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一:用餐具搭高教具:碗、盘子若干要求:1、一个盘子一个碗让孩子练习搭高。2、先让孩子看大人操作,慢慢地再让孩子自己操作。3、变换排列的形式例如:两个盘子两个碗4、也可以平面进行形式排列,让孩子发现
【 tulaoshi.com - 图书 】
瓢虫果儿住在一朵香香的玫瑰花上,她很爱自己的家。每天天一亮,果儿就出去工作,天黑了,不管有多远,她都要回家睡觉。
果儿的家里香喷喷的、干干净净的,果儿闻着花香很快就能睡着。
可是有一天晚上,果儿工作回来,怎么也找不到自己的家。果儿急得哭了。
邻居金龟子说:“你的家被一阵大风吹走啦。要不,你就和我一起住吧?”果儿摇摇头:“不,我要把我的家找回来。”
果儿飞呀飞,一直飞到天亮,都没有找到玫瑰花。她看到路边有一只小兔子在采蘑菇,就停下来问他。
“玫瑰花呀?”小兔子说,“我没看到有什么玫瑰花。不过这儿有一朵菊花,也挺香的,你就住下吧。”
果儿看了看菊花,金黄色的,很漂亮。“可是,我还是想找到自己的家。”说完,果儿又向前飞去。
一个人在人生的道路上能走多远,在人生的阶梯上能爬多高,在人生的战场上能够取得多大成就,除了其他因素外,最关键的因素就是他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个人能力的支柱。一个没有自信心的人,不能指望他能够做出实质性的成就。自信心也是打开一个人生命潜能大门的钥匙。没有自信心,就无法开发人的潜能,因而也不能使人成长成为人才。因此,自信心是一个人成功的最重要的意志品质。而自信心是从小培养起来的。
家长对孩子教育培养,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很多家长教育孩子,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孩子一些知识上或训练孩子一些技能上,而忽略孩子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培养,这是本末倒置、舍本逐末的错误做法。每个家长必须明白,你的孩子不论将来从事什么职业,做何种伟大事业,他要想取得成功,他必须得首先做人成功,他必须首先成长成一个正常的具有善良品性、具有适应能力和自我发展完善能力的人,也就是说他必须是一个有尊严和自信的人。
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家长首先应做到以下几点:
1.家长应把赞扬和鼓励作为教育孩子的主导方法
在我们的生命之初,在孩童时代,我们是通过我们身边的人特别是父母对我们的评价来认识自己的。因此,每个家长应注意,你的孩子是否自信,与你对他的评价有直接关系。
几乎每个家长都有这样的观念,教育孩子,就是不断地指出孩子的缺点和不足,对孩子的不正确行为提出批评。以为这样孩子就会逐渐变好。事实上,这种做法是极端错误的。人是不会因为批评而变好。在每个人生命之初,孩子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他能干什么,他需要身边最重要的人,特别是父母对他的肯定。就是他需要家长不断地鼓励和赞扬,这样他会逐渐建立起自信心。当孩子看到自己在父母眼中是那样的好,他会鼓起勇气做得更好。当孩子不断被父母批评时,他会感到自己是如此无能,他无法将事情做好,于是会看不起自己,失去勇气与自信。
因此,每个家长,应该改变过去的做法,立即从现在起,每天试着去发现孩子的优点,并以欣赏的目光、高兴愉快的心情来表扬孩子的优点,Tulaoshi.Com当孩子有一点点进步时,应及时表扬与鼓励!
2.避免拿别人孩子跟自己孩子比较
很多家长,为教育孩子,总是拿班上学习好的同学来和自己孩子比较,或拿自己单位同志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比较,试图让自己孩子能够学习别人孩子的优点或激发孩子的上进心。这种做法对孩子的成长是极为有害的。
因为这种比较,对孩子来讲,首先,产生的他不如人的感觉,而这种感觉会让他看不起自己,感到泄气。其次,产生的情感是嫉妒,当一个人把精力用在嫉妒别人时,他就没有足够的精力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再次,即使激发起孩子向别的孩子学习的欲望,那么盲目学习别的孩子,会使你的孩子失掉自己的特点与个性,成为别的孩子的复制品,那么他永远难以赶上或超过别的孩子,从而产生劣等感,最终丧失自信心。
每个家长应该认识到,每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的独特长处和与众不同的个性,每个孩子只有从他自己实际的基础上发展,才能成才。
家长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孩子找出他的长处,发展他的个性。
3.正确对待孩子的失败与挫折
当孩子考试失败或遇到其他挫折,他们最需要的绝对不是父母劈头盖脸一顿训斥,或者阴阳怪气的嘲讽。他们也不需要父母无原则的安慰与同情。他们最需要的是他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人的理解、支持与鼓励。
很多家长,在遇到孩子考试失败或其他挫折时,首先,感到孩子给自己丢面子,因而非常生气。其次,由于望子成龙心切,这时会表现非常急躁。在这两者作用下,会非常情绪化地将孩子狠批一顿。而这恰恰极大地损伤孩子的自信心,对于承受失败打击的孩子幼小心灵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这时家长最需要做的是:
(1)冷静地对待孩子的挫折与失败,心平气和地和孩子谈心,找出孩子失败的原因。
(2)理解孩子的心情与苦恼,让孩子知道,失败与挫折是人生必不可少的内容,是一个人成功之前必不可少的过程,并且作为父母,不会因为此事就减少对孩子的爱。
(3)鼓励孩子继续努力。父母必须首先对孩子有信心,孩子才能对自己产生信心。当父母满怀信心和热情地鼓励孩子时,会极大激发孩子克服困难的勇气,恢复孩子的自信心。
一讲到惩罚孩子,多数人就会想到那些大人大喊大叫、孩子大哭大闹的场面。其实不一定,聪明的家长,完全可以把惩罚变成教育孩子的一门艺术,只要你注意——
不要动辄施罚
惩罚忌滥孩子动辄得咎,不仅容易变得退缩,惩罚本身也会失去意义。专家建议,只在下面四种情况才考虑施与惩罚:
当孩子故意犯错的时候;
当孩子反复犯同样错误的时候;
当孩子对温和的说教不敏感的时候;
当孩子听不进道理的时候。
不同情况,不同方式
惩罚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家长要学会根据孩子不同的年龄、性格、不同的事件和场合采用不同的惩罚方式。
年龄:2岁以下的孩子接近家长不想他们接近的“禁区“时,说“不好”常产生不了效果,这时可转移其注意力,对他说“快过来,看这个”;年龄稍大些了,可以通过语言批评、皱眉、减少买玩具、停讲故事、暂时隔离等对其进行惩罚;到了学龄期,则可以采用减少零用钱、写信或便条、取消他喜欢的活动、保持沉默、打手势或竖小指等进行惩罚。
性格:对淘气、外向、心理承受能力强的孩子惩罚可以稍重;对胆小、内向及有某种神经质的孩子,惩罚则要多加小心,应多采用注视、打手势等动作表情或写信、留便条、沉默等方式,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环境:人多的场合,当孩子有不良行为时,最好采用皱眉、打手势等暗示性的动作或表情,这会使孩子感到自尊心受到了保护,也就较易接受家长的要求。当众批评、责骂孩子应绝对避免。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多变的方式,不变的原则
罚得及时尽可能在孩子发生不良行为时马上加以惩罚,因为在孩子心目中,事情的因果关系是密切的,年龄越小越是如此。如果事情过去几天再惩罚,或几件事加起来一起惩罚,孩子会不明就理,甚至不清楚自己为何受罚。
罚在明处对孩子惩罚的同时,要讲明道理,让孩子知道具体错在哪里。必须让孩子知道是因为自己某件具体的事或行为不好而受罚,但仍是好孩子,父母仍然爱他。这才是惩罚的真正用意。
考虑孩子动机孩子常“好心”办“坏事”,因此,家长在惩罚孩子时,一定要考虑孩子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不良行为的。不分青红皂白进行惩罚极有可能挫伤孩子的积极性。例如,孩子想“自己的事自己做”,结果倒水喝时不小心将水洒了一地。这时家长一顿批评,孩子也许就不敢尝试自己做事了。如果家长冷静下来说:“你想自己做事很好,但水可以少倒一些,倒半杯就不会洒了。”孩子的心情就放松了,不仅会继续坚持自己的事自己做,还会非常乐意帮你去干其他家务。因此原则上来讲,只要孩子是“好心”就要先表扬,然后再帮他分析做“坏事”的原因,告诉他如何改进,这样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执罚意见一致在某一家庭成员惩罚孩子时,其他家庭成员切不可当着孩子的面表现出不同的意见或做法,即使是对的意见也要事后说明,否则不但会使家庭成员之间对孩子的教育效果相互抵消,还会令家长丧失权威。
辅以积极建议惩罚必须与积极的建议相结合。例如,对孩子在墙上乱涂乱画的行为进行惩罚的同时,要告诉他“你可以在纸上画”,并及时为他提供纸张,有条件的还可以在墙上挂块小黑板或白板供孩子涂抹。
文/苗小菁
责任编辑:欣彦
方法一:用餐具搭高
教具:碗、盘子若干
要求:
1、一个盘子一个碗让孩子练习搭高。
2、先让孩子看大人操作,慢慢地再让孩子自己操作。
3、变换排列的形式例如:两个盘子两个碗
4、也可以平面进行形式排列,让孩子发现排列的规律
用实物来练习可以培养孩子的空间感知能力,在搭高的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的意志力。
方法二:给小动物派顺序
教具:不同颜色、不同种类的小动物图形块
要求:
1、宝宝排列的很好时候我们可以用一些小的物品或者图片让他进行练习。
2、一只一只的动物去排序,排列的方法有很多,家长要注意引导,让孩子找出排序的不同规律。
方法三:按顺序贴图形
教具:一张卡片上面画有不同的东西、零散的图形
要求:
1、如果孩子排序的相当好了,我们就过渡到抽象的东西。
2、让孩子把不同的图片按照顺序排列
例如:图片上是蛋糕——金龟子——小鱼,零散图片就按此顺序向后排列成为蛋糕——金龟子——小鱼——蛋糕——金龟子——小鱼……。
3、图片可以选择双面胶同时让孩子练习贴,培养孩子的空间感知能力。
4、加大难度,卡片上画有很多空格贴少量的图片,让孩子把剩余图片按规律贴上去,家长先指导做一遍,然后让宝宝练习。家长可以只告诉孩子一种规律,让孩子找到其他的规律,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5、家长要用多种形式陪同孩子练习排序,为孩子将Tulaoshi.com来学习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适宜年龄:两岁以上
芬达被推回来的时候,手上打着点滴,背上挂了个镇痛药泵,脸上却挂着满足的微笑。
石头看见她这个样子,就气不打一处来。
芬达低着头,小声说:“将心比心嘛,换了你是我,你也会觉得疼的……”
送她回来的高个小护士说:“体谅体谅她吧,女人生孩子挺辛苦的。”
石头恨犹未尽,坐在床边开始数落上了:
“大夫都说了,只有少数人才打无痛,大部分人都是咬紧牙关挺过来的。这样的机会一辈子可能就一次,即使疼也是值得回味的。”
“你让我回头上BBS,怎么去跟大家说?‘芬达不够坚强,哭着闹着要打无痛分娩’?”
“今天去给你买东西的时候,我还想着自己陪伴在你床前,给你擦去额头的汗珠,剥巧克力给你吃;你疼得受不了的时候,我就让你咬着手臂,即使咬出青紫咬出鲜血,我也不吭声,和你一起分担痛苦,迎接孩子的诞生。没想到你……”
芬达躺在床上,背朝他不做声。石头以为她还在忏悔哩,气有些消了:“算啦,打也打了。吃颗巧克力吧!”
他剥了糖纸送到她嘴边,却气急败坏地发现芬达张着嘴巴睡得正香呢!
半小时后大夫来了,一检查:“哎呀,看来这麻醉打得太舒服了,宫缩的频率都感觉不到了,肚子也不硬了。”
石头咬牙切齿地望着芬达,后者已经醒了,不好意思地朝他笑笑。
大夫说:“吊点催产素吧,促进宫缩。”
不一会芬达又开始哼哼了。她对进来的护士说:“为什么我打了无痛还这么难受啊?”
“无痛只是相对减轻一点痛苦,不是真的一点也不疼。要是没打,也许早就疼得受不了啦。不过真进产房的时候,还是得把药停了,完全靠你自己来。”护士说:“肚子特别难受想大便的时候赶紧告诉我们。”
芬达的哼哼声越来越大,伴之以“怎么这么疼啊”“放过我吧”的语句和频繁扭动肢体的动作,石头有些慌了,问:“想大便吗?”
“想,想!”
石头跑出去喊人。一位小个子助产士进来掀开被子给芬达检查,石头看见床上一汪血水,差点跑进卫生间去吐。他紧张地问:“大夫,这怎么回事?”
助产士若无其事地说:“好了,宫口基本都开了,可以进产房了!”
芬达颤巍巍地努力站起来坐到轮椅上去,石头笨手笨脚地想去扶她。护士问:“家属要陪产吗?”
“我?”石头一怔。“我必须在吗?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吗……”
“不需要你帮忙,只是问你陪不陪产?”
他嗫嚅着不知该怎么回答,轮椅上的芬达开口了:“算了,你就在外边等着吧!”
石头怯生生地看了芬达一眼。她甩给他一个强烈鄙视的眼神,就把头转了过去。
芬达:“什么给我擦汗珠,剥巧克力吃,让我咬着手臂,出血也不吭声……原来
你到了关键时刻就是这种表现!”
石头:“你不知道,我问过了,陪产要收150块陪产费的……”
芬达:“得啦,别找借口啦。咱们谁也别五十步笑百步!”
文/芬达
性格关键词:严谨、负责、理智、谨慎、有思想、沉静、克制
经典案例:
王医生是一家综合性医院的内科医生,工作十年,个性加之医生的职业把她造就得更加严谨、负责、冷静、克制。
儿子宁宁快5岁了,在对待宁宁的教育上,王医生也保持了她一贯的作风,就连日常生活琐事都管得非常具体,从不马虎,有时几近于刻板与苛求。比如,行必挺胸,坐必直背,穿衣必须清洁、端正,衣扣必须全部扣齐,包括衣领和衣袖扣子也得扣好。吃饭时拿羹匙要合乎规矩,食不准言,睡不准语,绝不允许说脏话等等。
一天晚上,睡觉之前照例是要给宁宁读童话故事。王医生读得很有感情,希望能用自己的语气、声调去感染儿子。宁宁靠坐在小床上,依旧玩着手里的小玩具,并不肯放下,但从他的眼睛里,能够感觉到他也在认真地倾听,偶尔在一个小故事结束后会说上一句自己的想法。
王医生告诉儿子应该放下手中的玩具,听故事就要专心致志地听。当读到最后一个故事的时候,刚刚读了一小段,宁宁就忍不住插嘴说:“妈咪,我听过这个故事了。”王医生没有理会,继续读故事(因为以前曾经提醒过宁宁,不可以随意打断别人讲故事或说话)。
宁宁见妈咪不理他,就越想发表自己的意见:“你看,这不就是阿里巴巴的故事吗?我说的没错吧!”这次,王医生只好停下来了,静静地看着儿子,说:“今天的故事就讲到这里吧。你随意打断我,这是不尊重我,所以,我只好结束了。明天再继续讲吧,如果你想听完这个故事,那么请你一定记住不要随意打断我。”说完,王医生放好书,关灯离开了宁宁的房间。
心理分析:
从王医生的行为表现来看,她的气质类型应该属于黏液质。这种类型的人擅长控制自己的情绪,表现为沉着、平静、迟缓、心境平稳、不易激动,很少发脾气、情感很少外露。在行为方面表现为沉默寡言、面部表情单一,胸怀宽广,不计小事,能委曲求全,自制力强。在活动方面表现为有条有理、深思熟虑、坚韧不拔。但这种性格的不利之处在于,可能发展到近乎萎靡、迟钝、消极、怠惰等不良品质。
性格优势:
这个类型的妈咪就犹如天鹅,沉静、勤勉、有条不紊。在教育子女方面,天鹅型妈咪培养出的宝宝一般具有沉稳、内敛,深思熟虑的个性。
值得妈咪注意的2个问题;
1. 由于妈咪的为人处事方式过于冷淡、拒绝、程式化,宝贝受此影响,有可能出现冷淡、执拗或逃避的倾向。
2. 过于内敛的个性在面对激烈竞争时会陷入困境,从而使宝贝失去一些展现自我的机会。
教养小建议:
* 在宝贝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是和他最亲近的人,也是他最愿意倾诉的对象。所以不论多忙,每天都应该抽出时间充当宝贝的听众,不管是2小时、1小时,甚至只是短短的30分钟,耐下心来,听听宝贝心中的想法,才能真正了解他,知道他的困扰然后给予帮助,分享他的成功然后给予赞美和鼓励,在沟通和交往中进一步激发他的潜能,形成良好的才智和人格。
* 过于严谨和认真,在育儿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许多条条框框,使宝贝仿佛生活在规矩中,缺乏亲情。妈咪应该具有平等、交互的意识,在遵守规矩的同时体会一下宝贝的内心感受,比如王医生,在宁宁插嘴后,没有给宁宁申辩的机会,就关灯走人了。可以想象一下黑暗中的宁宁该是怎样的一种心情。
* 过于克制,不利于宝贝不良情绪的发泄,长期发展下去容易造成宝贝性格压抑,羞于真情的流露和表达。妈咪不妨设计、安排一些家庭游戏或聚会,提供表达情感的机会,并教会宝贝如何正确表达。
文/张函
情景描述
壮壮是个令妈妈头痛的小淘气。这不,小家伙刚刚出去几分钟就把邻居小妹妹打哭了。妈妈只好抓壮壮回家。回来的路上,壮壮看上了邻居小姐姐手里的草编小蚂蚱,一定要拿到手。小姐姐对这个新鲜小玩具正爱不释手呢,自然不肯随随便便转手他人。壮壮立刻火了,趁妈妈不注意,抡起拳头就往小姐姐头上砸。妈妈狠狠地给了壮壮一巴掌,一时间,小姐姐哭,壮壮闹,场面好不热闹,而妈妈则是一脸的尴尬。
点评
2-3岁的宝宝对与小伙伴一起玩耍充满渴望,因为交往的圈子扩大,宝宝面临的各种争执与矛盾也相应地Tulaoshi.com增多。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来看,小伙伴之间的交往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这种交往中,宝宝学习模仿别人做游戏的方式,也学着在欺负和被欺负的过程中处理和小伙伴之间的矛盾,找到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宝宝欺负别人也好,被别人欺负也罢,都是他成长过程中必须拥有的经历,没有什么不正常的。
宝宝的攻击性行为一般起因如下: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1.来自环境
宝宝具有模仿的天性。父母给他提供什么样的环境,他就会不加选择地吸收周围环境给予他的一切。宝宝模仿的对象来自小伙伴,电视电影等各种媒体,也来自他周围的成人。宝宝不仅模仿电视节目中看到或者平时在周围环境中看到的各种攻击性行为,对于成人之间那些带有玩笑性质的“攻击行为”,他也因无从分辨而不加选择地模仿。比如,为了逗宝宝开心,有的父母可能会假装打宝宝、咬宝宝,或者以其他具有攻击性的行为来逗宝宝等等,这样就无形中给了宝宝一个印象,打人咬人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或者是一种表达喜爱之情的方式。
2.来自父母不恰当的态度
第一次发现宝宝出现攻击性行为时,如果父母处理不当,就可能强化宝宝的这种行为。比如,当宝宝第一次出现打人、咬人等行为时,因为宝宝年龄小,成人往往觉得十分有趣,从而惊喜地与家庭成员议论“哦,宝宝会打人了!”者以其他赞赏的姿态来面对宝宝,比如,当爸爸的可能会很欣赏地对宝宝说:“好,再来一下!”父母的这种反应就会给宝宝一种误导,无形中强化宝宝的这种攻击行为。
3.出于减缓压力的需要
对于比较小的宝宝,由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因此,他常常无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需求,也因此无法释放因为无法有效与人沟通而带给他的压力,于是他只有通过咬人、打人等方式来激怒或欺负他的玩伴,借此释放来自他内心的压力。
解决策略
1.找出宝宝行为的根源
宝宝欺负别的小朋友大都因为他心里不太痛快,或者没有安全感所致。还有一种原因则是宝宝不懂得正确的交往方式,或者玩耍时没有分寸,以致无形中伤害了别的宝宝。因此,当获知宝宝欺负别的小朋友时,父母第一步需要做的事情不是埋怨批评宝宝,而是应该蹲下来,温和地与宝宝谈一谈,了解他欺负别人的原因并站在宝宝的立场考虑,看看宝宝是不是受了委屈了?宝宝是不是根本就无心要攻击他人?是不是宝宝不明白该以怎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是不是宝宝玩耍时没有把握好分寸?在了解宝宝的基础上再根据宝宝的情况冷静地处理问题。然后给宝宝讲道理,并告诉宝宝正确的处理方法。
2.不要以暴制暴
要防止宝宝产生攻击行为,父母要给宝宝一些正面的示范,首先,不管宝宝表现如何,父母不要打宝宝。不论对于几岁的孩子,打永远是最坏的选择。父母打孩子的时候实际就是在用行动告诉他:暴力可以解决问题,强大的可以欺凌弱小的。父母应该告诉孩子,无论如何,攻击性行为是不受欢迎的。此外,父母还应经常抚摸、拥抱或者亲吻宝宝,让他明白,只有这些方式才是表示友好的恰当方式。
3.从侧面教育宝宝
当发现别的小朋友有攻击性行为时,父母可以平静地在宝宝面前议论一下所见到的事实,借此告诉宝宝攻击行为是不受欢迎的行为等等。
4.教给宝宝正确的交往方式
宝宝成长的过程,就是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过渡的过程。入园、入学、逐渐独立走向社会,无论哪个关口,宝宝都需要和周围的各种人群打交道。社会不会为宝宝而改变,因此,如果缺乏人际交往的技能和能力,他就会面临很多困难。这么小的宝宝打人虽然不会给人造成伤害,但成人不正确的态度会无形中强化他的这种行为。父母要鼓励宝宝通过语言来表达他自己的需要。每当宝宝用正确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就要及时给予鼓励,以强化他的这种行为。
5.淡化宝宝的攻击性行为
一旦宝宝发生攻击性行为,父母不必大惊小怪地大声呵斥,以求尽快息事宁人。父母的过激反应可能给宝宝心理上造成不必要的压力,或者让宝宝误认为这是吸引父母注意的一种有效方式。当然,父母也不要以赞赏的姿态面对宝宝,这样会强化宝宝的攻击行为。当宝宝比较小时,父母可以采取冷处理的方式,假装对宝宝的行为视而不见,达到淡化宝宝这种行为的目的。有时候,宝宝打人仅仅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因为一方面可能是因为他没法更好地表达自己,另一方面因为他的某些经验表明,攻击性行为是获得关注的重要手段,于是他会不断采用这种方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6.避免唠叨
一旦发现宝宝有攻击性行为,父母只要把不能打人咬人的道理讲给他听就可以,无需一味地唠叨。唠叨于事无补,甚至会让宝宝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
7.不要因噎废食
如果家里有个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孩子,很多父母为了避免麻烦,可能会限制宝宝与小朋友交往,但这不是值得推崇的方法。如果父母限制宝宝与别的小伙伴交往,宝宝的交往能力就得不到提高,他就越不知道该以怎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这对戒除他的攻击性行为根本不会有任何帮助。
8.进行心里疏导
让宝宝明白你仅仅不喜欢他的攻击行为而不是他本人。引导宝宝正确面对错误,学习体会别人的情绪,并承担后果。通过故事或者事实教育宝宝,如果他欺负别的小朋友,别人会有什么样的感受,让他学习体会他人的感情。当宝宝学着改正或表示要改正时,一定要及时鼓励他,给他足够的信心来改正错误。不管宝宝犯了什么样的错误,父母都不要给宝宝他被嫌弃的感觉,而要很诚恳地向他保证,你不喜欢的仅仅是他的错误行为,而不是他本人,即便他犯了错,你依然爱他,并且相信他会很快改正错误。
9.为宝宝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
与成人相比,宝宝的行为更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实践证明,在一个有多种多样玩具、充裕的玩耍时间及良好气氛控制的环境中,孩子的攻击行为会大大减少。因此,家有小暴君的父母应提供足够的空间、玩具、书籍和其他娱乐器具等供宝宝选择。在选择玩具与娱乐器具时,父母应尽可能避免选用刀枪等明显有攻击倾向的玩具。
10.加强亲子沟通
每天抽出一些时间与宝宝沟通,通过沟通可以准确地了解宝宝的情绪,此外,也可以通过讲故事、聊天等方式向宝宝表明你的立场。如果宝宝有进步,应立刻给予鼓励,以增强他的自信心。
11.去除攻击性行为的奖励物
宝宝采取攻击性行为的目的是试图通过这种方式获得某种“利益”,因此,要遏制宝宝的攻击性行为,父母一定不能让他得逞。比如宝宝抢走小朋友的玩具,那么父母一定要坚持将玩具还给小朋友。如果让宝宝继续拥有他靠暴力获得的玩具,那么这个玩具就成了他攻击性行为的奖励物,这无形中相当于鼓励了宝宝的攻击行为。当宝宝出现攻击行为时,家长要查明原因,及时处理,处理时态度一定要鲜明,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孩子意识到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12.让宝宝体验攻击性行为的不良后果
2-3岁的宝宝还缺乏用语言准确表达内心感受的能力。因此,对这个年龄段的宝宝来说,我们很难询问出他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父母可以尝试让宝宝参与角色扮演游戏,让他分别扮演父母、老师、受攻击的小朋友等等,引导宝宝想象受害者在受到攻击后的感觉和心情。在游戏过程中,父母可以对宝宝进行有效的引导,同时也通过游戏深入地了解宝宝的内心世界,找准宝宝攻击性行为的症结所在,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13.让宝宝多参与有固定规则的游戏
带宝宝玩一些他喜爱的诸如棋类、打弹子、玩扑克牌、投球等具有竞赛性质和固定规则的游戏,通过游戏提高宝宝遵守规则的自觉性。如果宝宝能遵守游戏规则,父母可以奖励宝宝多玩一次他喜爱的游戏,奖励宝宝看他最喜爱的动画片或者给予宝宝别的奖励。在带宝宝参与这些规范游戏时,宝宝时常还会原形毕露,因此,父母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宝宝逐步减少犯规的次数,直到宝宝学会完全自觉地遵守规则。等到宝宝能比较好地控制自己情绪以后,父母可以请宝宝的小朋友合作,和宝宝一起做游戏,增加宝宝游戏的乐趣,同时也让宝宝接受小朋友的监督,更好地学会约束控制自己的行为。
14.让宝宝多接触些比较宁静的活动
这类活动比如涂鸦。如果2-3岁的宝宝不习惯用笔画画,没关系,让他用手指画好了。一开始,宝宝可能乱涂乱抹,动作幅度越来越大,最终一发不可收拾,以至失去控制,宝宝可能又要开始他的攻击行为了。每当宝宝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时,父母可以抓住他的双臂,使他平静下来。等到宝宝学会用手指画画就可以训练他用手掌涂色了。用手掌涂色可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因此,一开始可以让宝宝把画板放在桌子上面,做最简单的涂色,然后再循序渐进地增加画画的难度。父母需要明确的一点是,这项活动的重点不是激发和鼓励宝宝如何去进行想象和创造,而是帮助他学会控制自己。
15.给宝宝一些良性的心理暗示
当宝宝开始他的攻击行为的时候,父母可及时提醒宝宝:“宝宝能管住自己!让我们看看宝宝怎么管住自己。”父母的信任与提醒可能让宝宝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学会开始控制自己的情绪。
16.教给宝宝渲泄情绪的正确方式
烦恼、挫折、愤怒这些易于引起攻击性行为的情感,对于自控力弱的宝宝来说,是点燃攻击性行为的导火索。让宝宝向父母哭诉一番,给宝宝一个可以发泄内心不满的玩具,或者让宝宝在适当的场合与时间大哭大叫一番,在父母的帮助下,宝宝一定能找到不至于伤害他人而又能有效地宣泄自己不良情绪的方式来发泄心中的不满,从而将攻击性行为降到最低限度。
勃兰顿的妈妈急急忙忙地把他送去了教会里星期三晚上的孩子班。她轻轻地把他推进房间,与校长桑普森老师交谈。
“你认为一个五岁的孩子能比这稍微快一点吗?”
桑普森老师微笑了一下。“我已经注意到了,几乎在每件事上勃兰顿都喜欢花工夫。”她承认。“但你看他的手工、图表有的做得确实不错。我们喜欢看他做—他那么仔细地、恰到好处地做每件事!“
新来的助教,苏珊·巴克,走近桑普森老师。
“该开始了!”她高高兴兴地说。“这个小时我们有很多要做的。我准备了6个不同的节目,这样孩子们能动来动去,做一整套有趣的事情。”
桑普森老师微笑着表示她知道了。“苏珊”,她提醒道,“如果有的孩子动作没有那么快,你别觉得奇怪。”苏珊看上去很惊奇。毕竟,她想,孩子们的注意力就那么短—难道他们应付不了那么多快节奏的动作?
当孩子们开始做第一个10分钟的活动——纸板拼图时——苏珊注意到勃兰顿非常仔细地剪每个纸条,每一根都一模一样。她瞄了一下手表,提醒孩子们只有两分钟就要去看木偶表演了。尽管很多孩子准备扔下手里做的,抢个前面的座位看木偶表演,但这个宣布对勃兰顿似乎毫无影响。苏珊搂着他。
“勃兰顿,你该放下这些,去找个座位,要看木偶表演了。”他没理她,继续把有颜色的带子小心翼翼地放在纸板上。木偶表演就要开始了,苏珊又尝试了一次。“勃兰顿”,她耐心地解释,“你快看不上木偶表演了。咱们把这个放一边,去那个角落看木偶吧。” 勃兰顿皱皱眉,摇摇头。
“我还没完成呢”,他淡淡地说。
苏珊开始没耐心了。其他的孩子都在等着看木偶。“勃兰顿,看在上帝的份上,就把这些带子粘在这儿。咱们去看木偶表演吧。”
勃兰顿似乎被伤害了。桑普森老师进来,把手搭在苏珊的胳膊上。
“巴克老师,你先去看木偶表演吧,不要等我们。我想看看勃兰顿做的纸板拼图。我肯定喜欢他所做的。”
三个10分钟的活动结束了,桑普森老师和勃兰顿自豪地把纸板拼图展现给巴克老师看。苏珊惊异得摇了摇头,勃兰顿终于去那边玩别的去了。
“为什么做一个这么简单的东西,他也要花那么多时间?”她问。
桑普森老师耸耸肩。“是呀,他妈妈也想知道。但我想也许我们都光顾着要勃兰顿按我们的时间概念做东西。你得承认,他的拼图做得非常好—只是他花的时间是你计划的三倍。但又有何妨呢?他很高兴专心做一件事,对结果也很满意。”
苏珊·巴克点点头。“恐怕我有时候忘了,并不是每个孩子的动作都能像我期望的那么快。我真的该慢下来帮助其中那些稍慢的孩子!”
桑普森老师远远地看了看勃兰顿,他正集中注意力,深思熟虑、一丝不苟地画着一条穿过经文迷宫的线。“也许我们应该说服他的妈妈,让她也能像我们这样理解他!” 桑普森老师陷入了沉思。
赏识长处
在我们当今来去匆匆、瞬息万变的世界里,深思熟虑,反复思考是非常宝贵的品格。应该珍视和重视孩子们做的精细活,不要过分强调做事的速度。
要点分析
勃兰顿这样的孩子,经常会感到被人催着要做更多,更快,跑得更远。在重视速度的社会里,我们的行动往往要用微秒来计算。这样的孩子总是感觉与同龄人不同步。但往往就是这些孩子,他们一生中做的每件事都将被贴上“很好”的标签。只要我们不光强调速度和数量,同时也看重工作的质量,这样的孩子是会因其勤奋努力,、做事情有始有终而得到众人青睐的。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1213/1052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