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视频 太极拳内功心法学习的五步骤,太极拳内功心法学习的五步骤
【 tulaoshi.com - 太极拳视频 】
太极拳内功心法学习的五步骤
第一步:肢体力(局部力)
目的是为了松开肩关节,练出小臂的松沉力: 出手时,整个手臂如同一根铁链鞭。上肢不用力,但也不可打软,《内功经》上叫气调而匀,劲松而紧”,松肩以出劲”,是说出劲之时,肩井穴用极柔之意松开,劲力才能畅通无阻。
只有肩关节松开,才能保证躯干产生的力量可以顺达梢节。唯有松之极才能紧之至。
要用腰背的劲把手臂拿起来,再顺着小臂的重力自然下落,要找出这种自然的惯性力,也叫做惰性力,只要胳膊不使劲,这种力非常容易练,只要慢慢把松沉劲(自然的惯性力)甩出来就行了。
第二步:脊柱力(即上肢与躯干的复合发力)
当肩关节松开,小臂的松沉之力练出来以后, 动作做顺了,就要开始锻炼脊柱的力量,,以脊柱带动小臂,用躯干的力量给小臂的运动加速。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两只胳膊能练得像两根铁链鞭,整个小臂沉甸甸的,这种力量打出来,人的血肉之躯根本无法承受。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www.tulaoshi.com)此劲出自筋骨,一旦练出,终身不退。脊柱力是整体力传递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锻炼脊柱时意念应始终感知脊柱,使脊柱和手臂的内在能量达到协调贯通,练武功最忌意念与体能不能合一, 陷入空想(顽空),务必要做到形神合一。
只有达到形体和能量的合一才是中国武功的入门。才能为以后的功力进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步:丹田力(骶骨之力)
经过上一步的训练,我们的攻击已经具备了一定程度的杀伤力,但这只是初步功夫,所发之力缺乏变化,发力前还需要预留空间加速。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就要进一步修练丹田之力,丹田(骶骨)是人体的总重心所在,人的整体劲力皆由骶骨发出。
这一阶段的练习,主要是为了锻炼我们在千变万化的运动中(尤其是瞬息万变的格斗中)始终能把握自己的总重心,并体会出内力由中心向梢节传导的感觉。
所有运动都由总重心带动,一切运动都是由中心发动的正确的动力定型,一旦经过泛化,分化和自动化的训练阶段并形成本能反应后,我们就真正掌握了运用总重心的能力,就找到了修练功力的关键所在。
再通过桩功的训练使周身骨架筋经贯通,丹田力可以顺达周身各个部位,不再产生内耗,旧称之为劲路”打通,就好象把自己身体修练成一个管道,使能量能在自己身体内自由运转。
发力时以丹田(骶骨)为中心(力量的源泉),脊椎为传动轴,左右两背(肩胛骨)上下相错(其功力来源于周身整体拉抻量〈即周身关节的伸缩量〉”带动双臂自由挥舞势如浪翻。
即太极拳经云"牵动往来气贴背",此时在格斗中才能真正不受任何拘泥,任我挥洒!
第四步:身法力(躯干力)
只有真正具备了身法力,内家拳才能称得上登堂入室。那么身法力指的是什么呢?指的是六艺”上身后,所具备的功力!那么什么是六艺”呢?
六艺指的就是心意拳的鸡腿”龙身”熊膀”虎豹(抱)头”鹰爪(捉)”雷声”。
形意拳将鹰捉”定为母拳”(三体式”定为母式”),删去雷声”将鸡腿”,龙身”,熊膀”,虎豹头”称为四相”。
第五步:浑圆力(六面整体浑圆力)
本步主要是练习五心合一”,把周身散乱之气归于丹田,顶心向下归丹田,手心向内归丹田,脚心向上归丹田。”本步功法没有扎实的桩功做基础,可以说根本练不出来。
桩站对了,筋肉牵扯、骨骼支撑、五脏充盈,周身膨胀,气血灌注四肢稍节有膨胀紧绷之感,手指如韧性极大的钢钩,真正明白了口如钢钩刺如刀,硬如铁石粘如胶,相见如婴儿,举手不能逃!”
这时周身既有膨胀的力,以有回收的力,回收的力越大,则膨胀的力也越大,这是否矛盾呢?答:有矛盾,但又不矛盾!何也?有矛盾,因为这个世界上充满了矛盾。
那么四相”的内涵是什么?又如何练成呢?它须要丹田内气充足,并能气贯周身。躯干内气血充盈,内劲在躯干内膨胀,并胀开各大关节,有的人把它叫做内在的抻筋拔骨。
传统练法有:开肩”开胯”开胸”开背”开肋”。现在的武术界大都得窥一斑,而很少有人知全貌。老一辈的武术家虽得其要,但大都秘而不宣。
来源:http://www.tulaoshi.com/n/20160326/2009792.html
看过《太极拳视频 太极拳内功心法学习的五步骤》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