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鸡肉相克的9种食物,鸡肉的营养价值非常高,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肉制品,很多人都喜欢吃。那么你知道鸡肉的做法有哪些吗?你知道鸡肉不能和什么一起吃吗?今天小编为大家总结了与鸡肉相克的9种食物,赶紧来看看吧!
【 tulaoshi.com - 鸡肉的做法 】
鸡肉的营养价值非常高,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肉制品,很多人都喜欢吃。那么你知道鸡肉的做法有哪些吗?你知道鸡肉不能和什么一起吃吗?今天图老师小编为大家总结了与鸡肉相克的9种食物,赶紧来看看吧!
1、鸡肉与李子相克
食则拉痢。解救:吃鸡尿白。
2、鸡肉与大蒜相克
大蒜性辛温有毒,主下气消谷,除风、杀毒。而鸡肉甘酸温补,两者功用相佐,且蒜气熏臭,从调味角度讲,也与鸡不合。
3、鸡肉与鲤鱼相克
鸡肉甘温,鲤鱼甘平。鸡肉补中助阳,鲤鱼下气利水,性味不反但功能相乘。鱼类皆含丰富蛋白质、微量元素、酶类及各种生物活性物质;鸡肉成分亦极复杂。
4、鸡肉与李子相克
食则拉痢。解救:吃鸡尿白。
5、鸡肉与菊花相克
一般来说鸡肉和菊花同食,会产生中毒反应。不能一起食用。一起食用可能会出现胸闷、呕吐等症状。解救:细辛一钱,川莲五分水煎服。
6、鸡肉与糯米相克
糯米的主要功能是温补脾胃,所以一些脾胃亏虚、经常腹泻的人吃了能起到很好的食疗效果,但与鸡肉同食会引起身体不适。
科学剖析:糯米鸡是一道蒸菜。其加工温度为100℃,因此不会产生任何新的有害物质。糯米鸡还有蛋白质互补作用,所以,只要不是过量食用或存放后不洁食用,一般不会产生身体上的不适,但应注意糯米不易消化,在吃了过于油腻的菜肴后,应避免吃大量的糯米。
相比之下,如果吃加热多次的油炸食品和水煮鱼等,倒容易产生胃肠不适。因为这样的食物能产生对人体有害的过氧化物。
7、鸡肉与芥末相克
这两种食物如果同食后,会伤元气。因芥末是热性之物,鸡属温补之品,恐助火热,无益于健康。
8、鸡肉与狗肾相克
会引起痢疾。
9、野鸡与鲫鱼相克
鲫鱼属甘温,性热,为下气利水,而野鸡甘酸微寒,为补中益气健脾,故两者性味功能皆不相合。鲫鱼与野鸡肉皆含有各种氨基酸及酶类激素、微量元素等,故两者不宜同煮,因其生化反应较为复杂。
购买鸡肉谨记6法则
不买农贸市场来路不明的死鸡
我现在不敢买鸡肉,尤其是农贸市场上来路不明的死鸡。”与猪肉相比,鸡肉更加危险”。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现在各地出售的猪肉都有严格检疫检测,而鸡肉缺乏正规检疫,监管差,再加上鸡很容易病死,很多养殖户不得不用药来维持。因此建议购买有正规渠道、包装上标有生产厂家、日期等信息的鸡。
买颜色发白的鸡肉
活鸡被宰后,血会放出来,颜色就会发白。如果肉质发红、发黑,这样的鸡不是病鸡就是死鸡。
如果买整鸡,可以通过刀口辨别:如果刀口不平整、放血良好的是活鸡屠宰;刀口平整甚至无刀口、有残血、血呈暗红色,就可能是死后屠宰的鸡。
摸、闻辨新鲜
如果鸡肉外层微干,不发黏、不沾手,用手指压后会立即复原状,无异味,则说明鸡肉比较新鲜。
看鸡爪挑柴鸡
柴鸡、草鸡等都称散养鸡,价格要贵不少。识别方法是看鸡爪。一般散养鸡的脚爪细而尖长、粗糙有力,而圈养鸡脚短、爪粗、圆且肉厚。
看翅膀识别注水鸡
鸡肉注水,破坏了肉的组织结构,使肉失去了原有的品质和风味,更严重的是还会造成肉类寄生虫、致病菌污染。
可以看翅膀来辨别,如果发现上边有红针眼或乌黑色,那就证明已经被注了水。另外,可以用手指捏一捏皮层,若明显感到打滑,可能是注过水的鸡肉。
买活鸡,别挑肉太多的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挑活鸡,要选精神活泼、眼睛灵活、眼球充满整个眼窝、两翅紧贴身体、毛有光泽的。更重要的是,身上肉不要太多,肉多而肥的鸡可能是激素催的。在吃法上讲究吃肉挑公鸡,炖汤用母鸡。
鸡肉的做法
鸡汁粥
老母鸡1只,粳米100克,精盐
炒鸡肉适量。将母鸡宰杀,剖洗干净,放入沙锅内,加入清水,高出鸡身,先用武火煮沸15分钟,再用文火炯煮3小时。
将粳米淘洗干净,加人鸡汁700毫升,加精盐,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煎熬20~30分钟,以米熟烂为度。供早晚餐或点心温热食用。
适用肝脾血虚,头晕目暗,肢体麻木,饮食减少,大便稀薄,疲乏无力。
归参炖母鸡
母鸡二只,当归15克,党参15克,葱、生姜、精盐、料酒各适量。将母鸡宰杀,清洗干净。将当归、党参洗净,装人纱布袋内,扎紧袋口,塞人鸡腹内。
将母鸡连同药袋放在沙锅内,加人清水,高出鸡身,酌加适量葱、姜、精盐和料酒。先用武火煮沸15分钟,再用文火偎炖3 小时,注意经常添水。待鸡肉熟烂后停火,捞去药袋。
当点心分次食用。
总结:通过图老师小编上文的介绍,你知道与鸡肉相克的9种食物有哪些了吗?鸡肉的做法很多,但是大家一定要注意营养搭配,避开这些饮食禁忌,这样才能远离疾病,吃的更加健康。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60329/2038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