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民众遇到疲劳、中暑或筋骨酸痛,会寻求针灸、拔罐或刮痧来缓解,医师指出,缓解疼痛最有效、应用最广的首推针灸,若是患者有慢性疾病或瘀血现象,还会并用拔罐;而刮痧虽可打通血路,但表浅性血管遭破坏,恐引发伤口感染,最好不要尝试。
针灸能让中枢神经释放脑内啡,达到止痛效果,常用于肌腱炎引起的急性疼痛,适应症以及人体适用部位也最广;他指出,针灸的安全性高,不过少数人可能因太紧张、吃太饱、睡不好、身体状况不佳导致晕针,出现头晕、眼花、胸闷、恶心症状,这时就得立即拔针,并让患者休息。
目前对单一部位的下针数,没有明确的规范,不过杨贤鸿认为,应该以最少针发挥最大效用为原则。针刺的安全深度随部位不同而改变,头部只有0.5吋,臀部可使用到3吋,此外,胸腔、脊椎中央一带由于危险性高,一般不建议下针。
拔罐是藉由减少皮下组织郁血的张力来缓解疼痛,对慢性肌腱炎造成的腰酸背痛最有效,拔罐通常使用在有平坦大面积、肌肉比较丰厚的腹部与背部,现在多使用真空拔罐,不过有时会用烧热的火罐,特别适合胃肠道不适的疼痛,但是时间不宜过长,以免造成皮肤红肿或起水泡,有伤口者也应避免拔罐,以免罐口消毒不完全,增加感染风险。
相较于针灸、拔罐都必须经医师处方...[ 查看全文 ]