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独立阅读的要求3岁半还有些早,家长不用过于担忧这个问题。在与孩子一起读书的过程中,如果这个故事情节很好、很吸引孩子,那么孩子一定会集中注意力听,但是如果让他感觉到妈妈总有想考他的意图,他就会觉得有
【 tulaoshi.com - 独立阅读 】
宝宝的学习习惯一定要等到上学后才培养吗?并不是这样哦,父母们可以从宝宝出生开始就通过点滴培养、训练,养成孩子爱读书爱学习的好习惯,这对孩子一生都有积极影响。
0~2岁宝宝学习能力3步走
第一阶段:0~4个月,身体接触
这个阶段的孩子需要身体的接触,需要爱和温暖。如果母亲能在这个时候喂养母乳,对孩子笑、说话、唱歌、接触目光,更能增加亲子间的亲密关系。
第二阶段:5~6个月,接触环境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继续给宝宝爱和关心,经常拥抱。若他表现出不开心,照顾者要有回应。同时可以让婴儿趴在地上,借此练习抬头及加强视觉能力。在婴儿头部左方距前大约30~40厘米处挂一个会转动的风车,用几种颜色的球体组成,或用不同颜色的各种动物玩具,帮助婴儿集中注意力,学习用眼追踪物件,对以后发展阅读能力十分重要。
第三阶段:7个月~2岁,发展智力
多带孩子接触外面世界,并和孩子分享心得;帮助孩子社交,联系其他孩子的父母,让孩子一起玩,也鼓励孩子和其他成年人交谈。这些训练,肯定会为宝宝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1岁前抱孩子看图书
有的父母认为,培养孩子看书的习惯至少要从孩子认字开始。其实不必如此教条——现代父母讲究的是在孩子幼儿时期开始慢慢培养其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由爸爸妈妈带着“读”书——爸爸或妈妈抱着他一起翻看图书,同时讲述书中的故事,使孩子在听的同时,领悟读书的乐趣。据专家介绍,这项活动可早至从孩子1岁前开始。
固定时间看、讲书
另外随着孩子渐渐长大,还可以每天固定一个时间(当然考虑到孩子的生理特点,时间由短到长),由爸爸或妈妈和孩子一起看书、讲书,还可以在孩子提出问题时,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咱们去书里找答案”、“咱们看看书上怎么说”,让孩子对书产生浓厚的兴趣,使读书成为孩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是由成人有意识地培养成的,而习惯一旦形成,就不易更改。正因为如此,父母应该充分认识到良好行为习惯是幼儿教养的重要一环,让孩子从细小处做起,成长为一个独立、有自信、有责任感、乐于学习、善于与人相处的人。
精彩推荐:
图老师育儿网专家在线访谈
访谈主题: 让阅读成为孩子的好习惯
[网友] dengwen521:徐老师好,我家儿子3岁半,从小我们都会给他看书,他也非常喜欢看,但是他从来不愿意自己看,没法养成独立阅读的习惯,我该怎么引导呢?给他讲书的时候,他很专注的样子,但有时候有些重要的环节,让他说话,他总说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呢?说他没注意听,又好像不是,因为他平时玩的时候,会说出故事里的情节。我现在最想知道,如何培养他独立阅读,如何引导他阅读时候独立思考?
[专家] 徐怀宜:首先当孩子希望我们讲给听的时候,我们尽量的去满足他。但做为家长一定也希望孩子能够养成独立阅读的习惯,其实这一能力与很多因素相关,比如,识字的多少、阅读的对象、当时的心情、孩子自身所感受到的家长的期待,都有关系。因为不是很清楚您的孩子的识字量,3岁半的孩子应该还不会认识特别多的字,所以有一些时候,他们可能会因为阅读材料中的生字过多而不愿意自己阅读。
其实对于独立阅读的要求3岁半还有些早,家长不用过于担忧这个问题。在与孩子一起读书的过程中,如果TuLaoShi.com这个故事情节很好、很吸引孩子,那么孩子一定会集中注意力听,但是如果让他感觉到妈妈总有想考他的意图,他就会觉得有压力。就像我们成年人在阅读的过程中其实也不喜欢别人提问一样的道理。如果您的确是很想知道孩子究竟了解了多少,我们可以把“问问题”变成“一起探讨问题”,让孩子在轻松、无压力的情况下,主动与你交流。
对于书中的一些情节,您也可以把它转化为实际生活中可以操作的游戏或实验,与孩子一起来进行,在这个过程中,同样能够更多好的锻炼他的独立思考能力。而不是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实现。这种带着孩子由纸面走向生活的方式,也正是我们所提倡的,也正是需要给孩子培养起来的真正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
了解相关问题的专家精彩回答,请查看更多精彩实录http://chat.yaolan.com/CompereMessage/466_1
专家简介:赵红梅--北京大学儿童发展心理学博士,中国心理学会会员,现任北大幼教特教资源中心副主任。进行中德两国17-18个月儿童自我意识发展跨文化研究以及3个月到3岁儿童的追踪研究。参与撰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教育部重点项目基金申请及其他合作项目基金申请,负责儿童同伴交往专题部分,参与香港青协课题研究,负责考察大陆香港两地青少年同伴交往状况'进行中美两国1岁到1岁半儿童父母教养方式的跨文化比较研究。两次对加拿大华人收养的中国儿童进行调研并撰写报告。参与翻译《发展心理学》、《女性心理学》、《青少年同伴交往》。
主持人: 大家下午好!欢迎来到嘉宾聊天室。今天我们主要和大家探讨一下宝宝早期阅读方面的问题。
主持人: 关于早期阅读,很多人都会在问,什么时候给宝宝阅读最适宜呢?
赵红梅: 从年龄上看,从宝宝能够独立坐就可以正式开始了。大约在六个月左右。有的宝宝从四个月开始就能够靠着坐一会儿,这个时候也可以让他进行早期阅读。
主持人: 说到早期阅读,可能很多人都会认为是给宝宝看书认字,其实不是这样的。那么早期应该给宝宝读些什么?每个年龄段适合的读物又有哪些呢?下面我们请赵老师分别阐述。
赵红梅: 其实早期阅读最本质的意义不是让孩子认多少字,获取多少知识,而是培养他一种阅读的习惯,为了是让他能够在人生中享受到阅读带来的快乐。
赵红梅: 说到早期阅读的内容,可以有以下几类:一是关于想象的,比如一些童话故事,还有一些识物图片。还有一些关于自然现象的,比如风的形成,还有一些是关于生命的,比如树叶的生长和落下。还有一些关于情绪理解,社会交往的。
赵红梅: 一般早期阅读最初提供给孩子的书应该是不易被扯破的,比如塑料制成的或者是布制的,最开始给孩子提供的阅读内容可以是图片上只有一个简单的实物,比如一个大红苹果,这种实物往往又是孩子在现实中已经接触到的,这样就能够帮助孩子从具体理解到抽象理解的转变。
赵红梅: 两岁半之前家长要尽量多提供给孩子文字内容少、但画画很丰富的阅读资料,可以让孩子自发组织语言,来描述他所看到的内容。获取资料提供的信息。而不是在孩子还没有表述前就先入为主的教给他这个或那个。这样容易造成孩子对事物产生刻板印象,进而影响他们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主持人: 上面我们听过了赵老师系统地说明了一些关于早期阅读方面的知识。下面我们会有代表性的回答大家的问题,请大家注意看答案。
网友梧桐子 :赵老师您好!我宝宝一岁八个月了,对书没有兴趣、也不爱听故事,请问怎么才能培养他的阅读兴趣呢?谢谢!
赵红梅: 如果想让宝宝对书产生兴趣,首先就要求书的内容是能够吸引宝宝的,和宝宝的生活有一定的关系,建议您深入了解一下宝宝的兴趣在哪里,比如他喜欢玩车的玩具,就可以给他买一些里面有各种车的图画书,来培养宝宝的兴趣。听故事并不适合于每个孩子,如果他不敢兴趣,就不必勉强,可以在他问你的时候跟他进行语言交流,鼓励他用语言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同样能够促进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
网友rongyunern :怎么培养宝宝爱看书的习惯?
赵红梅: 首先,最好能够固定一个时间每天让宝宝来进行阅读,比如上午或晚上睡觉前,为了收到更好的效果,最好家长也拿出自己的一本书,和宝宝一起进行阅读。在这个过程中,让宝宝模仿你的阅读姿势、翻书动作,总之,要和宝宝一起分享阅读的快乐。
12345...
德国教育家的卡尔·威特,4岁开始阅读;控制论创始人维纳,3岁就会读能写;德国文学巨匠歌德,4岁前就识字读书……再看中国古代的王勃、路宾王、白居易,直至近代的胡适、梁启超、鲁迅、郭沫若等,几乎都是在3、4岁就开始进入阅读的。其实,培养阅读能力是发展幼儿智能的最佳武器之一。美国20世纪50年代起就开始对早期阅读进行研究,一些发达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就把提高婴幼儿的阅读能力作为儿童智能教育的重点来抓。其实幼幼儿儿阅读能力的培养方法很多,我在工作中是这样做的。
一、为孩子朗读
打开孩子的阅读大门,要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我认为应从给孩子朗读开始。为孩子朗读是与孩子交流的一种特别有效的方式。朗读所提供的语言信息是经过加工提炼的、优美的、规范的书面语言。如果朗读的是韵文,则能使孩子注意到语言中的逻辑停顿和语调中的抑扬顿挫,这有助于孩子对语言美和对作品的理解。美国已发起一场“运动”——号召母亲们在一天的24小时之内抽出宝贵的20分钟,坚持为孩子朗读,从婴儿起直至中学阶段,以作为对抗电视机、游戏机的有力武器。这种良好的方法在我们的实验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二、先背诵、后认字
让孩子和文字做游戏。这种方法广泛适用于儿歌,因为儿歌琅琅上口、合辙押韵,容易背。加上字数少,孩子可以一下子把所要学习的内容烂熟于心。但背不是目的。背诵下来后,我们再把这首儿歌(古诗也可以少量运用)展现在孩子面前,通过以手指字的形式(即在读到某个字时,手指同时也指着这个字。),使字音和字形重合,完成辨字音、认字形的过程,也就实现了正确认读的目的。为什么一定要“以手指字”呢?根据我的教学经验证明,一定要用手指字,才能真正使孩子的阅读和识字过程做到“音、形重合”的成效。在以上的过程中,首先要解决“背”的问题,要背熟,这样才有利于形成对整个内容的把握,孩子才能利用上下字、上下句的逻辑联系,对号入座地、甚至无师自通地把这个字读出来。实践证明,孩子们非常喜欢跟着老师念儿歌,他们显然不认为这是在“学习”,而是在进行一项有趣的游戏。
对此,图老师育儿网特聘专家马兰花建议:让孩子听大量的文学作品,可以锻炼幼儿听觉的接受与分辨能力、听觉的记忆能力、听觉的理解能力,从www.Tulaoshi.com而提高幼儿对语言和语法的敏感性,进一步增强孩子的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对应的能力。家长在一个学期内,至少要为孩子读20本形式多样、风格多样的儿童文学作品。每个文学作品还应当进行多次重复。让孩子听家长朗读图书时,可引导孩子正确地评价大人读得好还是不好,怎么读最好。家长在读书之前,要提醒孩子注意:妈妈的读音正确吗?是否有错字、漏字、多字?感情是否表达到位?比如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多读“的”“了”等字,锻炼孩子的注意力;也可以把疑问语气读成陈述语气,让孩子辨别修正。...【原文链接】育儿专家团队在线解答>>
网友支招:阅读时注重图画,要重视培养宝宝的读图能力。宝宝在一段时间可能特别喜欢某一本书,某一个故事,要你反复的读。父母应该耐心的陪伴他们。心理学家认为,“重复”对年幼的宝宝是很重要的,父母认为“没意思”的重复,对宝宝来说却每次都有新的感受和体验。当宝宝的认知能力有限时,在不断重复的学习过程中,他们能不断发现新的东西并逐渐达到真正的理解。...【原文链接】网友谈培养宝宝的阅读兴趣>>
专家访谈:如何培养宝宝的阅读习惯?
主题介绍:大家常会感到不解:孩子很小不识字,怎么能阅读呢?其实,婴幼儿阅读与学龄阶段的阅读有很多大的区别。那么,什么是早期阅读?如何进行早期阅读训练?不同月龄段孩子的阅读方式如何?阅读对孩子到底具有哪些重要意义?亲子12
亲子阅读的重要性,想必大家都已经知道。这不单是增加亲子关系的亲密感,而且重要的是为孩子的阅读能力做好铺垫。可是,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真的没有很多时间陪孩子一起读书。与其我们将就对付,不如我们在孩子的亲子阅读过程中,从一开始就注意培养孩子独立阅读的能力。
独立阅读进阶:
当宝宝0~6个月:
其实,从孩子一出生,他们的阅读就已经开始了。这个时期,是孩子阅读世界和探索环境的预备阶段,我们可以称之为前阅读期。6个月以下的新生婴儿,虽然他们不会说话不会走路大部分时间以吃和睡觉为主
读什么:
A、应以可以擦洗的软卡片为主,各种大卡片包括动物、水果、食物、、小汽车、图形、颜色、生活用品……。不要带汉字与拼音(或者图、字正反两面),图大、突出张贴在孩子可以平视到的位置上。
B、以动物的皮毛或小小孩情绪为突出的各种特殊书,如布画书等。
怎么读:
每次要重复3遍以上,用手指,并把孩子的小手也放到上面,让孩子触摸,从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刺激孩子的感观发展;(2)语速要慢、发音清楚,在过渡到第二个物品时,要给孩子注视的时间;(3)每次进行的卡片张数和时间要少而短,比如控制在2、3分钟以内;(4)抱着孩子一起来游戏。比如把一个苹果的卡片用布盖起来,让他们找;(5)拿两个卡片,让她找其中的老虎……。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注意:当你为孩子提供多图让她指认和识别的时候,孩子做对了就一定要给予及时的鼓励和反馈。当他经常把这些简单卡片和小小书拿在手里、用嘴咬的时候,他们就在对这个奇特的书发生了兴趣。不要制止孩子的动作。
当宝宝7~12个月
6个月以上的婴儿,可以独立坐了,他们的视线广了,两个手也被解放出来,也可以自己爬行找东西了。这个时期是亲子阅读的正式开始。
读什么:
这个时期,家长可以为孩子准备像蒲蒲兰绘本系列《我的颜色是什么》《这是什么形状》《好饿的小蛇》和噼里啪啦系列丛书包括:《我要拉巴巴》《我去刷牙》《我要洗澡》《你好》《草莓点心》《车来了》《我喜欢游泳》的故事讲讲清楚了;(2)书要薄而且尽量以软皮为主,可以擦拭;(3)书的四个角最好是弧形的;(4)绝对不能有拼音和英语混杂;(5)图画不能夸张和更不能有太多象征,要如实反映孩子接触的东西,让孩子一看就知道这是小狗、 草莓、(6)颜色要鲜明,但不能过于复杂以保护孩子视力;
怎么读:
和孩子起指读图画,能用孩子理解的动作和表情表现故事。每次讲的时候不能自己编撰的太多而且每次不一致,会让孩子很迷惑, 读过几遍后,要让孩子自己独立品味这个书:即从6、7个月时,开始手的拇指与其他手指的对握去一页一页的翻书。这个活动手指的精细动作来说都很重要,让孩子自己翻阅就是一种独立的培养,他们翻你说他自己指,再让孩子们自己去翻、嘟囔,家长不要打扰。他们用自己的言语念书呢!
这个时期的婴儿喜欢撕东西,书和纸会被他们弄的不堪入目。没有关系,家长可以为他们准备家里不需要的就杂志让他们翻吧。撕裂了也不要责备孩子,等他们对撕纸的兴趣阶段过了,告诉他们“书要爱护,坏了就没有了”。
这个时期也是独立阅读的准备阶段,不要是爸爸妈妈过来出现在孩子身边时,才把书递给孩子,应该是孩子一个人玩耍的时候,书就在身边。他可以随时够取!
冬冬每和小朋友一起吃饭,冬冬妈总能得到别的妈妈的羡慕:“冬冬吃饭怎么这么乖呀!不用大人管,自己呼噜呼噜,不吃饱不离桌。不象我们,追着喂都不吃”。
冬冬吃饭的确很乖。大人和别人吃饭经常带上他,决不添乱。先是起码半小时埋头猛吃,然后一小时,拿着自带的火车等玩具,因地制宜地用筷子什么的搭铁轨,开来开去,除了偶尔向妈妈汇报一下铁路运行情况之外,基本上不打扰妈妈和别人谈话。
冬冬妈在孩子未出生时读育儿书,里边说要相信孩子对饥饱的判断力,并且说孩子是有波动的,不会顿顿一样。冬冬妈牢记这两条原则,发现行之有效。
冬冬自出生以后,什么时候吃奶,要吃多少,基本上自己决定。对冬冬的哭声,妈妈很有研究。如果是饿了,妈妈看看表,只要超过两小时,就会抱过来喂,不会硬耗到三小时。饿得狠了,孩子会一通猛吃,下次自然间隔时间长。偶尔有几次不好好吃,妈妈认为也正常,并不强迫他,因此冬冬从小就能判断,不会暴饮暴食。
冬冬过了半岁,爷爷奶奶开始帮妈妈喂冬冬。他们对冬冬妈这种“自由放任”的态度不以为然,疼孙儿心切,千方百计想往冬冬的小嘴里多塞点儿东西进去。冬冬不配合时,爷爷奶奶的招儿就多了:这边展开精彩表演吸引注意力,那边赶快一勺一勺抢着喂。有一阵儿,冬冬对拧门把手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每次吃饭,爷爷半蹲着抱冬冬,让冬冬的小手刚好能够着门把手,奶奶则在客厅和厨房之间穿梭往来地运饭喂饭,要让孙子口口吃到的都是热饭。偏偏孙子是美国习惯,奶都喝的是冰箱里现拿出来的,对热饭一概拒绝,奶奶又和爷爷一口口吹凉,再送到小皇帝的嘴巴里,说是这样才香。冬冬妈多次抗议无效,在旁对冬冬怒目而视,可他浑然不觉,还仰着小红脸儿对妈妈笑哩!
这样的日子倒也不长,爷爷奶奶回家了。两老前脚出门,冬冬妈后脚就把冬冬往高椅子上一放,说道:“小子,你的好日子结束啦!你妈妈我可没奶奶这么好性儿,也不想培养你这些高贵毛病,从现在开始,想吃你就吃,如果摇头不吃,妈妈只会再问一次,不吃就收碗。”第一顿冬冬刚吃了几口就对妈妈不理不睬,妈妈说到做到收了碗。下午不到四点小家伙就闹开了。妈妈给冬冬喝了一杯胡萝卜水,五点开饭,小家伙急得上手就抓。就这样,不出一星期,冬冬妈得意洋洋地给爷爷奶奶打电话汇报说冬冬会自己吃饭了,乖得不得了。将信将疑的爷爷奶奶再次见到冬冬时,发现他的体重比老人一勺勺喂的大一岁的孩子还重,当即对冬冬妈表示认可,并作为模范经验广为宣传。
冬冬也有不乖的时候。羡慕冬冬妈的妈妈们如果聚餐后跟着冬冬回家,就会发现冬冬下一顿往往吃得很“不乖”。原因很简单,出去吃饭是换口味,孩子自然吃得多。那下一顿就不太饿,自然吃的少。有一阵,冬冬的阿姨反对冬冬跟妈妈出去,理由是每次回来都不好好吃饭。妈妈说:“他不饿呀!下顿肯定吃得多,一平均,还是够了!”果然,冬冬第二天早晨拉开架势,吃了一瓶酸奶半袋鲜奶,两片奶酪,一片抹了花生酱的面包,还从爸爸碗里喝了几勺粥,让妈妈自愧不如。
冬冬妈总结经验说:如果供应充足,连小动物都不会饿死,何况咱们是大脑高度发达的人呢?更何况,如果你连孩子能判断饥饱都不相信,将来他长大了,你能相信他的其他判断力吗?而另一方面,如果孩子连自己是否吃饱了都做不了主,你又怎么指望他能有机会发展他的判断力呢?
来自:图老师网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1212/1039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