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有一天会离开父母,适当“放养”,早一点让孩子经历风雨,未尝不好!
【 tulaoshi.com - 早教理念 】
怎么去区分好零食和坏零食呢?
膨化类:含铅高,尽量少食小零食中的大危险——亚硝酸盐
好朋友:蛋糕,饼干等这类含碳水化合物较多的谷类食物经膨化制成的食品,酥脆易于消化,可适量摄入。
敌人:膨化小食品具有香、酥、脆、甜的特点,比较适合宝宝的“胃口”。但可能含有危害人体健康的铅元素。长期食用不合格的膨化食品,很容易使血铅超过规定标准,产生急性毒性作用。宝宝可表现为:精神呆滞、厌食、呕吐、腹痛、腹泻、贫血,甚至可引发中毒性肝炎。
好朋友还是敌人?
对宝宝来说,铅元素不利于宝宝大脑发育,膨化食品往往是弊大于利,所以,爸爸妈妈还是把膨化食品列入不受欢迎的坏朋友名单吧。
小建议:
为了宝宝的健康,要避免宝宝吃膨化小食品。
水果类:在合适的时间适量吃
好朋友:水果是各年龄组的宝宝喜欢吃的食物。水果中含有葡萄糖、果糖、蔗糖,易被人体吸收。水果中的有机酸可促进消化,增进食欲。可溶性的膳食纤维,有预防便秘的作用;水果同时还是维生素C的主要来源。
敌人:给宝宝吃水果不讲究科学适度,也会带来祸患,使宝宝得上“水果病”。因为水果属性有“寒”“热”之分。如体质偏热的宝宝,吃多了橘子会上火,出现口腔溃疡,口角炎、嘴边起泡,牙龈肿痛,大便干结,眼睛或鼻子发炎,这是由于橘子属于热性水果的缘故。体质偏寒的宝宝,如果过多食用凉性水果,如西瓜、梨、柿子、猕猴桃等就会出现腹泻或腹部不适。
好朋友还是敌人?
根据宝宝体质来选择水果,并要注意为宝宝选择和安排吃水果的时间。
小建议:
把食用水果的时间安排在两餐之间,或是午睡醒来后,这样,可让宝宝把水果当作点心吃。可根据宝宝的年龄大小及消化能力,制成果汁或果泥,1~3个月的小宝宝最好喝果汁,4~9个月的宝宝则可吃果泥。
硬果类:含油脂高,建议单次少食
好朋友:花生、瓜子、开心果、榛子、核桃等,含油脂较高,经加工制作后吃起来不但味道很香,还含有人体需要的一些必需脂肪酸、B族维生素、多种微量元素等,这些都是宝宝们长身体时需要的营养素。
敌人:此类零食咀嚼困难,年龄小的宝宝很容易将其吸入气管,致呼吸困难甚至窒息。硬果中油脂含量高,年龄大的宝宝也不宜多吃,一些质量有问题的硬果类食品还可能含有毒素,对宝宝健康不利。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好朋友还是敌人?
小宝宝吃硬果类食品,最大的问题是难以咀嚼和容易吸入气管,爸爸妈妈可以将硬果食品敲成小碎末以便宝宝食用,硬果类食品对宝宝是利大于弊,可以列入好朋友名单中。
小建议:
可以通过品尝来判断是否有质量问题。对于包装好的硬果类食品,可以通过观察硬果的外观来分辨好坏。高质量的硬果,一般色泽都比较鲜亮,有光泽,干燥无杂物,不会出现霉斑、虫眼等。
糖果类:热量高,单次少食食后漱口
好朋友:糖果类零食是纯热量食品,巧克力虽然含有一些蛋白质和脂肪,但主要是提供热能。
敌人:这类食品营养价值不高,甜食是造成龋齿的原因之一,粘性的糖果很容易形成许多难刷的牙垢,容易演变成蛀牙。糖果类不宜作为给宝宝经常选择的零食。
好朋友还是敌人?
由于糖果类对牙齿的影响很大,很容易造成蛀牙,影响宝宝牙齿正常发育,为了宝宝健康,还是把糖果列入坏朋友名单中。但是这是一个可以控制的坏朋友,可以控制宝宝的食用量。
小建议:
吃糖果要注意“适量”的原则,一般每天只需要吃一、两块就足够了。吃糖果的时间,最好是在午餐和晚餐之间,作为加餐吃最好。给宝宝选择糖果时,可以考虑到宝宝的营养需要。如果宝宝偏瘦,可选奶糖等,以补充蛋白质和热量;如宝宝缺钙,可选钙质酥糖等。带黏性的糖果,如巧克力、咖啡、可可类糖最好不要给宝宝吃得太多。
凉食类:糖量高,选择季节尽量少食
好朋友:雪糕、冰激凌类凉食是宝宝们最喜欢吃的零食,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季。以奶类为主要原料制作的凉食,其营养成分有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少量的钙。
敌人:由于这类食品含糖量高,吃多了会影响宝宝的胃口,刺激胃肠道。不少宝宝因食欲不好、面黄肌瘦地来医院就医,检查又没有器质性病变,这其实是宝宝“脾胃不和”的病症;也有一些宝宝因经常腹痛医院检查诊断为“浅表性胃炎”,这些不少都与贪食冰凉食品有关。
好朋友还是敌人?
宝宝消化系统不够成熟,食用刺激性较大的食物,自身调节能力不强,很容易造成腹泻,食欲下降,影响宝宝正常发育。一般还是将冷饮凉食类作为宝宝的坏朋友。
小建议:
即使是夏天也不要给宝宝一次性吃很多凉食,每次给宝宝吃凉食后,都要记得帮助宝宝即使用温水漱口。
糕点类:吃后一定要刷牙
好朋友:糕点类食品碳水化合物丰富,可以弥补宝宝膳食中不足的营养和能量,并能为宝宝的脑细胞提供能量,饭前少吃些糕点,能帮助宝宝消除饥饿感。
敌人:频繁地吃糕点会促使宝宝产生蛀牙。牙齿与食品,特别是碳水化合物类食品的接触时间越长,牙斑菌便有更多的时间产生酸来损坏牙齿的釉质。
好朋友还是敌人?
吃完糕点之后,爸爸妈妈要鼓励宝宝刷牙或漱口,除去粘在牙齿上的或齿间的食物。所以糕点还是利大于弊,应该属于好朋友。
小建议:
为避免宝宝没有好胃口吃正餐,饭前2小时以内,爸爸妈妈尽量不要让宝宝再吃点心了。
零食的健康吃法
零食选择不当或吃多了,会影响宝宝进食正餐,扰乱宝宝消化系统的正常运转,引起消化系统疾病和营养失衡,影响宝宝的身体健康。就算是好朋友类零食,吃法也是有讲究的,坚持以下几点,适时、适当、适量、合理地给宝宝吃零食:
1、为吃零食选择最佳时间:可在每天中、晚饭之间,给宝宝一些点心或水果。但量不要过多,约占总供热量的10%—15%左右。
2、正餐为主零食为辅:零食可选择各类水果、全麦饼干、面包等,但是要少,质要精、花样要经常变换。
3、适当选择强化食品:如缺钙的宝宝可选用钙质饼干;缺铁的选择补血酥糖;缺锌、铜的宝宝可选用锌、铜含量高的零食品。但对强化食品的选择要慎重,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短时间内大量进食某种强化食品可能会引起中毒。
4、有计划、有控制地选择零食:爸爸妈妈不可用零食来逗哄宝宝,更不能宝宝喜欢什么便给买什么,不能给宝宝养成无休止吃零食的坏习惯。
想不到小小零食竟然蕴含着这么多的大学问呢,大家可以有针对性的给孩子选择零食,让孩子吃得更健康。
以前,我喜欢把女儿关在家里,什么事都要亲自为她操心,从不敢轻易放手让她自己去做,慢慢地我发现:女儿的身体较弱,动不动就感冒发烧;胆小,不敢自己外出,不敢主动与人沟通;自理能力和抗挫能力差……仔细想过才明白,原来都是我“圈养”孩子惹的祸!于是,我赶紧转变教育观念,慢慢地开始“放养”孩子,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女儿变了!
身体变得健康了。一有时间,女儿就和孩子们在小区的空地上追逐打闹,这该是最好的体育锻炼吧,奔跑锻炼了肌肉和肺活量,女儿的身体变得强壮了。胆量也变得大起来。tulaoshi.com以前,女儿都不敢去隔壁单元找小朋友玩,见了人也不敢主动打招呼。通过这一段时间的“放养”,女儿已经敢和小伙伴们结伴去超市买东西了,小区里的熟人见我就夸女儿有礼貌,看来,“放养”让女儿的胆量大起来了!
自理能力和抗挫能力强了。以前,我把女儿护在身边,饿了为她找吃的,冷了为她披衣服,哭了为她擦眼泪。“放养”之后,女儿身边没有了我的帮助,什么事都独自面对,独自解决,再也不是那种遇点小困难就哭鼻子的娇娇女了!
最重要的是变得更有创造力了。“放养”之后,自然和社会像一本本内容丰富的书,激发了孩子的兴趣,锻炼了孩子的思维,渐渐我发现,女儿更有创造力了,经常有新鲜的想法冒出来,而这创造力,不正是未来人才所具备的吗?
适当“放养”孩子益处多!所谓适当,就是不要对孩子一点管束都没有,必要时还是要“圈养”一下。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孩子总有一天会离开父母,适当“放养”,早一点让孩子经历风雨,未尝不好!
盼孩子长高,更盼孩子长壮,现在的很多孩子长得还算高,但是实在是长得不够壮,家长怕营养不够让孩子多吃,结果孩子不但没壮,反倒长了一身肉。天知道家长有多愁。什么食物才具有这样的营养呢?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中医学院教授林绍彬表示,芝麻对儿童来说是不可多得的营养补品。
林教授细说芝麻的好处,它含有极为丰富的铁、钙、蛋白质,这些恰恰是正在生长发育的学龄前儿童及学龄期儿童最需要的营养。经常给孩子吃点芝麻,对骨骼,牙齿的发育,都非常有好处。每100克芝麻含铁58毫克,比猪肝的含铁量高1倍,比鸡蛋量的含铁量高6倍;芝麻酱中含钙量也很高,每100克中含有870毫克,仅次于虾皮的含钙量。芝麻酱所含有优质蛋白质,比瘦猪肉的蛋白质含量还要高,也是钙通过蛋白质来补充人体的途径。
芝麻强身健体,可见于中医典籍。《本经》称:芝麻“长肌肉,填脑髓”,这一特点正适于正在生长发育的孩子。芝麻适于孩子,还在于它具有明目的功能,这对于视力正在发育,而课业负担很重的中小学生来说,可以很好地补充眼睛所需营养,保护视力。
给孩子吃的时候,可以将芝麻拌在蒸熟的米饭里,炒熟或者凉拌的蔬菜里可以撒一点芝麻,也可以把芝麻加在饼里。每次给孩子吃半小勺,隔天或者每天吃都可以。也可以给孩子选择品质纯,品牌好的芝麻酱,经常食用芝麻酱也可以起到同样的作用。因此,在平常的膳食中,给儿童增加点芝麻酱,不仅提高了他们吃东西的胃口,也是预防缺铁性贫血的重要措施,同时具有易于吸收的优点。
芝麻有黑白两种,食用以白芝麻为好,补益则以黑芝麻为佳。有趣的是,具有补益作用的黑芝麻,还更适于中老年人,是补肾壮腰的最佳食物,而且不会上火。 芝麻好吃,但是也有禁忌,患有慢性肠炎、便溏腹泻的人尽量不吃;根据前人经验,男子阳痿、遗精的人则应该忌食。
暑假,参加各种活动班将孩子"圈养"起来是不少家长对孩子的安排,然而同时又有不少家长苦恼孩子无处可去,只得选择将孩子"放养"。但是,无论是"圈养"还是"放养"都不科学,要让孩子的假期过得健康、快乐又富有意义,能不能有更多的途径呢?
现状一瞥
各色暑期班、夏令营火爆异常
笔者最近在走访中发现,从暑假一开始,我市的各类暑期班都已爆满。一位家长在某网络论坛上慨叹:“今天排了两个小时的队报上了暑期班,大家都像抢购一样。”而某区青少年活动中心负责人也告诉笔者,今年报班主要集中在开发智力、培养艺术才能等方面,有的班供不应求,只好补招插班生。另外,各种课外辅导班、培训班也重现火爆场面。
“唉!这个假期我可能比上学还要累,妈妈没和我商量就给我报名参加了好几个暑假培训班。”说起放暑假,即将读高一的学生小成无精打采。
“我也很想让孩子过(www.tulaoshi.com)一个愉快的暑假,可我们夫妻二人都要上班,没办法照顾孩子,只好把他们交给培训班了。”小成的妈妈无奈地对笔者说。“孩子暑假里参加培训班,总比让他一天到晚闷在家里玩游戏、上网好吧。”
孩子放暑假,家长要上班。即使家长有闲暇时间,也不知道该怎样陪孩子一起过暑假。 与小成的妈妈一样,很多家长的观点都是一致的,他们认为“让孩子在暑假里有事做、忙起来,就不会把暑假的时光白白浪费了”。很多家长认为,暑假里让孩子参加各种培训班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他们眼里,孩子的自制力是很差的,“圈养”比“放养”要好很多,暑期培训班就是学生的“第二课堂”。
典型对比
“圈养”理由:用课程填满孩子暑假生活
“周一、周三、周五:8:00-10:00奇乐作文;10:20-12:20奥数尖子班;13:30-15:00拉丁舞(孩子自己非要学的);15:30-17:00硬笔书法(字写得不好,学校老师说会丢清洁分,建议学的);19:00和她爸爸去游泳。周二、周四: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复习前一天在培训学校的知识。上网一小时建自己的小博客(我们帮她开的,自己会把写的作文、照片发上去)。周六、周日:请家庭教师教英文3个小时。”
这是一位家长晒在网上的孩子暑假课程表,密密麻麻的假期安排让做妈妈的也感到心疼,但考虑到家里没有老人照顾,又不能把孩子就这样扔在家里,只能把孩子送到培训班“圈养”起来,用各种各样的课程填满孩子的暑假生活。
“放养”理由:没了方向才不得已“放养”
家长陶女士孩子今年刚升小学,本来她想好了要让孩子上些课程班度暑假,可是放假前的那段时间,因为工作太忙,陶女士没有及时为孩子报班,没想到转眼到了7月下旬,想给孩子报的班都已经满额,陶女士这下没了方向,陷入了焦虑之中。“索性就把孩子‘放养’在家,让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要被繁重的学习压力打垮,过个自在的暑假吧。”陶女士说。
但是,这样一来,孩子要么没命地玩;要么该睡不睡,该起不起,饮食无节制,打扰了正常的生活秩序。暑假作业马马虎虎,常常完不成。一个假期下来,不但没有什么收获,还可能造成体质下降。那可怎么办呢?陶女士又犯了愁。
专家观点
一味“圈养”和“放养”都不对
知名青少年问题专家吴增强表示,家长在暑期要切实担负起监护人的职责,不能一味地“放养”孩子,使孩子处于一种完全放任的“无监护”状态,或者把孩子送到培训班“ 圈养”起来,暑假安排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并给孩子留出一定的自由活动时间和空间。
家长要与孩子商量抽出一定时间温习旧知识,预习新知识。但切忌在学校布置的假期作业上层层加码。
家长应抽出一定时间与孩子一起娱乐,充当孩子暑期活动的向导和亲密伙伴。家长可以尽量多抽时间与孩子一起进行游泳、郊游、野营、爬山、欣赏音乐、制作小工艺品等有益的活动,从而丰富孩子的阅历。
适龄青少年还可以参加一些适度的社会活动或公益劳动,使其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锻炼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同时培养其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的良好品格。
关键是让孩子接受休闲教育
放暑假的主要目的是让青少年得到休整。让孩子接受休闲教育,让他们丰富身心、发展爱好、陶冶性情,这才是素质教育的体现。在适当的条件下,为孩子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社会实践和培训,对孩子成长是有益的。
但学生和家长都切忌追逐风潮,特别是一些贵族式的夏令营和培训,应该谨慎选择。在选择课外培训和夏令营时应重视对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家长们不妨给孩子“松一下绑”,利用暑假让孩子参加一些“体验式”课外活动,将有助于提高孩子的抗风险能力。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1212/1044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