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的孩子告诉你他要跟班里的一个小女生结婚时,或者他说他长大了要跟你结婚时,你会作何反应呢?是厉声喝止,还是一笑了之,还是把它当作一个可教时刻?
【 tulaoshi.com - 结婚游戏 】
“妈妈,我长大了要跟俊俊结婚!”“妈妈,我有三个女朋友!”“我长大了要跟妈妈结婚!”“我要小姨做我的女朋友!”学龄前的孩子尤其是幼儿园大班的孩子通常都会开始热衷于玩“结婚的游戏”。对于一个四五岁的孩子来说,狂热地爱上班里的某个异性小朋友并不是什么稀罕的事,他们甚至会跟几个小朋友举行婚礼,也有一些孩子偏爱另一性别的父母。当你的孩子告诉你他要跟班里的一个小女生结婚时,或者他说他长大了要跟你结婚时,你会作何反应呢?是厉声喝止,还是一笑了之,还是把它当作一个可教时刻?专家认为,我们可以抓住这个机会跟孩子讨论有关男人和女人的角色,并教给孩子关于爱的价值观,对于那些对异性父母有着很强的迷恋的孩子,父母应该积极地回应孩子的爱,告诉他们,等他们长大时会找到一个相爱的人并跟那个人结婚。
5岁女孩隔月换“夫”
5岁的琳琳最近疯狂地爱上了班里的小男生俊俊。她告诉妈妈,她已经跟俊俊举行了婚礼,俊俊现在已经是她的丈夫,所以她每天早上都要带一份礼物送给俊俊。同样,俊俊也会每天送她一份礼物。他们的礼物有时是一粒糖,有时是一张贴纸,也有可能是一片树叶。琳琳的妈妈一点也不觉得奇怪,因为琳琳上了大班后,每隔一两个月都会结一次“婚”,每次她都会回来告诉妈妈,现在谁谁谁变成她的丈夫了。
4岁男孩嫉妒爸妈
刚刚4岁的小杰是妈妈一手带大的,因此特别黏他的妈妈,他总是说等他长大了,要娶妈妈做妻子。让他的妈妈极为尴尬的是,小杰经常想模仿电视里成人亲热的方式来亲妈妈的嘴巴。而且每次一见到爸爸拥抱妈妈时,他就会很嫉妒,打断爸爸妈妈的拥抱,要求妈妈拥抱他。他甚至不许爸爸和妈妈睡在一起,要求爸爸搬到别的房间去睡。
5岁男孩“爱”上小姨
天天今年5岁,他很喜欢玩结婚的游戏。他在幼儿园里有几个“妻子”。不过,他说他最喜欢的是他的小姨,长大了幼儿园里的“妻子”都不要了,就只跟他的小姨结婚。他甚至连结婚时他和小姨要穿什么衣服都想好了。问他为什么要跟小姨结婚,天天说,因为小姨总给他买糖和玩具。他希望小姨每天都给她买糖吃。
幼儿园:“新郎和新娘”游戏很受欢迎
在某省级幼儿园带大班的邓老师告诉记者,很多学龄前的孩子喜欢玩“新郎和新娘”的游戏,应该也算是婚姻敏感期。她经常会听到小朋友来告诉她,今天谁和谁结婚了。小朋友在自由活动时间,经常会分别由一些男孩和女孩扮新郎和新娘,甚至还会要求老师也来参加。还有的小朋友要跟老师结婚呢。有个小朋友最有意思,他每次都要生活老师做他的新娘,问他为什么,他说,因为生活老师经常给他洗衣服。显然,孩子们并不知道“结婚”的含义。
邓老师说,因为老师们知道,这是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的特点,而且他们做这些游戏时的样子特别可爱。所以,老师一般都不会制止他们。
专家:这是正常反应
南方医科大学幼儿园范文坚园长告诉记者,对“结婚”有一种朦胧的向往是学龄前儿童的一种正常心理和生理反应。父母不必过分紧张,不能粗暴地制止,也不能心不在焉地一笑了之,而是应该把这个时机当作一个有利的可教时刻。
可以跟孩子讨论有关男人和女人的角色,对于处于婚姻敏感期的孩子,家长和老师都可以试着跟孩子讨论有关男人和女人的角色,比如男孩都可以当爸爸,女孩都可以当妈妈。当然,同时也可以告诉孩子,男孩和女孩的不同。女孩长大以后,可以生宝宝,可以当妈妈。当男孩和女孩当大了的时候,都会跟相爱的人结婚,男的就成了丈夫,如果有了孩子,就是爸爸;女的就成了妻子,如果有了孩子,就是妈妈。
还可以告诉已经“结婚”的两个小朋友:“你们现在还小,不可能像大人那样结婚,不过,如果等你们长大了,还很相爱,那当然就可以真正地结婚啦。”
父母:要作出积极的回应
据范园长介绍,学龄前的儿童通常都会强烈地爱他们的父母。但他们很多时候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这种爱。因此,有的孩子可能会模仿他们的父母或在电视、电影里看到的成年人,来亲吻自己的异性父母。这个时候,家长应该告诉孩子,孩子跟孩子之间或者孩子与大人之间不适合这种亲吻方式,这是大人们亲吻的方式,孩子亲吻大人,亲脸颊就可以了。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对那些想跟异性父母结婚的孩子,家长应该对孩子的爱表示积极的回应,可以试着这样对孩子说:“我知道你很爱我,我也很爱你。等你长大了,你就不会想着跟妈妈结婚了。你会爱上一个女孩子,那种爱跟你对妈妈的爱会有所不同。然后,你会跟那个你很爱的女孩子结婚。”
不过,对于那些过分迷恋异性父母的孩子,家长也要注意平时跟孩子亲近时的方式。
“妈妈,我长大了要跟妍妍结婚!”“妈妈,我有二个女朋友!”“我长大了要跟妈妈结婚!”“我要小姨做我的女朋友!”学龄前的孩子尤其是幼儿园大班的孩子通常都会开始热衷于玩“结婚的游戏”。对于一个四五岁的孩子来说,狂热地爱上班里的某个异性小朋友并不是什么稀罕的事,他们甚至会跟几个小朋友举行婚礼,也有一些孩子偏爱另一性别的父母。
当你的孩子告诉你他要跟班里的一个小女生结婚时,或者他说他长大了要跟你结婚时,你会作何反应呢?是厉声喝止,还是一笑了之,还是把它当作一个可教时刻?专家认为,我们可以抓住这个机会跟孩子讨论有关男人和女人的角色,并教给孩子关于爱的价值观,对于那些对异性父母有着很强的迷恋的孩子,父母应该积极地回应孩子的爱,告诉他们,等他们长大时会找到一个相爱的人并跟那个人结婚。
五岁女孩隔月换“夫”
五岁的琳琳最近疯狂地爱上了班里的小男生俊俊。她告诉妈妈,她已经跟俊俊举行了婚礼,俊俊现在已经是她的丈夫,所以她每天早上都要带一份礼物送给俊俊。同样,俊俊也会每天送她一份礼物。他们的礼物有时是一粒糖,有时是一张贴纸,也有可能是一片树叶。琳琳的妈妈一点也不觉得奇怪,因为琳琳上了大班后,每隔一两个月都会结一次“婚”,每次她都会回来告诉妈妈,现在谁谁谁变成她的丈夫了。
四岁男孩嫉妒爸妈
刚刚四岁的小杰是妈妈一手带大的,因此特别黏他的妈妈,他总是说等他长大了,要娶妈妈做妻子。让他的妈妈极为尴尬的是,小杰经常想模仿电视里成人亲热的方式来亲妈妈的嘴巴。而且每次一见到爸爸拥抱妈妈时,他就会很嫉妒,打断爸爸妈妈的拥抱,要求妈妈拥抱他。他甚至不许爸爸和妈妈睡在一起,要求爸爸搬到别的房间去睡。
五岁男孩“爱”上小姨
天天今年五岁,他很喜欢玩结婚的游戏。他在幼儿园里有几个“妻子”。不过,他说他最喜欢的是他的小姨,长大了幼儿园里的“妻子”都不要了,就只跟他的小姨结婚。他甚至连结婚时他和小姨要穿什么衣服都想好了。问他为什么要跟小姨结婚,天天说,因为小姨总给他买糖和玩具。他希望小姨每天都给她买糖吃。
幼儿园:“新郎和新娘”游戏很受欢迎
在某省级幼儿园带大班的杨老师告诉记者,很多学龄前的孩子喜欢玩“新郎和新娘”的游戏,应该也算是婚姻敏感期。她经常会听到小朋友来告诉她,今天谁和谁结婚了。小朋友在自由活动时间,经常会分别由一些男孩和女孩扮新郎和新娘,甚至还会要求老师也来参加。还有的小朋友要跟老师结婚呢。有个小朋友最有意思,他每次都要生活老师做他的新娘,问他为什么,他说,因为生活老师经常给他洗衣服。显然,孩子们并不知道“结婚”的含义。
杨老师说,因为老师们知道,这是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的特点,而且他们做这些游戏时的样子特别可爱。所以,老师一般都不会制止他们。
专家:这是正常反应
南方医科大学幼儿园范文坚园长告诉记者,对“结婚”有一种朦胧的向往是学龄前儿童的一种正常心理和生理反应。父母不必过分紧张,不能粗暴地制止,也不能心不在焉地一笑了之,而是应该把这个时机当作一个有利的可教时刻。
可以跟孩子讨论有关男人和女人的角色,对于处于婚姻敏感期的孩子,家长和老师都可以试着跟孩子讨论有关男人和女人的角色,比如男孩都可以当爸爸,女孩都可以当妈妈。当然,同时也可以告诉孩子,男孩和女孩的不同。女孩长大以后,可以生宝宝,可以当妈妈。当男孩和女孩当大了的时Tulaoshi.com候,都会跟相爱的人结婚,男的就成了丈夫,如果有了孩子,就是爸爸;女的就成了妻子,如果有了孩子,就是妈妈。
还可以告诉已经“结婚”的两个小朋友:“你们现在还小,不可能像大人那样结婚,不过,如果等你们长大了,还很相爱,那当然就可以真正地结婚啦。”
父母:要作出积极的回应
据范园长介绍,学龄前的儿童通常都会强烈地爱他们的父母。但他们很多时候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这种爱。因此,有的孩子可能会模仿他们的父母或在电视、电影里看到的成年人,来亲吻自己的异性父母。这个时候,家长应该告诉孩子,孩子跟孩子之间或者孩子与大人之间不适合这种亲吻方式,这是大人们亲吻的方式,孩子亲吻大人,亲脸颊就可以了。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 对那些想跟异性父母结婚的孩子,家长应该对孩子的爱表示积极的回应,可以试着这样对孩子说:“我知道你很爱我,我也很爱你。等你长大了,你就不会想着跟妈妈结婚了。你会爱上一个女孩子,那种爱跟你对妈妈的爱会有所不同。然后,你会跟那个你很爱的女孩子结婚。”
所有的爸妈都希望自己的宝宝拥有高智商,长大之后能够事业成功、生活幸福。因此,爸爸妈妈们更应该在0-6岁时观察宝宝的潜在能力,并且施以适宜的教育和训练,协助宝宝将潜力做最佳的发展。
多元智能,即八大智能,代表了每个人所具有的8种不同的能力,分别为: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肢体-动作智能、音乐智能、 人际智能、内省智能和自然智能。霍华德·加德纳教授认为,多元智能中的8项能力从生命开始时就存在,只是个体在8大智能上的强弱会有所不同,8大智能每种能力的组合也不一样,但只要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结合和运用,人,就可能完成不同的工作及解决不同的问题。
但出生时宝宝所具备的这8项能力,严格来说只是潜能。只有当它受到早期恰当的训练,又有发展这种智能方向的动机、决心时,这些智能才能达到它们应有的最高标准。且每一种智能也都有其发展的年龄契机,也就是过了关键期要去发展就比较难,尤其是0~6岁是宝宝多元智能发展的关键期;再换句话说,对于想要激发宝宝潜力的爸妈而言,必须掌握0~6岁学龄前此一关键阶段,在此时施以适宜的教育和训练,宝宝的智能才能获得最佳的发展,也才能实现8项潜能全面开发的目标。
游戏与8大智能
肢体协调与平衡训练可通过游戏达成
肢体运动智能是善于运用整个身体来表达想法和感觉,以及运用双手灵巧地生产或改造事物。这项智能包括身体的平衡、协调、敏捷、力量、弹性和速度,以及由触觉所引起的能力。爸妈应该根据宝宝成长的不同阶段,有意识地锻炼宝宝,以提高他的运动智能。而游戏是非常有效的方式,因为游戏可以为宝宝提供大量的动作经验,比如跑、跳等,而且为身体的平衡、协调等提供了不同的训练机会,协助宝宝全面性的发展与生俱来的肢体运动能力。
1234孩子在成长中犯错是在所难免的,但是很多孩子犯了错误却拒绝承认错误。而幼儿时期也是孩子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孩子犯错呢?其实孩子不愿认错是有原因的,让我们一起来探探这些原因吧。
侥幸心理
“如果我不认错,还有可能逃过一关;如果认错,就一定会被训或被罚。”
分析:害怕被家长训斥,这是很多孩子死不认错的原因。当孩子第一次犯错时,一般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和解决,于是会如实向家长汇报。这个时候,有些家长会进行训斥,觉的这样会给孩子一个教训。如果家长在孩子犯错时经常这样做,孩子在又一次犯错时也许就会考虑:“如果我不承认错误,妈妈是不是就不会训斥我了?”于是可能会尝试说谎来避免受到惩罚。
对策:当孩子犯错时,家长应冷静处理问题。可以采取事后回忆的方式问孩子:“宝贝,你刚才是不是做错了什么?我希望你能告诉妈妈,虽然这个错误是妈妈不希望看到的,但如果你能诚实地承认错误,妈妈会很高兴的。”这样的教育方式,效果比训斥或责罚孩子要好。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害羞心理
“我不想让那么多人知道我做错了。”
分析: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也需要与成人一样受到尊重。如果家长当着很多人的面指出孩子的错误,或者训斥孩子,可能会令孩子产生羞辱感和抵触心理,这时即使孩子知道自己错了,也不愿意承认。此外,家长在外人面前不照顾孩子的自尊心,还会导致孩子出现自卑等心理问题。
对策:家长对待孩子应该像对待朋友那样,把孩子放在与自己平等的位置上。
倔强心理
“我根本没做错!”
分析:有时孩子不认错,是因为他根本不知道自己哪里做错了。孩子天性好奇,喜欢探索各种新事物,常常把家里的东西弄得面目全非。家长生气,但孩子根本不明白对和错的界限到底在哪里。
对策:平时在生活中,家长就应明确给孩子定好规矩,和孩子说清楚,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那么当孩子犯错时,自然就知道自己错在哪了。如果出现意外的错误,家长应该在冷静下来之后,帮助孩子分析原因,明确地告诉孩子犯这个错误的后果和严重性。
效仿心理
“爸爸妈妈不也经常不认错吗?”
分析:一些家长总是居高临下地教训孩子,让孩子服从自己的意愿,但他们却从来不检讨自己的行为,一旦自己犯了错,也不会主动向孩子认错。
对策:身教重于言教,家长平时怎么做,孩子自然会学习和模仿。所以家长以身作则非常重要。同时,家长还可以借此机会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会犯错,但如果能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并积极弥补过错,就会获得别人的原谅。
图老师育儿网特聘专家闫新新解答: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犯点小错误是正常的,只是很多孩子犯了错误之后不肯承认自己的错误,这就变成一件很麻烦的事情了。若遇到孩子“死不认错”,怎样让孩子认错,家长要把握两个要点,一个是孩子是偶尔如此还是经常如此;另一个是,他是否认真在行动改正自己的错误。如果孩子嘴上不爱认错,在行动上却有所改正、有所变化,家长应表扬他的进步,而不必非让他嘴上承认不可,但也要抓住时机,不急不躁地引导他逐渐敢于承认错误,因为敢于认错毕竟是优点。
精彩推荐:
如何让孩子认识错误和改正
给孩子的错误行为找个理由
宽容孩子的错误让孩子成长
父母应学会宽容对待宝宝的错误
在对中西教育实践的对比中,经常流传这样的说法:美国高等教育世界一流,而基础教育却特别薄弱。然而,从美国统一的教育文化理念的角度上看,这 种说法无疑是一种自相矛盾的表达。今年4月初,以“浸入式学科英语”为办学特色的“美国小学”瑞思学科英语,组织了一批学术团队赴美交流,考察真实的美国 中小学教育。走访后发现,美国的学校并非基础教育水平薄弱,而是在培养孩子的时候更关注的是孩子们习惯的养成,所以让好的习惯在日常教育的细节中点滴渗 入,从而造就未来的“厚积薄发”。
从学会学习到自主学习
中国家长们经常这样嘱咐孩子:“放学后要先写好作业再玩”、“老师课堂讲的东西要背牢”等等。事实上,这些都对儿童学习的习惯要很大的影响,在美国同样如此。然而相比之下,美国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看起来关注的范围更广。
首先是正确学习方法的养成。说到学习方法,关键是要培养一种正确的思维习惯。瑞思学术交流团到访了很多美国中小学,而在这些学校里,他们也看到 了在瑞思课堂上常见的项目管理、团队合作等PBL项目教学法的形式,这种方式对于孩子建立正确的思维习惯大有益处。大恒中心的一位家长对记者说:“孩子常 常在家画一种‘鱼骨图',后来跟瑞思老师接触后才知道这种是思维导图。”通过导图的填写来梳理孩子解题的思路,成为他们自我学习的方法模型。据悉,这种思 维导图不仅用在瑞思课堂,有的小学员甚至在公立课上的语文、自然等作业都在用导图来帮助自己理解。通过思维导图的训练,孩子们学会用工具一层一层的剖析, 归纳,总结问题,并且能从众多的解决方案中,找到比较合理的可行性方案。这对孩子未来在职场中生存也大有好处。众所周知,在美国的高校课程中,大部分内容 需要学生自学,美国孩子在小学教育中,已经养成了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习惯。这得益于美国的教育理念,即以老师作为知识和学生之间的引导者,而不是灌输者 出现的。孩子很多的时候,是需要自己去寻找、思考问题的答案,而不是老师的直接告知。这样可以激发孩子们对事物的好奇心,从而形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
通过细节塑造人格
让瑞思的学术老师们倍感惊讶的是--美国孩子们的“规则意识”。瑞思的Lynn说:“来到美国后发现,那些关于美国孩子不够乖的传闻,好像并不 普遍。”老师们描述了这样一次见闻:在考察团访问一个中学时,有一队孩子排着路队下楼,其中有位同学一边下楼一边说话,整个队伍都停了下来,在全队同学的 注视下,这个说话的孩子立刻自觉地在地上连做10个俯卧撑,作为对自己说话的惩罚。美国学生对这些校园规定,已经深刻地认同,并且严格遵守。通过规则意识 来打造孩子的品格,也是未来适应社会的一个基础。
瑞思赴美交流团观察后发现,不仅仅是塑造孩子的规则意识,在培养积极的人生观方面也注重细节精髓的打造。例如,校园内外总是可以见到各种各样的 品德宣传海报,告诉孩子们要尊重他人、要有积极的心态、要懂得关爱和帮助等等。也有好几所学校将热门书籍《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改成儿童读本,渗透到孩 子的认知中。甚至于学校会把美国的国旗插到每一个班的门口,让孩子们为自己的国家骄傲、时刻维护国家形象。
美国中学随处可见的班规:准时到校,预习功课,守规矩,礼貌用语,努力等。
美国中学门口的校训,鼓励大家永争第一
随处可见的Poster:教会孩子“责任”,“尊重他人,尊重自己”等
“团队合作成就你我他”
自信:成功的第一要素
美国学校的品德教育,绝非形式化或是教条性的。瑞思老师们发现,在每个教室的前面,都会有教师和助教的详细档案,上面也会标有固定的任期。在向 一位老校长咨询这档案的意义时,校长说:“这代表着老师对学生的承诺,代表着在任期内会对孩子的教育负责到底。” 还有这样的一幕--在进入一个学校的会议室的时候,校长找来一个看起来“并非十分优秀”的孩子,让这名学生给来宾做学校的介绍。虽然学生的陈述有些磕磕绊 绊,始终透露着紧张的情绪,但是校长却一直用鼓励的眼光看着他、赞扬他,与此同时,学生对学校的信任也是显而易见的。这种坚持、守信和鼓励无疑对孩子未来 的成长有着很深的影响。
中国的古语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美国的教育中我们看到,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学校培养孩子的角度落实在习惯的培养上,主要考虑的是 对学生未来人生的帮助。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培养人是一项极其细致和复杂的任务。”而此次美国之行也让瑞思的老师们体会到了瑞思正在践行的教育理念:做教育即是对人格的塑造,细节皆受影响,那么对孩子们良好习惯的养成切忌急功近利,长久的责任感才能成就孩子的未来。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1212/1044553.html
看过《探究孩子不愿意承认错误的原因》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