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ulaoshi.com - 心理 】
孩子好打人怎么办(大人篇)
问题: 当我拒绝了他的一些不合理的要求,例如在晚餐前吃糖,他就会开始发脾气,甚至攻击我。我试着向他解释打人是不对的,但是他依然那样做。
思考:
攻击大人是一种剧烈地反抗行为,必须被严肃对待,并且这种行为在刚刚萌芽的时候就要纠正。我听到过一位家长用怯怯的声音说:“宝贝,甜心,小可爱,打妈妈是不对的。所以请不要再打我了,好不好?”无论如何,都不要用这种拖长声音、讨好的腔调说话,或者对孩子进行长篇大论地说教,因为这会让孩子误解打人是一种获取注意的有趣方式。这不但不能使孩子认识到打人是错的,同时也会加剧这种行为。
解决方法:
1、每当孩子打人时,立刻扶住孩子的肩膀,看着他的眼睛,坚定而不高兴地说:“不许打人,你被关禁闭了。”带孩子去关禁闭的地方,并告诉他:“坐在这里,直到我说你可以起来了。”几分钟以后,当你和孩子都冷静下来之后,就允许孩子起来。你可以简单地复述刚刚发生的事情,但是避免长篇大论,因为那并不能达到“给孩子上一课”的目的。每当孩子打人的时候,家长要有恰如其分的回应。
2、如果你发现孩子是通过打人来取得你的注意,就不要再给他回应。每当孩子打你的时候,都坚定而不高兴地说:“不许打人。”然后就结束和他的对话,走到一边去。孩子会明白,打人会让你“走开”而不能让你答应他的要求,或者获得你的注意。
3、确保你从来都没有跟孩子玩过“打人游戏”。孩子们模仿他们看到的一切,即使在一个不合适的时间。如果你有和孩子打闹的习惯,而且允许他开玩笑地“攻击”你,他就会很难分辨玩闹与发脾气之间的区别。
父母小贴士:一个经常打人的孩子可以从心理顾问或医生那里得到一些帮助。一位经过专业训练的专家可以找到孩子打人的原因,并帮助你制订一套制止这种行为的计划。
本文摘自《完美育儿手册》,由中国妇女出版社授权图老师育儿网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孩子要人陪睡且紧抓大人衣领
图老师育儿网友:我儿子现在2岁9个月,他每晚睡觉都要我或他奶奶陪着,并且要用小手紧紧抓住大人的衣服领子,夜里醒来后就伸手摸,直到又抓住才安稳入睡。还必须开着灯。直到他睡熟才能关。
现在他要上幼儿园了,我想锻练他自己睡,请专家提供一些好的建议。
茅于燕:孩子要陪睡、要抓住大人衣领、要开灯,可以说是睡前的不良行为,很多儿童都有类似的行为,主要是缺乏安全感。两岁多的儿童已经有了一定的自我意识,对自己很敏感,所以他特别注意自身的状态。也许这种要陪睡、要抓住大人衣领、要开灯在几个月的儿童那里倒不多见,因为这个阶段的小婴儿还没有自我意识,对自身的状态并不敏感。有的人说要让孩子睡在另一间房,最好在他几个月的时候就这样做,比较容易成功,就是这个道理。
要改正这些不良行为,可以试试以下方法:
1、改变睡前习惯,和孩子一块儿看一两本小故事书(内容是欢乐的、平和的),或者给他讲几个有趣的故事,不单纯陪睡。
2、 睡前洗个热水澡,身体舒服了,夜里也不容易醒了。
3、把用手紧紧抓住大人的衣服领子,改为抱一tuLaoShi.com个毛绒玩具。一开始可能很难,但每天坚持这样做,会有效果。待儿童再大一点,他更懂事了,会自动放弃这个毛绒玩具。以抱毛绒玩具的行为换取抓大衣领的行为当然也有缺点,但在纠正的过程中,分步走还是必要的。另外,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放大人,不被孩子缠住。
4、如果夜里醒来仍要抓住衣领才睡,可以把他抱起来喂一点水或者奶,哼一两首摇篮曲,甚至玩一个玩具,就是不让他抓住衣领。开始当然他会哭闹,不要心软,让他哭闹几次,就会好的。如果舍不得,这个毛病就难改了。
5、可以点一盏小瓦数的灯,让他有安全感,虽不好,但影响也不大。可以点一段时间,到他三岁多才给他关灯睡觉,这个年龄可能他就不骇怕了。
宝宝玩具陪睡是否可行
孩子对自己心爱的玩具,常会自个儿喋喋不休地说着,忙个不停地摆弄着,吃饭时看着,外出时带着,睡觉时也要陪着。的确,玩具是孩子的天使,能给孩子无限欢乐。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 据了解,不少家长睡觉时让孩子带着玩具睡,说是电影、电视里都这样的。其实,这种做法不宜仿效和提倡。原因有三:
首先,睡觉时玩具置于身旁,孩子玩着玩着,时间短则十几分钟,长则个把小时,甚至更长。这不利于培养孩子按时入睡、自然入睡的好习惯。
其次,布制玩具和长绒毛玩具,如布娃娃、长毛狗之类,容易脏,孩子睡觉时置于身边不卫生;金属玩具、硬塑玩具,如枪、变形金刚等,棱角坚,质地硬,放孩子身边也不安全。
第三,卧室即使开着灯,光线一般都比较暗。孩子睡在床上,边玩边睡,眼与玩具的距离较近,通常不到20厘米,眼睛需要紧张调节,眼肌容易疲劳,眼内压力增高,眼轴容易伸长,不利于保护孩子视力。
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保护孩子视力,家长还是要慎重对待这一环节,不能让玩具陪睡养成习惯。
别让大人态度决定孩子的画
tulaoShi.com一团杂乱的线条、看不出所以然的色块……一番涂涂抹抹、点点画画后,孩子高高兴兴地拿过来给你看。该怎么和孩子谈他的画呢?什么时候该大声赞美,哪些地方又得采取迂回策略?会不会不小心因为我们成年人固有的感受方式,影响了小涂鸦大师新鲜自由的表达?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 回到最根源的地方检验一下
看看下面这几位妈妈的“判断”:
孩子画的房子总是兴趣班老师教的那样儿。
女儿学了2年画了,让她画个亭子还画得不像。
为什么我女儿画的画总没有邻居家孩子画得干净呢?
这几位妈妈对孩子的涂鸦分别皱起了眉头,认为孩子的画存在不足。
实际上艺术教育远不止是教孩子画一张画那样简单和局限。很小就让孩子亲近艺术,更重要的是激发他的好奇心、观察力和想象力,帮助他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如果你认可这样的观点,那我们的态度、行为正确与否,就变得有章可循起来:看一看,我们的态度或做法有没有帮助他更大胆地去尝试?有没有帮助他形成发散性的思维?有没有帮助他学会寻求可能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有没有激发他的想象力?
这样,把妈妈们的问题放在这个大前提下看,就有了“答案”:孩子只会画老师教的那种房子——你可以带他去看各种不同形状的房子,看完后,再比较房子之间的不同。甚至还可以让孩子自己设计一栋房子,再鼓励孩子绘画时把差异表现出来,这样,孩子的思维就不会局限于单一,反而得到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
你要求他把小亭子画出来——等于让他把你感兴趣的东西画出来。这和他并没有关系,画不好是自然的事。
别人家的孩子画得好,因为“干净”——这样的判断是有失偏颇的,还是在从你的期待出发,和孩子是否有感受、有探索并没有关系。 宫外孕 湿疹 怀孕的表现 手足口病症状 宝宝感冒流鼻涕怎么办 孕中期注意事项 怀孕吃什么好 盆腔炎有什么症状 怀孕三个月胎儿图
送孩子去哪个绘画班、要不要和其他孩子比赛写生……其实很多问题,都可以试着这样判断,看看孩子的反应,也许下一步你能更清楚应该怎么做。
>>更多早教知识
孩子忽然和大人对着干怎么办
图老师育儿网友:我是一个两岁零两个月孩子的母亲,孩子很漂亮、秀气,长相和他的性格截然相反。自小好象就和其他的孩子不一样,小时候就爱教人抱,从来不坐在小车里。稍微懂点事情了,总和人对着干,你叫他东,他偏向西,你不叫他干什么,他偏要干。现在总是爱穿大人的鞋,爱穿大人的衣服,如果干出什么出格的事情,旁边的人脸上千万不能有惊讶生气的表情,如果他发现别人会惊讶生气,他准会哈哈大笑,然后继续。才两岁,也没少骂他,有时也打他,可是好象没什么用。这两天我气的心口都疼。连我家保姆都说,怎么咱们家的孩子像白景奇,不要他干吗他偏干。这样的孩子如果不教育好,将来真的喊麻烦。怎么办呀?
茅于燕:你的孩子两岁两个月,正是人生第一个反抗期,大约到四岁左右,就会过去的,不要太着急。
儿童在这个年龄段有这种逆反行为是正常的,并不是坏。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令人烦恼的行为呢?主要有以下原因:
1、 两岁的孩子已经不是大人自已的延长了。他已经成为一个个体了。“不”、“不要”、是他独立的宣言,对着干是他争取独立的具体行动。他正在不受管辖建立自我的阶段。
2、 他用“不”、“不要”、“不干”、“要那么干”来检验家长的权威性(妈妈是不是那么厉(图老师整理)害?)突出他的自主权。
3、 对“权威”有一种反抗的冲动,但不能很好的控制。
4、 家里大人看见他做一些“不听话”的行为,往往会说“不要这样”、“不好”、“不能给”、“不听话不理你了”、“啊呀!这个不能动!”等等。他听了许多许多“不”字,也开始练习这等等。他听了许多许多“不”字,也开始练习这个“不”字,比如:“不嘛!”“不要”、“不要”、“不给”……他实际就是练习这个刚学会的词,有时也并不一定就是真的“不”的意思。
5、 有时他正干着一件兴趣很大的事(家长并不认为是很有趣的,比如蹲在地上看一只小蚂蚁扛着一块小蛋糕屑屑),家长喊他做另外一件事(比如换衣服、吃饭、午睡等),他会连续说出许多“不”字,以表示抗议,名符其实的逆反。
6、 孩子正处在成长阶段,有时细微的变化还没达到质变,是看不出来的,而家长往往还是按照以前对待他的方式来对质他,遭到他的“不要”、“不干”的反对。比如他已经快会跑了(还没有真跑起来),家长还老拉着他走,遭到反抗。
7、 家长有时让孩子做的事他确实做不到(比如他玩兴下浓,你让他去睡觉、他正在玩拼图,你让他把拼图码好装到盒子里去等),他也会用“不干”、“不去”,和你对着干,这不是他的问题。
8、 有时他会故意做出一些奇特的动作,检验你的权威,你表示了惊讶、失态,正是他的目的。
怎样对待逆反行为呢?
1、 正确认识儿童在两岁左右这个阶段的性格特点,不要惊慌失措,也不必大惊小怪,而是要善于引导。
2、 切忌当他的面和别人谈他的“不”,把他的“不”说成是“坏”。
3、 不要惩罚逆反行为,否则等于火上加油。
4、 自己少说“不”字,说多了等于给他的模仿源多了。
5、 给孩子自己做决定的机会多一点,让他有一定的选择权,这样可以大大减少逆反行为。比如:出门时让他穿外衣,如果说:“把罩衣穿上”,他肯定不穿说,要检验你的权威。你可以:“你穿前面有大象的一件,还是有小白兔的一件?” 他很可能在这二者中间选择一件,避免了逆反。
6、 有时在某种情况下不容选择,那么就用坚定的语气对孩子说:“宝宝,今天姑姑来咱们家吃晚饭,咱们这就该回家给她做饭了”。这时不能说:“回去给姑姑做饭,好吗?
7、 不要老是做老板,发号施令。同样一个意思,用不同语气、不同词汇、不同语调说出来,会有不同的效果,可以温和一点的时候不要严厉一点,要顾及孩子的自尊心,会减少许多逆反。
8、 千万不要对他出格的行为表现出过份的惊讶,甚至失态,否则这种强刺激会使他做出更多、更出格的行为,以满足他这种看笑话(他不是哈哈大笑吗?)的心理。
9、 有时也可以用转移注意的办法,不与她直接顶撞,会减少逆反。
逆反行为是一个阶段的行为,过了这个阶段会好得多,全我们不能消极地等待这个阶段过去,应该用以上一些办法(或者你用过的、别的有效方法),使这个行为减少,减轻。
大人如何对待孩子间的争执
图老师育儿网友:我的孩子快四岁了,与其堂兄相差半岁,经常在奶奶家一起玩,也经常发生争执甚至打架。堂兄爱哭,所以几乎每次争执,无论因为什么,结果都是以堂兄大哭,小弟受到所有人(包括奶奶、叔叔、婶婶,还有我和他爸爸)的训斥结束。我很苦恼,因为每次看见他奶奶,尤其是叔叔、婶婶教训他,甚至是惩罚他时,孩子越发不服气,和大人们对着干,我就不知所措。我不愿意看见其他大人这样对待他(尤其是他叔叔婶婶当着我们和他小哥哥的面惩罚他),可是平常还算讲道理的孩子,这时却什么也听不进去,我要是不说他,又显得纵容他欺负小哥哥似的,但是有时候又确实没有什么对错之分,甚至是小哥哥欺负了他,只不过他没有哭罢了。您有什么好主意吗?
专家:孩子之间的争执,往往并没有什么原则性的对与错,只是由于各处的生活环境不同、个性不同,看事情的角度不同而产生不同意见。其实,如果没有大人的介入、没大人明显地一贯地、不分对错地支持一方,他们的争执很可能很快平息下去了。国外的幼儿园,小朋友发生争执,很少向老师告状,老师也很少明显地介入(当然暗中还是关注的),让他们自己解决。有时有好几个小朋友在一起,他们会讨论出一个“对错”来的。从自身发生的事、自己判断出是非,对儿童来说是很好的锻炼,没有哪一方受谁支持,很公平。
从介绍来看,你说的这个问题,完全是成人介入而且不分对错地支持一方造成的。
解决的办法是:
1、 事先和孩子讲要和小哥哥一块儿玩,有什么事告诉妈妈,不要和小哥哥争吵。这里讲的是“事先”,等到孩子处在激情之中,再讲,他就听不进去了。
2、 有可能的话,在两个孩子都不在场的时候和奶奶、叔叔、婶婶、爸爸一起谈一谈,孩子发生争执,让他们自己解决,实在解决不了时,把他们分开,各玩各的,很可能他们会重新又在一起玩。大人不要介入,更不要明显地、一贯地、无条件地支持一方。必要是可以举几个例子来说明有时是哥哥对,有时是弟弟对。
3、 不要当着众人的面,一味地惩罚孩子,要保护他的自尊心。
4、 如果和亲人们不好谈,可以写一封信,婉转地把自己的意思说清楚。文字表述往往比口头表达要好,因为用词可以斟酌、意思可以表达得更清楚,而看信的人可以反复阅读,联系自己,又不伤面子,会得到较好的效果。
5、 和两个孩子一起谈一谈,要友好相处,有不同想法告诉大人,不要争吵、打架。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反复地教导,会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