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资料表明,79%的儿童心理疾病是由父母心理错位而引发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有70%的家长认定自己的孩子受教育的程度将达到本科以上水平,几乎100%的家庭赞成在孩子0岁~3岁期间进行教育,并有相当部
【 tulaoshi.com - 图书 】
第一次听到孩子对你说“不”的时候,是不是很吃惊?可能,你会有受伤、失败、失落的感觉。是不是和大多数遇到这种情况的父母一样,你对孩子突然表现出的反叛感到困惑。是的,孩子一直很乖,是妈妈的小尾巴和应声虫。怎么会这样呢?其实,妈妈不必紧张,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出现否定行为,一般来说这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标志。这表明孩子开始产生自主意识,试图了解周围的环境,建立自己的好恶观念,表达个人的需求,在现实生活中,经常表现为孩子对妈妈的话说“不”。虽然孩子有“自我主张”是一件积极的事情,如果妈妈处理不好,也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利的影响。
怎么办?作为妈妈,面对一个尖叫着说“不”的孩子,你该怎么办?其实,你只要记住,每个孩子都会经历这个阶段,这样你心里会好受些,能比较坦然地面对乖孩子的变“坏”。两岁是个转折点,许多孩子在这个时候开始反抗大人的安排,想按照自己的方法做事情,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正常行为。学会说“不”是孩子成长的标志。孩子唯唯诺诺、百依百顺并不是好现象,长大以后他可能会成为“问题”少年,用制造麻烦代替说“不”。
为什么孩子会产生反抗心理
两岁左右的孩子开始学习思考问题,开始形成自己看待事物的观点,他们希望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事情。这个时候,身体和动作的发育使他们可以通过动作表示反抗,抵制自己不喜欢的东西。虽然独立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重要的一步,但父母不要忘记,两岁左右的孩子还太小,不知道行为的后果,不能预见可能发生的危险。父母除了要保护好孩子的安全外,还要教他们学习考虑他人的感受,有重要的事情要和父母商量。
什么样的表现是“正常”的
孩子的抵触行为有很多种表现,在孩子独立的过程中,你会遇到以下种种事情:
拒绝父母的要求;
与父母对着干;
不理睬父母;
不要父母搂抱,不和父母亲热;
不呆在父母身边,从父母身边跑开。
从孩子一岁开始,这些事情就时有发生,在两岁左右更加频繁和激烈。其实有时候孩子不是有意识和父母对着干。由于语言功能没有发育完善,孩子不能很好地理解父母的意思,因此不能完全执行父母的意思。而且,他们还没有足够的词汇表达自己的感情和需要,在父母的感觉里,孩子是和他们过不去,对着干。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会变得合作,3-5岁的孩子记忆力增加,思维能力增强,他们通过倾听和使用语言来学习更多的东西,也可以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为孩子提供帮助
父母一定要记住:反抗行为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经阶段。你可以试试以下的方法,帮助孩子和自己度过孩子的反抗期。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情绪紧张的孩子更容易产生反抗心理。在孩子疲惫和饥饿的时候,不要教他学习新东西或者强迫他做任何事情,让他有更多的休息,或者吃一些平常喜欢的零食,有助于缓解紧张的情绪。周围环境的变换也会让孩子紧张,反抗心理加重。比如,家里换了新保姆,这个时候就不要让孩子再去幼儿园,让他慢慢地适应环境的改变。如果孩子开始表现得烦躁不安,可以给他一个新玩具或者转移他的注意力。孩子生病的时候通常情绪很低落,容易和父母对着干,父母要理解孩子转变的脾气,在他生病的时候不妨多纵容他一些。
保护孩子和他人的安全。孩子的危险意识不强,有些行为可能会产生危险,父母应该立即制止他的危险行为。而且制止孩子的行为之后,你要好好地和孩子沟通,让他了解自己行为的后果。比如说,孩子在大街上跑得非常高兴,但可能被车子撞倒。你要告诉他:“妈妈不能让你在大街上跑,因为这里车子很多,如果被车子撞到,会受伤,非常疼。”
采用适当的方法,让孩子学会与他人合作。“把书拿给我,好吗?”和“把书拿给我!”询问与命令产生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还有,告诉孩子做什么而不是不要做什么。例如你想要孩子小心一点,你可以说“轻轻地拿起那个杯子”,不要说“不要把杯子打坏!”
如果不想引起孩子的抵触,父母提的要求就要合理。对小孩子来说,让他跟小朋友交换玩具比让他无偿地把自己的玩具给小朋友更容易。让孩子用语言表达要求,但不能纵容他的不良习惯。如果你遇到孩子在超市里大吵大闹地要蛋糕,不要因为周围人的目光让他得逞。你可以把他带出来,用平静的语言告诉他,“因为你的表现很差,所以妈妈不能给你买蛋糕。如果你想吃蛋糕应该对妈妈说。”慢慢地孩子就学会表达自己的意思,而不是吵闹、反抗。
做孩子的榜样。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也是孩子的偶像。父母的行为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思想和行为,因此父母要控制自己的行为,不要让抵触情绪控制自己,特别是在孩子面前。
除此之外,如果孩子确实毫无原因地产生抵抗行为,不要因为心急而发怒,要控制自己的情绪,然后分析孩子情绪变化的原因。这样做对孩子、对你自己都是很好的选择。
如果确实有问题怎么办
孩子有自己生长和发育的规律,如果确实发生问题,也不能任由问题的发展。你可以寻求医生和专业人士帮助。易怒、情绪低落都是孩子不可避免出现的一种状态,但是如果长时间处于这种状态就不是正常现象了。也许,你应该带他去看看医生图老师,查看是不是因为健康的原因导致他反常的变化。
文/秀萍
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不仅要善于用说理的办法,同时也要以自己的行为给孩子做出榜样。也就是既重视言教,又要注意身教,把二者统一起来,使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
幼小的孩子生活经验的社会知识都非常缺乏,不会辨明是非,时刻都需要父母的指点。应该给孩子讲清道理,告诉孩子怎样做不对,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这些都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只讲道理还不够,也难以达到教育目的,因为孩子讲道理, 只能讲几分钟或更长一点时间总不会很长,而且孩子接受这种说教也只能用耳朵听,听到的是空空洞洞的道理,然而父母的言行举止却是从早到晚,时刻都出现在孩子的面前,孩子用眼睛看到的,是具体的,活生生的形象,两者相比,后者比前者更有影 响力。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不仅要重视对孩子的说理教育,更要重视以身作则,在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方面都要为孩子作出表率,做到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
父母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家庭教育中,孩子不仅听父母的说理教育,而更注意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若父母的品德行为高尚,待人接物文明礼貌,关心爱护孩子,孩子就会对父母新生和崇敬,并以父母为榜样模仿效法。如果父母给孩子讲得头头是道,而实际行动却是另一回事,自然孩子就 不会信服,就难以达到教育的目的。例如,有的父母教育孩子不要说谎,可自己在生活中却对别人说谎,那么孩子对父母的教导就难以信服。
孩子往往喜欢模仿成人。而与孩子接触时间最长,影响最大,模仿最多的是孩子的父母。在孩子的心目中,父母是最可信赖的人,父母言行、举止往往是孩子的行为准则和楷模,因此父母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对孩子的发育成长有很大的影响作用。为此,做家长的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为孩子做出榜样,把言教与身教统一起来,搞好家庭教育,使孩子从小养成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把孩子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
广饶县实验幼儿园:彭爱云
有关资料表www.Tulaoshi.com明,79%的儿童心理疾病是由父母心理错位而引发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有70%的家长认定自己的孩子受教育的程度将达到本科以上水平,几乎100%的家庭赞成在孩子0岁~3岁期间进行教育,并有相当部分的家庭用智力开发的形式来代替有益孩子身心健康的游戏活动。遗憾的是,这种“拔苗助长”同儿童注意力只集中几分钟的心理发展规律相违背,只能是欲速则不达,时间一长,儿童的大脑对身体各器官渐渐会失失控制和协调能力,极易引发各种心理疾病。
由父母心理错位引发的常见儿童心理疾病主要有以下几种。
电视孤独症 近年来,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孩子呆在家里没有小伙伴,家长们又怕孩子到外面去不安全,迫使他们只能与电视为伴,长此以往,很容易将电视节目里的人或小动物当作自己的伙伴,以替代与同龄伙伴相处的乐趣。但是,电视画面的直观性节目内容的丰富多彩,往往也让孩子迷恋,以至于对别的事物渐渐失去了兴趣,进而与家长及周围的人交流也日趋减少。有的儿童在不看电视时,也常常独自发愣,沉默寡言;有的孩子甚至见人就躲,见物就怕,性格孤僻,精神医学上称之为“电视孤独症”。
学习焦虑症 心理学家认为,过度焦虑会使人失去心理平衡。主要表现为:一是恐惧心理。孩子放学回家便被父母关在家中做作业,心理上会受到很大压力,从而产生了“作业恐惧症”;二是应付心理。大量作业给孩子带来的是苦涩,有的孩子不得不被动应付,以“交差”了事;三是反抗心理。孩子们渴望从“书山”、“题海”中解脱出来,不能容忍家长的粗暴态度,一些个性倔强的孩子会产生逆反心理,采用“不会做”、“身体不舒服”为借口以示抗议。
神经性紊乱综合症 该综合症是由于学习紧张、心理压力过重引起的,患神经性紊乱综合症的学生对课堂有一种神经性的条件反射,一进教室就不由自主地挤眉弄眼、打嗝干咳、四肢抖动、目光散乱、自言自语,而这些行为一开始并没有被认为是一种心理疾病的表现,往往被误认为是不遵守课堂纪律而受到老师和家长的批评,从而使病情加重,得不到及时诊治。
感觉综合失调症 其主要症状为,注意力不集中,一考试就紧张,人多不敢说话,学习丢三挪四,挑食厌食,爱哭爱闹等。感觉综合失调的儿童,智力一般在平均或平均水平以上,但由于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会出现学习成绩落后、运动技能差、适应能力差等现象。
为防止儿童心理疾病的发生,父母应主动调节好自己的心理期望值,不要强制“拔苗”。
和孩子共同阅读一本好看的故事书是时下不少年轻父母的选择,可是从正在召开的生命教育论坛上,在台湾拥有多年绘本(台湾称故事书为绘本)阅读推广经验的专家林真美却指出了不少亲子阅读中的误区,希望年轻父母们可以引以为鉴。
因为孩子识字量的关系,不少故事书都是以多图少字的形式出现,但尽管如此,不少父母还是会借用这为数不多的方块字,去达到自己的附加值——教孩子识字,甚至会用成人的眼光去给孩子指出一些所谓的细节。从专业角度看,这对孩子的阅读体验来说是一种“干扰”。通过这种阅读方式,孩子们获得的不是故事书本身所蕴含的故事世界,而是被成人截断了的片断。
此外,一些家长还比较擅长用表演的方式去演绎故事书中的情节,但其实,这种夸张的声调和过头的表演会分散孩子读图的专注力,因而破坏了书中原有的想象空间。这种言过其实的表演其实就好比一个喧宾夺主的奢华画框。
待一词用在父母身上,听起来有些耸人听闻,但是爱的剥夺、隔离、剥夺孩子玩游戏的权利、忽略孩子的进步、损伤孩子自尊、迁怒于孩子、破坏孩子心爱的东西,都属于广义上的虐待。
虐待一词用在父母身上,听起来有些耸人听闻,其中一些是故意的,法律上明确规定了的,比如毒打;有些则是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的,但是这些行为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很不利,我们也称之为虐待,包括精神上的虐待。父母往往物质上对孩子无微不至。以下的做法,对孩子的精神发展非常不利。
1.冷漠--爱的剥夺
爱的剥夺对孩子的心灵伤害至深。有的父母不缺孩子的吃穿,却对孩子不管不问,不拥抱孩子,不和孩子一起玩,视孩子为负担,把孩子扔给保姆或者爷爷奶奶。这样的条件下长大的孩子感到生活根本就没有意义,对人缺乏信任,冷漠,破坏欲强。容易和其他遭遇相似的孩子混在一起,形成犯罪小团伙。也容易被其他的成年犯罪分子所谓的关心拉下水。一个缺衣少食,干重活的孩子,如果有温暖的家庭,不会造成心理上的不健康,而如果情况相反,孩子的人格发展极有可能出现问题。对孩子幼小的心灵来说,"有奶未必是就是娘"。
2.隔离
美国曾经有一个极端的案例,一个出生后1年多就被关在小厕所间的女孩,在10多岁被发现时,身体发育、智力发育只相当于几岁的孩子,连说话都不会了。现在有些父母担心孩子出外不安全,把孩子关在家里,孩子孤单的不得了。在幼儿园、小学阶段,孩子们就可能受到人际关系问题的困扰。
3.剥夺孩子玩游戏
孩子的天性就是爱玩游戏,在游戏中,孩子得到快乐。现在的父母往往对子女期望很高,让孩子每天都是要么做作业,要么参加各种各样的辅导班,让孩子每天忙的喘不过气。不让孩子玩的另一个后果是导致孩子厌倦学习。父母剥夺了孩子游戏的快乐,也使得学习中发现新知识的快乐变成了负担。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4.忽略孩子的进步
在孩子看来,每当他取得一点进步,就值得好好高兴一番。有的父母不懂从孩子的角度来看问题,或者担心孩子听到表扬之后骄傲,就老是批评孩子,不把孩子的进步当回事儿,久而久之,孩子也会认为自己真是没有用,丧失进步的动力。
5.在其他人面前损伤孩子自尊
有些父母在孩子的同伴面前,毫不留情的数落孩子,揭孩子的短,让孩子感到无地自容,也容易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小伙伴们嘲笑的对象。社会心理学有个术语叫做"标签效应",意思是说,对人的看法就象一个标签一样,使得此人以后做出与标签相符合的行为。父母当众说,孩子调皮不听话,就是给孩子贴一个标签,以后即使孩子有了改变,别人对孩子的看法还是很难改变。
6.离婚后,迁怒于孩子
有的夫妻因爱成仇,离婚后不许孩子和另一方接触,在孩子面前辱骂另一方。孩子看到自己最亲爱的两个人如此相待,哪里还会相信有真正的关爱?还有的夫妻,每当看到孩子,就想起对方,不由得怒从心中来,责骂孩子。孩子会觉得自己是多余的。这样的孩子,缺乏安全感,容易出现行为问题。将来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虽然心中渴望爱情,但是又心怀恐惧。在感情问题上非常敏感,也容易出现问题。
7.破坏孩子心爱的东西
小孩子往往有个百宝箱,里面装满了他心爱的东西。另外,孩子对小动物的喜爱、亲近更是一种天性。父母在看待这些东西时,往往会觉得那简直就是一堆破烂。有的父母不仅自己动手,有时还逼着孩子亲自扔掉、破坏掉这些东西。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女多,这些玩具、宠物有的时候扮演了孩子的朋友的角色,孩子无微不至的照顾宠物,对玩具娃娃小心呵护,实际上是在锻炼如何去关爱。很多父母都抱怨,孩子长大后不知道如何爱别人,不懂得体贴别人,却没有想一想,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有没有有意识地引导他如何关爱?
自信是孩子成才的前提条件,很难想象一个缺乏自信的人能够真正做成什么大事。因此,父母在关心孩子文化学习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锻炼孩子的意志力,让孩子的潜在智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然而,如何才能把自信的种子种在孩子的心中呢?幼教专家给出以下几条建议:
尝试各种体验
支持孩子在安全状态下探索新鲜事物,尝试各种体验。尽管这些冒险行为会有多次失败,然而,不去尝试就永远也不会成功。面对孩子的失败,父母如果能在自己“帮助和保护孩子”的愿望和孩子完成冒险的需要之间找到平衡点,将会有利于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识。
不要怕错误
给孩子选择的权利和鼓励孩子冒险,无疑会使孩子时不时犯些错误。事实上,这些犯错体验,也是孩子树立自信心的必修课。孩子犯错时,父母不要横加指责,而应帮他找出改正错误的方法。这样不仅不会伤害孩子的自尊,还会使他明白,接受和改正错误是件很容易的事情。
tulaoshi.com给予爱和足够的关注
让孩子知道,不管他好看与否,健康与否,父母都会爱他,这将是孩子自信心滋长的最佳土壤。作为父母,应该慷慨地给孩子爱,更多地拥抱他、亲吻他。在帮他改正某个错误时,明白地告诉他,你不能接受的是他的行为,而不是他这个人。尽量抽出时间,陪陪孩子,这样会让他感觉到来自父母的重视。保持与孩子眼睛平行的交流,这会清楚地告诉他,你是在认真关注他。
给孩子选择的权利
给孩子选择时,最好让他在两种选择中作出决定,比如,穿背带裤还是条纹裤;画硬笔画还是水彩画等。因为如果不加限制,孩子往往会做出数不清的选择。孩子在一次次为自己作主的同时,也一次次赢得建立自信的机会。在自己的判断得到肯定时,孩子的自我评价也会大大提高。
给孩子创造满足自我需要的机会
给孩子买易穿易脱的衣服;准备一个可以让他够得着的地方,放他的书和玩具……所有这些,都是给孩子创造满足自我需要的机会,不仅有助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还会让他产生“自己的事情能够自己做”的自豪感。
给予鼓励
鼓励是一种认可的行为,而不仅仅是对所取得成绩的奖励。它意味着,尽管孩子在学着用餐具的时候,把一盘食物掀翻在地,你还是面带微笑支持他;尽管孩子在学唱一首歌的时候漏了好多词儿,你还是会给他一个深深的拥抱。每个人都会从别人的肯定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因此,父母每天应尽量多地夸夸孩子一天中做对的事情。表扬孩子时,一定要具体。具体实在的表扬语言,会令孩子产生成就感,提高自信心,同时,也让他懂得做什么是对的。
文/厢淑
心理学专家经研究发现,经常与爸爸相处的孩子显得比其他同龄孩子更聪明、更独立,在社会上也更容易成功。这是因为爸爸妈妈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存在着许多看似细微却影响力很强的差异。这些差异除与文化修养差异有关外,更多的则是男女性别差异造成的。让我们观察一下周围,再回想自己家,看看爸爸和妈妈在与宝宝的相处中,是否经常有这些类似的“差异情景”:
交流内容的差异
爸爸:天南地北牐犅杪瑁和话小曲
宝宝要求讲故事,“好,爸爸给你讲个‘黔驴技穷’吧,知道黔是什么意思么?黔就是我们国家的贵州省……你知道驴是怎么叫的么?哦——啊,哦——啊……”爸爸绘声绘色的讲述,让宝宝哈哈大笑,在开心大笑中增长了知识。妈妈的故事总是“从前……”“在森林里……”,让宝宝在熟悉的故事中进入梦乡。
分析:爸爸给孩子讲的故事更多的是历史故事、各地民情风俗、英雄人物等。而妈妈一般都喜欢给孩子讲“小白兔与大灰狼”“美人鱼和王子”之类的童话,内容很少涉及历史、地理、人物。爸爸的知识面一般广于妈妈,尤其在社会知识方面往往精于妈妈。因此爸爸在拓宽孩子视野、丰富孩子知识方面对孩子影响明显。
教育方式的差异
爸爸:大马带小马牐犅杪瑁耗讣护鸡娃
在路上,宝宝正骑的小自行车坏了。爸爸说:“来,孩子,让我们看看是哪里的毛病。”然后和宝宝一起在路边开始了修理工作。即使宝宝不能做什么,他也会蹲在旁边,专注地看"伟大的"爸爸是怎么把车修好。妈妈的态度却是:“车子坏了,不要骑了,小心卡着脚,让妈妈帮你扛回家。”虽然妈妈同样伟大,却只让宝宝感到无能为力。
分析:爸爸会让孩子大胆学骑自行车,让孩子参与简单的修理,爸爸还会带着孩子一起爬山、赛跑、划船……爸爸的独立、果断,锻炼了孩子的勇气和冒险精神。而妈妈总是小心翼翼地护孩子,不想让孩子受到任何伤害。孩子参加稍微有一点危险的活动,妈妈就担心孩子会不小心碰着了、摔着了、累着了。妈妈这种母鸡护鸡娃似的呵护会使孩子变得柔弱、胆小。
生活习惯的差异
爸爸:简单有效牐犅杪瑁核嬉獗浠
和爸爸出门,直奔目标地点--动物园,玩了半天,爸爸宝宝都饿了,痛痛快快到饭店吃一顿,餐桌上还在对滑稽的黑熊津津乐道。和妈妈上街,本来说是去动物园的,东家店看看,西家店逛逛,吃点街边小吃,买点美味零食,一转眼到中午了,买了一堆东西,妈妈宝宝都累了,只好回家算了。
分析:爸爸带孩子上街,看的东西多,零食吃得少,要吃也是正经吃饭;妈妈带孩子上街,看的东西不多,零食却吃得不少,往往目的性不明确。这和男女的生活习惯的不同有关。一般情况,爸爸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动脑做事,而妈妈较喜欢帮孩子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爸爸对孩子提出的无理要求态度一般都比较强硬,而妈妈时常心软。
执行计划的差异
爸爸:照章办事牐犅杪瑁喝菀淄仔
宝宝该去练琴了,可这两天正好来寒流,宝宝身体不太舒服,妈妈的意见是孩子还小,不要那么认真,爸爸却会坚持陪宝宝一起去。
分析:爸爸在教育孩子方面比妈妈有更强的目的性。想要培养孩子哪些品质,发展哪些方面的才能,爸爸心中一般都是有计划的。而妈妈在这方面就要差一些。大多数妈妈对孩子都有较高期望,但在教育蓝图的实施中,妈妈往往显得不那么有计划。
别以为带孩子天经地义都该是妈妈的事情。所以妈妈一定要“松手”、“放权”,多为爸爸制造一些和宝宝单独相处的机会,让爸爸多带带孩子。有心的爸爸更应该积极争取,主动承担一些带孩子的责任。这样,你就能在与宝宝的沟通、交流、游戏中,不知不觉把你丰富的见识、乐观勇敢的品质传递给孩子,让他成为一个聪明能干的“当家小鬼”。
文/于方
要给孩子确立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的原则,作为父母,这可能是最具挑战性的工作之一了。如果孩子的行为快把你逼疯了的话,给孩子确立这样的原则就更加困难了——比如年长的孩子打了他的小弟弟或小妹妹,或者孩子们把客厅变成了马戏团。有时候,你自己可能也想发脾气,但是要尽量保持平静,你要意识到,孩子们需要你为他们确立规范,他们要从你那里学习得当的行为举止。
建立纪律并不意味着惩罚,而是意味着把孩子从错误中引导到正确上来。
注意孩子做得好的地方
我们时不时就会在家里安排一个“感激日”活动,这样的日子用来表扬家里的一员。在“感激日”那天,接受表扬的家庭成员可以吃到他最喜欢的饭菜,而且他还能得到全家人的赞扬。最近的一次“感激日”,我的一个儿子因为表现得像一个好哥哥,受到了全家的表扬。这样做能帮助我们关注孩子们积极的表现。
兰尼·布朗恩,堪萨斯州
再也不要说“不”
当我2岁的儿子路克做错什么的时候,我们不是对他说“不”(这样做只会教会孩子在任何时候也只会说“不”),于是,丈夫和我试着说,“这么做可不是个好决定。”同样,我们也努力指出孩子的好表现。那么,如果孩子帮助我们打扫,或者乖乖地玩,我们就会对他说,“你这么做非常好。”
堪道尔·玛莱特,芝加哥
私下教训孩子
我学会的教育孩子的最好方法就是,在公共场合表扬孩子,但是要私下教训孩子。纠正孩子的错误,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这些的确非常重要。但是,这毕竟和其他人无关。在人前教训孩子——即使是在孩子的婶婶或是爷爷奶奶面前——都会让孩子感到尴尬,使孩子受到伤害。
乔安娜·艾伯特,南卡罗来纳州
建立统一战线
对孩子进行管教之前,我丈夫和我尽量先对教育方法进行讨论。我们的建议是: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因为管孩子而发生冲突。孩子们会觉得很迷惑,而且以后你管孩子的时候,小家伙会不以为然。
当娜·厄尔,新泽西州
推迟争论
1.如果我俩对管教孩子有分歧,我们会先按照其中一个人的想法管孩子。但是之后,我和丈夫会尽快谈一谈,解决当时的问题,然后我们会一起设想,将来孩子出现这样的表现我们应该怎么处理。
2.任何时候如果孩子被人忽略了,他们才会对此有负面的记忆。即使你的孩子开始向你抗议,直到让他独自待一会儿的时间结束,之前都不要理睬他。
3.对孩子进行空洞的恐吓。如果没有时间和精力付诸实践,你就不要对孩子进行空洞的恐吓,让他独自待一会儿——即使他仍然表现得调皮或反抗。避免对孩子说不实际的话,比如“如果你不停下来,我就让你一整天都一个人待着”。
4.让孩子独自待一会儿的时间过长或者过短。3岁以下的儿童年纪太小,他们还无法明白独自待一会儿的概念,所以如果这么大的孩子做错了什么,只要把刚学步的孩子带到一边去就好了。对于稍大的孩子,让孩子独自待一会儿的时间只能持续几分钟:3岁的孩子持续3分钟,4岁的孩子持续4分钟,5岁的孩子持续5分钟。
5.没有另外做准备:如果你的孩子拒绝暂时一个人坐在椅子上待一会儿,或者他待一会就离开了,那么你就告诉他,你现在要给他规定的时间会再延长一分钟。你可以陪孩子一起走到让他独自待一会儿的地方,但是不要和孩子进行任何讨论。只要告诉孩子他必须坐在椅子上。如果他还是拒绝,就放弃这种惩罚,剥夺他的另一项权利。
玛丽·凯·海利,康涅狄格州
有所限制,由你来决定时间
不得不结束3岁的儿子最喜欢的活动时,他总是又哭又闹,为了避免这种情形,我们拿来我丈夫手腕上的秒表。我们会告诉孩子他还剩下多少分钟可以玩,然后等到手表的闹钟响起,小家伙就知道无论他正在做什么都得停下来了。这种方法非常有效,于是,我在生日的时候也要了这样一块手表。
斯塔西·斯茨威,费城
保持一致
我丈夫因为工作需要经常会离开家里很长一段时间。让孩子们知道爸爸不在的时候,妈妈会和爸爸在家时一样,我慢慢明白这一点有多重要。最初在丈夫离开家的时候,我开始背离从前一起教育孩子时的一些原则,因为我知道孩子们想念他们的爸爸。但是,当我按自己的方式管孩子的时候,我发现孩子们对我和周围其他人的反应变得很消极。所以,两个人都在家时怎样管教孩子,只有一个人在家的时候还要怎样管孩子,我相信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们有安全感。
米吉·胡艾,路易斯安那州
让你的孩子进行选择
我们4岁的女儿淘气的时候,我或者我丈夫就会直视着孩子,然后平静地问孩子:“想要简单的方法还是严厉的方法?”如果小家伙在商店里还不停止大喊大叫的话,我就会说:“简单的方法就是,你好好地讲话然后我们继续开开心心地购物;严厉的方法就是如果你还大喊大叫的话,我们马上回家而且你今天也不能看录像了”说完这些,我就等着女儿的回答。到现在为止,女儿总是顽皮地一笑,选择简单的解决方式。让孩子自己决定她的行为,小家伙就觉得自己也参与到父母对自己管教了,而我们也不用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提高嗓门。
朱利耶特·汤姆森,马里兰州
停止喊叫,让孩子明白你是认真的
过去,管教孩子的时候,我常常要大喊大叫,但是我发现那样做只会让我表现得失控。另外,提高嗓门的话,我感觉我是在教孩子们也提高嗓门说话。现在,管教孩子的时候,我会用坚定的口吻对他们说话,而且我会用面部表情。孩子们知道我的眉毛扬起来的话,那我就是认真的。如果你让孩子们觉得你看起来、听起来是严肃的,她们很快就明白你是和他们认真的。
艾萨·瑞波,路易斯安那州
在上期节目中,我们与您探讨了家居环境对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在本期节目中我们将继续和您探讨儿童房的装饰原则。
安全,是儿童居室的第一重点,也是父母们应该非常重视的问题。如果在装饰设计上存在漏洞,本应最安全,最温馨的宝宝房,就会变成宝宝安全的一大隐患。有几个问题是家长必须注意的:
家具、饰品、玩具部件要结实,不要过小,以免宝宝误吞而发生意外。宝宝在4岁以后才会有一定的安全常识,但有的宝宝出于好奇或习惯,喜欢把一些细小的物品咬在嘴里,极容易造成意外。此外室内最好不要使用大面积的玻璃和镜子;家具的边角和把手应该不留棱角和锐利的边;地面上也不要留有磕磕绊绊的杂物。
儿童床最好设计有护栏,以免孩子从床上跌落,造成大脑或身体的损伤。特别是高架床更需要特别注意。也可以在床的四周铺上地毯、塑胶垫或其它软性防护材料。电源开关及插座等要有相应保护措施。尽量把电源插座固定在孩子够不到的地方,最好选用那种防触电安全插座,避免宝宝把手指或其它导电体插入电源中,发生危险。
这些都是看得见安全,还有一种隐形的安全更应该引起家长的重视,这就时环保安全。在儿童房间中,容易引起室内的空气污染源有:
室内建筑和装修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如甲醛、氨气等;
儿童房中的装饰和摆设,如地毯、床毯释放的粉尘;
儿童的各种玩具造成的污染,毛绒玩具中的尘螨污染、木制玩具上油(www.tulaoshi.com)漆的铅污染、塑料玩具的挥发性物质等; 家中饲养宠物猫、狗等,儿童愿意与它们玩耍,容易造成细菌、真菌、病毒等生物污染。这些会对孩子的健康有影响。
(儿童医院血液病研究中心教授吴敏媛:因为有些家具和装修的材料中有一些氡,甲醛的超标,一些大理石还有辐射,所以这些因素对孩子的发育都是有影响的。另外,宝宝的房间里,少不了画一些画,油漆的颜色也比较鲜艳,孩子有时会啃桌角,这会把铅也带到体内,铅对孩子身心发育影响很大。
另外刚装修好的房间,气味儿很大,要多通风,在家里放一些无害的绿色植物,多抱孩子在室外活动。)
所以,装修时务必选择无毒油漆。注意选用无粉尘、无毒的内墙涂料和家具油漆,尽量消除或减少家具生产及装修中的油漆、人造板释放的有害气味。同时要注意经常打扫房间,清洗玩具,最好不要养宠物。
益智,近些年成为儿童居室设计新的着眼点,是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另一条重要途径。
在儿童家具设计上,应增添有利于孩子观察、思考、游戏的成分。例如把睡床、滑梯、写字台、衣柜、书柜设计成融为一体的组合家具,鼓励孩子按个人喜好自行设计和组合,让孩子房间能不断发生新的变化,也便于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调整家具的组合功能和摆放方式。
在孩子居室装饰品方面,要注意选择一些富有创意和教育意义的多功能产品。同时,也可以帮助和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制作一些手工艺品,通过自己的创作和劳动,把自己的居室布置得充满童真、童趣,可谓一举两得。
色彩,是家长要注重的第三大重点。孩子们因为心性纯真,色彩感没有经过后天调和,更喜欢纯正、鲜艳的色彩。家长平时也可多留心孩子对色彩的不同反应,选择让孩子感到平静、舒适的色彩。如:淡粉色、淡蓝色,也可以把小房间装饰成海洋,天空,森林等场景这对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独立意识很有好处。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51213/1052082.html
看过《如何帮助孩子时刻充满自信》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