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式太极拳基本功 初学太极拳应掌握基本功,修炼武术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特别是太极拳。陈式太极拳基本功非常重要,这关系到今后境界的提升及技击的高低。太极拳的特点有哪些呢?我们先学习一下陈式太极拳吧!
【 tulaoshi.com - 陈式太极拳基本功 】
修炼武术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特别是太极拳。陈式太极拳基本功非常重要,这关系到今后境界的提升及技击的高低。太极拳的特点有哪些呢?我们先学习一下陈式太极拳吧!
初学陈式太极拳应掌握的三个基本功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武术的瑰宝,想要练好太极拳必须要打好基本功,否则在练习中容易伤身。
一、活臂
太极拳练得好坏,上肢臂手的操作非常重要。松肩、坠肘、坐腕、舒指、亮掌,这些通常习惯性的要领外,要特别注意,即用意不用力,松活柔顺,舒展自然。必须以腰带动,不能盲目自动乱动。
一代宗师李雅轩常对我们说:胳膊、手一点劲儿都不能用,要高度松软”。两臂要松得如绳儿栓在肩上一样”。两臂要松得来又沉又重”。
基本功是个非常辛苦的过程,很多人坚持不了,或者感觉到基本功很无聊,没什么作用,直接练招式,最终一无所获。
上肢不能乱动,李雅轩先生指出:用心神气意缓缓地命令着腰身脊梁,使其带动四肢胳膊腿动要丝毫地不自动,不零断动,不局部动,不多动,不少动。
四肢多动,盲动,冒失动,或不动,或快慢不匀的动,这都是错误的,它只有太极拳之名而无太极拳之实,关于这一点学者需要注意”。 四肢乱动,不可能作出上下相随,全体完整而动的现象。
上肢松软沉坠这是练下沉功夫,气沉丹田的需要,耸肩抬肘,臂手僵硬,使气上浮,导致心胸紧张与上虚下实”之道唱反调,下沉功夫就不可能上身,这种机理是浅显易懂的。
练习太极拳要从桩功和架式学起,初学者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练习,习太极拳虽然感觉不到累,但是中间也是需要休息的,最好不要超过一个小时。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上肢臂手从武术技击方面来看还有其特殊的功能。其一是传力,其根在足,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之说,即说明根力上升,到腰最后要通过臂手发出,非高度松软,发劲质量就不高。
上肢的又一功能,是传送信息,即练听劲”的功夫。胳膊和手,与对方接触,就能得知对方的动态和劲力,人不知我,我独知人,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这是听劲,传送信息的最高境界,不从高度松软不用力下功夫,那就要犯方向路线的错误。
还有一层功能,那就是所谓:以意运臂,以气贯指,内劲通灵”进而锻炼上肢劲力,但上述这些功能最初都必须从活臂”练起才行。
初学练手,通常最容易出现的毛病就是乱动僵硬,练活臂就是要改变这些不符合要求的活动习惯,非改不行,因此称为基本功。
二、动腰
初练太极拳常有只见手足动,不见身上动的大毛病,其问题主要就出在不懂不会动腰”上。
武术界一般都强调腰部的重要性,拳谚云:打拳不练腰,终身艺不高”。
《太极拳论》(张三丰遗著):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退后乃能得机得势”。
此论核心在腰的主宰”。每一拳式的完成必须在腰劲的带动下一起完成达到上下相随”的要求,主宰于腰是指如何动腰,简单来说,主宰于腰就是动腰”。
这里还可以明显看出,全身动作,起动在腰,腰就是火车头,其重要性可想而知。 拳经《十三势歌》中云:命意源头在腰隙,刻刻留心在腰间”。
进一步探讨动腰的重要,有的老师就说,腰既是火车头,一切动作都是从腰先动开始,那么把打拳直接就想成是腰在打拳。这也是可以的,这和源动腰隙,留心腰间的说法是完全吻合的。
动腰”属于身法要领,是基本功,可是身法上还有其它要求,为何不同等看待作为基本功呢?情况不同层次不一样,不能相提并论。
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属于内功,杨澄甫宗师早已定论,属于高层次高年级的课程,是在提起精神全身放松之下,长时间逐渐养成的,学之谈何容易。
初学阶段,只注意全身放松就可以了,不必提前追求。含胸拔背(包括宽胸阔背),也不是初学阶段就能学到的东西,不必过分注意。
立身中正,只能看成是动腰的条件就行了。身法的各项要求是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提出的。实际上彼此密切配合是一个整体,不能割裂来理解,否则领悟机理就可能产生问题,不利于学拳,不可大意。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综上所述,动腰”是在全身放松的前提下,提起精神以立身中正为条件,以脊柱为轴,缓缓地进行全身腿足臂手的旋拧带动操作。动腰”动作主要是拧腰,是以脊柱为轴,在平行于地面的平面内左右旋拧动作。拧腰,就像洗脸拧毛巾一样。
李雅轩演练的杨式太极拳套路中,每一拳式都有拧腰动作,如挡膝拗步掌,就是通过拧腰把根劲接上并送到手上的。
不会拧腰就不会就不可能把足手动作相连作好,达不到上下相随,全身动作完整的要求。
三、坐腿
太极拳对下肢足腿的要求,称之谓底盘根基功夫,极为重要,确也相当难练。许多练拳人多年功不上身,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对足腿的锻炼不得法造成的。
坐腿”是练底盘功夫的一种方法。也可以称之为单腿屈膝负重练法”,也难掌握,因此仍应把它看作是一项基本功。
张三丰祖师早在《太极拳论》中即提到:其根在足,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这段话是论发劲,指明足是根基,蹬地接劲由腿部从屈到伸产生根力,再上送到腰到手,这就明确指出足腿底盘要有产生根劲的能力。
早年练拳中,结识几位太极高手,都说太极功底在脚下,说法虽显偏颇,但也明确指出了底盘功夫的重要性,根力的重要性。
李雅轩先生对于下肢足腿,经常强调说:练拳时,身体如火车的车厢,足腿如车厢下之大盘簧,车厢是托在盘簧上的,不使车厢上起离开盘簧,也不使车厢触及硬的铁轮”。
这段话形象地阐明了底盘的作用和重要性,明确指出足腿既要有承受负荷的能力,又要能稳固地保持松柔有力富有弹性。脚下有根,稳固,自身稳定能力就强。
推手发劲,常讲要先拔根,这就是要破坏对方的稳定势态,破坏其其根在足”的能力,根力一拔,重心不稳,身法散乱,就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太极有功底者,底盘稳固,一般人是不容易推动的。
综上所说,现将底盘的功能归纳如下
①产生根力,向上送劲;
②富有弹性,承受负荷;
③柔软有劲,增强稳定能力。
底盘功夫如何来练,方法不一,但其原理都是一致的,都是屈腿松沉,增加负重,以练腿足的承受能力为前提。
静练法,惯用站桩功,在全身放松,心意自然专一的条件下,采用不同姿势,一站就是半小时,很吃力,不好练,目前采用者不甚普遍;动练法较普遍,通常采用猫引步”,也难学。
李雅轩先生在四川传授太极,采用矮子步”。屈腿下沉,身形变矮,坚持腿部负荷不减,在身心放松的条件下,稳步长距离行走连续不停,一走便是1—2公里,满身大汗,日日坚持,相当艰苦,但很有成效。
在上述练法的启发下,我采用坐腿法”效果亦好,我的底盘功夫就是用坐腿练出来的,它是从矮子步”的功法演化出来的一种方法,其法简述于下。
打拳时,屈膝弯腿,身心在大松大软的意含引导下,不断向下松沉,上身躯干好像坐在凳子上一样,增加腿部的负荷,不断延长单腿负重的时间,迈步向前退后仍要轻灵稳当,如履薄冰缓缓移动重心(不能冲)。
同时再利用拳式步型、步法的转变,两腿不断地交换着单腿负重的势态来进行拳架的运作。
坐腿”法用单式教学效果较好,一般都采用打搂膝拗步掌的办法,连续打上几十个搂膝拗步,到出一身汗、腿部酸疼为度,只要酸疼感减少,自感不甚吃力时,下盘功夫就有一定程度了。
从上面所述来分析,练底盘功夫,不论静练或动练,其内含深处实际上都是坐腿”。
李雅轩先生说:若学拳始终未觉有腿疼肩酸等情形,当是老师不对,当另请名师教正之”,此言击中要害,不能不听。
切记,太极底盘功很重要,坐腿而练易上功,此为正路。
初学太极拳的注意事项
1.速度要均匀
初学太极拳时宜慢不宜快,从慢上练功夫,打基础,先把动作学会,把要领掌握好。熟练以后,不论速度稍快或稍慢,都要从头到尾保持均匀。
打一套简化太极拳”,正常的速度是4~6分钟,有的人慢练,可长达8~9分钟,但也不可太慢。打一套四十八式太极拳”为8~10分钟, 八十八式太极拳"需要20分钟左右。
许多人练拳都慢不下来,正确的练习太极拳应该是慢中有快,快中有慢,互相协调,匀速练习。
2.架势不可忽高忽低
初学时架势可以高一点,也可低一点,但在起势”时就要确定高低程度,以后整套动作,要大体上保持同样的高度(除下势”以外)。体弱者最好采用高一点的架势练习,随着动作的熟练和体质的增强,再练中型架势或低一些的架势。
3.要适当掌握运动量
太极拳运动虽然不如体操运动和其他长拳运动剧烈,但是由于它要求在上下肢呈一定的弯曲情况下做慢动作,加之要求全身内外上下高度集中统一,所以,还是有一定运动量的。
特别是下肢的运动量比较大。因为打这种拳,一方面要求两腿分清虚实,体重经常由一条腿来负担,而这条腿又是在膝关节弯曲情况下来支撑体重的。
太极拳是一项缓慢的有氧运动,许多人练习一个小时都不会感觉到累,但是练习太极拳会消耗很多能量,因此,练习不宜过长。
一方面,由一个姿势转到另一个姿势、重心由一腿过渡到另一腿上时要求缓慢,用的时间较长,这就大大增加了下肢的负荷量。
图老师小结:综上所述,陈式太极拳基本功非常重要,陈式太极拳也是众多门派中成立最早的,其具有代表性,练好陈式太极拳能帮助你学习其他门派拳术。无论是哪个门派太极拳,其共同特点都是刚柔相济、阴阳变化。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60325/1987459.html
看过《陈式太极拳基本功 初学太极拳应掌握基本功》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