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颖在《快乐大本营》上提及自己的育儿经时,曾说过“三岁定一生”。在西方,有教育专家认为,儿童应从3岁开始经济意识教育,主要教理财知识,并制订了各年龄阶段教育计划。
【 tulaoshi.com - 西方 】
在西方国家,每年的10月31日,有个“Halloween”,辞典解释为“The eve of All Saints'Day”,中文译作:“万圣节之夜”。万圣节是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这一夜是一年中最“闹鬼”的一夜,所以也叫“鬼节”。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两千多年前,欧洲的天主教会把11月1日定为“天下圣徒之日” (ALL HALLOWS DAY) 。“HALLOW” 即圣徒之意。传说自公元前五百年,居住在爱尔兰、苏格兰等地的凯尔特人 (CELTS) 把这节日往前移了一天,即10月31日。
美国加州举办水下刻南瓜灯大赛
他们认为该日是夏天正式结束的日子,也就是新年伊始,严酷的冬季开始的一天。那时人们相信, 故人的亡魂会在这一天回到故居地在活人身上找寻生灵,借此再生,而且这是人在死后能获得再生的唯一希望。而活着的人则惧怕死魂来夺生,于是人们就在这一天熄掉炉火、烛光,让死魂无法找寻活人,又把自己打扮成妖魔鬼怪把死人之魂灵吓走。之后,他们又会把火种烛光重新燃起,开始新的一年的生活。传说那时凯尔特人部落还有在10月31日把活人杀死用以祭奠死人的习俗。
到了公元1世纪,占领了凯尔特部落领地的罗马人也渐渐接受了万圣节习俗,但从此废止了烧活人祭死人的野蛮做法。罗马人庆祝丰收的节日与凯尔特人仪式结合,戴着可怕的面具,打扮成动物或鬼怪,则是为了赶走在他们四周游荡的妖魔。这也就是今天全球大部分人以古灵精怪的打扮,来庆祝万圣节的由来。时间流逝,万圣节的意义逐渐起了变化,变得积极快乐起来,喜庆的意味成了主流。死魂找替身返世的说法也渐渐被摒弃和忘却。到了今天,象征万圣节的形象、图画如巫婆、黑猫等,大都有友善可爱和滑稽的脸。 美国佛州:水下万圣节 布鲁塞尔的万圣节 香港时代广场迎万圣
"Halloween"一词的产生
很多民族都在万圣节前夜有庆典聚会,这又被叫做“All Hallow E'en”、“The Eve of All Hallows”、“Hallow e'en”,或者“The eve of All Saintas'Day”。最终约定俗成演变成了“Halloween”,中文意译成了万圣节之夜。
万圣节的习俗——不请吃就捣乱
万圣节的一个有趣内容是“Trick or treat”,这习俗却并非源自爱尔兰,而是始于公元九世纪的欧洲基督教会。那时的11月2日,被基督徒们称为 “ALL SOULS DAY”(万灵之日)。
世界著名的南瓜市场
在这一天,信徒们跋涉于僻壤乡间,挨村挨户乞讨用面粉及葡萄干制成的“灵魂之饼”。据说捐赠糕饼的人家都相信教会僧人的祈祷,期待由此得到上帝的佑护,让死去的亲人早日进入天堂。这种挨家乞讨的传统传至当今竟演变成了孩子们提着南瓜灯笼挨家讨糖吃的游戏。见面时,打扮成鬼精灵模样的孩子们千篇一律地都要发出“不请吃就捣乱”的威胁,而主人自然不敢怠慢,连声说“请吃!请吃!”同时把糖果放进孩子们随身携带的大口袋里。
另外还有南瓜雕空当灯笼的故事。这又是源于古代爱尔兰。故事是说一个名叫 JACK 的人,是个醉汉且爱恶作剧。一天 JACK 把恶魔骗上了树,随即在树桩上刻了个十字,恐吓恶魔令他不敢下来,然后 JACK 就与恶魔约法三章,让恶魔答应施法让 JACK 永远不会犯罪为条件让他下树。 JACK 死后,其灵魂却既不能上天又不能下地狱,于是他的亡灵只好靠一根小蜡烛照着指引他在天地之间倘佯。 在古老的爱尔兰传说里,这根小蜡烛是在一根挖空的萝卜里放着,称作“JACK LANTERNS”,而古老的萝卜灯演变到今天,则是南瓜做的 Jack-O-Lantern 了。据说爱尔兰人到了美国不久,即发现南瓜不论从来源和雕刻来说都比萝卜胜一筹,于是南瓜就成了万圣节的宠物。
孩子们喜爱的节日
万圣节是儿童们纵情玩乐的好时候。它在孩子们眼中,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节日。夜幕降临,孩子们便迫不及待地穿上五颜六色的化妆服,戴上千奇百怪的面具,提上一盏“杰克灯”跑出去玩。 “杰克灯”的样子十分可爱,做法是将南瓜掏空,外面刻上笑眯眯的眼睛和大嘴巴,然后在瓜中插上一支蜡烛,把它点燃,人们在很远的地方便能看到这张憨态可掬的笑脸。
脸谱化妆是万圣节传统节目
收拾停当后,一群群装扮成妖魔鬼怪的孩子手提“杰克灯”,跑到邻居家门前,威吓般地喊着:“要恶作剧还是给款待”、“给钱还是给吃的”。如果大人不用糖果、零钱款待他们,那些调皮的孩子就说到做到:好,你不款待,我就捉弄你。他们有时把人家的门把手涂上肥皂,有时把别人的猫涂上颜色。这些小恶作剧常令大人啼笑皆非。当然,大多数人家都非常乐于款待这些天真烂漫的小客人。所以万圣节前夜的孩子们总是肚子塞得饱饱的,口袋装得满满的。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万圣节前夜最流行的游戏是“咬苹果”。游戏时,人们让苹果漂浮在装满水的盆里,然后让孩子们在不用手的条件下用嘴去咬苹果,谁先咬到,谁就是优胜者。
:林志颖在《快乐大本营》上提及自己的育儿经时,曾说过“三岁定一生”。在西方,有教育专家认为,儿童应从3岁开始经济意识教育,主要教理财知识,并制订了各年龄阶段教育计划。
3岁:辨认钱币,认识币值、纸币和硬币。
4岁:学会用钱买简单的用品,如画笔、泡泡糖、小玩具、小食品。最好有家长在场,以防商家哄骗小孩。
5岁:弄明白钱是劳动得到的报酬,并正确进行钱货交换活动。
6岁:能数较大数目的钱,开始学习攒钱,培养"自己的钱"意识。
7岁:能观看商品价格标签,并和自己的钱比较,确认自己有无购买能力。
8岁:懂得在银行开户存钱,并想办法自己挣零花钱,如卖报、给领导买小物件获得报酬。Tulaoshi.Com
9岁:可制定自己的用钱计划,能和商店讨价还价,学会买卖交易。
10岁:懂得节约零钱,在必要时可购买较贵的商品,如溜冰鞋、滑板车等。
11岁:学习评价商业广告,从中发现价廉物美的商品,并有打折、优惠的概念。
12岁:懂得珍惜钱,知道来之不易,有节约观念。
12岁以后,则完全可以参与成人社会的商业活动和理财、交易等活动。
12 在全民理财意识的觉醒下,"小鬼当家"在深圳也越来越流行。随着深圳出现专门针对儿童财商的培训机构,一些金融机构也推出儿童理财产品,并在六一开展针对孩子的各种理财活动,有的推出了理财账户,让孩子自己操作;有的则是理财产品,让家长为孩子理财。
银行瞄准高端客户“下一代”
据了解,目前深圳金融机构的营销对象已经瞄准高端客户的“下一代”。今年六一期间,花旗银行将推出"小小银行家"活动,旨在帮客户培养孩子的储蓄习惯。只要小孩子在该行开立儿童理财账户,连续5个月内每月存入一定量的新资金,就能兑换"储蓄小超人"积分贴纸,并将在深圳举办专门针对8岁到12岁孩子们的理财话剧。渣打私人银行则将专门针对其客户子女,启动理财培训夏令营"新锐营",其目的在于强化孩子的智商情商,让他们能顺利继承家族产业,并成为新一代社会精英。今年暑假期间,渣打银行还将组织贵宾客户的孩子参观香港的UBS金融街,并到渣打总部由渣打理财专家进行财富管理培训。此外,中行、民生等银行也都有针对孩子的儿童账户、儿童理财卡。理财专家建议,可以通过给孩子开立理财账户,从小培养他们的账户责任感。
除了教孩子理财,如何帮孩子理财也是学问。为此,记者也采访了一些理财专家,他们建议孩子要保障先行,医疗险以及意外险最重要。在教育资金储蓄方面,则推荐基金定投业务。
开个账户从小开始理财
虽然女儿乐乐才两岁,但余先生已经在中行给她开了奥运成长账户,并且把每年大人给她的压岁钱都存了进去。余先生的下一目标就是女儿到了上学年纪,开始教她存钱记账的本领。昨日,记者从深圳多家银行了解到,不少银行都推出了儿童理财账户、儿童理财卡等产品。
在培育小孩理财意识方面,外资银行已经非常成熟,普遍都推出了儿童理财账户。但在记者采访的6家中资银行中,只有两家有相关产品。据了解,这些账户主要是针对18岁以下儿童开设,其中东亚银行针对的是16岁以下儿童。不仅有儿童理财账户,而且一些银行还会附送理财漫画、理财小账本等,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这些账户都是用孩子的户口本或身份证来办理,具备了银行账户的基本功能,有的还针对孩子的需要推出了特色业务,如储蓄可以奖励超人贴纸,买文具可以打折等。对于孩子使用的银行卡,家长还可以通过短信提示实现实时监控。
1如何为孩子理财
保险篇
“符合条件的,应该先上深圳少儿医保,然后再补充商业保险。”太平洋人寿深圳分公司的张先生认为,在给孩子买保险时应该从最基本的意外伤害险、医疗险做起,然后视情况补充重大疾病和教育金。
医疗险首选,意外险必备
孩子年纪小,对危险认识不足,遭受意外伤害的概率很高。因此,给孩子买保险首先要买医疗险和意外险,即保障型保险。
医疗险分两类,一类是重大疾病保险,一类是住院医疗、津贴型保险。目前市面上的重大疾病保险很少作为主险,大多都是附加险种。住院医疗和津贴型保险,是一种消费型险种,一般是以一年为保障期限,既有主险,也有附加险,品种比较丰富。住院医疗一般以住院期间实际发生的费用为赔付依据;津贴型保险则以住院天数为依据。这类险种通常有一定的免赔额或免赔天数,投保时要了解清楚。
如果宝宝的家族有重大遗传疾病史,那么就应该尽早给孩子投保重疾险,以防疾病发生引起无力承担治疗费用。从保险的投入成本来考虑,如果家庭经济状况不是很好,买报销性的住院费用保险就可以了。
孩童自我保护能力差,发生意外的可能性大,意外伤害保险是小孩必备的保险。目前市场上的少儿意外伤害险一般附加在少儿生存金保险中,各家保险一般都将生存金给付、意外死亡及伤残等多项保障集合在一个险种之中,形成多功能的一揽子保险。因此,购买这类保险一般都要购买生存金这样的主险。 1234tuLaoShi.com
1、健康脂肪:改善脑细胞。大脑细胞结构主要包括健康脂肪,其中最重要的是欧米伽3脂肪酸。大脑需要不断自我修复,增加神经元,因而需要更多更好的欧米伽3脂肪酸。富含该脂肪酸的食物包括:三文鱼、金枪鱼、亚麻子油、菜子油、核桃、小麦胚芽油和鸡蛋等。
2、抗氧化剂:保护大脑。随着年龄增大,自由基会随着血液系统攻击脑细胞,若不补充抗氧化剂予以遏制,则会导致大脑记忆逐渐丧失。富含抗氧化剂的食物包括:蓝莓等浆果、西兰花、胡萝卜、大蒜、紫葡萄、菠菜、大豆、茶、西红柿和全谷物等。
3、酪氨酸蛋白:激发脑力。大脑中除了神经元之外,还有帮助大脑传递信号的神经传导物质。酪氨酸和色氨酸等重要神经传导物质不足会导致大脑工作失常。多吃富含此类营养的食物有助于提神醒脑,提高注意力。比如,奶制品、鸡蛋、海鲜、大豆等。
4、水:给大脑补液。轻微脱水就会降低大脑能量,导致记忆受损。专家建议,每天至少摄入1200毫TuLaoShi.com升,相当于每天6杯。
5、维生素与微量元素:必需建材。某些维生素和矿物质是大脑必需的“建筑材料”。其中最关键营养包括:维生素B6、维生素B12、维生素C、铁、钙等,若缺乏会导致学习障碍。可以适量吃些燕麦、牛奶、猕猴桃等。
6、膳食纤维:调节大脑能量供应。膳食纤维有助于持续调节大脑能量供应。富含纤维的食物包括:葡萄干、西兰花、青豆、菠菜、杏仁、猕猴桃、橙子、梨、带皮苹果、大麦和糙米等。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妇女体验了更大的婚恋自由,同时(如果不是交错发生的话)也更多地加入了劳动力队伍。这两大趋势在20世纪初就已经有了,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加快了步伐,并在战后政治运动,尤其是妇女运动的背景下,以指数函数的态势发展起来。
1960年,有30%的妻子就业;20年后变成了54%。到了90年代中期,60%的美国家庭是夫妻两人挣钱;30%遵循了丈夫养家活口/妻子是家庭主妇的传统模式;10%则无人挣钱或只有一人兼职。欧洲妇女也跟上了这股潮流,尤其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国家、法国和英国,那儿的妇女就业如今几乎已成了人生准则。
在60年代至80年代期间,外出工作的妻子日益增多,开始改变了美国婚姻的结构。到了1969年,“双职家庭”一词已经被发明出来,表示某一类型的家庭结构:夫妻均认真考虑工作,而不必以牺牲妻子的工作为代价优先发展丈夫的事业。“双人职业夫妻”指的是妻子通常处于附属地位,致力于推动丈夫的事业;而“双职夫妻”恰恰相反,它明确了夫妻在职业发展中的投入是一样的。从60年代开始,许多妻子即使在生养小孩期间,也仍认为自己在外面的工作是需要长期付出的“事业”,而不只是一系列零碎的事。有时候,夫妻都想在事业上更上一层楼,便意味着两人不得不分居。
尽管有支撑双职家庭的男女平等观念,妻子在照顾家庭和孩子方面还是承担着更大的责任。这一差异已经成了上班夫妻争吵的根源。回想70年代,女权主义者的口号“私事也要讲政治”,让许多妇女相信,社会变革将从料理家务开始。当妻子成了律师、医生、计算机程序员、出租车或公123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1212/1038116.html
看过《西方认可提升脑力的6类食物》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