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们普遍反映平时忙,早饭时间短,导致无法纠正孩子不吃早饭的坏习惯。那么早饭究竟有多重要,南京市力学小学一位老师表示,早饭一定要吃好,这样孩子才能有好的体力和精神,完成上午4节课的学业。 这位老师从
【 tulaoshi.com - 学生营养 】
零食是孩子最喜爱的食品,可现在很多零食都添加了大量的人造原料,这些原料包括反式脂肪、膨化食品还有添加大量人工色素的食品和饮料,这些原料都会对孩子大脑发育造成危害。所以,当家长的父母们要当心以下三大减低孩子智力的零食祸首: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第一类:反式脂肪类零食
卓女士从小就喜欢吃油炸类食品,她的这种习惯似乎也遗传给了儿子。卓女士的儿子在我市某小学读3年级,最近学校放寒假,她就经常在家炸藕饼、羊肉串、五香条给儿子吃,母子俩大快朵颐。可昨天早上卓女士一起床,发现口腔全部起泡了,她赶紧到中山医院口腔科看病。
当卓女士拿到检验报告时大吃一惊:她的血液黏稠度比正常人高出两倍。医生询问了她的生活习惯后说,这是因为她摄入太多反式脂肪酸的缘故。医生同时提醒她,如果长期这样吃下去,恐怕她将来还要吃出老年痴呆症来!反式脂肪又名反式脂肪酸,一般由植物油“氢化”技术处理后产生,与一般植物油相比,人造反式脂肪具有耐高温、不易变质、存放更久等优点。
目前,美国快餐业使用人造反式脂肪相当普遍,通常它被用于制作脆皮面包、炸薯条和甜甜圈等食品。一些能使面点酥松的油脂、人造黄油和用于油炸的食用油均可能含有人造反式脂肪。
孕妇摄入过量的反式脂肪酸后,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乳母也会通过乳汁,将反式脂肪酸“喂”给婴儿,会造成幼儿缺乏必需的脂肪酸,从而影响他们的生长发育,还可能造成幼儿大脑脂质缺乏,影响他们的智力发育。
所以对以下食物家长们要特别注意:首先是人造油脂,如人造黄油(植物奶油);其次是油炸食品,如方便面、薯片、薯条等。一些含油脂的加工食品,如方便汤、快餐、冷冻食品(如汤圆)、烘焙食物(如饼干、曲奇和面包等)、各种即冲型糊粉状食品(如粉状麦片、椰子粉、芝麻糊粉等)、各种奶油糖、花生酱、巧克力酱中,都可能有反式脂肪酸。
第二类:膨化食品
近年来,膨化小食品因其具有酥、脆、香、甜等味道特点,颇受儿童们的喜爱。不过,国内外医学专家认为,膨化食品不是真正的安全或健康食品,如果孩子长期食用这类食品,对他们的大脑和体质发育都是有害无益的。美国营养食品专家多年前就提出过忠告:膨化食品中存在较多有害金属元素铅或铝,家长不应常让孩子吃这些食品。
膨化食品含铅、铝比较高的原因有:一是加工这类食品往往要加入膨松剂之类的添加剂,有的膨松剂(如明矾和碳酸氢钠)就含有较多的铅或铝等重金属;二是食品在加工过程当中是通过金属管道的,金属管道里面通常会有铅和锡的合金,在高温的情况下,这些铅容易气化,气化后的铅就会污染这些膨化的食品。
经常吃膨化食品对儿童(特别是3岁以下的孩子)的伤害是很大的。当“铅从口入”时间久了,会慢慢潜伏于血液和骨骼中,很难自然代谢出来。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于铅的吸收量是成人的数倍,而孩子对铅的排泄功能比较弱,这就更容易蓄积体内。当有害重金属累积到一定量的时候,就会对人体的神经、消化、造血等系统造成明显损害,尤其会导致认知障碍或思维能力下降,甚至有可能影响孩子的终生健康。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铝元素摄入过多主要会损害大脑功能。比如:会干扰人的思维、意识与记忆功能,引起神经系统病变,表现为记忆减退、视觉与运动协调失灵、脑损伤、智力下降,严重者可能痴呆。
第三类:人工色素类零食
如今的儿童食品名目繁多,包装考究,色彩绚丽,但其中一些含有色素的“彩色食品”潜伏着危害人体健康的隐患。过量或者长期食用,对儿童健康发育有害而无益。
在儿童智力发育阶段,需要大量的优质蛋白质和类脂等营养元素,人工合成色素不能提供这些营养。同时,人工合成色素自身或其代谢产物具有毒性,而且,其在保存过程中还可能混进砷,铅或其他有毒的中间产物,这些都会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和神经行为。
此外,摄入过量合成色素还可引起过敏症,如哮喘、喉头水肿、鼻炎、荨麻疹、皮肤瘙痒以及神经性头痛等;某些人工合成的色素作用到人的神经,会影响神经冲动的传导,从而导致一系列的症状。
医生建议家长严格控制儿童饮食,让儿童多吃一些天然食品,买加工食品时尽量选择不加任何人工添加剂的食品。汇源果汁研发中心的专家也建议,儿童避免人工色素的影响要从日常饮食中注意,在购买一些颜色鲜艳的食品或饮料时要慎重,不要选择颜色太过亮丽的加工食品,还要养成阅读食品配料表的习惯,注意里面是否添加胭脂红、柠檬黄、日落黄等合成色素。
家长:大部分家长都让孩子吃
消息一出立刻引起网上家长们围观。记者采访了一些家长,大部分都表示孩子是吃早餐的,有的还严肃地强调“不吃早餐绝对不好”,不过还是有小部分孩子因为各种原因不吃早餐。
岳女士的儿子正在读小学二年级,她觉得“不给孩子吃早饭的家长是不负责任的家长”,每天她都会让孩子吃早餐,即便来不及自己烧,也会在外面买。
谢先生工作忙,儿子小时候是爷爷奶奶带的,这两年才接到身边,早上通常会给他一点钱,让他自己买早餐,不过儿子并没有这么做,而是用来买零食和小玩具了。谢先生知道后,“跟他谈过,没什么用”,现在只好在前一天晚上给他买好面包和牛奶。
也有家长表示,大家都知道不吃早饭的危害,也想给孩子们吃好早饭,可是早晨时间太紧,做饭时间短,加上孩子不愿意吃,很多家长无暇顾及。
小明(化名)今年10岁,就读于南京市鼓楼区一所名校。小明爸爸说:“我和小明妈妈都是白领,钱是有一些,可是双职工早晨起床太赶了。我们经常要加班,回来迟了,第二天还要赶早起床做饭,带孩子穿衣服,让孩子吃饭。偏偏孩子吃饭太慢了,有时来不及,也只能看孩子喝了两口稀饭直接上学了。”
老师:吃饱了才能上好4节课
家Tulaoshi.Com长们普遍反映平时忙,早饭时间短,导致无法纠正孩子不吃早饭的坏习惯。那么早饭究竟有多重要,南京市力学小学一位老师表示,早饭一定要吃好,这样孩子才能有好的体力和精神,完成上午4节课的学业。
这位老师从事数学教育多年,据其讲,国外大学这组研究数据,无法判断真假,也无老师或者学校统计过,吃早饭的孩子就一定数学好。但是有个不争的事实,一般小学上午就有4节课,早晨8点上课至中午11点半左右,这么长的时间如果早饭不吃好,孩子怎么能有精气神去好好听课?
老师说,根据学校的计划,有的班级上午第一节课还是体育课,饿着肚子跑步,时间长了孩子的身体也吃不消。而且早饭与头天晚上的吃饭时间相隔有10个小时以上,如果不及时进早餐,大脑处于饥饿状态。以这样的状态去上课,会精神不振,学习能力下降。
根据多年教学经验看,老师发现,有些不吃早饭的孩子上第二节课的时候就开始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有小动作等现象,他们往往精神不集中后,学习效率下降。因此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南京力学小学面就告诉广大家长,一定要让孩子吃好早饭后再上学。
近日有媒体报道,国外一大学研究表明,吃早餐的孩子,比不吃早餐的孩子,在某些学习项目中表现更出色,例如数学成绩能高出40%,并且较少旷课或者迟到。
这一则消息迅速引起网友的围观,不少南京家长也说出各种孩子不吃早饭的理由。不论这则消息中研究数据是否准确,老师和医生均证实,上午课程时间长,不吃早饭的孩子难以聚精会神学习,自然影响成绩。
综合来看,孩子不吃早饭上学,除了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外,营养的摄入也容易不足或失衡。所以,在开学季来临之季,家长们也要注意,无论再忙,也要给孩子准备好营养均衡、搭配合理的早餐。同时,开学季孩子的大脑和身体的消耗增加,除正常饮食外,也可适当补充一些营养素,让孩子健康升值。一些国际化大品牌的营养素,像善存,在营养的丰富性和搭配上都做得很好,可以放心选择。
最近俄罗斯的一名专家发表最新研究观点说:孩子让奶奶来带,创造潜力要高出40%!作为中国80后家长,你相信吗?很多年轻家长担心,奶奶或是外婆的抚养方式如同“洪水猛兽”,会把孩子惯怀了,孩子自主能力差……
俄专家说:奶奶经常夸孩子创造力
经过专家们在莫斯科市内和市郊所进行的研究证实,孩子在奶奶的影响下只会变得更具有天赋。俄罗斯专家塔季扬娜·季霍米罗娃说,“任何一个父母都爱说:奶奶只会宠坏孙子。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塔季扬娜·季霍米罗娃先在莫斯科市内一家私立学校进行研究,从一年级和二年级共抽取30名学生,对他们的创造能力和智力进行了测试,所取得的结果使她大吃一惊。凡是由奶奶带大的孩子,其创造潜力要高出40%!也就是说,他们的思维方式比同龄人更奇特,遇事容易得出别出心裁的解决办法,更容易得出新的解决途径,而这些正是天才们所具备的特点。
不过潜力归潜力,这些由奶奶带大的宝贝孙子的智力可不怎么样,比由父母带大的孩子低10%。这可不意味着他们比后者笨,而是说明他们学习起来要困难一些,比较难适应学校制订的教学大纲。这两个结果都还需要作进一步验证。说不定在学生都来自收入不高家庭的一般学校里tuLaoShi.com情况又有所不同?为了探索真理,季霍米罗娃又到市郊去随便找了一所中学进行调查。参加这次试验的有180名三年级和四年级的学生,还有他们的奶奶和父母。结果又如何呢?奶奶照看大的那些孩子就创造能力又一次高出同龄人28%。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些退休老人是怎样赋予孙子们天赋的呢?
在俄罗斯专家看来,这是教育方法问题。奶奶们比父母更经常夸孩子,给他们充分的选择和自我表现空间,对他们总是有求必应,干什么都由着他们的性子,恰恰是这种“纵容”有助于孩子创造力的发展。而父母的严格要求和动辄惩罚的严厉教育方法却恰恰相反,这种教育方法只会扼杀了孩子的天赋。
80后家长说:让奶奶带我不放心
“放假在家了让奶奶来带孩子,我实在是不放心。”不少中国父母都对爷爷奶奶带孩子心存芥蒂,美美妈的观点就比较具有代表性:“放假回家看看在父母家呆了半个多月的宝宝,感觉一下子小孩有了不少毛病:一看到零食便哭哭啼啼要买;饭桌上他自己喜欢吃的菜别人不能下筷子;鞋带松了,把脚一伸,旁边的爷爷奶奶赶快蹲下来给他系上……爷爷奶奶太溺爱孩子了可不是什么好事。”但在旺仔妈的眼里,拥有一个开明的婆婆也是非常重要的,“我非常庆幸我有一个非常好的婆婆。她教宝宝念唐诗,画画,跟宝宝一起玩,而且很爱干净,也比较开明。但溺爱是难免。但我工作比较忙,与其让孩子跟着我饥一顿饱一顿,倒不如送到奶奶家。我也没有什么顾虑了。”
中国专家说:把孩子扔给老人不合适
俄罗斯专家的结论在中国到底适不适用呢?记者采访了一位中国的早教专家,这名专家表示,他没有做过这方面的调查,对于俄罗斯专家的观点不作评价。但在他看来,把孩子扔给老人不合适,应该鼓励年轻父母多和孩子接触交流。父母的调教、严格要求和监督对于孩子的智力能力的长进能起到一种催化作用。孩子的智力在很大程度上与遗传有关,纵使宝宝的智力不算高,还是可以后天补救的。关键是应该给宝宝的成长指明方向。
另一名早教专家告诉记者,俄罗斯专家的这个“奶奶带大的孩子创造力更高”的实验非常有名,而很多人都忽视了它的结果:在莫斯科郊外的这所中学里,由奶奶或者父母所带大的孩子都表现出相当的智力水平。不管怎样,实验证明祖母“软性”教育的重要性。所以说,孩子尽管放心大胆地交给奶奶去看管,就由他们去溺爱好了,这让孩子在受到父母粗暴对待的同时也能找到些许平衡。可如果家里没有奶奶呢?那就只有自己也当当奶奶,有时候也用用“软性”教育方法。
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伶俐,异于常人。如果希望孩子聪明,首先要知道孩子是如何变“笨”的,这样才能趋利避害,让宝宝向聪明的方向前进。
1、永远也赢不了的游戏
如果我们让孩子玩一个游戏,这个游戏的难度超出孩子现有的理解能力,但我们又不向他做任何讲解,结果孩子总是不知道该怎么玩,每次尝试都失败,那么孩子的感觉会越来越糟糕,不用别人说,他也会觉得自己很笨。
若是在孩子的生活里,他很少得到“赢”的感觉,最终,他可能就会变成一个看起来笨头笨脑又畏手畏脚的孩子。
2、过早的知识传授
一些热衷于所谓“智力开发”的父母,积极地对幼小的孩子进行读写算训练。那些学业知识不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孩子虽然也能靠鹦鹉学舌的方式死记硬背下来,但并不理解,所以往往并未能促进他们的智力发展,反而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学习压力,降低了对学习的兴趣,挫伤了自信。
3、大量的负面暗示
有一个充满寓意的童话故事:有一位美丽的公主,从小就被一位巫婆关在一座高塔上面,每天只能见到巫婆。巫婆每天都对她说:“你的样子丑极了,见到你的人都会感到害怕。”公主相信了巫婆的话,怕被别人嘲笑,不敢逃走。直到有一天,一位王子经过塔下,看到了公主那如仙的美貌,惊为天人,救出了她。这位公主才对着镜子意识到自己原来如此的美丽。
事实上,很多父母都可能在无意间充当了“巫婆”的角色。
说孩子“真笨”是一些父母的口头禅,说起时甚至带着爱意。可是,孩子接受到的就是“笨”的信息;有时,望子成龙的父母有意无意地拿孩子与别人相比,“你看人家丁丁多聪明!”“李阿姨的女儿都能用英语和老外对话了,她比你还小呢。”……有时,父母在朋友、外人面前表现谦虚,“我儿子不行,很笨的。”“这孩子很没脑子的。”
整日被淹没在如此大量的负面暗示里,孩子怎么能不真心实意地相信自己真的很笨?
当孩子因为上述种种原因,深信自己的脑子很笨、学习能力很差的时候,他就会产生严重的自卑感和自我怀疑,他的潜意识就会产生“保护作用”,拒绝新的资讯进入记忆库,来保护主人的信念是对的。结果就真的成了“学什么都学不会”的笨孩子。
12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1212/1037688.html
看过《让孩子变笨的3个父母无心之过》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