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中有了它步步都入绝路,目前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通过算命来预知自己的未来。殊不知这样会给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弱的人带来不必要的伤害,迷信不能全信,但也不得不信。所以说人们要有意识的选择算命,而不能盲目的看待,以免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 tulaoshi.com - 生肖运势 】
目前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通过算命来预知自己的未来。殊不知这样会给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弱的人带来不必要的伤害,迷信不能全信,但也不得不信。所以说人们要有意识的选择算命,而不能盲目的看待,以免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总结了一些有自杀倾向的生辰八字特点出来,如果您或者身边的朋友符合以下有自杀倾向的八字特点的话一定要特别留心。
多想想美好的事物,学会释放压力。
往正确的方向引导。命局中带有“自缢煞”的的人容易自杀。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自缢煞是指:八字中戌见巳,巳见戌、辰见亥、亥见辰、寅见未、未见寅、卯见申、申见卯、午见丑、丑见午、子见酉、酉见子。
历史上不少自杀人物都是命中带了“自缢煞”。
1.崇祯皇帝:辛亥、庚寅、乙未、己卯。月柱、日柱犯自缢煞,月、日柱是青壮年交接的年龄段。
所以在34岁甲申年,太岁冲动月支自缢煞。在戊辰月丁未日因亡国而绝望自缢。
2.三毛:乙酉、己卯、甲午、丙寅,在甲申运庚午年。
因运支申与月柱卯组合成自缢煞,太岁午又冲动年支酉的自缢煞子,选择自杀留给后人哀叹。
3.张国荣:戊戌辛酉壬辰辛亥。辰见亥为自缢煞,2003年癸未自杀…….
命中带自缢煞并不是说就一定会自杀
命中带自缢煞也是可化解的自缢煞被冲克的岁运中,不要到被冲的方位去。
也可以佩戴本命守护佛来化解,也可以饲养受冲的生肖动物。
最重要的是自己要学会怎样在压力之下解压,学会对生活微笑。
以下这些命局特点的人也容易自杀
身旺无依又缺食伤(或食伤微弱偏又遭破);土多為病无木疏导;.印綬太过枭神无制;命带自刑再加刑冲。
克泻齐至日主无力;身弱少扶又缺印星;丙丁日主身弱无助。
还有人从生肖研究发现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属鼠出生在5—7点;属牛出生在1—3点;属虎出生在1—3点;属兔出生在3—5点鼠龙出生在9—11点;属蛇出生在7—9点;属马出生在1—3点;属羊出生在3—5点。
属猴出生在5—7点;属鸡出生在11—1点;属狗出生在9—11点;属猪出生在7—9点;这些生肖时间段的人的自杀倾向也特别严重。
不管这些容易自杀的命理特点的准确率有多高但是我们在生活中多加注意总是好的,如果身边的朋友亲人正好符合上述情况。
那么在生活中就应当多给他们一些关爱让他们对生活保持热情。心理上加以引导。
再配合平安符和本命佛的守护,有自杀倾向,抑郁的人慢慢也会走出阴影来的。
希望世上每个朋友都能学会生活,珍爱健康。
潜意识有一个功能,就是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身体,在它认为必要的时候,它就会让身体生病。
潜意识可以让人用生病间接地表达不满,其潜台词是:“看你把我害成什么样子了,我都生病了。”
生病还可以用做消极的反抗:你要我做违心的事情,我不敢不做。
但是我可以生病,这样我就可以理所当然地不做了。
生病的人不是故意这样做的,毕竟生病是不舒服的。
但是人是有所谓潜意识的,潜意识会做什么,即使是这个人自己也并不总是知道。
自认为是善良的人、社会关系中的弱者,容易自发地形成了一种方法。
那就是生病:你可以不允许我不满,可以不允许我生气。
但是你不可以不允许我生病。他们用生病的方式,表达对关系的拒绝和不满。
有太多的病是因心理的原因而生的。有一类性格的人最容易生病。
这些人因性格软弱,从来都不敢表达自己不好的情绪。
他们或她们对人际关系很看重,但是又不懂得人际相处之道。
于是他们采取了一种简单化的人际交往方式,就是尽量对别人好。
在发生冲突的时候尽量委曲求全,用他们自己的话说,是做一个善良的人。
我们的文化也支持他们这样做,认为这就是善良的人。
这也就是女性中所谓传统的“贤妻良母”和男性中的“老好人”。
这些人的人际交往方式实际上很不健康,也不会有好的结果。
他们自以为对别人很好,外表上看对别人也很关心。
但是如果我们不客气地揭穿他们的内心,就会发现他们所谓的对别人好,实际上是一种“施恩图报”。
他们实际上希望自己对别人好,别人就应该很感激他们,反过来也应该对他很好。
甚至应该满足他的任何需求。他们的“善良行为”实际上不是出于内心对别人的真切关怀,而是一笔放给别人的感情债。
别人虽然不是心理学家,不能这样分析他们的心理,但是在直觉上就觉得不对劲,就不喜欢他们这样的人。
图老师说:虽然说有一些算命的人算的事情还挺准的,但是大家千万不能全信,要有自己的主观意识。判断对与错的能力。而不是盲目的相信,同时也要注意观察周边的人,告知他们千万不能盲目的相信。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60330/2042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