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闹是婴儿表现情感、提出要求的方式。学会听懂他们特殊的语言是妈妈们的必修课。出生后3至4周的婴儿,神经调节反射不灵敏。如果喂养不当或食物过敏,可能发生局部肠道痉挛,引起急性排气障碍、肠绞痛,这时婴儿会表现出阵发性和剧烈啼哭,一般入夜开始,啼哭时面颊发红,口唇苍白,腹部紧张,两手握拳,下肢蜷曲,足部发凉。饥饿性夜间哭闹常见于3个月内的婴儿,往往由于母乳分泌不足、乳头凹陷等导致孩子吃不饱而造成。这种哭闹表现在喂奶后仍有吸吮动作,间隙哭闹,吮手指,啃拳头等。过分疲倦、睡眠不足的婴儿被惊醒后,常常哭闹不止。此外,白天或睡前嬉闹过度或受到惊吓,造成婴儿过分兴奋、紧张,睡熟后也会惊醒啼哭。许多疾病也会引起婴儿夜间哭闹。上呼吸道感染时,鼻腔堵塞,呼吸不畅,可使婴儿在熟睡中惊醒啼哭。佝偻病早期表现除多哭闹外,还有多汗、头枕部秃发圈、颅骨软化等。婴儿患肠道寄生虫病,由于异种蛋白对身体的刺激,影响神经系统,也可能引起夜啼。
美国心理学家日前提供了三组数据3周岁美国孩子的微笑要比同龄的中国孩子多55.6%;与美国孩子相比,中国孩子发生内向孤僻、焦虑和社交问题的比例分别高出92%、31.3%和138%。中...[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