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宝宝闹脾气,只要哄一哄就好了”。殊不知这样是治标不治本,这样做只能暂时安抚到宝宝,最根本的方法是教会宝宝合理地调节情绪,发泄不良情绪,让好心情永伴宝宝左右!
【 tulaoshi.com - 宝宝情绪 】
忧愁不闪我闪——替代活动法
先看例子:欢欢与表哥玩得正开心,可表哥却不得不回家了。欢欢先是嘟着嘴表示生气,之后无奈地闷坐在玩具边。遇到类似情况,妈妈可以打开电视播放她最喜欢的动画片,也许过一会,她就从失落中跳出来,被动画片吸引了。或者,也可以让她帮着做一些事情,如帮正要做饭的妈妈摘菜,一边摘菜一边与她聊天。这样在新的活动中,孩子就能抛却之前的烦恼了。
再看招数:替代活动实际上是一种注意力的转移,所谓“眼不见,心不烦”。把注意力从引发挫折感或消极情绪的情境中转移开,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其他活动中,就可暂时忘记烦恼,是学龄前儿童最主要的情绪调节策略。这与他们的注意力水平有关,由于自我控制力较差,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很容易就被其他物体或事件吸引。有人说,人之所以有烦恼就是因为记性太好,总沉浸在一种情绪中难以释怀。而孩子由于其注意力与记忆力发展水平都较低,就容易从中跳脱出来。所以当孩子不开心的时候,不妨引导他从事其他活动,如看动画片、出去散步等,转移注意力以达到调节情绪的作用。
换个角度认识你——认知重建法
先看例子:乖乖上了很多兴趣班,偶尔会产生抵触情绪,不愿意上课。尤其是舞蹈课,觉得很辛苦。她是一个喜欢漂亮,希望被人关注的孩子。家长就会经常称赞跳舞的女孩都特别美,还会和她讲很多经历艰辛最后成功的舞蹈家的故事。时间一久乖乖尽管偶尔会抱怨,但总能像个小大人一样给自己鼓劲:“这点苦不算什么的,我能坚持下去。”
再看招数:认知重建法是指儿童对消极情境中的各项参数进行重新思考或重新解释。如果说直面解决法是直接将烦恼清除,替代活动法是绕开烦恼源的话,认知重建就既不是躲避,也不是将烦恼清除(有时烦恼无法清除),而是。成人也经常运用到这一方法。有时候一些事物本身是中性的,就看人如何去理解。有的时候换个角度思考一下,说不定就能豁然开朗,给予自己积极的暗示,以一种良好的心态来对待。这种方法一般是为年龄较大的孩子所准备的,这个时候成人可以自身的态度来影响孩子对于事物的解释。如果你是消极的父母,总是喜欢从消极的角度来解释,那么你的孩子也很难成为乐天派。但如果你是一个积极的人, 常常从正面的角度来看待事物,那么这种积极倾向会让孩子对待生活、对待问题都会比较积极乐观。
12不要以为孩子没什么情绪,其实孩子情绪的不稳定性有时远远大于成人。在孩子闹情绪的时候,父母要给予关怀和理解而不是大声喝斥。重要的是,要教孩子自己学会调节情绪,这样才能使孩子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对于孩子的不良情绪,父母怎样教孩子调节呢?
1.让孩子客观地看待事物
父母要告诉孩子,客观地看待事物,视野开阔些,情绪就会稳定。例如,考试没考好,以后再努力就行了。对前途不要担心,行行出状元,干什么不行呢?得不到老师的重视,那有什么,只要自己努力就会改变老师对自己的看法……
2.让孩子学会倾诉
告诉孩子,有烦恼在心里是最不妙的,如果烦恼时找父母、老师或知心朋友谈谈,把自己的烦恼谈出来,就会得到帮助。父母或老师阅历深,经验丰富,看问题比较深刻、全面,有时父母和Tulaoshi.com老师的一席话就可以解决你的烦恼。不必把自己圈在自己划定的圈子里,要解脱出来就要主动向家长和老师谈思想,主动地多接触人,多谈多聊。
3.让孩子走进文艺王国
文艺对人是一种美的熏陶,人在烦恼时多接触文艺是大有好处的,看一幅美丽的图画可以使人赏心悦目,引起美的遐想;听一段美妙的音乐,可以使人心情舒畅,进入美的王国;看一场感人至深的电影或激动人心的电视,可以使人心胸开阔,忘掉烦恼。父母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进入文艺的王国。
4.让孩子锻炼身体
告诉孩子,锻炼身体也可以振奋精神,调节情绪。心理烦躁时出去打打球、跑跑步是很有必要的。骑车、划船、野游是改变心境的好方法。那美丽动人的自然风光,那清新沁肺的空气,都可以使人心情豁然开朗,一切烦恼都会抛在脑后的。
12 美国儿童教育专家玛莉 科尔卡博士从事的一项专题研究显示,在学龄前幼儿中,精力过剩所占比例不小于10%。孩子精力过剩的具体表现因人而异,大多聪明好动、反应灵敏、好奇心强、感情丰富,但往往比一般同龄孩子更为顽皮。
其中不少精力过剩的孩子还因为太过调皮,被父母或老师认为是“朽木不可雕”,认为是“差生”。专家指出,对精力过剩的孩子要因势利导,而不可任其自然发展。
宝宝精力过剩与遗传有关
研究显示,宝宝的精力过剩主要受遗传因素影响,他们体内一种内分泌腺素——肾上腺素的成分明显高于普通孩子。专家们还惊奇地发现,比起其他孩子来,精力过剩的宝宝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往往高得多。原因很简单:他们表现出来的好动、好问和淘气往往会被大人们视为“不听话”或“不规矩”。此外,过剩的精力由于找不到正常、足够的渠道发泄,宝宝还常会处于一种类似青春期少年才有的烦躁、焦虑等不平衡的心理状态之中。
所以,面对精力过剩的宝宝,妈妈千万不要轻易用“调皮”“讨人厌”之类评语给宝宝贴上许多负面的“评价标签”。妈妈应该更理解他,帮助他,引导他把充沛的精力以健康的方式得到排遣。
发现宝宝精力过剩,妈妈可以这样做
适当加大他的运动量:让你那精力过剩的宝宝多运动。这既可促进他的身体健康,也可帮助他消耗过剩的精力,获得机体的舒畅感与心理平衡。
给他一些“障碍”: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幼儿园里,爸爸妈妈或老师可以让他们参与比同龄人更需要体力、智慧的活动和游戏,或向他提出较难的问题。这样既可以让他的精力得到良好的发泄渠道,又可以让他避免盲目自大。
鼓励他与大孩子为伴:如果宝宝精力过剩,让他与比他大两三岁的大孩子为伴是一种明智之举。这样可更好地满足他的求知欲,相对大强度的活动也可让他得到体力的宣泄。
保护他的“独立性”:精力过剩的宝宝往往较早熟,让他早些体会“独立性”也很重要,否则过多的干涉与限制特别容易激发精力过剩宝宝的反抗。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扩大他的视野:经常带他去博物馆、图书馆、植物园等地方,让他过剩的精力有足够的渠道发泄,又可培养他健康的爱好,使得他的心灵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不是任由过盛的精力支配着盲目发泄,从而导致宝宝性格粗鲁、内心粗糙。
和他建立更亲密的亲子关系:如果你的宝宝常处于精力过剩的状态中,你更应注重和宝宝建立亲密关系,理解他的优点与弱点,在他烦忧时更好地帮助他。这样可以帮助他大大减轻心理压力。
教育须耐心。要培养一个精力过剩孩子成才,在某种意义上比培养一个智力和精力平平的孩子更为艰难,因为这些孩子往往太有主见,此时耐心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以下的这些场景你遇到过吗?你是不是除了说哦~不哭不哭,就再也没法子了,而孩子他爸也没有了当初恋爱时哄你的耐心,只会色厉内荏地来一句再哭,我就不客气了啊。其实不同的坏脾气有不同的对付方案,对症下药:
宝宝忽然发飙,妈妈接招
洗澡时发脾气贴近水面就不合作了,手拍脚蹬,弄得一脸的眼泪、水珠、肥皂泡。
原因:如果宝宝曾在洗澡时碰到不愉快的事,就会害怕洗澡。比如,水温不对劲:宝宝的皮肤娇嫩,对水温的感受和大人有很大的差异,妈妈觉得够热,宝宝就觉得烫了。被洗澡水烫过,宝宝就会在下次洗澡时发脾气。害怕或者受惊:宝宝突然被脱光衣服、放进陌生的水里,紧张不安在所难免。有的妈妈把肥皂或者沐浴液直接往宝宝的身上抹,要么硬硬的,要么凉凉的,弄得宝宝一惊一乍,感觉不好。
对策
1、小心调试洗澡水的温度,不要忽冷忽热,不要用手试水温,最好准备一个温度计,或用胳膊试水温。
2、给宝宝裹一块大毛巾入浴吧!那样会消除宝宝的紧张,宝宝就会很放心地把自己交给妈妈,妈妈托宝宝身体的手也不那么容易打滑。
3、用手抹肥皂或沐浴液,再往宝宝身上软软地暖暖地抹。宝宝喜欢妈妈抚摸。
宝宝忽然发飙,妈妈接招
疲倦以后蛮不讲理无缘无故地发脾气,似乎猫咪甩动尾巴都能招惹他敏感的神经。
原因: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劳累一天回到家的时候,特别容易发脾气,因为身体上的不舒适,比如饥饿、口渴、疲劳,会影响脑神经的正常活动,心情也随之烦躁不安。宝宝也一样,而且他们比成人更容易疲劳、对情绪的自我控制能力更差。
对策
tulaoshi.com 1、留意一下一天中有哪些时段,或是哪些特定的事情容易引起孩子发脾气,尽量避免。
2、你可以心平气和地对孩子提起一些具体的建议,鼓励她做一些别的事。如:要不要听你喜欢的儿歌?看电视,怎么样?你建议的应该是孩子轻而易举就能做、而且喜欢做的事。
3、如果这些都不起作用,就将她带到房内别的地方,让她一个人呆一会儿(2-3分钟),然后马上回来问她:现在听话了吗?。如果不行,再试一次。
4、当她恢复平静了以后,找一件事比较能专注注意力的事让她做,如涂色。
生病以后的小难弄病中像猫,病后像虎,稍不顺他意就作了起来。
原因:父母通常心疼病中的孩子,嘘寒问暖不说,还有求必应,于是,孩子就被宠坏了。他当然不会明白那只是特殊时期的特殊政策,只会觉得为什么昨天可以,今天就不行了 ,两个字:委屈。
对策
1、对病中的孩子当然要细心照顾,但没必要做特殊化管理,平时怎么样、病中也怎么样。
2、对孩子说:妈妈知道你很生气,妈妈来抱抱你,好不好? 让孩子坐在你的大腿上,用双手抱住他,千万要温柔一点!如果必要的话,用你的双腿夹住他的腿,防止他乱踢。轻轻抚摩他,让他安静下来。记住,许多发脾气的小孩子在受到身体爱抚后,往往很快会停止哭闹。
3、音乐具有安定情绪的作用,像舒曼《莱茵》、 萨拉萨蒂《吉卜塞之歌》、李斯特《爱之梦》第三曲、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舒伯特《小夜曲》、亨德尔《水上音乐》组曲都适合发脾气的孩子听。
长牙期间脾气大把乱七八糟的东西塞进嘴巴,乱咬乱啃,不给就大闹;晚上也睡不太平。
坚硬的牙齿顶开柔软的牙龈软组织,慢慢长出来,确实是件很难受的事,那又痒又痛的感觉让宝宝的脾气变坏。大人可要了解宝宝。宝宝抓什么啃什么,把乱七八糟的东西塞进嘴巴里咬,就是为了对付那痛痒。玻璃制品、有锋利口和尖口的东西绝对不能放在宝宝的身边,避免发生损伤宝宝双唇和口腔的危险。万一宝宝把危险品放入嘴里,大人不要凶巴巴地到他嘴里去挖,那样也很危险。
对策
1、捏住宝宝的鼻子,宝宝自然就会张开嘴巴,乖乖地让你取出那些危险品。如果宝宝很委屈,你应该用表情和语言耐心解释。
2、给宝宝吃一些烤馒头、面包干和饼干,这些食物硬中带脆,宝宝咬起来比较过瘾,入嘴也易化,易吞咽。这不仅能止痒,还能促进牙床骨的发育,摩擦牙龈,帮助乳牙的萌出。
3、市售的婴儿啃咬器也可以试试。
4、没有办法让宝宝半夜停止长牙,爸爸妈妈只能调整心态,辛苦一点了,还有就是抓紧时间睡。
(来自:太平洋亲子)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1212/1039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