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凡达》是好看,但你说一个5岁多的孩子戴着3D眼镜,看那么几个小时能受得了吗?”昨日上午,家住江北区的周女士又一次和丈夫争吵了起来,原因和前几次一样:要不要带5岁半的儿子去电影院看《阿凡达》?
【 tulaoshi.com - 阿凡达 】
有疑问的还不止周女士,近段时间以来,随着电影《阿凡达》的热映,在各大网络论坛,很多年轻父母也抛出了一样的问题:10岁以下孩子是否适合观看?
争执:带5岁儿子去看《阿凡达》?
“我承认这部电影很好看,但打死都不愿意让孩子去电影院受那个刺激。”昨日上午,又一次与丈夫在这一问题上不欢而散的周女士打进本报热线,她说,这段时间一直听朋友、同事都在谈论《阿凡达》,但又听说票紧,于是一周前,她从音响店买了《阿凡达》的影碟,在家里看了一遍,觉得意犹未尽的丈夫在次日又带上14岁的大女儿前往电影院,看了一场3D版本的《阿凡达》,争吵也从这时开始。
&ldqTulaoshi.comuo;回家后两人一直激动地说好看,5岁多的小儿子一听就不乐意了,也非要去电影院看一次,他爸爸倒是一口答应了,但我很反对!”周女士说,第一次在家看时,她就担心里面的刺激画面会影响到小孩子,于是避开了儿子,这下丈夫要带儿子去影院看,而且还是3D的,这让她很反对,“姑且不说里面的情节是否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就是两个多小时的3D画面,我也担心一个几岁的孩子能不能受得了那个刺激。”
与周女士的担忧不同,丈夫刘先生则觉得难得遇上一部这么火的电影,而且又是3D,带小孩子一起去见识下,没有必要过多考虑。于是,最近一周,一家人就此问题一直争执不下,甚至多次争吵。
疑问:小孩子看3D影片能承受吗?
“不仅我有这个疑问,这段时间去幼儿园接孩子的父母,也有很多人都在咨询老师,想带孩子去看,但又担心孩子会受不了,可小孩子到底能不能看3D,就连老师也说不清楚。”周女士说,前几天一同前去接孩子的,有好几个都是80后的父母,大家都想带着孩子一块去看,又担心孩子眼睛和心理承受能力差,“据我所知,就为带不带小孩去看《阿凡达》吵架的家庭还不止我们一家,很多年轻父母都在网上诉苦。”
随后,记者在百度和搜狗等多个门户网站查询后发现,有这种疑问的确实还不止周女士一家人,不少家庭的父母也曾为此也发生过多次争执,天涯、搜狗说吧等多个门户论坛、网站,有上千条年轻父母提出类似疑问,这些父母的小孩年龄几乎一致都在学龄前,大家希望在网上讨论以得到答案:到底能不能带上几岁的孩子一起去看《阿凡达》。
热议:儿子看了10分钟就受不了
记者在天涯社区看到,有位80后父亲提问,“求助高人指点,能否带上4岁多的儿子去看3D。”这位父亲说,孩子从幼儿园回来后就一直嚷着要去看电影,马上又要放假了,所以自己也很想带孩子一起去看看,但也担心小孩子受不了3D的刺激。
此帖很快引发1400多位网友的关注,有网友表示“我也正好想问这事。”但众人却意见不一,有人觉得“5岁以下是绝对不行,孩子视力肯定受不了!”“长时间的战争场面,大人看起来虽然刺激但是有时也会受不了,更何况是孩子?”网友197700说:“我带儿子去看了10分钟,孩子就喊受不了了,结果一家三口集体退场,票也浪费了。”“天使之翼”则说“我和妻子挣扎了好几天,最终还是放弃了,没有带孩子一起去看。”
不过也有带孩子观看过的父母表示,“壮起胆子把孩子带进了电影院,还好没什么问题,孩子没有觉得不对劲”,“这种大场面的科幻电影,应该带孩子去见识一下。”
但更多的好心网友则提醒“一个几岁的孩子,能不能坐得住两个多小时去看一部影片,而且那么强烈的3D视觉冲击,孩子受不受得了,最好咨询专家的意见。”
来源:重庆晨报
了解更多科学早教知识,请登录 早教频道
有影响:看大片 K歌 中耳炎
三岁以上能自主反映不适的孩子可以去看电影。
天津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五官保健科陈亚秋主任告诉记者,原则上不主张带宝宝去电影院看电影。如果去看的话,宝宝最好是三岁以上、能自主反映不适,比如宝宝在里面不舒服,他会第一时间表现出来,比如用手捂耳朵、或者害怕。如果宝宝有这样的反应,家长应该带着宝宝马上离开。
六岁以内的孩子,年龄越小,耳朵对外界的刺激越敏感。
普通人正常说话的声音是60分贝,普通的机器发出的声音会达到90分贝,而有些像轰鸣的火车、摇滚乐的声音会高达120分贝以上。关于听力的安全界限,国际标准是在90分贝的噪音环境中不超过24小时,这还是成人。如果是120分贝,安全界限则为3分钟。3分钟以上就会造成听力损伤。现在的电影院很多都是小型放映厅,立体声环绕,在这样的环境中,宝宝的听力肯定会受到影响。
孕妇看电影或K歌也会影响胎儿的听力
陈亚秋主任说,孕妇看电影或K歌,对肚子里的宝宝的听力也会有影响。K歌的声音虽然可以调控,但我们还是不主张去。胎儿在三个月的时候听觉就已经发育得比较好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给宝宝听音乐进行胎教。如果是敏感的宝宝,可能那个时候就会“落下病根”,而父母并不知道。
由发烧感冒引起的中耳炎会影响宝宝的听力。主要症状是听力下降,家长可以观察宝宝,比如开电视声音大,叫他也不理,家长就得问问孩子,怎么开那么大声音,叫你怎么没听见。
不影响:坐飞机 掏耳朵
在没有感冒鼻塞的情况下,宝宝坐飞机不会影响到听力。
暑期到了,很多家长来保健中心咨询,坐飞机对孩子的听力会不会有影响。陈亚秋主任说,孩子只要没有中耳炎、感冒鼻塞都不会有问题。对于家长担心的飞机起落时的影响,小点儿的孩子可以含安抚奶嘴,大点的孩子可以嚼口香糖。
掏耳朵不会影响宝宝听力,但是不要总给宝宝掏。
掏耳朵一般不会影响宝宝的听力,除非在掏的时候宝宝突然一动,碰到耳膜。这里提醒家长,耵聍(耳屎)尽量不要去管它,自己就可以脱落出来。如果有大块的在耳朵口,家长可以掏出来,如果是小婴儿,家长拿棉签擦干净就可以了,不要特意地总想让耳朵眼儿里没有一点东西,耵聍腺每天都会分泌耵聍,是正常的新陈代谢。不可能把它取干净,越刺激它长得越多。不用管它,它会随着日常的咀嚼、吞咽往外排。
相关阅读:尊重孩子的意见,培养孩子自主思考的能力,让孩子从幼儿期开始保持独立性与学会选择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如果孩子的自主选择与独立行为与家长的评价标准不一致的时候,你将如何引导孩子接受你的意见?“平等地对待孩子”究竟要做到哪种程度呢?
第一招:无声胜有声,道理“行”自明。
妈妈带果果逛商场,果果看中了一双红色的高跟小皮鞋,眼睛里全是喜欢与志在必得的神情。妈妈知道孩子还在长身体不宜穿高跟鞋,但是果果表示“非它不可”。妈妈说:“如果买了这双鞋,就不能再买别的鞋子了。”果果郑重表态,“只要给我买了这双鞋子,我什么鞋都不要了。”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坚决地对孩子说“不”,一味的讲道理只会让果果不开心,并不能让她真正明白高跟鞋并不适合她。
妈妈想了想,忍下了自己想要说的话,买下了那双高跟鞋。
第二天,果果上幼儿园,早早地就穿上了那双鞋子,还特意配了一条白色的连衣裙,站在镜子前面照了又照,“妈妈,你看我美吧。”
妈妈说“穿上它,很漂亮,但是脚会疼。”
果果想了想,“可是漂亮啊,我可以忍的!”
妈妈在果果的书包里悄悄塞上一双小布鞋。
幼儿园里,果果很开心地向老师和小朋友们展示她的新鞋。起初的时候她很高兴,但是在户外做游戏的时候,没过多久就觉得脚疼开始踮着脚走路了。快到中午的时候,便一瘸一拐地苦着脸坐到旁边休息了。
老师拿出妈妈事先准备的小布鞋帮果果换好,“怎么样,穿高跟鞋不舒服吧?”
果果点了点头,脸上是若有所思的神情。
晚上妈妈来接她,果果看到妈妈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妈妈,我以后再也不穿高跟鞋了。”
果果妈妈是一位很有心的家长,当孩子的选择与自己的意见相左时,她没有强迫孩子服从自己的意愿,也没有长篇累赎地讲道理,而是让孩子自己选择并在生活中面对“选择”所带来的结果。妈妈和老师适时地提供帮助,让孩子自己通过“对比”进行“反思”,取得预期的结果。
有的时候,道理是不需要用语言来讲解的,在具体的行为与实践中让孩子自己体会效果更好。然而前提是,果果的选择不能说错,只能说是现阶段对她来说不适合。在这样的情况下,给孩子空间,让她自己意识到什么才是适合自己的。这种方法适用于不涉及“事与非”、“对与错”的前提。
如果孩子本身的选择或言行不管是以成人还是孩子的标准来衡量都是错误、负面的,那么处理方法又另当别论。
第二招:事后沟通,意识最重要。
壮壮妈妈最近很苦恼,壮壮四岁半了,以前人人都说他是一个内向的小绅士,可是现在性格却很暴躁,动不动就乱发脾气。晚上跟妈妈下棋,第一局,妈妈让他赢了,他显得很开心。第二局,妈妈赢了,他立即摔了棋盘,大哭大闹起来。在路上看到喜羊羊电影的海报,也不管原来的计划是去做什么,就非要立即拉着妈妈去电影院看电影,搞的妈妈很狼狈。
听了妈妈的讲述,老师仔细回想了壮壮在学校里的学习和生活,认为壮壮自尊心特别强,虽然不爱表达,看起来很乖、很内向,但内心是很重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的。他觉得只有赢才能证明他的能力,一次失败就会让他产生消极的情绪。自尊心强、不够自信,需要外界的肯定。对于自己的要求非常坚定,如果得不到满足便会有强烈的失落感,反应激烈。
面对壮壮的情况,当他大发脾气时,要对他暂时不予理睬,冷处理可以让他感觉到并没有人因此而特别关注他,从而停止哭闹。在他生气乱发脾气时,家长尽量不要责怪他,要正面引导或转移他的注意力,通过亲近让他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和温暖,帮助孩子稳定情绪。但不要出现,孩子一哭一闹一发脾气,家长就第一时间冲到孩子面前解决问题,嘘寒问暖,这样会给孩子一个暗示,今后遇到问题就以这样的方式来引导家长关注。
在孩子平静下来以后,心平气和地与孩子交谈,讲到不良行为的害处,教育孩子要学会自我控制,包容他人,理解他人。要清楚地告诉他哪里错了,愤怒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脾气发完以后还要道歉,还要继续做完。也不要一味批评,要挖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进行肯定和鼓励。
12案例
小雯上一年级了,妈妈有一天在整理小雯的书包时,发现了一个好看的笔套,就问小雯:“这个笔套是哪来的呀?”小雯心不在焉地回答,“佳佳的,我说好看,就拿回来了”。“不是你的东西,不能要。”妈妈严肃地告诉小雯。“那明天还给她不就行了。”小雯不以为然地说。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第二天,妈妈与小雯一起练琴时,小雯突然趴到妈妈耳边悄悄地说,“老师让你给她打个电话”。妈妈问道:“为什么呀?”“因为我今天把小瑞的笔放到我的笔袋里了。”妈妈一听,非常生气,“昨天不是刚跟你说,不能拿别人的东西吗”?妈妈把这件事告诉了爸爸,爸爸也气得够呛,从未挨过打的小雯第一次挨打……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家长讨论
家长甲:我儿子也出现过这种情况,老师告诉我,他把幼儿园的印章拿回了家,老师还特别提醒我,“不要训斥他,有意无意地问问,了解他是怎么想的”?我按照老师的办法问他,他说“我特别喜欢,我还想在家也用印章画画”。我告诉他:“这个东西不是你的,如果你想要,一定要经过别人的同意。”孩子答应了。
家长乙:我也为这事儿打过孩子,当时的确是太生气了。可后来想想,打他也没解决问题。后来我又跟孩子谈了一次,问他“知道为什么挨打”?他一脸迷茫地说,“因为我拿了别人的东西,我不就是拿来玩两天吗?不行就还呗”。其实他还是没明白“拿了别人的东西有多严重”。
家长丙:想想孩子还那么小,有时候不太明白哪些东西是自己的,哪些是别人的,只是想要便拿回。他可能认为自己想要就得满足。当孩子拿了别人的东西时,家长要告诉她,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要,并督促他(她)还回去。只要即时提醒,孩子会做到的。
专家解读
儿童教育专家 邢爱玲
孩子出现拿别人东西的问题时,家长一定要在第一次就非常重视,让孩子分清物品的所有权很重要。家长们分析得很对,大人对于孩子拿别人东西的问题看得很严重,害怕孩子养成习惯,变成“偷”。这种担心是要有,但不能过于焦虑。现在的孩子在物质方面的需要,很容易得到满足,这就会造成孩子一旦需要,就想拥有。在与外界环境接触的过程中,这种想法也会延续,缺乏所有权的概念,对于自己和别人的东西不能很好地区分,即使知道是别人的东西,因为想要,也会不考虑是否属于自己,就想拥有。这是造成孩子“拿”别人东西的最主要原因。 12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1212/1045065.html
看过《暑期大片 能带宝宝去看吗?》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