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都是一样的,他们光着身子、哇哇大哭、不会说话、不会写字。可长大后,他们有的成了管理者、科学家,有的却成了民工、流浪汉。
【 tulaoshi.com - 特点 】
另一类孩子的聪明表现在能当“孩子头”、“孩子王”、“班干部”,这些孩子的聪明在于他们从小就表现出很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包括竞争能力、创新能力、交际能力、应变能力、合作能力、钻研能力等,这些就是“多元聪明”的孩子。
但是,这类聪明的孩子,往往不容易被父母和教师所发现和重视。
孩子聪明父母该做些啥
近年,美国心理学家指出:如果单单以学习成绩的好坏来选拔优秀的孩子。那么,就有可能使大约70%左右的具有高度独创能力的孩子落选。
这一点,应该引起广大父母、教师和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因为从我国现在的实际状况来看,许多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观念较为严重,往往在对子女的教育和培养上,学习成绩抓得紧,而对孩子的多种能力的培养常常就不太重视,这对孩子将来进入社会是不利的。
为此,我们更应提倡和强调培养“多元聪明”的孩子。父母必须懂得:孩子今天的学习,是为了明天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对社会有所贡献。因此,父母要注意从小培养孩子的多种能力,使孩子学会“生存”的本领。
说起孩子是否聪明,许多家长就会想到智力测验。有不少家长还带孩子到过不同的机构做过智力测验和咨询。有的家长非常看重孩子智力测验的分数,并以此判定自己的孩子是否聪明。实际上,对儿童的智力测验的结果只能作为一个参考,因为孩子的智力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远没有最终定型和完善,一次智力测验的分数不能说明孩子智力发展的真正水平,更不能以此预见将来孩子智力能达到的水平。
聪明孩子的2个特质
家长在与孩子朝夕相处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孩子的行为表现、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对孩子智力的了解应该比一次智力测验更为准确。那么,什么样的孩子聪明呢?心理学的有关理论认为,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下面我们就从思维能力来看聪明的孩子有哪些特点。
1.思维具有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主要表现在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时,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即能快速有效地解决问题。
如有一个四岁的男孩,在玩耍时将皮球掉到树洞中,无法直接拿出来,他想到了通过注水的方法使皮球浮上来,从而达到目的。
在这个例子中,这个孩子就表现出了思维的灵活性,因为他能在短时间内想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思维的灵活性可通过一定的方法有意识地培养,培养的关键是使孩子养成积极思考和爱动脑的好习惯。
2.思维具有发散性
思维的发散性是指能从不同的思路找出解决问题的不同办法。学生在解题时的“一题多解”就是一种典型的发散思维的训练。
如在一次试验中,一位五岁的儿童能说出“布”的三十多种用途和“水”的五十多种用途,表现出很强的思维的发散性。
思维发散性强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想象丰富。因为想象的过程是一个由此及彼、联想不同事物间的共同特征的过程,也即是发散思维的过程。
这和孩子的智商没有直接关系,也不仅仅取决于孩子的家境,后天的受教育环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未来的人生走向。
英国教育思想家洛克很早就指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他说:“家教的错误和配错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不能指望用第二次和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生清洗不掉的。”这种说法似乎有一点夸张,但是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确实有必要学习一些儿童心理常识,一些育儿的窍门,避免犯不必要的错误,伴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8岁以下儿童“拿东西”不算偷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案例一:chris今年上小学一年级,最近老是郁郁寡欢的样子,不愿意上学了,也不和妈妈讲和小朋友们的事情了。经妈妈一再追问才知道,chris在课堂上拿了邻桌的PSP游戏机,被老师和同学们称为“小偷”!
事实上8岁以下儿童尚未有分清自己和别人东西的能力,由于意识不清,出现“拿东西”情况很正常,这是儿童生理发展水平决定的。chris拿邻桌同学的P2P游戏机,可能只是出于好奇,想拿着玩一下,并没有占为己有的意思。因此对于孩子偶然“偷”走别人东西的做法,老师不能小题大做,过早给孩子贴上“小偷”标签。在众人面前道歉会使孩子失去自尊心,产生自卑心理,严重的有可能患上“社交恐怖症”、“上学恐惧症”,有的甚至还会发展成为不良行为,影响孩子一生。
保护孩子自尊心尤为重要。比如老师应私下找孩子谈话,和孩子讲道理,引导孩子把东西还给失主,并进行适当沟通,不要与孩子的品德挂钩;家长也要作心理辅导,了解孩子拿别人东西的动机是什么,可通过减少孩子开支,让孩子自己用零花钱赔偿等方法,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意识到这种行为的不正确性,下次要避免等等。
孩子啃手指甲的心理暗示
案例二:lucy已经四周岁了,最近让妈妈极为苦恼的是,她老爱啃手指甲,妈妈为此采取过诸多措施,如:带手套、抹药水、转移注意力等,但最后都以失败告终,弄的lucy对妈妈也很不友好。
看到孩子啃手指甲,很多家长不是无奈就是愤怒。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将出生后第一年称为“口腔期”,并指出吸吮是孩子的一种本能,是孩子用嘴对手的一种探索行为,说明孩子支配行动的能力达到了手、口动作相互协调的智力水平。此外,这一行为对稳定孩子的情绪有很大作用,但如果3岁以上的孩子仍在吃手,就得在身体发育或心理发展方面找原因了。
孩子体内缺少微量元素如锌、铁等,会引起异食癖,诱发吃手;压力过大或缺乏安全感时,可能通过吃手来降低焦虑,放松心情;孩子感觉无聊、或好奇心和模仿心理促使,也容易养成吃手的嗜好。
家长如果强硬制止孩子吃手,会给孩子心理上造成阴影,长大后容易焦虑、发脾气,缺乏基本的信任和安全感。家长可通过tuLaoShi.com检查微量元素、多陪伴孩子,留意孩子心理需要,了解吃手的动机,帮助孩子进行纠正,让他与“吃手”说再见。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我们要学会接受孩子的独特之处,永远不要拿孩子的短处和别人孩子的长处相比;给孩子更多的尊重和信任,不要将孩子的特点看成缺点;多与孩子进行心灵的沟通,用心将孩子的特点变成特长,做个快乐的父母吧!
晶晶吃饭撒饭粒,无论大人怎么批评,他都改不了这个毛病,有时甚至用脚把掉在地上的饭粒擦来擦去,弄得一地黏黏糊糊的。一天三顿饭,他有两顿饭的时间要挨骂,甚至挨打。晶晶的父母自觉无招了,便求助于心理医生。
医生建议:“当晶晶再犯同样的毛病时,你们不必去理会他。 ”父母遵医嘱,当孩子再用脚擦桌底的饭时,佯装没看见。几天下来,妈妈发现晶晶没再用脚擦饭,立即表扬了孩子,“今天晶晶的鞋底没有黏黏糊糊的饭粒,真干净!”“晶晶的桌子底下没有饭粒,看了真让人舒服。”孩子见父母对自己擦饭粒的事不闻不问,不擦饭粒倒获得表扬,便有意识地控制自己不掉饭粒,即使掉了饭,也会弯腰捡起,晶晶受表扬的次数越来越多。渐渐地,晶晶在不知不觉中改掉了这一毛病。
正强化孩子的良好行为
父母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对于孩子表现出来的良好行为给予肯定和表扬,会使孩子感到高兴,以后愿意再重复这种良好行为,这种做法叫正强化。有些父母的眼睛总盯着孩子的缺点,并翻来覆去地讲这些缺点,这就称之为负强化。负强化不仅改变不了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反而易于强化这种习惯。如有些孩子有偏食的毛病,父母很着急,于是逢人便说:“我这孩子只吃鸡、鸭、鱼、肉……蔬菜一点也不沾,真让人着急。”当着他人的面数落孩子的缺点,这更会加剧他的缺点,如此强化下去,孩子改掉偏食的毛病几乎不可能。
晶晶的父母错误地认为,关注孩子的坏行为,对孩子进行训导和惩罚,可以制止不良行为的发展。其实对孩子来说,这种惩罚tulaoshi和训导都似乎是一种奖励,因为这一行为引起了父母的重视,故孩子对这一行为印象深刻。这就是不少孩子爱恶作剧的原因所在。
别只盯着孩子缺点
每个人都希望被人关注,孩子更是如此,那些眼睛只盯着孩子缺点的家长,对孩子的一些良好行为总是视而不见,或是觉得孩子做得好是理所当然,不值得大惊小怪,而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往往易引起父母的注意。那么孩子就会选择引起父母注意的负面行为,而不愿选择父母毫不理会的行为。
父母关注什么行为,这种行为就会逐渐形成孩子的习惯。因此,父母应多关注孩子好的一面,对良好行为给予及时肯定与奖励,淡化孩子的缺点,对孩子的不良行为采取漠然处之的态度,使他没有加深印象的机会。
淡化孩子的缺点绝不意味着为孩子的行为护短,也不是发现了孩子的缺点时,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设法替孩子开脱辩解,而是策略地对孩子进行正强化。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每个孩子都有优点,也都有缺点,可是很多家长总是希望孩子能更优秀,这就导致他们过分关注孩子的缺点,并时常拿出来教育孩子,这个过程会给孩子的成长发育带来不利的影响。
我女儿小黎5岁时曾出现过口吃现象,为矫正口吃,我强迫小黎做发音训练,要求必须口齿清晰地说话,有时为了纠正一个句子,能不间断地训练几个小时,结果口吃的问题越来越严重,母女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糟糕了。今年小黎已经18岁了,长相俊俏,乖巧可人,可遇见熟人就口吃,尤其对我,有时甚至说不出话来,但在生人面前说话一切正常。为什么会这样呢?
小黎这是口吃恐惧,是因为害怕口吃而口吃,是母亲不当强化的结果。孩子小的时候,自身发育的构音系统和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均不太完善,出Tulaoshi.com现轻度或者短暂的口吃现象,或者在紧张情形下说不出话来都是很自然的事情。如果父母或者老师过渡关注这些问题,问题就会在无形中被放大和强化,引发更严重的心理问题。一个人越是害怕什么,就会总在不经意间看到什么或者想到什么,从而引发内心强烈的恐惧体验,就越加害怕什么。所以不要过分关注并且强化孩子的某些缺点,以免适得其反。
不要过分关注孩子的缺点,这就要求我们在对待孩子的缺点上面,多引导,少批评,多暗中纠正,少当面点明,因为孩子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很多东西还没有成型,可塑性非常强,再则说了,谁都有犯错误的时候,更别说处在学习阶段的孩子了。就是说,在孩子出现一般错误时,不要当面大声呵斥,像发生多大事儿似的,应该用正常的说话语气,告诉孩子该怎样做,还要告诉他不那样做的影响和后果,如果是发生了严重危害他人或者孩子自身安全的错误,则必须当面提出严厉批评,而且要求其复述一遍,以加强印象,以免发生严重后果。>>延伸阅读:孩子的5个缺点源于父母的5个错误
图老师育儿网育儿问答:
图老师育儿网友木耳123问:孩子做错事后不承认逃避责任怎么办?
图老师育儿网特聘专家黄微(向她提问)解答:那是因为家长可能对孩子有点严厉,让孩子不敢面对自己的错误,所以会逃避责任。如果家长能接纳孩子的错误和缺点,给孩子成长的时间和机会,允许孩子犯错误,孩子毫无畏惧,就不会逃避责任了。>>看看其他专家的解答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1212/1044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