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棘(拉丁学名:Hippophae rhamnoides Linn.)是一种落叶性灌木,其特性是耐旱、抗风沙,可以在盐碱化土地上生存,因此被广泛用于水土保持。中国西北部大量种植沙棘,用于沙漠绿化。沙棘果实中维生素C含量高,素有维生素C之王的美称。沙棘是植物和其果实的统称。植物沙棘为胡颓子科沙棘属,是一种落叶性灌木。国内分布于华北、西北、西南等地。沙棘为药食同源植物。沙棘的根、茎、叶、花、果,特别是沙棘果实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生物活性物质,可以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轻工、航天、农牧鱼业等国民经济的许多领域。沙棘果实入药具有止咳化痰、健胃消食、活血散瘀之功效。现代医学研究,沙棘可降低胆固醇,缓解心绞痛发作,还有防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作用。沙棘果渣、籽粕用于生产食用菌,可以增加食用菌的黄酮含量及相应的亚油酸、维生素的成分,是生产功能性食用菌的优质原材料,现已在黑木耳栽培中使用,生产出功能性“沙棘木耳”。
中文学名
沙棘
别称
醋柳、酸刺、达日布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蔷薇亚纲
目
蔷薇目
科
胡颓子科
属
沙棘属
中文学名:沙棘
中文别名:醋柳;酸刺;达日布
英文名:Hippophae rhamnoides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又称木兰纲。
亚纲:蔷薇亚纲
目:蔷薇目
科:胡颓子科
属:沙棘属
落叶灌木或乔木,高1-5m,高山沟谷可达18m。棘刺较多,粗壮,顶生或侧生;嫩枝褐绿色,密被银白色而带褐色鳞片或有时具白色星状毛,老枝灰黑色,粗糙;芽大,金黄色或锈色。单叶通常近对生;叶柄极短;叶片纸质,狭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3-8cm,宽约1cm,两端钝形或基部近圆形,上面绿色,初被白色盾形毛或星状毛,下面银白色或淡白色,被鳞片。果实圆球形,直径4-6mm,橙黄色或橘红色;果梗长1-2.5mm。种子小,黑色或紫黑色,有光泽。花期4-5月,果期9-10月。
本业种与中国沙棘的区别为:叶互生,叶片下面通常被锈色鳞片,稀为带灰白色;果实圆球形,直径5-6mm;种子黑色,椭圆形,长约3.5mm。
沙棘的地理分布很广,在东经2°-123°北纬27°一69°之间,跨欧亚两洲温带地区,分为六个种和十二个亚种。中国是沙棘属植物分布区面积最大,种类最多的国家。目前有山西、陕西、内蒙古、河北、甘肃、宁夏、辽宁、青海、四川、云南、贵州、新疆、西藏等19个省和自治区都有分布,总面积达1800万亩。
1.中国沙棘:分布于华北、西北及四川等地。
2.云南沙棘: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种植时间
种植沙棘春秋两季均可。一般春季在4月-5月上旬,秋季在10月中下旬-11月上旬,树木落叶后,土壤冻结前。秋季栽植的苗木,第二年春天生根发芽早,等晚春干旱来临时树已恢复正常,增强了抗旱性,秋季种植比春季种植效果好。
种植密度
每亩(666平方米)300株。株行距1.5米X2米。沙棘树是雌雄异株,雌雄比例是8:1。树穴的规格树苗的大小而定,一般为直径35cm,深35cm。苗龄是二年生的嫩枝扦插苗为好。
种植方法
栽树时就怕窝根,如根系偏长,可适当修剪,使根长保持在20-25CM即可。在填土过程中要把树苗往上轻提一下,使根系舒展开。适量浇水。树穴填满土后,适当踩实,然后在其表面覆盖5-10CM松散的土。
生长管理
沙棘的生长分四个阶段:幼苗期、挂果期、旺果期、衰退期。定植后二年内,以地下生长为主,地上部分生长缓慢。3-4年生长旺盛,开始开花结果。成年沙棘树高2-2.5米,冠幅在1.5-2米。第五年进入旺果期。由于土壤条件和管理的不同,进入衰退期的时间也不一样,一般树龄15年后进入衰退期。
生长剪枝
沙棘长到2-2.5米高时剪顶。修剪的要点是:打横不打顺,去旧要留新,密处要修剪,缺空留旺枝,清膛截底修剪好,树冠圆满产量高。
沙棘果实营养丰富,据测定其果实中含有多种维生素、脂肪酸、微量元素、亚油素、沙棘黄酮、超氧化物等活性物质和人体所需的各种氨基酸。其中维生素C含量极高,每100克果汁中,维生素C含量可达到825—1100毫克,是猕猴桃的2—3倍,素有维生素C之王的美称。含糖7.5%—10%,含酸3%—5%。
沙棘是目前世界上含有天然维生素种类最多的珍贵经济林树种,其维生素C的含量远远高于鲜枣和猕猴桃,从而被誉为天然维生素的宝库。据报道,每100g沙棘果汁中含维生素C 500mg-400mg、维生素E 250mg-400mg、维生素B10.05mg-0.3mg、维生素B20.03,g-0.15,g、维生素B120.2mg-0.88mg、维生素K族化合物115.P族维生素20mg-350mg。
沙棘叶片含粗蛋白15.75%、粗脂肪9.48%、粗纤维14.04%、无氮浸出物54.84%,用沙棘叶可制作保健茶。
沙棘种子含油率10%—12%,果肉含油率14%—18%,是提取沙棘油很好的原料。
沙棘果实除鲜食外,还可加工成果汁、果酒、果酱、果脯、果冻、饮料、保健品等。
沙棘能显著提高人体的免疫机能。在1000多年前,人们发现经常食沙棘果的当地居民身体健壮,很少生病,特别是一些患有肠胃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不治而愈。在西藏医药中,喇嘛称沙棘果为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
沙magic care魔法护理沙棘橙花修护有机面霜棘在美容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沙棘油,其中含有的大量维生素E、维生素A、黄酮和SOD活性成分能够有效防止自由基以达到抗衰老的作用,因此沙棘被化妆品产业用作重要的高级化妆品原料,经过先进工艺提取的化妆品级沙棘油纯度、活性都很高。主要用做面霜的功能性成分,如瑞士传奇的magic care魔法护理Seabuckthorn & Neroli organic face cream(沙棘橙花修护有机面霜)。中国也有很多化妆品沙棘系列的产品。
恢复植被
中国西北地区由于干旱少雨,土地瘠薄,大部分地区直接栽种乔木难于成活或成小老头树,植被恢复难度很大。而沙棘具有耐寒、耐旱、耐瘠薄的特点,因此一般每亩荒地只需栽种120-150棵,4-5年即可郁闭成林。并且沙棘的苗木较小,一般株高在30-50厘米,地径5-8毫米,栽种沙棘的劳动强度不大,一个普通劳力一天可以栽沙棘5-6亩。这对西北地区来讲,能够有效解决地广人少的问题,便于进行大规模种植,快速恢复植被。
减少泥沙
由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大量泥沙淤积在黄河下游河道,使河床高出地面4-6米,最高达14米,而且每年仍然继续抬高。系整个华北平原、黄淮平原于一发的黄河大堤,建国以来先后进行了4次大规模的加高加固,现已超出被河地面十几到二十多米。大堤越高,决口泛滥的潜在危险就越大。黄河水患,依然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泥沙问题是黄河水患的根源。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一是沟道,二是陡坡。陡坡由于土地瘠薄,施工困难,是治理水土流失的一个薄弱环节。而沟道不仅是泥沙的主要产区,也是坡面泥沙的通道。沙棘的灌丛茂密,根系发达,形成“地上一把伞,地面一条毯,地下一张网”。在一些陡险坡面上,沙棘利用其串根萌蘖的特性,可将这些人不可及的地段绿化。特别是沙棘在沟底成林后,抗冲刷性强,而且它不怕沙埋,根蘖性强,能够阻拦洪水下泄、拦截泥沙,提高沟道侵蚀基准面。准格尔旗德胜西乡黑毛兔沟种植沙棘7年后,植被覆盖度达61%。黄土高原虽有千沟万壑,沙棘却有极强的生命力和快速的繁殖能力,是治理沟壑的“有效武器”。实践证明,沙棘是治理黄河泥沙的有效措施。
恢复生物链
黄土高原大部分地区植被稀少,生态环境极为脆弱。以沙棘为先锋树种,不但能够快速恢复植被,而且能够尽快的恢复生物连。
沙棘不但自身能够适应恶劣的自然环境,而且由于它的固氮能力很强,能够为其他植物的生长提供养分,创造适宜生存的环境,是优良的先锋树种和混交树种。据调查,人工种植4-5年后的沙棘林内,杂草丛生,还有一些次生的杨树、榆树等树种,自然形成植物的多样性。试验研究成果表明,混交于沙棘林地的杨树、榆树、刺槐等与荒坡栽植的对照,分别提高生长量为129.7%、110.5%、130%。据山西右玉县测定,六年生的沙棘林内,土壤有机含量为2.13%,氮量为0.11%,两项指标均比耕地高出1倍上。生长沙棘后的荒地不施任何肥料种植农作物,当年产量比一般农田高1倍以上,而且连种3年地力不衰。
园林绿化
是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改良土壤的优良树种。
沙棘是经济植物,产品即可食用,又可药用。前苏联利用沙棘油为原料,开发出了近十种药品。国际上研究开发沙棘产品的机构和企业越来越多,发展势头很猛。中国在沙棘产品开发方面发展也很快。内蒙古鄂尔多斯即将建成最大的沙棘种植园区,随着沙棘产业的深入发展,必将带动山区沙棘加工业的发展,农民就可以通过采收沙棘果、叶增加收入。[5] 沙棘是目前世界上含有天然维生素种类最多的珍贵经济林树种。沙棘果实除鲜食外,还可加工成果汁、果酒、果酱、果脯、果冻、饮料、保健品等。
沙棘果和油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可降低胆固醇,缓解心绞痛发作,还有防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作用;有祛痰、止咳、平喘和治疗慢性气管炎的作用;能治疗胃和十二指肠溃疡以及消化不良等,对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结肠炎等病症疗效显著;对烧伤、烫伤、刀伤、冻伤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对妇女宫颈糜烂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沙棘最有价值之一的就是沙棘油,沙[2]棘油中含有206种对人体有益的活性物质,其中有46种生物活性物质,含有大量的维生素E、维生素A、黄酮等,具有抗疲劳和增强机体活力及抗癌等特殊药理性能,具有保护和加速修复胃黏膜、增加肠道双歧杆菌的药性,有降减血浆胆固醇、减少血管壁中胆固醇含量的作用,能防治高血脂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症,并有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
沙棘果实中含有异鼠李素及其糖甙、槲皮素、山柰酚等7种黄桐物质,具有止咳、平喘祛痰、扩张冠状血管、降低胆固醇的效能,常用于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对治疗心绞痛有效率达94%。
沙棘中SOD活性成分丰富,每克沙棘鲜果SOD含量达到2746.0个酶单位,其含量是人参的4倍。它可以阻断因体内物质过氧化产生的自由基,而这种自由基与人体衰老、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沙棘是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具有防风固沙、改良土壤、减少水土流失的优良特性。基于此,辽宁省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在朝阳市共引种沙棘树138万亩,其中建平县就有100万亩,被称为世界最大的人工沙棘林。沙棘多分布于中国地广人稀的“三北”地区,内蒙古河套地区以及山西吕梁地区也是沙棘的主要产区,沙棘是纯天然的绿色食品。用沙棘加工的食品、饮料、保健品等迎合了现代人返朴归真、养身保健的心理,同时,又可以满足人们从温饱食品向无污染、安全、营养型食品转变的追求,所以,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拉丁学名由来
沙棘在海外早享盛名。古希腊时代,各城邦之间战争不断。有一次,斯巴达人打了胜仗,但是有60多匹战马在战争中受了重伤。斯巴达人不忍杀死自己的战马,又不想看到自己心爱的战马死去,于是将它们放到一片树林中。过了一段时间后,他们惊讶地发现那些濒临死亡的战马非但没有死去,而且一个个膘肥体壮,毛色鲜亮,浑身仿佛闪闪发光。斯巴达人感到非常奇怪,最终发现这群马是被放到了一片沙棘林中,这些马饿了就吃沙棘叶,渴了就吃沙棘果,依靠沙棘为生。聪明的古希腊人从此知道了沙棘营养和治病的价值,而且还赋予沙棘一个浪漫的拉丁文名字“Hippohgae rhamnoides L”,意思是“使马闪闪发光的树”,这就是沙棘拉丁学名的由来。
神果助蜀威
据史书记载,在一次远征途中,三国时期的蜀军,因长时间在崎岖的山路上艰苦跋涉,而人困马乏,体力不支。有些士兵就在荒山野岭中采摘“棘果”充饥解渴。吃了“棘果”后,士兵们的疲劳马上神奇地消除了,体力得到很快恢复。诸葛亮发现后,号召全军人人服用,终于渡过难关。他们服用的“棘果”正是当今的沙棘。
助成吉思汗远征
800多年前,成吉思汗便发现了沙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将沙棘称为“圣果”。传说在公元1200年,成吉思汗率兵远征赤峰,由于气候等环境条件十分恶劣,很多士兵都疾病缠身,食欲不振,没有战斗力。战马也因过度奔驰而疲软而吃不下粮草体力欠缺,严重影响部队的战斗力,成吉思汗对此毫无办法。下令将这批战马弃于沙棘林中,待他们凯旋归来的再次进过那片沙棘林的时候,发现被遗弃的战马不但没有死,反而都恢复了往日的神威。将士们惊讶小小的沙棘竟有如此的神奇功效。便立刻向成吉思汗禀报此事。成吉思汗得知后下令全军将士采摘大量的沙棘果随军携带。并用沙棘的果、叶喂马。不久,士兵们的疾病霍然痊愈,个个食欲大增,身体越来越强壮。而战马更是把粮草吃的干干净净,能跑善弛。此后,道家宗师丘处机根据当地丰富的沙棘资源以及唐朝医书《月王药珍》中记载的,沙棘能增强体力,开胃舒肠,饮食爽口,促进消化的功能,为成吉思汗调制出了一种以沙棘为主的药方。成吉思汗便视沙棘为“长生天”赐给的灵丹妙药,将其命名为“开胃健脾长寿果”和“圣果”。
从此以后,成吉思汗便让御医用沙棘调制成强身健体的药丸。每次征战便随身携带,以抵御疾病,强身健体。成吉思汗年过六旬仍能弯弓射雕,与长期食用沙棘是分不开的。蒙古大军远征欧亚,横扫千军,累立战功,建立起前所未有的强大帝国,沙棘也是有一份功劳的。
从成吉思汗开始,沙棘在蒙古民族的生活中便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蒙古民族是一个游牧民族,需要有强健的体魄,才能在草原恶劣的气候环境中生存。沙棘因其特殊的抵御疾病、强身健体的功效,而在蒙古民族中代代相传,成为成吉思汗子孙们常用的食品和保健品。
助清军显神威
著名的乌布通战役之后,连续作战的清兵都感到疲惫不堪。随军亲征的康熙皇帝命令随行军医尽快想办法调理兵士们的身体。在药材匮乏的情况下,军医们对此一筹莫展。一位本地的军医想到了当地的沙棘。当地人平时都经常食用这种浆果来增强体力和抵御寒冷。情急之下,众军医冒险试验,他们把沙棘果挤出的汁放入兵士们的饮用水中,供士兵们饮用。数日后,清兵的精力和体力悉数恢复,那位本地的军医也受到了康熙的嘉奖。
佛教传到中国后,渐渐被当权者所利用。到了清代,佛教更被尊为国教,而清代的历代皇帝与藏传佛教来往甚密。清高宗乾隆年间,国家经过了康乾盛世,物富民丰,国力强大,四海皆顺。乾隆皇帝更是七下江南,一路体恤民情,考察官员,励精图治,不敢懈怠。时日一久,身体则渐感吃力,经常疲倦,龙体欠安,这在当时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各方人士纷纷献计献策,其中一位是藏传佛教大师章嘉·若沛多杰。他看到乾隆皇帝为国事越来越憔悴,就传授了一套密宗灌顶秘诀和养身之道给乾隆,还用藏传秘方制成丹丸,让皇帝每天服用。丹丸中有一味主药称为“圣果”,是从西藏冰川之地取得。皇帝服用了此药,果然神清气爽,迅速恢复了精力和体力。这种“圣果”就是青藏高原上的植物浆果——沙棘。乾隆惊讶于此味丹药的神奇效果,将藏传佛教大师章嘉·若沛多杰尊为密宗上师和国师。
助解放军进军西藏
四十多年前,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时,由于缺氧,严重的高原反应威胁着十几万进藏大军的生命安全。危急之际,藏族向导采来一些名叫“达日布”的神果,让患病的战士食用。几天之后,病情居然得到了迅速缓解,而这种野生的神果就是沙棘。
俄罗斯是世界上食用和开发沙棘最早的国家之一。1981年3月,前苏联的宇航员费拉基米尔·柯伐来诺克和皮克托尔·卡茨诺哈从飞船轨道上发回消息:服用沙棘制剂后,大大增强了他们适应失重状态的能力。所以沙棘又被誉为宇航食品
在中国吕梁山区,有一种国家二级野生动物褐马鸡。它披着一身蓝褐相间的羽毛,一派华贵风姿。然而,人工饲养的褐马鸡却出现了尾羽脱落、毛色暗淡无光的现象。
这一问题长期未能得到解决。几年前,科研人员研究发现,褐马鸡在野生状态下,主要栖息地是沙棘林。于是,科研人员给人工饲养的褐马鸡喂食沙棘叶和沙棘果。几个月后,这种珍禽又重新变得漂亮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