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ulaoshi.com - 儿童_哭闹 】
拿哭闹的宝宝怎么办
襁褓中的婴儿是那么乖巧可爱,有如太阳般灿烂的笑容,沉睡时是那么恬静。可当宝宝逐渐长大后,一切都变了,发脾气、摔东西、哭闹……不稳定急燥的情绪表现,真难以招架,怎么对付这个小人儿?让父母愁坏了!
了解哭闹情绪的原因不论成年人还是幼儿,都会有情绪不好的时候,并且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喜、怒、哀、乐等情绪表现也就更多变化。0-3岁宝宝闹情绪的原因,主要是大人无法满足他的要求;由于语言能力尚未成熟,还不能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加上大人不能了解孩子的想法,宝宝自然会哭闹,来达到他们的要求。
父母在对付孩子哭闹不安的情绪,除了要有正确的安抚方法外,首先必须了解孩子闹情绪的原因。
1、先天气质:每个孩子的气质皆不同,有的宝宝动不动就大哭大闹,有的宝宝却是常常笑容满面……父母应多观察宝宝的行为表现,了解他们先天的气质。
2、生理上需求:当宝宝肚子饿了、尿布湿了、身体不舒服了、睡觉不安稳等,就容易有情绪反应,应了解宝宝闹的原因,再进行安抚。
3、过渡期反应:二岁左右的宝宝,开始会借由语言和动作,来表达他的想法和意见;如果父母不能了解孩子异常行为背后的原因,宝宝自然就容易以哭闹等,来达到他们的需求。
4、不当管教:孩子会在与大人的互动中,去探测大人的反应,当大人回应方式养成后,孩子就会以此方式作预测。如孩子一哭闹就有玩具、糖果,日后就会以哭、闹方式来取得。
正确的处理方法父母应以冷静、理性的态度,用一些正确的安抚方法处理孩子哭闹的情绪,并改正教导孩子,让他能接纳自己负面的情绪,以及学习如何适当地表达情绪。
冷静面对
当孩子情绪不稳定时,家长须作孩子的好榜样,先控制、处理好自己的情绪,不表示任何看法,慢慢走到孩子面前,让哭闹中的孩子感觉到你的冷静,降低哭闹情绪。千万不要在孩子情绪不稳定时,自己反而更生气,对解决问题无补。
利用辅助工具安抚孩子
孩子闹情绪时,可以利用一些宝宝平常喜爱的玩具、布偶,让他抱在怀中,暂时安抚宝宝失控的情绪,然后再进行安抚、询问动作。
抱在怀中,安定情绪
当宝宝情绪失控时,可将宝宝抱至怀中轻拍安抚情绪,或是放一些轻柔音乐、宝宝平常喜欢听的歌,借以安定情绪。
用温柔的语气对孩子说话
用温柔的语气对孩子说:“宝宝怎么了,为什么这么生气,还哭得这么伤心?”“你很难过,哭一下没什么关系,等会儿告诉妈妈,为什么难过,让妈妈帮助你。”如此会让孩子感觉到你对他的关心和尊重。
一杯水、一条毛巾,让孩子感觉你的关心
拿水给孩子喝,或是拿一条毛巾,拭孩子脸上、额头上的泪水以及汗珠,让孩子得到照料,感觉到妈妈对他的关心和注意,降低哭闹不安的情绪。
站在孩子的立场去思考问题
当孩子闹情绪时,须了解孩子发脾气、哭闹的真正原因,站在孩子的立场去思考问题,而当孩子对你诉说他的感觉和想法时,除用心倾听外,父母可以重复孩子所讲的话,让孩子感觉到你是了解他的。
适当的管教
如果发现孩子每一次都是以闹情绪为手段,来达到引起父母的注意或需求的目的时,这时父母就须给予孩子适度的管教,并且非常严肃地让孩子了解,他这样的行为、举动是不对的。
错误安抚无法解决问题父母在安抚孩子哭闹情绪时,“爱”的表达是很重要的,一个关怀的眼神,一句温柔的语句,都可有效减缓孩子哭闹情绪。但是相反地,如果使用了错误的安抚方法,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让这场亲子战争愈演愈烈。
冲动地责怪孩子,或嫌孩子动不动就哭哭闹闹“真是讨厌”,甚至生气地破口大骂,叫孩子立刻停止哭闹举动、
以威吓的方式,强迫、限制孩子不准再哭闹、丢东西。
对孩子哭闹情绪反应,完全视若无睹、不加理会,继续做自己的家事,放任孩子在一旁。
父母随意拿一样吃的、玩的东西给哭闹中的孩子,希望他能就此停止哭闹的举动。
过于宠爱、溺爱孩子,孩子一哭,就急忙将他抱住和安慰他,如此举动,容易造成孩子日后经常以“哭闹”的方式,来获得需求和注意。
用心倾听孩子的心声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喜、怒、哀、怨情绪也随之表现,家长应该冷静地面对孩子的情绪反应,尊重孩子也有表达情绪的权利,忠实地了解孩子情绪背后所要表达的信息,这些观念建立后,再引导宝宝学习表达处理情绪的方法,将有助于帮助孩子安抚情绪。
此外,平时应随时教育孩子,让他能正视自己生气的原因,并学习适度地发泄。而在孩子有良好表现时,不要忘记给予奖励与肯定,多赞美孩子良好的行为,帮助他减少闹情绪的行为模式,少用金钱或物质作为奖励的方式。而替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如一起看书,使宝宝能拥有较平稳的个人素养,面对挫折时,就不容易以“闹情绪”的方式来表达。
时时用爱心倾听孩子的心声,用智慧处理亲子间的关系,让亲子之间的关系更融洽。
宝宝哭闹
婴儿在第一年必定大量哭闹,哭是宝宝表达需要食物及抚慰的唯一的方式,渐渐至3个月后,啊会更明白他要什么,我们可提供一些意见给妈妈。
当宝宝哭时,你要有反应,安抚他不要不理他并找出其哭闹原因,加以安抚。
哭闹原因:
1、饥饿。
2、口渴。
3、生病:病会引起啼哭,且此时的哭声听起来有异于平常。
4、尿布疹,或臀部红肿。
5、急性腹痛的特征是:婴儿于每天的某一时间通常是下午后一段时间或黄昏有规律地大声啼哭,难以抚慰。这种模式的尖声哭约在3周大时开始出现,持续到12周或4周,哭啼的时间可长达3小时,在婴儿第一次出现难以抚慰的尖声哭啼时就应去看医生。急性腹痛无大碍,但是你可能看不到其他严重的症状而发生误诊。
6、周围环境:太冷、太热、灯光、阳光太刺眼。
7、他不喜欢的事:穿衣、脱衣。
8、你自己的情绪:你自己的情绪也可能是婴儿烦躁的原因,有时到图老师了黄昏,你感到疲劳,也许他发脾气使你恼怒。了解你的婴儿常常对你的情绪作出反应,这有助于你较心平气和地对待他。
9、无谓的纷扰:无谓的纷扰会使一个烦躁的婴儿哭得更厉害,你们换来换去抱他;无须换尿布去换尿布,一而再地喂奶;以焦虑的声音谈论他的哭啼;这些都会使他更烦,哭得更厉害。如果无明显原因导致他哭喊,不要去找原因,他可能只需要搂抱,便可安静。
怎样制止宝宝的哭闹?
图老师育儿网友:我女儿两岁半。最近两周每天睡前总闹情绪,半夜把尿时总大哭大闹(以前晚上把尿时不会这样,白天尿尿正常),有点耍赖的意思。据观察她并没有不适,气的她爸爸每次都打她几巴掌屁股,再哄一哄就没事了,讲道理她又不听,搞得我们不知如何是好?幼儿园老师反映,她白天有时也莫名其妙大哭。
茅于燕:有的tuLaoShi.com两岁半的儿童语言表达能力还不是很好,因此哭闹就是他们表示自己想要被满足的意愿的主要手段。而且两至三岁这个年龄段,自我意识开始萌发,对于“我”十分感兴趣,他很想摆脱成人的“干涉”,什么都要听“我”的。所以以前不哭不闹的事,现在也要哭闹了(就像耍赖似的)。
对于两三岁年龄儿童的哭闹,可以试试以下方法:
1、了解她这个年龄阶段的年龄特点,当她哭闹时,尽量安慰她,她不愿意做的事(比如要把她尿),等一会再让她做,即使她有几次真尿在裤子里,也不要紧,要有平常心。
2、鼓励她把不想这样做(比如把尿、上床睡觉等)的事用语言说出来,并且把想要怎么做(比如尿在裤子里或蹲下尿在地上;玩一会儿小熊猫再去睡等)的事也用语言说出来,这样家长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了。说出自己的意愿对这个年龄段的儿童来说是困难的,但是在适当帮助下,是可以做得到的。
3、最好不要用批评或体罚,否则她会更加反对你,情绪激动起来,就更哭闹了。
4、对于哭闹既不要姑息也不要惩罚。家长对待哭闹应该是“中性的”。可以转移注意,可以给以更多的安慰。
5、小床是这个年龄段的儿童最不喜欢的地方。上床表示要离开玩具、离开妈妈、甚至要到黑屋子里去(以前自我意识还不强,没有意识到这些),所以一想到这些就不高兴、就哭。
12
宝宝哭闹时该怎么办?
宝宝哭闹的时候应该如何处理?
会哭闹,是哪个宝宝都免不了的行为。当宝宝饿了、尿湿了、累了,都会哭。另外,宝宝觉得无聊的时候也会哭,还有当宝宝受到过度的刺激和惊吓时,也会哭。哭,是宝宝目前和爸爸妈妈唯一的沟通方式。
在此阶段,宝宝可能每天都会哭闹数小时,经常是在夜晚。当宝宝哭的时候给宝宝关照,但是要知道的是,并不是每一次关照和安抚都能让宝宝安静下来的。假如你已经满足了宝宝的需要,同时也抱了宝宝一阵子,那么你就可能必须由着宝宝去哭了。这种情形发生时,不必感到内疚。不过要记得在宝宝哭了一段时间以后帮宝宝打嗝,否则可能会引起宝宝的呕吐。
宝宝哭闹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家长应注意聆听孩子内心感受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 全国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华东师大学前教育研究所所长朱家雄教授对记者表示,情绪与心理健康已经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代表着现代人的健康状况,“但过去人们往往忽tuLaoShi.com视了幼儿实际上也和成人一样有丰富的情绪和心理。”他强调,现在绝大多数幼儿都被送入托幼机构进行培养,他们的内心情感与感受更需要成人的重视与聆听。家长应该重视对幼儿情绪方面的引导,这样才能教会幼儿今后正确面对自己的负面情绪。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 幼儿常不知如何应对负面情绪
从事学前与特殊教育研究的张捷博士介绍,长期调查分析表明,成年人很多心理缺陷都源于幼儿时期的情绪问题长期得不到正确处理和疏导。幼儿在同龄人或是与成年人交流时,常常不知如何应对自己的心理冲突,这类冲突和矛盾如果长期不能得到疏导,有可能对孩子心理产生负面影响,最主要就是成年后对自己的心理情绪不能及时应对。
张捷在做课题时曾接触过一个小女孩,脾气非常暴躁。妈妈的解释是孩子“遗传”了爸爸和爷爷的坏脾气。在给这名幼儿做咨询时张捷发现,妈妈常常因为小事批评她,导致小女孩根本无法面对自己的小小失误,也无法面对自己心中很小的负面情绪。而爷爷和爸爸为小事常发脾气,也导致小女孩习惯了用发火或大哭来表达自己几乎所有的负面情绪。
幼儿并非什么都不懂
专家指出,目前在我国系统促进儿童情绪健康与社会能力发展的课程十分缺乏,不少父母往往更关注孩子语言能力、智力和体质的发展,而忽略他们情绪与社会能力的健康发展。专家特别提醒,父母千万不能抱有幼儿反正不懂的想法,应更细致地关注幼儿的内心冲突,而这些冲突常会从幼儿的生活细节中体现出来。父母可从孩子心理细节入手,及时处理幼儿不良情绪和心理冲突。
了解更多科学早教知识,请登录早教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