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摄影技巧:优秀作品从合理构图开始

2016-01-29 10:20 23 1 收藏

数码摄影技巧:优秀作品从合理构图开始,本例为数码摄影技巧实例教程,作者将通过实例拍摄向朋友们介绍在拍摄作品时如何进行合理构图,从而拍摄出完美的作品,希望能给爱好摄影的朋友们带来帮助~~

【 tulaoshi.com - 摄影 】

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到 论坛摄影知识版块  发贴交流!

  本例为数码摄影技巧实例教程,作者将通过实例拍摄向朋友们介绍在拍摄作品时如何进行合理构图,从而拍摄出完美的作品,希望能给爱好摄影的朋友们带来帮助~~


從構圖談預視能力: 怎麼看? 怎麼想?


所以關鍵不在"有沒有美景"可以拍


關鍵在自己的想法上面: "我用什麼觀點 什麼想法 去看我眼前的事物?"

是真的沒有景可以拍? 還是其實只是我沒看到? 我沒發現而已?
而這個內在的"想法". 就牽涉了個人的視覺經驗與美學素養
我看的夠多嗎?
我想的夠多嗎?
我知道怎麼樣的照片是好照片嗎?
我看的出其中的差異在哪裡嗎?
我是否知道我眼前的景物. 可以成為一張好照片?
如果可以
怎麼作?

2.
在我的觀念裡. 預視能力. 是所有藝術創作的關鍵核心能力
用動漫畫常用語解釋的話. 這就是"空想具現化"
把心中所想像的事物. 加以描繪出來的能力.
心中的想像越清晰. 描繪的結果就能夠越精細.
當我越清楚什麼是我要的. 什麼不是
構圖就會越精確
色彩要求就能越精準

3.
而預視能力的培養有兩大關鍵. 這也在老康的"藝術的精神性"書中有提到
一者. 是"內在的需要". 是存在自己心中的"那個型態". 那個fu
一者. 則是對材料/工具/技術/理論的熟悉和使用.
這兩者會互相反餽增幅
如果技術不足. 就很難讓自己內在的想像附著成型 < 這玩意的現代用語就叫fu
如果技術進步(這技術也包含觀念/理論面在內). 就可以繼續強化自己內在想像的型態
讓腦海裡的印像更明確. 更精確
我的fu到底是什麼? 我追尋的fu在哪裡? 在我向外觀看尋找的同時. 就是向內自省.

4.
去年12月. 我在找尋"空間的和諧"相關題材
正好南門市場附近這棵房子裡的大樹開花了
就趁天氣還沒變天前. 趕快跑來拍
不過當時天氣也不是很理想. 雲很多. 陰陰的. 只約略看的到一點點藍天
這棟長樹的房子只有兩三層樓高. 四周圍都是大樓
陽光也照不太進來
現場找了很多位置都不甚理想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sheying/)

這也不理想. 主題的樹突顯不出來

站左站右. 站進站遠. 都找不到好的位置

一直到站到這個位置

背後大樓正好向陽. 米白色牆面是高亮度. 跟白色的天空接近
以它當背景的話
樹幹和樹枝會成為純粹的輪廓剪影
我只要樹枝的線條就好. 這樣就可以把主體突顯出來了
簡單畫個現場示意圖....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sheying/)

最終的調整結果

雖然結果這張照片看起來還是很清晰. 很具像
但是主體的樹本身. 其實只有抽像的輪廓
這是在現場取景的時候
就決定的樣子
我用抽像畫的觀點去看. 所以找到了這個景.

 

5.
最近去了兩趟天元宮. 目的是練習一些作業
在之前曾發表過的心得"影像分析的自我反思"裡. 曾經提過.
我想要"幸福的色彩"這種感覺
輕輕柔柔
明亮愉悅的感覺
微距拍花草. 由於大光圈淺景深的緣故
只要靠的夠近
基本上. 畫面就是只剩下線條和色彩
從這邊帶進了一個大問題: 如果畫面中只有線條和色彩的時候. 色彩要代表什麼感覺? 線條要代表什麼感覺?
為了解答這個問題. 我跑去把西洋美術史和近代美術史看完
在近代繪畫裡.
我找到了一位大師.
他畢生就是專注在研究"線條"與"色彩"這些基本元素的特性
這位大師是現代抽像畫的始祖. 表現主義的領導者 - 瓦西利.康丁斯基
會在我另外一篇心得裡面有較多的記述
這邊就先跳過
回到拍攝現場.
現在我想要的. 不只是柔和愉悅的色彩而已.
色彩和線條如何互相搭配? 怎麼構成? 怎樣組合? 才是我要的感覺?
這就是最近在作的練習.
若要說的具體一點. 就是練習用抽像繪畫理論的觀點去取景
現場的樣子是這樣.
找景的時候. 我看到這三朵花還蠻完整的. 高度也剛好構的到.
我想拍它
背後則是深色的背景. 正適合突顯主題

幾番考量後. 我想這樣安排樹枝的線條....
畫個示意圖
個人是習慣找景的時候都不拿相機.
一直到決定好要拍. 才會把相機從包包裡拿出來. 然後上腳架
腳架則會立在我決定好取景的位置上

剛開始拍的樣子.
後面散景的光點不錯. 決定把它加進來
但畫面上方比較粗的樹枝. 感覺力量太強了. 蓋過了花朵
不滿意

再靠近一點. 把粗樹枝的左半部去掉
差不多可以了
這張是F4拍的
但是後面散景的光點不夠大顆.
而樹枝我也只要線條就好. 最好不要比花朵清楚
....所以決定光圈再開大一點

F3.2再拍. 這張是最後決定的樣子

事實上我還試著拍了一張距離更近的.
但是樹枝線條只剩下一條. 跟畫面中的花朵和其他元素. 感覺上都失去了聯繫關係.
所以後來不用這張

 

6.
繼續找其他的目標
這團花也是高度ok. 花型完整. 是個不錯的目標....

這團花的數量很多. 所以我想要用它拍一個花團錦簇的感覺
幾朵花清楚就好
後面的通通打散成散景
調整完的結果

在停車場旁邊的這顆. 也找到一個目標
孤立樹枝的三朵花

我想要的畫面. 畫成示意圖大概是這樣....
後面的樹幹在景深外. 只要大略的輪廓就好
樹枝向前景伸出
連到清晰的花朵上

構圖大略決定好之後. 先用F4試拍看看景深
結果是還不夠
畫面雜了些

F2.8再拍. 差不多了
只差後面的燈光光點避不開

最後調整完的結果. 順便把燈光光點給修掉

現場的樣子. 這個時候太陽已經下山了
天空只剩下黃色的餘暉
這幾朵花的高度也是ok. 花型也很完整. 來找找看有沒有合適的角度和構圖

這時光線已經不甚理想 orz 光圈開到最大F2.5, iso400, 1/40s
用夕陽餘暉的天空當背景底色
花瓣線條和樹枝線條. 通通打成像繪畫筆觸一般的散景

只要線條和色彩就可以了.

7.

昨天拍的流蘇作業. 一樣的練習
現場的樣子
構圖目標是"上下綠葉半掩的流蘇白花"
只要花清楚. 葉子有個大概輪廓就可以了.
我知道微距鏡頭. 要做到這種效果是很容易的事. 所以取景的觀點是依附在微距鏡頭的特性上

調整完的樣子

現場的樣子. 構圖的目標是"下面單片葉加上上面的單株流蘇花"

因為a350沒有景深預覽
所以通常會先試拍一張看看散景的狀態如何. 再去做調整
調整完的樣子
畫面左下和右下有散景光點. 讓下面的單片葉子不會過於單調

 

8.
所有場景. 全部都是用眼睛先再三確認過. 看好才下手
這樣命中率自然就可以提高不少
而且. 如果現場就能確定. 這張拍出來一定符合要求的話. 用數位或用底片也就沒有差別
若用底片的話
構圖. 從觀景窗可以確認
散景和光點效果. 從景深預覽可以確認
曝光. 可以從點測光技法來確認.
拍攝結果會如何. 其實都有辦法在拍攝前就知道. 了然於胸. 

一個現場的示意圖
抱歉當時因為還沒有想到要寫文. 所以沒有用DC先拍現場環境

不過這張照片. 在現場構圖的時候. 我刻意就是要找逆光下的綠葉
而這張構圖的主要目標
就是這個新葉畫出來的圓弧


水平線太靜. 我想要有一點點動感. 一些聲音
垂直線太強烈. 我希望力量柔和一點
我喜歡....稍微有點角度的斜線

掃描調整完的結果
左方的光點並不是意外的bonus. 底片機可以用景深預覽功能. 縮光圈來查看散景的狀況

畫面裡所有的構成要素. 都再三確認過才拍攝


同一天在現場拍的其他sample

後面的光點一樣是用景深預覽來控制它的大小和位置
不是巧合

因為左邊的葉子已經有光點當背景突顯它. 所以焦點就放在右邊的葉子上




這一張狀況很妙....現場用眼睛確認的時候. 後方確實是有枝葉光點可以當散景

但是實際上在觀景窗取景的時候. 因為鏡頭是最大光圈狀態
觀景窗看進去. 背景是一片白色
按下景深預覽. 後面該有的散景和光點馬上就出現了.

 

9.
預視能力. 是以相機和鏡頭的"影像表現方式"為基礎. 所累積的視覺經驗
不只是看. 而且是透過相機鏡頭去看
在焦點上的物件你會知道他有多清晰. 焦外的成像會如何模糊
在大光圈下的物件. 會有怎樣的景深效果.
在超廣角下的物件. 會有怎樣的排列/變形
這是屬於攝影獨有的影像語言. 是屬於相機和鏡頭的表現方式.
我得熟悉它的特性
才能去想像拍出來大概是什麼樣子
繪畫也是看. 但它是透過"畫筆/畫材的表現方式"去看
fu是一樣的.
隨著表現工具不同. fu會附著在相對應的型體上. 而具體呈現出來.
對相機鏡頭越熟的的人越知道拍出來的樣子. 對繪畫越熟的人也越清楚畫出來的樣子.
這個fu. 也就是康丁斯基所說的"內在的必然性"
是一切創作的內在根源
我第一次被這種預視能力給震撼到的作品. 是北宋郭熙的"早春圖"
這件書畫的真跡目前在故宮典藏. 是中國藝術史上最有名的作品之一.
不只因為真跡流傳至今.
同時郭熙還留下了他的理論著作"林泉高致集". 兩者可以互相對照參考
這張早春圖有多猛

以這樣的尺寸. (158x108cm). 畫出如此的精細度
而且
不打草稿
直接完稿
畫的是想像中的山水. 沒有真實場景可供臨摹.
這種程度的預視能力. 簡直就是神的境界. ...
同樣眾所週知的例子. 貝多芬為什麼耳聾了. 還能寫出命運
一樣是因為預視能力
他到晚年的預視能力. 已經強大到 在他腦海裡 樂曲便已完美的演出.
耳朵聽不聽的見? 那已經沒有什麼差別

10.
預視在過程中是不斷的修正. 一直到按下快門為止
先做大略的預視. 鎖定自己想拍的目標
然後作精確的預視. 確定何者是我要的. 何者是我不要的.
這就相當於在現場選圖.
"現場挑圖"
只是使用的工具是眼睛和觀景窗. 不是螢幕
決定好我要拍的主體是什麼以後. 再作精確的預視
就相當於"現場裁切"
只是使用的工具是觀景窗. 不是螢幕和軟體
很重要的一點是. 過程中. 要不斷地問自己 "什麼是我要的?"
某個物件. 如果加進來 會不會更好一些?
某個物件. 如果拿掉 會不會更好一些?
什麼是我要的? 什麼不是?
畫面裡面所有的形體. 清晰的主體. 不清晰的背景.
畫面裡面所有的色彩. 主體的色彩. 背景的散景. 色彩的強度(彩度)
如果存在畫面裡.
那就一定要有它存在的理由
這理由可能只有自己知道. 但是一定要有. 否則就會名不符實. 影像就會顯得做作. 多餘. 畫蛇添足. 無病呻吟.

 

11.
我的135系統配置都是定焦鏡. 除了超廣角的10-20以外. 其餘是35. 50. 85. 125.
我不是特別要說定焦鏡比較好....那是因為我玩Minolta的時候幾乎只有定焦鏡可以買的緣故 orz
DSLR玩久一點的玩家. 各種焦段的鏡頭通常都已經持有.
而且大多都是大光圈變焦或定焦鏡頭
所以. 同樣的構圖
我可以使用35鏡頭. 在近距離拍攝
也可以使用125 鏡頭. 在遠距離拍攝
任何距離都不是問題.
幾乎"任何構圖". 我都可以站在"任何距離". 拍到它
而且大家都知道的. 大光圈鏡頭特性就是 景深可以非常淺.
所以. 在任何構圖. 任何距離下
我還可以透過光圈控制. 來自由選擇背景的散景效果
135 系統的最大優勢就在這: 我可以在任何距離下. 自由選擇主體. 並自由選擇背景.
以個人常拍攝的題材而言. 只要眼睛看的到. 沒有135 DSLR拍不到的目標.
不但可以自由選擇主體
還可以自由選擇背景如何呈現
工具一定沒有問題. 問題就在自己"怎麼看"了

 

12.
如果大量地拍攝. 短期內確實會有進步
那種進步是來自於對自己手上器材的熟練度提高
但是. 前進到一個程度以後.
大量拍攝的結果. 反而會逼迫自己無法思考. 會逼迫自己無法對影像更進一步要求
如果我一年拍了5萬張.
則平均一個月有4千張. 一周要拍一千張. 一天要拍140張
結果就是
我每天晚上必須固定要從140張裡挑選我想要的照片.
每天都不能中斷
如果不每天都如此的話. 第二天的140張又堆過來了. 結果將永遠也處理不完.
在一天要面對140張照片的狀況下.
也不可能針對其中某部分的照片. 去精確地要求對比/色相/彩度.
甚至也不太考慮拍RAW檔....因為根本沒有時間轉檔
所以影像始終沒辦法控制到很精準
至於更進一步的. 多閱讀好書. 多看好作品. 看好的攝影集. 看攝影展
都沒有時間去看....
因為每天光是面對那140張照片就把時間用完了
視覺經驗和美感培養. 只好原地打轉.
結果是: 我不知道"別人在拍些什麼? 怎麼拍? 怎麼看?"
沒有時間停下來好好思考 "我要的是什麼?" "對我而言什麼才是美?"
為何而戰? 為誰而戰?
不知道....因為照片太多了....根本沒有時間去想那些
結果是: 我不知道"自己在拍些什麼? 自己是怎麼拍? 是怎麼看?"
停一停. 先從挑圖開始吧.
假設有一天. 去景點拍了一堆大小景回來140張
最後我選了10張出來
貼到討論區上分享
....既然結果我只要10張. 那麼. 下一次到現場. 是否可以減少那"多餘的"130張的量?
與其事後挑選圖. 何不在現場就先選好?
先用自己的眼睛選好. 再決定拍下來.
與其事後花功夫刪圖. 何不在現場就乾脆跳過不拍.
既然知道這張回去八成會被刪掉的話
何必拍?
跳過它. 還省了後面的功夫.
現場用自己的眼睛來選. 什麼是我要的圖. 什麼不是
現場挑好. 決定好以後
才拍
把後面的時間. 留給最好的照片. 讓這塊璞玉得以精雕細琢.
把後面的時間. 留給自己. 釐清想法. 吸收美感和累積經驗.
這就是預視.
用心拍好一張圖. 一張就夠了. 其所得到的經驗值. 將勝過亂槍打鳥的一千張
並時時刻刻問自己的內心 "我真正想要追求的美是什麼?"

对本文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到这里参与交流:http://bbs.jcwcn.com/viewthread.php?tid=324919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60129/1480509.html

延伸阅读
标签: 老年人
关心老人从合理膳食开始 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常态,生物个体的逐渐衰老,是自然界不可避免的自然发展规律,也是人生一个渐进的过程,一个人经过婴幼儿时期的懵懂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老去,身体的机能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出现了衰退现象,老年人的身体机能在衰老过程中显得特别明显。因而,在这个时候,如何给老...
大显通信手机设计大赛概念组最佳设计奖 像孙悟空的金箍棒一样可以随意放大缩小的手机,携带方便,使用功能强大,不仅是一件现代人渴求的理想通讯工具,加上艳丽的色彩和丰富的西部处理,概念组最佳设计奖当之无愧! 大显通信手机设计大赛未来设计之星奖 是黑客帝国的最新装备,还是007超炫的仪...
优秀摄影师的5点构图技巧   讲到摄影构图,似乎离不开三分法。许多摄影师都是从三分法开始了解构图的。各大厂商器材的设计者对三分法也十分尊崇,大多专业器材都设有根据三分法设计的九宫格参考线,甚至许多对焦系统也都是在三分法的基础上发展的。风景摄影师对三分法也十分依赖,对于风景摄影师来说,三分法是否行之有效肯定不用怀疑...
建筑插画师 Federico Babina 这组作品看上去较以往多了些严肃。这次 Babina 以28幅类似彩色漫画的插画为我们近乎讲述了一部人类工业设计史。每幅画面围绕几个标志性设计作品展开,同时赋予人物情节及时代感,非常难得。 图片来源:Federico Babina (官方网站》》http://federicobabina.com/) 图中椅子是著名的 巴塞罗那椅 密斯凡德罗(...

经验教程

13

收藏

56
微博分享 QQ分享 QQ空间 手机页面 收藏网站 回到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