候觉得满好玩的,一点都不可怕啊。”小迪心里有些不解。
12父母惩罚孩子的十大智慧
父母惩罚孩子的十大智慧
有个孩子,3岁前以爷爷奶奶带为主,两个老人很宠孩子,家里条件很好,孩子从小要什么都满足。有时候不给,孩子一闹东西就到手。孩子3岁后以妈妈带为主,他还是用对付爷爷奶奶的方法对付妈妈。妈妈再打,他也要坚持到最后答应他的条件,妈妈又是讲道理,又是打,却没有任何用处。问题就是妈妈的态度不坚决,讲完了、打完了,最后还是满足了孩子的要求……所以说,惩罚是一种教育手段。也是一种微妙的家教艺术。
只有拥有了惩罚孩子的智慧,才能真正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犯了错误就要惩罚
孩子犯了错误,无论有心还是无意,都要受到惩罚。比如:孩子不小心把杯子摔碎了,虽然他不是故意的,也应该告诉他,这是他的过错。他虽没有料想到自己行为的后果,但仍要为此道歉。如果他是无意的,并勇于承认错误,家长会相信他,并减轻对他的惩罚。如果他隐瞒事实、逃避责任,他将受到加重的惩罚。这样就可以从小培养孩子诚实、负责的性格。
另外,要让孩子知道做错事就要受到惩罚的道理。即使孩子央求,也不能答应,否则有了取消的先例,以后就很难保证实施的有效性。
惩罚的“量刑”要适当
惩罚孩子的目的是为了孩子的良性转化,惩罚的“量刑”就必须合乎孩子的行为。惩罚过重容易引起孩子的对抗情绪,轻了又不足以使孩子引以为戒。因此惩罚孩子要以达到目的为原则,既不能轻描淡写,又不能小题大做滥用“刑罚”。大教育家洛克说:“儿童第一次应该受到惩罚的痛苦的时候,非等完全达到目的之后,不可中止;而且还要逐渐加重”,其中的道理耐人寻味。
要依照规则进行惩罚
家长应和孩子协商制定一个奖惩规则,让孩子知道犯错后将受到什么惩罚。这样,孩子平日就会有所注意,从而减少犯错误的概率。当孩子犯错后,家长应注意调整自己的情绪,不要因一时冲动而随意惩罚孩子。若是孩子以后犯了同样的Tulaoshi.com错误,也应该按规则进行和以前相同的惩罚,这样家长才能在孩子心中树立威信。
指明“出路”不含糊
惩罚孩子不能半途而废,应要求受罚的孩子作出具体的改错反应才能停止。家长要态度明确,跟孩子讲清楚他应该怎么做、达到什么要求或标准,否则有什么样的后果。如孩子有乱丢东西、不爱整理的习惯,家长在惩罚时就应该让其自己收拾好东西、整理好玩具;使其明白必须要做好,否则又要受罚。家长千万不能含糊其词甚至让孩子“自己去想”。家长不给“出路”,孩子改错就没有目标,效果就不明显。
罚了又赏要不得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家长教育孩子要相互配合,态度一致,赏罚分明。该奖时就要郑重其事甚至煞有介事地奖,让孩子真正体会到受奖的喜悦;该罚时也应态度明确、措施果断,让其知道自己错之所在。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孩子明辨是非、知错即改的品行。如果在对孩子实施惩罚之后,家长中的一方认为孩子受了委屈,随即又来安慰他,这将会使惩罚失去作用。实践证明:惩罚――奖励――惩罚的恶性循环会使孩子产生认知偏差,错误地将犯错和受奖联系起来,从而使惩罚归于失败。
及时惩罚莫迟疑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惩罚的效果部分来自条件反射,而条件反射在有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的间隔时间越短则效果越好。所以家长一旦发现孩子犯错,只要情况许可就应立即予以相应的惩罚;如果当时的情境(如有客人在场或正在公共场所)不允许立即作出反应,事后则应及时地创造条件,尽可能让孩子回到与原来相似的情境中去,家长和孩子一起回顾和总结当时的言行,使他意识到当时的错误行为,并明确要求他改正。
最忌讳讽刺挖苦
家长惩罚孩子应力戒讽刺挖苦,更不能自恃“孩子是我生的、是我养的”而随意用恶毒的语言指责、谩骂孩子。实践证明,讽刺挖苦和恶语谩骂已超越了孩子的理智能够接受的范围,将会刺伤孩子的自尊心。因此,家长应该牢记惩罚孩子的目的是帮助他改正错误,决不是为了刺激孩子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自尊心。有些家长在惩罚孩子语言不文明、满口脏话时,自己也“出口成脏”,这就使得训教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失去说服力。
点到为止莫唠叨
有些家长训教孩子喜欢没完没了,而且还时不时地喝问孩子“我的话你听见了没有?”孩子慑于家长的威严,为了免受皮肉之苦,只能别无选择地说“听见了”,其实他可能什么都没听进去,甚至左耳听了右耳出,根本就没听。孩子之所以说知道了,只是顺着家长的意思,为了早点结束训斥。于是,当孩子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时,家长便感到“痛心疾首”,随即说孩子“不把我的话当回事”,当成了“耳边风”,说孩子“不听话”。其实这是因为家长的唠叨太多了,令孩子分不清主次,不知道听哪一句为好;再者,经常性的唠叨多了,也会导致孩子“失聪”,对家长的话产生教育心理学中的“0反应”,无动于衷,使训教失去效果。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务必切记要改掉爱唠叨的毛病,凡事点到为止。
就事论事莫牵连
从受罚者的角度来讲,孩子最厌恶家长“倒咸菜梗”,一事既出又将陈年老账翻出来。很多家长却不了解这个道理,训教孩子时总忘不了东拉西扯、横牵竖连,说出孩子的种种不是,甚至将孩子说得一无是处,直至忘记了本次训教的主题。孩子怎样想呢?反正自己没有一处是对的,以前取得的成绩、改正的缺点家长都看不到,自感自己天生是挨训该罚的料,对改错失去了信心,也就破罐破摔、我行我素,这样的教育效果可想而知。所以,家长训教惩罚孩子务必要一事一议,就事论事,切勿搞牵连、翻陈账。
事后说理不可无
家长和孩子之间存在着教与被教的关系,但教育孩子仍当以理服人。惩罚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因此,惩罚之后必须要及时与孩子说理,否则,孩子在忍受了惩罚之后将依然如故。所以,家长在惩罚孩子后要通过说理、剖析的方式使他明白为什么会受罚、知道犯错误的原因,讲清楚如果坚持犯错下去将有什么后果。惩罚只是一种劣性条件刺激,其效能是短时的,不能持久。受罚的孩子改正了错误并不等于他已明白事理,并不能保证他下次不会再犯。因此,让孩子明白自己受罚的原因才是根除错误的关键,说理是惩罚孩子之后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步骤。
现在的妈妈们总是过于关注宝宝的益智方面的表现,而忽视了宝宝身体健康状况。但实际情况是,宝宝的身体健康与否,关系到他一辈子的快乐与成就。健康是一切的基础,没有好的身体,其他一切都是空谈。因此,宝宝需要从小提升免疫力,以增强体质。
宝宝免疫力提升的方面,包括晒太阳、户外运动、多笑、营养补充等,其中通过免疫类的奶粉进行营养补充是重要的途径。
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苦夏,宝宝的体力消耗很大,免疫力下降,加上秋季气候多变,冷热温差大,于是病毒很容易乘虚而入。如何增强宝宝抵抗力,使病毒远离宝宝,是这个季节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
有这样一些妈妈,她们的育儿招数和老一辈背道而驰,可就是这些新鲜招数,对提高宝宝的免疫力可管用了!
第一招:不要娇生惯养
有些宝宝“娇生惯养”,天气一冷,家长们怕他们着凉,就不让宝宝出门了。这么一来,孩子的呼吸道长期得不到外界空气的刺激,得不到锻炼,反而更容易感染疾病。
适当的室外体育锻炼,才是增强宝宝体质最有效的方式。对于刚满月的小宝宝,可以在阳光柔和的时候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晒晒太阳,时间以30分钟到1个小时为宜。大一点的宝宝可以在大人的监护下,进行一些简单的器械锻炼或做做体操。新鲜的空气和自由的空间对宝宝的成长至关重要。经常运动还可以增强食欲,对提高抵抗力有辅助作用。
要注意的是,锻炼要遵循适度、持续和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要进行长时间和大体力的运动,否则可能会因为身体劳累过度反而导致宝宝免疫力下降。
第二招:天凉慢添衣服
耐寒锻炼是提高宝宝对寒冷反应灵敏度的最有效方法。有些家长总是怕孩子受冻,天气稍冷就给宝宝加上厚厚的衣服,殊不知这样会给宝宝造成一种恒温环境,没有经过寒冷锻炼,反而更容易感冒。
“春捂秋冻”是有一定道理的,根据天气预报和自身的感觉有计划地增减衣服,一般来说孩子比大人多穿一件单衣就可以了。
由于秋天天气变化无常,所以要给宝宝多准备几套薄厚不等的衣服,内衣一定要用纯棉面料,毛衣以不会直接刺激到宝宝皮肤为好。
第三招:多吃粗粮
宝宝们正处在生长发育最旺盛的阶段,对营养素的需要量自然较多,但由于宝宝的消化功能尚未完全成熟,所以很容易发生营养素缺乏的状况;营养不足,抵抗力自然就比较差。因此,加强营养素的摄入,是提高宝宝抵抗力最重要的一环。
粗粮可提供细粮所缺乏的营养成份,达到平衡膳食、合理营养。如果光吃一些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很容易就把宝宝给养成小胖墩了。
蛋白质缺乏会造成免疫力缺乏,因此要多吃一些鱼、蛋、奶和豆制品,但要注意男宝宝摄入豆制品要适量,以免大豆中的植物雌激素影响孩子身体发育。1岁以上的宝宝可以适当喝些酸牛奶或优酪乳,其中的乳酸菌可以增加宝宝肠道内的益生菌,对预防腹泻有明显的作用。
缺锌缺的宝宝免疫力低下,容易感冒,食欲下降,还会造成大脑发育不良。海产品、红肉和山核桃是锌的良好来源,与其吃补锌的药物,还不如多吃些含锌量丰富的食物。
12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1212/1037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